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长春建筑学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722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长春建筑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长春建筑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长春建筑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长春建筑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长春建筑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长春建筑学院.docx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长春建筑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长春建筑学院.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长春建筑学院.docx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长春建筑学院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

“十二五”发展规划

今后五年至十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改革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我院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

民办大学的发展既面对极为难得的机遇,又将遇到十分严峻的竞争和挑战。

为了又好又快推进学院的发展建设,实现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一流民办大学的目标,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民办教育促进法》《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的简要回顾

1.主要成绩

——理清明晰了办学理念、办学思路。

“十一五”以来,在院董事会的领导下,我院生存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创新,创新中求跨越,办学规模由小变大,综合实力由弱变强,辐射影响由低变高,教学路径由窄变宽,在教学实践中几经探索,确立了符合我院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制定了突出我院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践行了“以人为本、突出特色、从严培育、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抓好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群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依托企业办学、发挥行业优势、坚持“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办学之路。

学院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得到了教育部、省相关领导的首肯和专家的赞誉。

——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新型技术人才。

我院自建立至今,招生渠道逐步拓展,办学规模稳步扩张,2010年招收本科生3000人,比2005年增长了50%;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就业形势一直看好,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院在实施因材施教的同时注意加餐进补,毕业生考研人数不断增加,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由2005年的2人增至2010年的65人。

——设置优化了学科专业。

“十一五”以来,我院特别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初步建立了比较合理、特点鲜明的学科、专业格局,确保以土建类专业、艺术类专业为核心专业的主体地位,依托行业优势重点发展建筑业所需的短线专业;以核心专业的建设为基础,形成了工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农学协调发展的群体优势。

——配备形成了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

我院现有专任教师508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6.3%;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5人,硕士学位的24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48.4%。

现有师资已基本满足目前的办学需求,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教学科研有了新进展。

“十一五”以来,我院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涌现出喜人成果。

《独立学院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群建设的创新与应用》课题获吉林省第六届教学成果一等奖,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1项,建成省级优秀课11门;在全国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27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0部。

目前承担省级以上教研和科研课题27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和艺术展演活动美术作品竞赛中获奖共计27项。

——行政后勤管理工作有了新起色。

“十一五”以来,我院行政后勤工作部门始终坚持为教学工作、全体师生服务的宗旨,发挥群体优势,不断提高合作意识、大局意识、整体意识,进一步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

各个部门在文件收发传送、重要活动组织协调、文件档案管理、干部考核、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安全保卫、物业管理、物资购置保管等工作中,都做到了准确、及时、热心、敬业,不辞辛苦,兢兢业业地工作,对内、对外树立了良好形象。

——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十一五”以来,我院办学条件一直向好。

2006年投资方吉林省建筑装饰集团从有利于学院长远发展建设的战略出发,设计、规划了新校区。

历时3年完成了新校区建设。

现校区占地面积61.73公顷、建筑面积31.35万平方米(一期),设计理念新颖、建筑风格独特,集人文化、开放性、多功能、生态化于一身,熔铸了特色办学的必备要素,构筑起“实验、实践、实训、实战”四个实践教学平台,体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的创新模式。

目前,拥有教学仪器设备价值4366.5万元,纸介图书70万册,电子图书9万册。

这为学院后五年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2.主要问题

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上,尚需进一步统一,使之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在课程建设上,尚未系统建立适合我院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一定程度弱化了教学的有效性;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实践教学基地群作用的发挥与预期设想上仍有差距;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学生学科知识体系和职业素质体系的有机融合不充分;在科学研究上,省级以上课题立项、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著述数量过少,一定程度阻碍了我院争创一流的步伐。

二、“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思考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从严培育、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坚持“推进因材施教,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育人特色”的教改思路;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途径。

以发展为主题,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依法办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院综合办学实力,把学院办成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民办高校。

2.战略思考

今后五年学院发展建设的总体战略思考是:

实现一个目标,推进两个转变,实施三个突破,抓好四项建设,做到五个保障。

——实现一个目标。

即努力把我院办成治学严谨、特色鲜明,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一流民办大学。

——推进两个转变。

即从规模战略向品牌战略转变;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拓展转变。

——实施三个突破。

即在抓好适合学院学生特点的课程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努力提高理论教学的有效性上有所突破。

在抓好学院实践基地群的建设和利用,充实完善实验、实践、实训、实战四大平台,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专业教学的实用性上有所突破。

在抓好坚持以“德育为首”的思想教育,以“两基为主”(基本道德修养、基本行为规范)的行为养成,促进学生“学科知识体系”和“职业素质体系”融合,努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上有所突破。

——抓好四项建设。

即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做到五个保障。

即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服务保障,资金保障。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努力把我院办成以“工、管、文”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治学严谨、特色鲜明,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一流民办大学。

2.发展定位

——办学类型定位。

教学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高职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

以工学土建类专业为主,理工结合、工管结合、适度加强和发展与土建类专业交叉、复合的环境与安全类、能源与动力类、电气信息类、管理科学工程类和文学艺术类学科、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爱岗就业品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

适应行业技术进步的需要,立足吉林,辐射全国,面向基层,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发展规模

到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2000人,其中本科生达到10000人左右。

4.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突出特色,从严培育,质量立校。

——以人为本:

即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把凝聚人才、培养人才作为办学的落脚点。

——突出特色:

即在依托企业办学上凸现特色,在产、研、学结合上展现特色,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上体现特色,把特色作为学院发展的原动力。

——从严培育:

即从严执教、从严治学、从严管理,把“严”字作为办教育的要旨和实现育人目标的根本。

——质量立校:

即用特色体现质量,用社会需求衡量质量,用就业检验质量,用“因材施教”深化教学改革保证质量,把质量作为立校的生命。

5.办学特色

依托企业办学,发挥行业优势,努力创新民办高校发展建设的新思路,大胆尝试学院管理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管理机制,坚持“因材施教”,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使我院学生毕业后能够做到“下得去、用得上、信得过、干得好”。

四、主要任务

1.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师资结构。

要逐渐提高专职专任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到2015年专任教师达到558人,生师比为18:

1;专职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专任教师中硕士学历教师达到80%以上,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的比例稳定在40%,形成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1:

3:

4:

2的职称梯队;要调整、改善专任教师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在师资配置上保证基础学科、提高优势学科、加强特色学科、充实新办学科,形成适应事业发展的师资学科结构,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要做好培养培训规划,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通过国内外研修培训、短期工作实践、观摩教学、教案展览、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争取1—3名教师成为吉林省高校教学名师。

——拓宽人才引进途径。

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拔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和设计施工经验丰富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优秀毕业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引进重点是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基本形成以专任为主、专兼职结合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队伍和覆盖全院重点、特色学科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学科专业人才梯队;为适应学院建设发展的需要,要适度吸纳具有一定学历、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行政管理队伍。

2.抓好学科专业建设

——加强专业建设。

要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寻找增设专业的新增长点,形成集聚工、管、文、法、农等多学科、多专业结构布局合理、行业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到2015年专业设置由现有本科专业22个增至30余个;要加快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步伐,力争将“艺术设计”等专业申办成新的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争取4—6个省级特色专业,带动全院各专业建设。

——加强学位管理和建设。

要制定并实施“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学位授予程序,准确把握授予学位的学术水平标准,确保学士学位授予质量。

3.抓好教学改革建设

今后五年学院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推进因材施教,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育人特色。

——推进因材施教,要抓好适合我院学生特点的课程建设,努力提高我院理论教学的有效性。

要针对我院学生的实际,适当拓宽专业口径,科学构建和完善学科基础平台,根据国内外科技发展、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变化适度调整部分课程或教学内容;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要针对不同专业的服务面向的多样性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评审、评介和选用机制,鼓励撰写符合我院学生特点的自编教材。

通过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做到根据我院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强化实践教学,要抓好我院实践教学基地群建设和利用,充分利用校内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确保各专业教学计划内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实验总数的30%以上;要巩固和扩展校外实习基地,力争稳定实习基地点达到100个以上。

要进一步加大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群的建设,不断拓展实验、实践、实训、实战平台,充分发挥其在培养我院育人特色中的作用。

——突出育人特色,要不断改善我院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学科知识体系”和“职业素质体系”的融合。

要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加大多媒体教学的改革力度,力争省级、校级精品课、优秀课、重点课实现网上教学;要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采用“学业合格后的扬长教育、前刚后柔”的培养方式,构造“知识平台+多专业方向选修课模块”的教学体系;要营造以工程教育为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使其具备应有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应有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操手。

——加强科研立项与管理。

要围绕实施“三个突破”,支持教师和管理人员从事教学、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升华我院发展的整体水平;鼓励建立学院与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要加强教学与科研管理制度建设,修订和完善教学与科研管理的规定与实施办法;要强化教学与科研运行管理与质量管理,落实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获准立项的激励政策,保证学院年均立项课题不少于20项,省级立项课题不少于10项。

4.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今后五年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以物质文化为基石,以制度文化为主体,以行为文化为载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打造我院独具特色的大学校园精品文化。

——发展校园物质文化。

要充分利用学院置身于绿色生态、宁静幽雅的自然环境和新颖独特的建筑楼群等物质文化形态,精心部署好校内的人文景观,抓好校园物态文化建设,使师生员工受到教育启迪,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发挥环境育人作用;要通过校园标志性建筑物、宣传橱窗,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等环境点缀,折射师生员工的共同追求和情怀;要通过不断完备的校园设施提供教育活动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

——发展校园制度文化。

要按照大学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和实效的标准,努力抓好我院的制度文化建设,使学院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为有效地实施学院二级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发展校园行为文化。

要通过加强校园学术文化、校园科技文化、校园艺术文化、校园阵地文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的行为文化水平;要通过建立学院倡导、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的行为文化建设三者协调机制,实现校园行为文化的全面发展。

——发展校园精神文化。

要通过校风、教风、学风的宣传与教育,努力营造“明德笃学,躬行善建”的浓郁文化氛围,大力弘扬“和衷共济,追求一流”的校园精神,凝聚人心,积聚力量,使我院教职工在今后五年发展中,能够共同面对困难、共同迎接挑战,共同抓住机遇,共同承担责任,努力实现争创一流民办大学的目标。

五、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

——统一意志行动。

通过组织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将全院教职工的意志和行动统一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需要、学院办学理念的要求。

——拟定、启动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通过讲座、社团、校友聚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反映我院师生员工的内在品质和精神风貌;通过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推介学院招生,学习、就业情况,大力宣传学院精神,逐步扩大我院在省内外、国内外的影响和声誉。

——提供智力支持。

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师生员工珍惜维护学院稳定、发展、改革大局,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工作、学习环境,提高责任感和事业心,为我院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2.组织保障

——依法修订《学院章程》,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专家治校、民主管理等组织形式,按照章程规定管理学院。

——加强院、系(处)两级班子建设,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推进改革和发展的能力、处理复杂应急问题的能力、领导和管理学院的能力。

——加强系、教研室,处、科两级管理管理机构规范建设,落实管理责任,明确管理权限。

——加强教学监督保障和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确保各项工作的监督落实。

3.制度保障

——搞好学院制度建设。

坚持依法治校,实现领导依法决策、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教师依法从教的良好秩序和环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集体决策与民主监督,完善重要工作决策规则与程序。

——搞好系处班子制度建设。

抓好干部选拔任用、人事管理、教学保障、资产设备管理、科研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院系两级管理作用,落实小机关大基层管理模式,优化机构设置,推行管理责任制,提高办公效率;明确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推动办学重心下移,权责统一。

——搞好学院规章制度建设。

加强教育教学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规范管理程序、落实管理责任、严肃管理纪律。

加强实验室、教学设备、办公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学院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和使用的相关规定,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的落实,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4.服务保障

为了实现“十二五”学院的发展目标,建成一流民办大学,我院将在五年间按在校生12000人规模实现:

——加强机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依法管理、依法执政的能力,努力打造高效、廉洁、自律、奉献的管理氛围。

——按照1:

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打造一支“勤奋、进取、敬业、乐群”的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坚持“八个一”的学生工作思路,为学生的成长成材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后勤队伍服务思想、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教育,努力提高后勤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营造服务育人环境。

——开展和谐校园、平安校园、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为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创造有效载体。

5.资金保障

——集团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学院校办学资金每年递增。

计划投入4亿余元,完成校区后续建设工程。

——实现校舍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其中集中教学区40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5万平方米,学生公寓10.3万平方米)。

建成面积为9.3万平方米的科研产业基地和学生创业基地,7.1万平方米的学生实践基地,17.6万平方米的教职工公寓。

——达到教学仪器设备费总值6000万元以上,学生人均5000元;纸介图书总量达到96万册以上,学生人均80册。

——积极争取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获得政府资金经费支持。

努力做好学院教育基金会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工作,为学院发展提供民间支持。

二〇一〇年九月三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