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848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科学概念

1.在显微镜未发明以前,除了肉眼,人们还能依靠(放大镜)观察世界。

2.放大镜也叫(凸透镜),特点是镜片(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具有这样特点的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放大镜除了具有(放大),还有(聚光)、(成像)的作用。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放大镜的放大功能只与放大镜的镜片(凸度)有关,与放大镜的(大小)无关。

镜片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小)。

6.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或者将物体放好位置,将(放大镜)移动于眼睛和物体之间,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7.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很大)的。

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8.(格罗斯泰斯特)发明了放大镜,(培根)发明了眼镜。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能缩小物体的图像;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能放大物体图像。

9.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通过放大镜观察到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10.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11.在放大镜下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昆虫触角形状(不同)。

蝴蝶的触角(棒状);蝗虫的触角(丝状);蚕蛾的触角(羽状);天牛的触角(鞭状)。

12.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这跟它脚上的(吸盘)有关,与它的翅膀无关。

13.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它能够使人们观察到更加(丰富)的(微观世界)。

14.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先准备两个(放大镜);然后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最后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15.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16.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7.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18.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降低温度)等。

19.(玻璃)、(珍珠)、(松香)和(琥珀)不是晶体集合而成的。

20.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一种工具。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2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

2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一般常用的光学显微镜的镜片是(两块凸透镜),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

2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

①安放→②转动→③对光→④上片→⑤降镜→⑥调焦→⑦观察

24.如果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0×”、“16×”,那么物体的图像将被放大(160倍)。

25.把整个洋葱放到显微镜下,我们(不可以)直接观察它的精细结构,必须制成洋葱(玻片标本)来观察。

26.为了便于观察,制作的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27.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8.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29.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30.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要用(擦镜纸)去擦,不能用手直接擦。

31.一般情况下,下列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望远镜)。

【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望远镜】

32.下列仪器中,(显微镜)适合观察细菌。

【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

33.科学家选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SARS病毒。

34.气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35.(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6.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37.池塘里的一滴水中含有许多(微小生物)。

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但是里面还有(微生物)。

38.微生物是一种(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因此也会(新陈代谢)。

我们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39.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40.霍乱、肺结核、伤寒这些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41.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和(绿藻)等,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变绿)。

4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色彩点)组成。

43.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如(针眼)般大小,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的肢体,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44.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

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45.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⑴利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菌、病毒等微生物;⑵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克隆和提取药物治疗疾病;⑶利用微生物提供食物和帮助生产食物,如培育食用菌,通过微生物发酵来酿酒,制作面包、酱油、醋、酸奶;⑷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净化环境。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科学概念

1.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2.空气、火焰、声音、热、电、磁和人等都是物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4.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但都会(变化)。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不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产生新物质)。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也一定产生了(新的物质)。

7.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沙和豆子没有(明显变化)。

8.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9.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会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5分钟,白糖先(熔化)成液态的糖,属于(物理变化);后来白糖沸腾燃烧,产生(火、光、热、烟、碳、气)等新物质,属于发生(化学变化)。

10.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熔化成蜡油,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11.入口的米饭刚尝到的味道是(无味)的,咀嚼1分钟后味道变(甜),推测原因是米饭中含有(淀粉)这种物质,它和口腔中的唾液发生了(化学变化)。

12.含有淀粉的食物有米饭、面粉、马铃薯、红薯等(粮食类),不含有淀粉的食物有(蔬菜类)和(水果类)。

13.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紫色),产生了一种蓝紫色的新物质,这属于(化学变化)。

米饭、馒头遇到碘酒变成蓝紫色,因为它们都含有(淀粉),往猪肉上滴碘酒,猪肉(不会)变成蓝紫色,说明猪肉中(不含有)淀粉。

14.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既不是(马铃薯),也不是(碘酒)。

15.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会发生(颜色变化)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16.食物发生颜色变化,(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猪油在温热的时候是澄清透明的,而温度降低至室温或更低一些就变成白色粘稠状。

17.食物要经过许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18.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9.小苏打的特点是(白色粉末状颗粒);白醋的特点是(无色液体、具有酸味)。

20.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并产生含有(新物质的液体),属于(化学变化)。

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马上熄灭),说明产生的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21.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倒向蜡烛的火焰,火焰会(立即熄灭),说明这种气体(比空气重)。

2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无色透明)、(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等特点。

2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

2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伴随(许多现象),(不一定)只会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

25.生成气体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

26.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蓝色)的。

27.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几分钟后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新物质附着),同时蓝色的液体颜色(变浅),成为(浅蓝色),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8.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如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等。

29.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具有(红褐色)、(无光泽)、(粗糙)、(易碎)、(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等特点。

30.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是(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31.哪些地方的房屋铁窗容易生锈?

有(水)和(空气)的地方。

如潮湿的热带海边等。

32.探究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⑴研究的问题:

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吗?

⑵我们的假设:

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⑶实验材料:

3个同样的盘子、3枚同样的铁钉、适量的水和菜油。

⑷实验方法:

将3枚铁钉分别放在3个盘子中,其中两个盘子分别装上水和菜油,观察1周左右。

⑸实验现象:

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的铁钉有点生锈;水盘子中与水和空气接触的铁钉生锈较多;浸没在菜油盘子中的铁钉没有变化。

⑹实验结论:

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33.(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古代的(炼丹道士)发明的。

34.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有哪些方法?

①在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如上漆、涂油、电镀);②把铁制品完全浸没在油中或放入真空中;③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和干燥,防止被腐蚀;④改变铁的内部构造,把铁制品制成合金的。

第三单元宇宙科学概念

1.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

2.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月球)。

月球(自西向东﹤逆时针﹥)环绕地球公转。

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月球公转和自转一周的时间都是(1个月)。

4.月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体积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

5.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6.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是分布着许多(环形山)。

7.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大小(不一),环形山有单个的,也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分布上没有规律。

8.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留下的痕迹。

在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9.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的光。

10.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11.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

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由缺变圆,左黑右亮),下半月是(由圆变缺,左亮右黑)。

12.月相最圆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

13.月相变化过程有(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4.日食、月食发生时,太阳、月球、地球基本上在(一条直线)上。

发生日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发生月食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15.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16.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这样就发生了月食。

17.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

18.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19.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0.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

21.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是(太阳);太阳直径大约是(140万千米)。

22.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距离我们的远近是(不一样)的。

23.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星座)。

24.星座实际上是几颗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苍穹上排列的图像。

25.北极星是颗(不太亮)的星星;我们可以借助(北斗七星)来寻找北极星。

26.从不同角度看“北斗七星”的模型,看到的图像都是(不一样)的。

27.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明显标志。

28.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29.(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构成了“夏季大三角”,它们分别属于(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30.南部天空有一颗火红的亮星,它是一颗(红巨星),属于(天蝎座),这颗亮星是(心宿二)。

31.只要在晴天晚上8:

00,我们这里一年四季(不一定)都能看到银河。

32.在夏季,我们(都能)看到北极星。

33.利用活动观星图,我们可以观察(一年四季)的星座。

34.在夜晚观星时,可以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来观察。

35.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1000亿)—(2000亿)个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它的直径有(10万光年)。

银河系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称为(河外星系)。

36.光年就是光(一年所走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37.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经观测到距离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

科学家还发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

38.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恒星在诞生和消亡;有些恒星会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许多)的恒星都不停地向外界(抛射)物质。

39.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

40.中国历史上首位飞上太空的人是(杨利伟)。

4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是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

42.在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43.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科学概念

1.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目前处理垃圾的主要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

2.可以在垃圾填埋场上(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3.(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4.(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5.(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6.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7.厨余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饭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等。

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它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

(废电池)和(医疗垃圾)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

9.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0.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大多是由(玻璃)、(金属)、(纸)、(塑料)等制成的。

11.(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2.废旧水银温度计是属于(有害垃圾),里面含有的是液体金属(汞),也就是俗称的水银,有(剧毒)。

13.(水污染)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严重的威胁。

14.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生活废水)、(工业污水)和(农业污水),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15.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

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饮用水源)不能受到污染。

在(饮用水源区)是禁止游泳的。

16.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

17.污水的处理比较复杂,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即(沉淀)、(过滤)、加入药物进行(灭菌)获得净化。

自来水除了(沉淀)和(过滤),还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我们能用(沉淀)和(过滤)的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18.我们面临的污染有(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等。

19.我们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垃圾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20.被人们称为“白色污染”的是(塑料制品)。

21.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22.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

许多国家都已经通过立法来减少工厂的(废气)和(废物)排放量。

23.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少开车,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选择环保的交通方式,能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

24.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2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26.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产生了(温室效应)。

27.减少垃圾的方法有:

⑴减少丢弃;⑵重新使用;⑶回收利用。

28.为了限制各国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1997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防止地球温暖化京都会议”通过(《京都议定书》)。

29.(臭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被称为“地球的盔甲”。

30.联合国1972年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的口号是(“只有一个地球”)。

31.每年的(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

综合能力部分

1.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

它的作用是什么?

公安人员观察案发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农业科技人员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精密仪器修理工修理钟表仪器;探险家野外聚光取火;考古学家研究文物;军队指挥官勘察地图;同学们观察动植物等,都会经常用到放大镜。

放大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例如:

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苍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蝴蝶的触角是棒状的。

2.放大镜有什么特点?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

放大镜的特点是:

镜片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镜片凸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

例如玻璃球、小水滴、装满水的烧瓶等。

3.为什么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还能在上面爬行?

这和苍蝇脚的构造有关,因为苍蝇的脚有像真空吸盘一样的组织结构。

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⑴安放:

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⑵转动: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⑶对光: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⑷上片: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cm。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⑸降镜:

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⑹调焦:

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⑺观察: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5.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为什么?

怎样做?

没有调节好反光镜。

调节反光镜,直到能从目镜里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6.标本片已经放在载物台上,而且标本片对着通光孔的中央,可是从目镜里却只能看到一个亮圈,却看不到洋葱内表皮的细胞,这是为什么?

如何做?

没有调节好细准焦螺旋。

调节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起或降下,直到标本清晰地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7.哪些物质是晶体?

哪些物质是非晶体?

举例说明。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等都是晶体;水、玻璃、琥珀、珍珠、蜡烛和松香等都不是晶体。

8.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说说你的看法。

肉眼看到的是一张透明的薄片;放大镜能看清薄片中的格子,显微镜能看清格子中的一些小黑点。

显微镜能够看到更多的细胞结构,而肉眼却不能。

这说明随着观察工具的进步,人类对事物的认知也更加深入。

9.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

(细胞的作用)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完成的。

10.为什么说物质的变化与我们息息相关?

我们加工木材制作桌子、凳子等家具;利用物质热战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食物进入人体,经过许多化学变化,变成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水泥的生产过程包括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烟花在空中爆炸时,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美丽的色彩;燃料的消耗,使空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