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统编版初一历史上册同步练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云南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955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统编版初一历史上册同步练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云南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统编版初一历史上册同步练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云南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统编版初一历史上册同步练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云南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统编版初一历史上册同步练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云南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统编版初一历史上册同步练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云南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统编版初一历史上册同步练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云南省.docx

《学年统编版初一历史上册同步练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云南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统编版初一历史上册同步练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云南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统编版初一历史上册同步练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云南省.docx

学年统编版初一历史上册同步练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云南省

人教版历史初一上册-综合拓展提升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同步培优卷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现在一般认为元谋人是()

A.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我国境内的最早的人类

C.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D.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下列远古人类在同一地方发现的是(   )

A.北京人  山顶洞人B.山顶洞人 半坡人

C.山顶洞人 元谋人D.元谋人   半坡人

3.在远古时代一个晴朗的下午,两个北京人捕获了一头梅花鹿。

在分给大伙前,他们最有可能使用哪种工具把它切割成若干份()

A.石制工具B.铁制工具

C.棍棒D.硬质土块

4.如果要研究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最科学的方法是

A.大胆发挥想象B.搜集神话故事C.依靠民间传说D.研究远古化石

5.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

B.他们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C.他们已经会用火防寒

D.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

6.下侧图片所示的原始住房所属于()居住

A.河姆渡人B.半坡人C.山顶洞人D.爪哇人

7.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会不会直立行走B.会不会制造工具C.会不会使用火D.会不会使用工具

8.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

C.战国铁农具

D.汉代耕作石画像

9.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住在洞穴里

B.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

C.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D.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10.“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能够直立行走,能够打制石器,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现代人

11.过惯了现代生活,人类似乎忘却了茹毛饮血时代。

而一批美国现代人反其道而行之,钻进山林里过起了原始社会的日子。

那么,你知道几十万年前北京人摆脱“茹毛饮血”生活的关键是什么吗()

A.使用打制石器B.使用磨制石器C.使用天然火D.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12.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外,你还可以

A.参观山顶洞人遗址B.参观半坡人遗址

C.参观大汶口遗址D.参观元谋人遗址

13.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2019年)在70万—20万年,会使用打制石器、保存火种,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该遗址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14.远古人类遗址位于北京附近的有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5.图为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请猜测它们的主要用途是

A.狩猎、采集工具

B.作战兵器

C.装饰用品

D.财富象征

评卷人

得分

二、判断题

16.我国境内原始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元谋人、北京人、半坡居民和山顶洞人。

()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据考古发现,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

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这一材料反映了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的一个什么重要变化?

(2)材料中的“火”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3)人们生活上的这一变化有什么意义?

18.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阅读材料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

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

19.

(1)下图所示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副图片所示的是哪种远古人类?

他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2)请写出居住在图2房屋中的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居住在图3所示的房屋中的是哪一原始居民?

图2图3

材料一:

传说蚩尤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勇猛无比,不死不休,后来,黄帝部落联合另一个部落,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

(3)当时和黄帝一起打败蚩尤的另一个部落首领是谁?

他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材料二:

传说中尧、舜、禹曾活动在山西南部一带,至今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留下许多关于他们的传说和名胜古迹。

(4)材料二涉及的人物,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有关,这种制度叫什么?

20.农耕文明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话文明)

材料一大约距今10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开始定居生活。

会制作精美的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材料二中国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大约170万年前到大约10000年前,我国的古人类在生产工具、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哪些进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大江大河流域的主要原因。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举一例即可)

(图片话文明)

(3)请将上面四幅图片按下面要求归类(填图片下面的序号即可)

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的()

与河姆渡原始居民有关的()

(4)上述图片中①③两种房屋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元谋人的相关史实。

根据课本知识,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省元谋县。

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选择答案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在同一地方发现”,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北京人生活在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生活地点是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山顶洞人生活在约三万年,山顶洞人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发现的,故答案为A。

考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3.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北京人会制作石器和木棒等工具,他们在切割兽肉的时候,会使用锋利的石制工具。

B项铁制工具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D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4.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我们研究史前史,主要靠资料,而资料又分为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文献资料是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

实物资料则是化石、历史文物、古迹遗址等。

但这两种资料最可信的是实物资料,因此如果要研究早期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最科学的方法是研究远古化石,故选D。

5.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已经会用火防寒,已经能直立行走;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6.B

【解析】

根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图中看,这一住房属于半地穴式房屋,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多圆形,地穴有深有浅,以坑壁作墙基或墙壁,坑上搭架屋顶。

是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所以答案选B。

7.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

8.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为图片型选择题,考查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解答图片材料型选择题需抓住题干中的限制词或关键词,明确题干的设问要求从设问角度出发解读图片和信息判断,分析其所描述史实的原因和结果,联系选项和所学知识正确作答。

此题需要解读图片反映的考古材料的时期,结合图片A所注释的文字是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符合题文选出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选项的要求,所以A是正确的选项。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9.D

【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错误”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仍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因此D项中的观点不符合史实,故选D。

10.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北京人的情况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北京人。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着群居生活,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B符合题意;元谋人会制造工具,会使用火,但是不会保存火种,A不合题意;山顶洞人以打制石器,会磨制技术。

C不合题意;题干中人物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不符,D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11.C

【解析】

【详解】

“茹毛饮血”指的是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他们用火烧烤食物,可以吃到熟食,摆脱了“茹毛饮血”生活。

故C符合题意;使用打制石器是劳动工具的改进,和摆脱“茹毛饮血”生活无关联。

故A不符合题意;使用磨制石器与北京人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与摆脱“茹毛饮血”生活无关联。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山顶洞人是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的原始人,A项符合题意;半坡人是生活在陕西西安的原始农耕居民,B项不符合题意;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城南30公里处的大汶河畔,C项不符合题意;元谋人是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的原始人,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B项符合题意;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3万年前;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年。

所以A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14.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远古人类遗址位于北京附近的有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2019年)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2019年)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所以B项符合题意;①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④河姆渡人在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5.A

【详解】

依据题文,结合所学可知,石器是有多种用途的,北京人制作的打制石器有石斧和石刀等,主要用于削刮、采集和狩猎。

A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评卷人

得分

二、判断题

16.错误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年。

我国境内原始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和半坡居民。

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17.

(1)北京人会使用火

(2)可以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和御寒,还可以驱赶野兽。

(3)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材料反映了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的一个重要变化是:

北京人会使用火;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火还可以照明,防寒,驱赶野兽。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类适应大自然的能力,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力的支配,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火”在当时的作用是:

可以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和御寒,还可以驱赶野兽。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火还可以照明,防寒,驱赶野兽。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类适应大自然的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们生活上的这一变化的意义是:

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类适应大自然的能力,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力的支配,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18.

(1)群居生活

(2)北京人也会使用天然火。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原始社会人们已会人工取火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点。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意思是上古时代,人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

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北京人只有过着群居的生活。

(2)此题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点。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这证明了北京人已学会用火。

意义:

北京人可用火来防寒、照明、驱兽、烧烤食物,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此题考查原始人类人工取火的相关知识点。

根据材料三中“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可知,原始人类已经掌握人工取火的方法。

它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使人吃到熟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华文明的起源·北京人;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华文明的起源·人工取火

19.

(1)北京人;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2)粟;河姆渡人(3)炎帝;人文始祖(4)禅让制

【解析】

(1)根据题干可知,距今约70—20万年的古人类是北京人;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

(2)图二是半坡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居民地处北方黄河流域,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粟;图三是干栏式房屋,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房屋。

(3)根据所学可知,传说中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与蚩尤部落激战,打败了蚩尤部落。

打败蚩尤部落后,炎帝和黄帝的联盟势力和威望大增,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了华夏族,此后他们便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根据所学可知,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禅让制,即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

20.

(1)生产工具方面,由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发展到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生活方式方面,由采集、狩猎的穴居生活发展到定居的农耕生活。

(2)原因:

大江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更加有利于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符合题意即可)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答出具体农作物水稻、粟亦可)

(3)②③;①④。

(4)所处的自然气候(或环境条件)不同。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大约距今10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开始定居生活。

会制作精美的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反映了10000年前,我国祖先已开始定居生活,会制作石器,农业和手工业等。

结合课本所学,大约170万年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原始居民——元谋人,他们已会制作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到大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会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会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制作陶器。

由此得出:

生产工具方面,由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即旧石器时代;发展到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生活方式方面,由采集、狩猎的穴居生活发展到定居的农耕生活。

(2)依据课本所学,我国远古时期长江流域原始农业的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的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

七八千年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土壤肥沃;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宜人类居住。

由此得出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大江大河流域的主要原因:

大江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更加有利于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根据图片的事物特征,结合所学知识,①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②是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③是半坡原始居民后住的半地穴房屋;④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的②③;与河姆渡原始居民有关的①④。

(4)依据①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采用木结构的地面建筑;③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房屋,采用半地穴的土木合筑。

河姆渡居民生活的长江流域,地势低洼,空气潮湿,干栏式房屋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功能;半坡居民生活的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在冬季有较好的保暖效果,在夏季又比较凉爽。

由此可知两种房屋的不同是因为所处的自然气候(或环境条件)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