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0111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docx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docx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学》

课程标准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护理系

妇产科护理学教研室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结合我校“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一根本任务,以提升护理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我校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根据我校护理专业特点,特制定新的《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诊断并处理女性对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妇女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也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临床专科护士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内容与妇产科护理的任务密不可分。

研究对象包括生命各阶段不同健康状况的女性,以及相关的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

研究的内容包括孕产妇的护理、妇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指导。

设计思路

是根据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能够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

本课程内容以真实的医院工作任务需求来设计教学过程,老师通过下医院拍摄医院的医学新技术及实际操作用于课堂和实验,使教、学、做相结合,实际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根据目前临床的工作需求合理设计理论、实践(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等关键环节。

在实践教育方面,体现以“一主线、四步骤、两对接、社区延伸”的实践教学特色。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开放式课堂,本课程充分体现护士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尤其强调课程中实践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堂教学中,将每个工作任务分解成可执行的各级工作任务,围绕具体工作任务结合知识和技能,并结合职业态度的熏陶。

选择典型的教学病案为载体,以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为逻辑顺序进行可行的护理计划,再实施具体的护理措施,最后做对应的护理评价。

护理评价既包括对该患者护理效果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在病案的穿插引导下,与工作过程完全一致地完成了完整的护理程序五个步骤,达到了教学和临床实际的衔接,缩短了教学和临床的距离。

除课堂教学外,充分利用校内先进的实训基地和市区便利的附属医院,采取综合训练和临床见习的方式,不但强化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还增强了沟通技巧、培养职业素养,真正达到综合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护理学专业学生能全面、系统地学习与掌握妇产科疾病的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病情的观察力,掌握并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以及对妇产科常见急症的配合抢救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经过本课程的课堂讲授,应使学生掌握、了解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也为临床其他护理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掌握妇产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常见病病人的护理措施;熟悉常见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并制定护理计划;了解妇产科护理的概念、范畴和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

能运用护理程序为不同健康需求的妇女提供妇产科的专业护理;能运用有效的沟通技术促进护患关系、加强医护合作、护护合作。

(三)素质目标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求实、严谨、创新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考核方法

笔试(100分)

学时学分

总学时48,3学分,理论学时44,实验实习4。

 

理论授课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章

绪论

自学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2

第三章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4

第四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4

第五章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2

第六章

高危妊娠管理

2

第七章

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6

第八章

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2

第九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4

第十章

分娩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4

第十一章

产后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自学

第十二章

妇科护理病历

自学

第十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的护理

4

第十四章

月经失调病人的的护理

2

第十五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人的护理

4

第十六章

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

4

第十七章

外阴阴道手术病人的护理

自学

第十八章

不孕症妇女的护理

自学

第十九章

妇女保健

自学

第二十章

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

自学

第二十一章

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

自学

第二十二章

妇产科诊疗及手术病人的护理

自学

合计

44

实验项目及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基本实验要求

1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2

1.腹部四步触诊和骨盆外测量的操作方法。

2.正常分娩过程中的胎心监护。

3.外阴擦洗、消毒的具体操作方法。

4.正常分娩过程中保护会阴的时间及方法。

5.新生儿脐带处理、沐浴和新生儿打包。

6.了解产程图的绘制方法。

7.产褥期妇女的健康教育。

2

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

2

1.妊娠期并发症:

流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2.妇产科手术病人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措施。

合计

4

 

第一章绪论(自学)

【目的要求】

1.熟悉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学习目的和方法。

2.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3.了解当代妇产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一)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二)当代妇产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三)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学习目的和方法。

【重点难点】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学习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骨盆的组成、三个平面及骨性标记。

2.掌握内、外生殖器的解剖、组织结构特点及内生殖器的功能。

3.掌握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的功能。

4.熟悉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月经周期的调节。

5.了解内生殖器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生殖系统解剖

1.骨盆:

骨盆的组成、骨盆的分界;骨盆的平面;骨盆的分类:

女性骨盆、男性骨盆、类人猿骨盆、扁平骨盆。

2.骨盆底:

骨盆底的结构及功能;外层、中层、内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会阴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3.女性外生殖器:

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的解剖特点和功能。

4.女性内生殖器:

阴道的位置、解剖特点及功能;子宫的位置、解剖特点、功能、子宫的四条韧带及其功能;输卵管的位置、解剖特点及功能;卵巢的位置、解剖特点及功能。

5.邻近器官 内生殖器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二)生殖系统生理

1.女性一生各时期的生殖生理特点:

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期、老年期。

2.月经的临床表现:

月经、初潮、月经周期、月经经期的概念;月经血的特点、月经期的表现及健康教育。

3.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

性周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下丘脑的调节激素及功能、垂体调节激素及功能、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其分泌的性激素的生理功能;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阴道粘膜、宫颈粘液、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月经的周期性调节机制。

 【重点难点】

1.重点:

内、外生殖器的解剖、组织结构特点及内生殖器的功能;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的功能。

2.难点: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月经周期的调节。

第三章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妊娠、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概念。

2.了解受精、植入过程。

3.熟悉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

4.熟悉不同时期胎儿发育的特点。

5.熟悉妊娠期母体各系统的生理变化。

6.熟悉不同妊娠周数的子宫底高度及子宫长度。

7.熟悉妊娠各期的诊断要点。

8.掌握预产期的推算方法、腹部四部触诊法、骨盆外测量的方法。

9.熟悉早、中、晚期孕妇的护理评估、可能存在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评价。

10.掌握早、中、晚期孕妇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11.熟悉分娩先兆的概念。

【教学内容】

(一)妊娠生理

1.受精与着床:

受精、受精卵的输送和发育、着床、蜕膜的形成。

2.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和功能:

胎盘的形成、结构、功能;胎膜的组成;脐带的组成和功能;羊水的形成和功能。

3.胎儿发育特征(8周末、12周末、16周末、20周末、28周末、40周末)。

(二)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1.生理变化:

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在妊娠期的变化;乳房在妊娠期的变化;妊娠期母体各大系统的变化。

2.心理社会调适:

妊娠期妇女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孕妇的心理调适。

(三)妊娠诊断

1.早期妊娠诊断:

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2.中、晚期妊娠诊断:

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3.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四)妊娠期营养:

护理评估、可能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

(五)妊娠期管理

1.产前检查的目的与检查时间。

2.病史:

健康史、孕产史、预产期推算。

3.身体评估:

全身检查、产科检查(腹部检查方法和内容;骨盆内测量和外测量的方法及髂嵴间径、髂棘间径、骶耻外径、坐骨结节间径、做骨棘间径、对角径等的正常值;阴道检查;肛查;妊娠图绘制)。

4.心理社会及高危因素评估。

5.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症状护理及健康教育)。

(六)分娩的准备

1.先兆临产的征象。

2.分娩前物品的准备。

3.产前运动。

4.减轻分娩不适的方法。

5.护理程序在分娩准备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1.重点:

妊娠、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概念;早、中、晚期孕妇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2.难点:

妊娠各期的诊断;预产期的推算方法、腹部四部触诊法、骨盆外测量的方法。

第四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分娩的一些基本概念。

2.熟悉影响分娩的因素及其特点。

3.了解枕左前位分娩机制。

4.掌握临产的诊断及产程分期。

5.掌握第一、二、三产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6.熟悉第一、二、三产程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评价。

【教学内容】

(一)影响分娩的因素

1.分娩、早产、足月产、过期产、骨盆轴、骨盆倾斜度的概念。

2.决定分娩的四大因素(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子宫收缩力特点。

骨盆各平面及其径线的正常值;软产道的组成;胎头结构、胎头径线及其正常值。

产力、产道、胎儿、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在分娩中的关系;腹肌、膈肌、肛提肌收缩力的作用及其和子宫收缩力的关系;子宫下段的形成;宫颈的变化;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胎儿大小、胎位、胎儿畸形对分娩的影响。

3.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对分娩的影响。

(二)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1.分娩机制的概念及分娩机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

2.临产的诊断。

3.总产程的概念及其分期。

4.妇女在分娩的第一产程中的表现:

规律性子宫收缩、子宫颈口扩张(潜伏期、活跃期)、胎先露下降(表示方法及意义)、破膜;护理评估(病史、身心状况、辅助检查)、可能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入院护理、心理护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产程进展、促进舒适)及护理评价。

5.妇女在分娩第二产程中的表现(子宫收缩增强、胎儿下降及娩出);护理评估(病史、身心状况)、可能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心理护理、观察产程进展、指导产妇屏气、接产)及护理评价。

3.妇女在分娩第三产程中的表现(子宫收缩、胎盘娩出及阴道流血);护理评估(病史、身心状况)、可能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新生儿护理、协助胎盘娩出、检查胎盘胎膜、检查软产道、预防产后出血、提供舒适及感情支持)及护理评价。

【重点难点】

1.重点:

分娩、早产、足月产、过期产的概念;产程分期;第一、二、三产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难点:

枕左前位分娩机制。

第五章产褥期管理

【目的要求】

1.掌握产褥期的一些基本概念。

2.了解产褥期妇女的生理与心理调适。

3.熟悉产褥期妇女的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

4.掌握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1.产褥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产褥期的概念;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循环系统等);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2.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产褥期妇女的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生命体征的变化、子宫复旧、产后宫缩痛、恶露的概念及分类、会阴切开伤口、胃纳、排泄、乳头皲裂、乳房胀痛、体重减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疲乏、产后压抑)和处理原则。

产褥期妇女进行护理评估、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重点难点】产褥期、子宫复旧、恶露的概念。

第六章 高危妊娠管理

【目的要求】

1.熟悉高危妊娠的概念。

2.了解高危妊娠的范畴、处理原则。

3.熟悉高危妊娠的监护措施。

4.掌握高危妊娠孕妇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一)高危妊娠及监护管理

高危妊娠的概念;高危妊娠的范畴;高危妊娠的监护措施:

人工监护(包括测量宫高、腹围、估计胎儿大小和胎龄)、妊娠图、仪器监护(B超、胎心电子监护)和实验室检查(胎盘功能检查和胎儿成熟度检查)。

(二)高危妊娠的处理原则及护理

高危妊娠的处理原则(一般处理、病因处理和产科处理);高危妊娠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重点难点】

1.重点:

高危妊娠的监护措施。

2.难点:

胎心电子监护的各种曲线及其意义。

第七章 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有关妊娠期并发症的一些基本概念。

2.熟悉各类并发症的原因、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3.能运用护理程序对伴有妊娠期并发症的妇女进行护理。

【教学内容】

1.流产:

流产的概念;流产的原因、病理、临床类型及表现、相应的处理原则;各型流产之间的联系。

流产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2.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的概念;输卵管妊娠的病因、病理、输卵管妊娠妇女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的原则。

输卵管妊娠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的概念,妊高征的临床表现及分类;妊高征的病因、病理变化;妊高征妇女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临床表现;轻、中、重度妊高征的处理原则;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4.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的概念;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及分类;前置胎盘的病因及处理原则;前置胎盘妇女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临床表现;前置胎盘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5.胎盘早期剥离:

胎盘早期剥离的概念;胎盘早期剥离的病因、类型、病理;胎盘早期剥离妇女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临床表现;胎盘早期剥离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重点难点】

1.重点:

妊娠期并发症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2.难点:

妊娠期并发症的病理。

 

第八章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

1.了解妊娠、分娩与心脏病、糖尿病、肝炎的相互影响。

2.熟悉常见妊娠合并症病人的临床表现、常见妊娠合并症的处理原则。

3.熟悉常见妊娠合并症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评价。

4.掌握妊娠合并症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1.心脏病:

妊娠、分娩对与心脏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心功能的分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妊娠和并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2.糖尿病:

妊娠和并糖尿病的类型;妊娠、分娩对与糖尿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处理原则;妊娠和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3.急性病毒性肝炎:

妊娠、分娩对与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处理原则;妊娠和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重点难点】

1.重点:

妊娠合并症病人的护理措施。

2.难点:

妊娠、分娩与心脏病、糖尿病、肝炎的相互影响。

第九章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异常分娩的一些基本概念。

2.了解产力、产道、胎儿异常对母儿的影响。

3.熟悉产力、产道、胎儿异常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4.了解异常分娩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评价。

5.掌握催产素的使用方法。

6.掌握异常分娩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一)产力异常

1.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原则;子宫收缩力异常产妇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2.子宫收缩过强:

子宫收缩过强的概念的病因、临床表现、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原则;子宫收缩力异常产妇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二)产道异常

产道异常的类型。

骨产道异常的的类型及临床表现;软产道异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产道异常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原则;产道异常产妇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三)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

胎位异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胎儿发育异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原则;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产妇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重点难点】

1.重点: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难点:

臀先露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第十章分娩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产后出血的概念。

2.熟悉分娩期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要点。

3.了解分娩期常见并发症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评价。

4.掌握分娩期常见并发症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1.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胎膜早破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2.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的概念、四大原因(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产后出血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3.子宫破裂:

子宫破裂的概念、分类、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子宫破裂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4.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羊水栓塞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重点难点】

1.重点:

产后出血的概念、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难点:

羊水栓塞的病理生理。

第十一章产后并发症妇女的护理(自学)

【目的要求】

1.熟悉产褥感染、产褥病率的概念。

2.熟悉产后并发症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要点。

3.熟悉产后并发症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评价。

4.掌握产后常见并发症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1.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产褥病率的概念;产褥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产褥感染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重点难点】产褥感染、产褥病率的概念。

 

第十二章妇科护理病历(自学)

【目的要求】

1.熟悉妇科护理评估(妇科病史采集的方法、病史的内容)、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评价。

2.熟悉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一)护理评估方法

1.病史采集方法。

2.病史内容 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月经史、婚育史、既往史。

3.生理评估内容:

全身检查、腹部检查、盆腔检查(外阴检查、阴道窥器检查、双合诊、三合诊、直肠-腹部检查)、心理社会评估。

(二)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重点难点】妇科病史资料的收集方法及包括的内容。

 

第十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熟悉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功能。

2.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病原体、传染途径、炎症的发展与转归。

3.熟悉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熟悉产后并发症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评价。

4.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的护理措施,同时做好妇女健康教育,树立预防为主的防病观念。

【教学内容】

1.概述:

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功能;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病原体、传染途径、炎症的发展与转归、处理原则;女性生殖系统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2.外阴部炎症:

外阴炎、前庭大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要点。

3.阴道炎症:

滴虫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要点;比较三种阴道炎的异同。

4.子宫颈炎症:

慢性宫颈炎的病因、病理(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宫颈粘膜炎)、分度和分型、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要点。

5.盆腔炎症:

盆腔炎的概念、急性盆腔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要点;慢性盆腔炎的病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要点。

【重点难点】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的护理措施。

 

第十四章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功血的概念。

2.熟悉功血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与处理原则。

3.熟悉功血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评价。

4.掌握性激素用药的护理原则。

5.了解闭经、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概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护理。

【教学内容】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概念;功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2.闭经:

原发性、继发性、生理性闭经的概念;闭经的病因及分类(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垂体性闭经、下丘脑性闭经)、处理原则;闭经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3.痛经:

痛经的概念;痛经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痛经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4.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5.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的概念;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重点难点】

1.重点:

功血的概念、分类;无排卵型功血的护理措施。

2.难点:

功血的病理类型;性激素用药的护理原则。

第十五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熟悉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种类、病理、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并进行鉴别。

2.熟悉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评价。

3.掌握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人的护理护理措施。

4.掌握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人的术后随访,有效防止疾病复发和恶变。

【教学内容】

1.良性滋养细胞疾病:

葡萄胎的分类、病理、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良性滋养细胞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可能的护理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