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589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4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docx

《河北省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docx

河北省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

河北省普通高中

2012-2013学年度高三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150分钟150分)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创作是一项复杂的精神活动,艺术家创作兴奋点能否形成和出现,是他们创作优秀作品的关键所在。

而艺术家生活中的“精神落差”则常常是作家创作兴奋点形成的至为重要的原因。

我们发现,创作主体在其生活历程中往往经历了两种或多种富有变化的、甚至截然不同的文化或生活方式,这种“精神落差”就必然在创作主体内心发生情感激荡,必然会碰撞出艺术与思想的火花,因此也就较容易形成创作主体的兴奋。

特别是当创作主体从文明程度较高的环境降入到一个文明程度相对较低的环境时,这样的精神落差会使创作主体可能获得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视角,获得比在同一环境中世代生息繁衍的人们对自身更为深刻的认识。

艺术创作一般离不开风俗叙事,这不仅源于艺术家自己曾经的生活记忆或审美情趣,还与社会氛围、流派风格、个人境遇有种种联系。

作家艺术家都应该主动拓宽自己的生活经历版图,开阔视野和胸襟,使自己的审美神经更加趋于灵敏,使自己更具文化敏感性。

对某一地域风情中美的发现,须有对另一种地域风情的了解为参照,也就是说,在此地域生活过的创作主体到另一地域更容易触发其创作灵感;或日在新的地域中生活着的艺术主体更容易唤起对原来生活之地的最新发现和认识。

人的一生中有花开花落,有升降沉浮,有盛衰荣辱,在文学史上因人生际遇的变化而可能造成诗人心态的强烈“反差”,常常使得他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从而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如屈原、苏轼、曹雪芹等。

几乎共同的身世命运,几乎共同的身心磨难,造就了他们那“吞天吐地”的博大情怀。

在强烈的身世命运的反差中,他们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遇去反思历史、反思社会、反思现实、反思自己,这也使他们获得了思想和创作的材料,从而使他们在艺术才情的释放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地域的反差与命运的反差,势必引起创作主体一种更深层的反差,那就是文化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反差。

一般说来,“文化反差”不仅具有民族范围内的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性的含义。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不同,自身文化素养不同,甚或民族意识不同,都会造成民族间文化上的差异。

这种“跨文化意识”对文学创作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处于全球化时代的新一代文艺家来说,无疑需要拓宽新的文化层面,既能自如地掌握和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遗产,又能广泛地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这既是优秀艺术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也是成就文艺大师必不可少的环节。

(选自《学者笔谈》2012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对“精神落差”的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的创作活动,是艺术家创作兴奋点的形成和出现以及创作优秀作品的关键因素。

B.“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在其生活历程中经历了两种或多种富有变化的、甚至截然不同的文化或生活方式而产生的精神反差。

C.“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在经历不同环境后内心发生的情感激荡和碰撞出的艺术与思想的火花。

D.“精神落差”是创作主体获得的对生活的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视角和对自身更为深刻的认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家、艺术家要想激发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就应该主动参与生活,增加生活阅历,努力开阔视野。

B.艺术创作主体的文化敏感性和审美的灵敏性往往来自对不同的文化、生活和地域风情的发现与了解。

C.身世命运的反差会激发艺术家的创造才情,这是因为他们从自身的坎坷命运中获得思想和创作材料。

D.只要立足于民族“文化之根”,同时又能广泛地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就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

3.根据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创作主体一旦产生精神落差,就必然在内心发生情感激荡,必然碰撞出艺术与思想的火花,获得一个非常特别的观察视角,获得比当地人对自身更深刻的认识。

B.作家沈从文远离湘西来到北京,地域环境的反差使得他对湘西风土人情更有了诗意的把握,这也是《边城》创作成功的原因之一。

C.人生际遇的变化会激发诗人的创作欲望,促使他们更好地反思,同时也使得他们的艺术才情得到释放,可见“穷愁之词易工”。

D.“跨文化意识”对文学创作显得重要,是因为它可以使作家全面客观地评估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从而培养出作家较强的文化敏感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

初从向荣讨粤寇,补千总。

改隶张国樑麾下,从克镇江、丹阳,尝一日夷寇垒七十余。

国樑拊其背日:

“子勇,余愧弗如!

”积勋至副将。

国樑殁,代领其众。

取溧水,擢总兵。

同治初,将三千人守镇江。

莅镇六载,待士有纪纲,士亦乐为所用。

光绪改元,赴贵州提督任。

七年,还广西。

明年,称疾归。

越二年,法越事作,张树声蕲其治团练,遣使往趣驾。

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

启来意,却之。

已,闻树声贤,诣广州。

逾岁,朝命佐广西边外军事。

其时苏元春为督办,子材以其新进出己右,恒悒悒。

闻谅山警,亟赴镇南关,而法军已焚关退。

龙州危急,子材以关前隘跨东西两岭,乃令筑长墙,萃所部扼守,遣王孝祺勤军军其后为犄角。

敌声某日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

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

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

宵薄敌垒,斩虏多。

法悉众分三路入,子材语将士曰:

“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

必死拒之!

”士气皆奋。

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

与诸军痛击,敌稍却。

越日复涌至,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

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

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

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斩法将数十人,追至关外二十里而还。

越二日,克文渊,被赏赉。

连复谅城、长庆,悉返侵地。

越民苦法虐久,闻冯军至,皆来迎,争相犒问,子材招慰安集之,定剿荡北圻策。

越人争立团,树冯军帜,愿供粮运作乡导。

于是率全军攻郎甲,分兵袭北宁,而罢战诏下,子材愤,请战,不报,乃挈军还。

去之日,越人啼泣遮道,子材亦挥涕不能已。

入关至龙州,军民拜迎者三十里。

命督办钦、廉防务,会办广西军务,晋太子少保,改三等轻车都尉。

二十八年,病免。

明年,广西土寇蜂起,岑春煊请其出治团防。

未几,卒,年八十六,谥勇毅,予建祠。

子材躯干不逾中人,而朱颜鹤发,健捷虽少壮弗如。

生平不解作欺人语,发饷躬自监视,偶稍短,即罪司军糈者。

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

言及国樑,辄涔涔泪下,人皆称为良将云。

(节选自《清史稿·冯子材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遣使往趣驾趣:

催促。

B.子材逆料其先期至逆:

料想。

C.自开壁持矛大呼壁:

营垒。

D.生平不解作欺人语解:

理解。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冯子材“勇猛善战”的一组是(3分)()

①尝一日夷寇垒七十余②同治初,将三千人守镇江

③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④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

⑤越民苦法虐久,闻冯军至,皆来迎,争相犒问⑥朱颜鹤发,健捷虽少壮弗如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③⑤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子材当初跟随向荣讨伐广西贼寇,后来又跟了张国樑,多次作战,勇猛无敌,曾得到张国樑的赞赏。

张国樑死后,冯子材代替他做了总兵。

B.法国在越南挑起了战端后,张树声想请冯子材训练乡兵,当时冯子材予以拒绝,但后来听说张树声是个贤能的人,就前往广州应聘。

C.镇南关大战前,很多人心存畏惧,只有冯子材勇谋兼备,敢于作战。

战事进行中,他率领自己的儿子与敌军肉搏,对将士们杀敌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D.冯子材只有一般人的身材,但朱颜鹤发,比青壮年还强健。

对待士兵一向关心,决不允许克扣军饷的事情发生,他自己治军四十余年,清贫一如既往。

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

启来意,却之。

(5分)

译文:

(2)明年,广西土寇蜂起,岑春煊请其出治团防。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①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

①宝鸭:

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的头饰。

8.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意丰。

请赏析“绣面芙蓉一笑开”中“开”的妙处。

(5分)

答:

9.联系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曾子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2)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4),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生命是美丽的

李永康

举目远眺,没有绿色,天是黄的,地是黄的,路两边的蒿草是焦黑的。

尽管来这个地方之前,我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眼前的景象还是使我大吃一惊。

最难的是给乡村孩子们上课,书上好多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闻所未闻。

一些新鲜的词汇,我往往旁征博引,设喻举例,讲得口干舌燥,他们却是一脸陌生。

有一天上自然课讲到鱼,我问同学们鲫鱼和鲤鱼的区别,他们一个个都摇头,他们压根儿都没走出过大山见到过鱼呀!

我和学校领导商量,买几条回来做活体解剖,学校领导露出一脸难色。

我只好借了辆自行车,利用星期天骑了三十多里路到一个小镇上,自掏腰包买了几条回来。

那节课,同学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我却流下了热泪。

听当地的老师讲,这里的学生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爱迟到。

但开学两个月来,我教的班还未发现过这样的现象。

为此,我非常得意。

我当年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就常常采取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

虽然最终受伤害的是我,可当时就是不明白。

现在我也为人师表了,如果我的学生这样对待我,我又作何感想呢?

世界上的事就是怪,不想发生的事偏发生了。

我把那位迟到的学生带到了办公室了解情况。

原来他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路,他如果要准时到校的话,早晨五点钟就得起床,还要摸黑走上十几里山路。

夏天还可以对付,可眼下是深冬——寒风刺骨。

我要求他住校,他说他回家和父母说说。

第二天,他却没来上课。

我非常着急,找了个与他家相隔几个山头的同学通知他,他还是没来。

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家。

忽然间“家徒四壁”这个成语从我的记忆深处冒了出来。

面对他的父母,我哽咽着对他说,老师不要求你住校,只要你每天坚持来上课就行。

离开他家的时候,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好几道山梁。

出乎意料的是,家访的第二天,他居然带着被褥来到了学校。

我心里非常激动。

可没隔几天,他又不来上课了。

我再次来到他家里。

他父母告诉我,他小时候常患病,身体弱,有尿床的毛病,他怕在学校尿床被同学笑话。

我问他想不想走出大山。

他说,想。

我说,要走出大山就得好好读书。

他抹着眼泪点点头。

我说,相信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

这个冬天,每天早晨等上课铃响过以后,我和另外一位老师轮换着去查他的被褥。

如果是湿的,我们就悄悄地拿到自己的寝室去烘干。

做好这些工作,我们既是在尽责任,更是凭良知。

坦率地说,我心里也有过埋怨:

这个学生从来就没有向我说过半个“谢”字——想到这一点我就脸红——我是不是太自私、太虚荣、太渴望回报了呢?

一件事净化了我的灵魂。

我知道山村孩子的渴求,他们需要知识,更需要做人的道理。

课外活动时,我尝试着给他们读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

“风雨沉沉的夜里/前面一片荒郊/走进荒郊/便是人们的道/呀,黑夜里歧路万千/叫我怎样走好/上帝!

快给我些光明吧/让我好向前跑/上帝说:

光明/我没处给你找/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

一双双纯洁晶亮的眼睛盯着我。

我又声情并茂地朗读着穆旦的《理想》: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在春天发生,到秋日枯黄/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原来它已为现实的泥沙/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下课后,同学们都围过来,要我把诗集借给他们传抄。

我看了他们摘抄的诗,有的抄了顾城的《一代人》,有的摘录了惠特曼的《我自己之歌》,有的摘了穆旦的《森林之魅》。

我心里充满了喜悦。

那位尿床的学生却写了这样一句话:

老师,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生命是美丽的。

霎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选自《红樱桃·微型小说名作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寥寥几笔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乡村荒凉的自然环境,暗示当地的贫穷落后,引出下文“使我大吃一惊”,进而展开情节。

B.“我”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常常用迟到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那位学生的迟到,也是对“我”的报复。

C.“我”独自担负起把学生尿湿的被褥拿到自己的寝室烘干的工作,但埋怨过他从没道过谢,这样写使“我”的形象更加真实。

D.这篇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我”让那位迟到的学生住校,他不来上课,后来回到学校,再后又不来了,然后才说明内在原因。

E.“我”不仅认真上好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而且重视对学生做人的教育,尝试诵读脍炙人口的诗篇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2)小说两次写到“我”流泪,请简要分析“我”分别为什么流泪。

(6分)

答:

(3)“我”是怎样一个人?

结合小说有关情节简要分析。

(6分)

答:

(4)“老师,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生命是美丽的。

”那位尿床的学生写的这句话中包含着哪些意思?

这句话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孟德尔和达尔文

饶毅

孟德尔(1822-1884)和达尔文(1809-1882)几乎处于同时代。

他们以长期的钻研,做出的杰出发现,成为不仅十九世纪,而且是迄今以来最伟大的生物学家。

孟德尔没有显赫家世,没有优越环境。

他父母无法支撑他的智力的追求,中学就开始靠做家教支持自己的学业。

他将农民父亲给自己的一份田产给姐夫后,获得的经费并不能用多久。

要想离开体力工作,追求头脑中的趣味,就必须做出其他方面的牺牲,他被迫放弃结婚生子的权利,到修道院获得谋生的物质基础。

达尔文不仅自己家庭出身好,太太家里更有钱,无需任何人资助就能做研究,一生是自我陶醉于科学。

16岁的孟德尔要为生计苦苦挣扎,而达尔文在那样的年龄有学不好好上,他父亲出于担心把他提前送到大学。

达尔文在自传中说,他年轻时就算过,只要父亲给点遗产,生活就没问题。

两人的科学成就,运气的比重很低。

虽然说,孟德尔选的豌豆正好是二倍体,而不像小麦那样是多倍体,如果用多倍体做实验,不仅会增加实验难度,而且规律更不容易让一般人接受。

另外,他选择的7对性状的基因分布较远。

但这些运气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因为他仔细选择材料,做过多种实验。

达尔文在Galapagos岛上看到的所谓“地雀”虽然重要,但他到了很多地方,大量观察,所以也不是依靠运气。

他们都不是由于外界压力做科学研究,而是自我动力。

孟德尔珍惜自己获得的修道院和中学老师条件,空余时间做了很多研究。

在主要论文发表后,在接任修道院院长后,他继续研究植物、动物、气象。

达尔文也没有因为家境好而成为纨绔子弟,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科学。

如果要求抄写一遍达尔文的全部论文、论著,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工作量太大。

单纯从研究的重要性来说,有些人可以认为达尔文的贡献大于孟德尔。

但是,从工作的创造性来说,孟德尔是迄今仍被低估的、极为聪明的生物学家。

达尔文的工作,部分内容以前其他人提出过,而且华莱士也有同样理论。

直接比较孟德尔和达尔文,是因为达尔文不仅希望理解遗传以充实进化论,而且还做过类似孟德尔的实验,但没得到孟德尔的结论。

孟德尔的研究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得出初步理论,再实验,证明理论。

达尔文的研究主要是观察和推导。

但是,虽然一般人误以为达尔文只观察,没做实验,其实,他用花做了十一年的实验,主要结果发表于两本书:

1876年的《植物界异花和自花授粉的效果》和1877年的《同种植物不同花型》,也见于其他书和论文中。

但是,在《孤独的天才》一文中可以看到,达尔文做了遗传实验,却没有提出理论。

孟德尔虽然条件不好、考试失败,却因祸得福,被送到维也纳大学,学到了组合数学,成为用数学研究生物的先驱。

达尔文要什么条件有什么条件,却没有学很多数学。

所以,数量摆在他面前,他没有看出关系。

有传说,达尔文曾称:

数学对于生物来说,是木匠铺里用剃刀。

说一流俏皮话是英国人的特长,木讷的德国人,没有这个名声,但俏皮话不能战胜事实,恰当地应用数学可以在生物学研究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孟德尔在生物学上,只有两篇论文。

达尔文出版很多书籍、论文,笔耕不断。

读孟德尔的文章,容易感叹“真漂亮”;读达尔文的书,则容易感到“真全面”。

达尔文的工作不仅有科学意义,而且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但是对于科学内部的学科来说,进化论直接催生其他学科作用较小。

而孟德尔的工作,催生了多个近代科学学科,包括分子生物学。

孟德尔的科学成就没有被认可,更没有声名远扬。

达尔文的工作不仅发表后很快产生很大影响,甚至有些工作还没发表就有人知道。

两位科学家的贡献都很大,可能更多人认为达尔文的贡献更大。

但是,有些人可能对受过较多委屈的孟德尔更偏爱。

(选自《北京大学校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多角度介绍了迄今以来最伟大的生物学家——孟德尔和达尔文,对比了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B.孟德尔做实验选的豌豆正好是二倍体,而不是像小麦那样的多倍体,这就降低了实验难度,得出的规律也容易让一般人接受,含有运气的成份。

C.作者认为孟德尔是极为聪明、富有创造性的生物学家,而达尔文所做的工作,提出的理论,都是前人做过、提出过的,缺少孟德尔一样的创造性。

D.“数学对于生物来说,是木匠铺里用剃刀。

”一句俏皮话,反映出达尔文对数学的忽视;数学能力的缺乏,妨碍了他在生物研究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E.尽管孟德尔的生物学研究成果催生了包括分子生物学在内的多个近代科学学科,但是由于仅有两篇论文发表,所以他的成就一直没有被人们认可。

(2)本文介绍了孟德尔和达尔文,请根据文意概括二人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6分)

答:

(3)作者为什么说“两人的科学成就,运气的比重很低”?

(6分)

答:

(4)对于这两位伟大的科学家,你喜爱、崇敬哪一位?

,结合文章,谈理由。

(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京时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再次与诺奖失之交臂。

B.自从达尔文进化论出现,就有人把自然选择和物竞天择的理论移植到社会领域,鼓吹残酷竞争,殊不知,一团和气与互相协作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C.据国外媒体报道,雅虎新任CEO玛丽莎·梅耶尔正在处心积虑对公司进行裁员,规模或达数千人,但她并没有在公司员工大会上提及裁员一事。

D.陈佩斯结合自己多年的舞台实践,不温不火,夸夸其谈,从“笑”的行为本身为听众剖析了自己“喜剧的背后必然会有一个悲情内核”的喜剧理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建设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能够明显改善对热带气旋或台风登陆位置及强度预报的准确性,尤其对中小程度的灾害性天气能进行有效监测。

B.目前,新舟60飞机机群总飞行已超过15万小时,总飞行起落超过15万次。

经多年技术改进和性能完善,其安全、经济、舒适不断得到国内外客户认同。

C.日方非法“购买”钓鱼岛的行径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日方应正视当前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承认钓鱼岛主权争议,回到谈判解决钓鱼岛问题的轨道上来。

D.国土资源部日前公布稀土采矿证最新名单,全国稀土采矿证数量由此前的113个削减到67个。

这一决定完全是出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考量为目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大多数人选择网购的理由是省钱,“同样的东西,网上买的比商场便宜”。

①因为网络中新奇有趣、受人追棒的商品太多了

②但仔细一算账,更多的是没有什么用、图便宜或新奇买回来的闲置品

③事实的确如此

④所以普遍的现象是,消费者一开通网银,就沉溺于网购不能自拔

⑤虽然买回不少物美价廉的产品

⑥但很少有人只在网上购买单一货品

A.⑥①④⑤②③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②③⑥①④D.①④③⑥⑤②

16.请为下面这幅漫画拟写一个标题,并针对其反映的社会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

(5分)

漫画标题:

(不超过2个字)。

合理化建议:

17.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与例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6分)

例句:

一泓春水是清亮的,虽然没有花,我们却看到了美丽;

仿句: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

“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等我从那条弯路走出来后,已是伤痕累累。

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

“那条路走不得。

他不信。

现在,我明白了,其实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