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之神邱永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439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赚钱之神邱永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赚钱之神邱永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赚钱之神邱永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赚钱之神邱永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赚钱之神邱永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赚钱之神邱永汉.docx

《赚钱之神邱永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赚钱之神邱永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赚钱之神邱永汉.docx

赚钱之神邱永汉

<赚钱之神 邱永汉>

 

赤子之心

至于买热门股是否划算,大致上是比较容易判定。

在股票市场,什么事都可以骗人,惟独成交量骗不了人。

按照常理,一般的炒手在吃进股票时,他可以大量进货,也可以分批进货,然而,当他把股价炒高到了一个价位要开溜时,他绝对不会慢慢地脱手,否则,让坐轿者先行出货,炒手就有被套牢的危险。

因此,在涨升段的末期,坐轿者或炒作者必定争相出货,以致成交量持续扩大。

这时炒作者为了出手顺利,必会假以各种渠道不断地发布利多传言,而一些不明情况或贪图甜头的投资人却依然持续抢入,结果成交量扩大后,必将使股票更加热门,以致卖压越来越重,到后来,这股卖压累积至相当程度后,股价自然就崩溃而下。

所以,热门股只适宜做短线,并不适合长期投资。

邱永汉告诉人们:

“长期过度热门的股票,往往就是陷阱。

”买热门股票要选择买进时机,更要注意该股的发展前景。

有人认为,炒股时要避免“从众心理”,此言极对。

在大部分投资人看来,往热闹处凑似乎是安全的。

既然大家都这样,我也跟着走。

如何在“群众运动”的大环境下,克服自己盲目随从的心理,这就变成了一种“精神修养”。

投资尖端产业或未来产业的股票风险如何?

从事尖端产业者,有两种形态:

一种是专业化的,一种是附属于大公司的其他部门。

很难说哪种类型的风险高或低,因为企业面临的环境不同,发展前景不同,股价就表现得不一样。

相对来说,选择专业化的公司要比“兼差”的要好。

过去,对于一般人所谓的“一流公司”,邱永汉是不太感兴趣的。

他比较感兴趣的是,未来什么公司才是一流的牎然而,“全体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所以,以往那种购买成长股的做法,似乎已不太合适。

在经济波动的大环境下,公司之间的差异较大,有好有坏,所以买股票时要具体对待。

邱永汉还说,选股票就跟选老婆一样,有时要稍微眯上一只眼,不能够要求太完美。

何出此言?

因为上市公司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只看到缺点会丧失信心,只看到优点会昏头冒进。

许多学者或银行家买股票无法赚钱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太多了,而非他们不懂。

过去,大家总认为大公司的股票比较值得信赖,买起来也较有安全感。

但随着时代潮流的转变,大公司的股票也变成一般化的股票,在许多时候,小公司的成长要比大公司快,在资本成长方面是如此,在获利方面亦如此。

但大公司有其自身的知名度和其他优势,它们的股票仍是值得持有的。

跟庄炒作宜谨慎。

炒手选择的对象,业绩有好有坏,但这些被选中的公司往往都会有一个特点,就是股价偏低。

股价背离了股票价值,使得炒手有机可乘。

炒手相中公司的理由,或许是公司的营运状态有了较好的转变,或是鉴于公司资产的丰硕,于是,他们默默地大量吸进。

吸至某个程度后,炒手自然就会发动攻势,将股价炒高。

在股价炒高后,如果大势有利,则顺利出脱;若开脱困难,或炒手持股比例甚高,就改与公司经营者谈判,要求参与公司经营,或要求经营者以高价回购本公司股票。

炒手的行为对股市的冲击非同小可,从事股票投资,应该吸收他人高明的见解或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切忌盲目跟在别人后头大进大出。

有些人总是爱听传言,甚至别人一句“保证你赚钱”,就一头栽进去,个中苦味,只有留与自己慢慢品尝了。

早年,邱永汉给日本的杂志撰写投资评论,只要是经他推荐的公司,股票价格即会有好的表现。

邱永汉认为,在洋洋洒洒的投资评论家中,当然不乏权威人士,不过,有些人因分析过深或分析理论过时,抑或是评论过于主观,结果难免遭到投资者的抛弃。

颇具实力的评论员自会为人所信赖,所以,一般投资人都会参考他的评论进出股票。

由于跟随的信徒多,影响力增大,他的预测往往就成为事实了。

而有的分析家在呼风唤雨了一段时间后,“法力”却逐渐消失了。

有段时间,由于邱永汉的投资评论甚具准确性,因此被日本人奉为“赚钱之神”。

当信服的人越来越多时,他却发觉预测的准确性反而越来越飘忽不定,因此,他停止了分析评论工作。

检讨结果,才了解到他预测的景象有时是两三年,有时甚至数年才出现一次,而报纸、杂志却每月、每周邀请他大作评论。

事实上,无论是经济环境或股票市场,根本不可能每周或每天都会有大变化的。

有的股评家要么是不了解股市的真实情况,要么是听信传言,所发布的评析往往牛头不对马嘴。

盲目跟进,定会吃亏。

所以,邱永汉说,在股市,没有值得百分之百信赖的对象。

70年代,邱永汉将投资事业扩展到台湾,开发工业区,兴建大楼,经营房地产,开办学校,历经20年,在台湾打出一番天下。

90年代,年近七十的邱永汉移居香港后,频频到内地考察,想于晚年之际在祖国内地做些事。

(全文完)

亲手办企业

除了投资于房地产、做顾问和一直没停止的写作外,邱永汉又亲自捋袖办起了企业。

他要实证一下除了教导别人,他自己也会干得很好。

十几年时间下来,他先后做过十数种行业,尝试了几次失败,但更多的是尝试了成功。

1962年,邱永汉在涩谷盖下了另一幢大楼,准备开一家商务旅馆。

当时,东京的旅馆越来越高档化,经营商认为日本将进入富裕社会,人们将不会认为住宿费高昂的旅馆是沉重的经济负担;东京奥运会迫近,将会有大批的外国游客蜂拥而至,因此,高档旅馆是收益丰厚的行业。

邱永汉的看法正相反。

他认为高档旅馆投资过热将会是一场灾难。

人们虽然愈来愈有钱,但生活条件却不可能无限止地提升。

住宿者会这样认为:

反正是住一两个晚上,高级家具和豪华装饰并不会使我舒服到哪里去。

邱永汉认识的一些贵妇,她们购物大多是在中低档的商店,高档商店极少光顾。

看来,高消费与日本人惯有的节俭在一定时期内还是难以调和的。

邱永汉把住宿标准定在日本公司职员出差所允许的报销标准之内,并且每间房都设卫生间,装市内电话,而旅馆位于交通点附近。

旅馆开业后没多久就出现客满的盛况,半年时间就使收支盈余。

同行的业主没有不惊讶的。

邱永汉也自豪地总结他成功的经验:

“因为我是外行。

”然而,邱永汉的外行主义并非事事灵验,他投资新技术印刷厂以失败而告终。

当时,他经一位毕业于东京大学哲学系的发明家介绍,用铅字打字机打字,然后用新式设备复印,就可以印出与传统排版技术同样精美的印刷品。

那时日本的传统印刷技术还比较落后,在业务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改进印刷工艺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没有一家获得成功。

邱永汉想,那么多印刷公司的工程师都干什么去了?

难道他们被传统的工艺所束缚,不会像外行人那样产生新的思路?

如果这项技术成功,那将是他们的耻辱。

邱永汉马上开办了一家新技术印刷厂。

但是,实际效果却给了邱永汉当头一棒。

打字机打字容易出错,十分费时,印出的东西也不如传统的精美。

当然,发明家的样品是十分完美的,那是他们小心实践,弄了无数次,才精心挑选出来的。

企业生产不可能像实验室做实验那样不计较生产成本。

新发明毫无实用价值,压根儿不可能有产业化。

新技术印刷厂关门大吉了。

现在该邱永汉反思一下了。

为什么会失败呢?

是自己过分自信外行主义,正如“真理走向极端就是谬误”,邱永汉的外行主义变成“外行无所不能”,“外行比内行还在行”。

外行有不受固有观念约束等优点,但外行不能包打天下。

如果外行真的比内行有用,那么,为什么大公司聘请那么多的内行专家呢?

肯定是老板认为这样做值得。

外行要从事某种事业,就得使自己迅速成为内行,当然是观念全新、作风独特的内行。

如新技术印刷,为什么这项专利未被日本的大印刷厂采纳?

他们人才济济,对印刷技术熟稔,但都对排版新技术一筹莫展,不正说明该行业的突破有相当难度吗?

邱永汉显然没有这样思考,他陷入了一种成功者常有的通病中———我过去都是这么过来的,百试百灵,难道以后会不管用?

邱永汉能醒悟,也非一日之功,在新技术印刷厂倒闭后,他又重犯了好几次这样的错误。

如造“原子合金”,养海虾,搞耐高温涂料等。

好在,邱永汉经过失败的洗礼,变得更成熟了,曾经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晰起来。

邱永汉“赚钱之神”的形象丝毫没有贬低,反而更加使人景仰。

对待事业的失败,人们有不同的态度。

有些人会立马转向另一行业,以期挽回损失;有些人图谋东山再起,正如民谚所说:

哪里被风摧倒一棵树,就在那里种下一棵树,让它迎风生长。

邱永汉属于后者,也属于前者,他把两种人的做法融为一体。

姐夫开的口香糖厂失败后,邱永汉就在工厂的地皮上打主意,开办了日本最早的超级市场。

当时,日本的超级市场的雏形刚出现,人们的观念还没有适应这一新事物。

邱永汉虽开了行业先河,但经不住大势所限,超级市场并没取得预想的辉煌。

邱永汉认为,在选择行业种类上,中小企业不宜介入适合于大规模流水线作业的行业,应选择大企业不会眼红、不屑竞争、却又安全实在的产业,也就是在大企业竞争的死角里择业。

在这种观念指导下,邱永汉又一马当先,给日本引入了一个全新的业种———全自动洗衣店。

在此之前,日本的洗衣店采用的是电动机械式洗衣机,已明显落后于美国。

日本人又有跟风美国的习气,所以全自动洗衣一定会在日本倡行开来。

经过一番坎坷,邱永汉在日本东京开办了8家洗衣店,生意也还可以。

后来因为太太一个人照管不过来,卖了两家。

这时候,邱永汉对奔波于洗衣店之类的小企业感到了厌烦,他开始对大的企业感兴趣。

适应社会潮流和经济情况,做些简单明了的生意来得轻松,邱永汉这样想。

于是,他和人合伙开办了砂厂。

砂厂使邱永汉吃尽了苦头,原因是他受了其中一个合伙人的欺骗。

最后,在自己亏损了2000万日元的情况下,邱永汉忍痛脱身砂石业,但因祸得福,邱永汉因转而投资东京郊区土地,没过多久,净赚1.6亿日元。

得也好,失也好,邱永汉一边经历着失败,一边总结着教训,一边鼓劲继续干。

不怕失败,能在失败中一次又一次地崛起,构成了“赚钱之神”更神乎其神的神话。

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日本经济不景气的状况日益加剧。

大风来临,大浪掀起,该是收船观望的时候了。

抽身而退的邱永汉不再写股票文章,也辞掉了顾问的职业,同时把金钱大楼租给了一位熟人。

投资房地产

听从太太的劝告,邱永汉出售了两种股票,在涩谷购置了100多平方米的地皮。

从此,邱永汉步入房地产业,投资方向来了个大转变。

大楼竣工后,邱永汉考虑为大楼起个名字,他征求太太的意见,太太说,既然大楼是靠股票赚来的钱盖的,就叫“金钱大楼”吧。

金钱人人都爱,正好讨一个吉利。

这幢大楼仅仅是邱永汉置地规划中的小尝试。

投资房地产,地段是首选的要素。

在香港置下的寓所,因求安静而选择了较偏的地段,十年工夫,临马路的房价就涨了十多倍,而寓所才涨了两三倍。

东京地皮紧张是出了名的,在东京置业,若是办公经商所用,一定得是在交通便利、人流集中的繁华地段;若是出租公寓,也必定是富有情调的地方。

黄金地段寸土寸金,房租必然也贵,而楼产增值也就快。

接着,邱永汉又处理掉手中的股票陆续在中野、原宿、新宿、赤坂建起了一幢幢楼。

很快,邱永汉就成了日本文人圈里的房地产大王。

70年代后,邱永汉又把房地产业拓展到台湾、香港去。

有人说:

“哪怕日本发生12级大地震,邱永汉都不会没有房子住。

”根据自己的判断,邱永汉认为,随着日本经济持续地高速发展,土地价格必将越来越贵。

即使地价有时会有停滞、波动,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贵。

看来,没有比搞房地产更有赚头的生意了。

不过,有些人却对购置房地产持怀疑态度。

他们说,比起现时物价,土地的价格较贵,是消费者承受不起的。

在任何一个时代,土地价格与当时的物价比较起来都会显得出奇的昂贵,但人们只认为太贵而已,感觉上会否定地价还会再向上涨。

实际上,土地是违背这种感觉而上涨的东西。

购置房地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无限膨胀自己的不动产。

购买土地盖大楼也好,或空放着也好,只要在手里握着,除了价格会慢慢上涨而增值外,还可以用土地作抵押贷来更多的钱,再投出去购置更多的土地。

这个道理浅显极了。

在进入房地产业以后,邱永汉对这一行业的高收益很是吃惊。

投入2800万日元的购地费和建楼费后,每年可换来600万日元的房租收入,收益率为24%。

与当时股票行业百分之几的收益比起来,简直高得出奇。

不过也许是世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或是注意到了但不关心,终究没有人想要做同样的事情。

话说回来,搞房地产需大本钱、大气魄,在资金紧张的时期,普通人对房地产业还是望而却步的。

人们有时为了能从银行贷到款,要请银行要员打高尔夫球,或招待他们吃饭,或者直接送礼给他们。

邱永汉不愿意这样做,倒也不是出自道德感,他有自己的实力和主见。

如果他在东京一直以这种方式将楼盖下去,那么,在东京竖起几十幢大楼不会有什么问题,遗憾的是,他中途停止了这项事业,原因是他对台湾的经济建设燃起了一股热情,而对建造大楼赚钱的单纯行为感到了厌烦。

在投身房地产的同时,邱永汉也发挥自身特长,投身顾问业。

邱永汉在1971年的一篇文章中回顾了他问鼎此业的动机:

“我为了写股票评论,曾拜访种种企业,与经营者交谈中间,发现了实业界的盲点。

与我认识之后保持交往的实业界人士,一个个都是在他们各自的行业中具有优秀才能的人,这些人的知识集中在自己的事业和对手那儿,但是一超出自己的行业和竞争对手的领域,他们简直和寻常百姓一样。

”在邱永汉看来,经营一种实业需要全才。

向不同行业的人学习,要比向同行业的人学习有用得多。

向同行业的先进者学习,顶多是步其后尘而已。

最初的先进者,也是从不同行业的知识归纳总结而得出灵感的。

在访问企业中,邱永汉的视野一天比一天更开阔,懂得了很多不同行业的知识,所以人们常常说,同他谈话受益极多。

不少公司于是邀请他做本公司的顾问。

初开始,邱永汉担心挂了别人公司的顾问职务,行动上不自由,所以他一概婉拒。

后来,经不住大家的要求,他还是在1961年开设了一家法人组织的顾问公司。

公司采取会员制,入会者每月付5万日元。

马上,包括理光在内的30家公司入会。

之所以只定为30家,自有邱永汉的道理。

顾问不比演讲,听众多多益善;会员太多,顾问的精力、智力都顾不过来,最后是自己塌自己的台。

邱永汉的办公室里挤满了前来咨询的人,都是找他商量如何决定他们事业发展的方向:

有做股票生意的人,有刚刚开始做生意的人,有为了把发明投入生产而要筹集资金的人,有打算出售企业的人,有公开招募资本的人,有征求人才的经营者,等等,邱永汉的办公室成了产业人士的商议场所。

过去,邱永汉是作为评论家出入社会,现在是咨询顾问,专门批评别人做的事情。

在邱永汉帮助别人处理企业难题时,常常想到原来所指摘的别人的问题,有的连自己也处理不好。

从事顾问业,邱永汉不仅得到了很多产业知识,也悟出了不少人生道理。

在和经理、社长打交道的过程中,邱永汉渐渐发现,甚至总经理这样的高层决策人物,对本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没有看得太透彻。

邱永汉原以为经营者多半是有判断力的人,但却发现这些人在因循守旧、得过且过方面和普通人没有太大差别。

考虑到这儿,邱永汉开始有了自己创办企业的想法,要求别人做的,自己何不试试!

"吃甘蔗" 理论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新兴产业层出不穷,而不少传统产业迅速没落,被称为夕阳产业。

股民称这些夕阳产业的股票为夕阳股,它们如垂垂老者,不可救药,行将就木,再无起死回生之望了。

夕阳股一跌再跌,跌得贱如废纸,这种股票还有保留价值吗?

邱永汉在股评中说,大致上,各个时期产业的兴衰都有不同,或许昨天极度兴旺的行业,今天就可能没落了;而现在的夕阳产业,有朝一日可能又成了明日之星。

夕阳产业,有的确实会寿终正寝,有的要缩小生产规模;有的虽不能鼎盛辉煌,却能长久地延续下去;有的奄奄一息,还有回光返照之时;有的甚至可以枯木逢春,重振雄风。

因此,对夕阳股要就股论股,切不可一竿子打沉一船人。

既然夕阳股市价很低,即使抛出也收不回几个钱,对有希望的夕阳股,还是保留为上策。

邱永汉拿选美的例子来说明选股标准的同异。

人们的审美趣味大同小异,因而年年选出的美女如出一辙,非常相像。

股票则不同。

什么是好股?

即便是一对趣味相投的朋友,也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有大相径庭的认识。

有人抱怨说,选股票太难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邱永汉说,这时需要以不变应万变———头脑冷静,见机行事,勤于思考,随机应变。

墨守成规,踩前人的脚窝走路,必然会失败大于成功。

无谓地固守自己的见解是很不明智的行为,只有细心体察并努力顺应潮流,接受新观念方为上策。

邱永汉说,他买股票而赚钱的时代,正逢日本经济快速成长期,所以可以极端地说,那是笨蛋和傻瓜买股票也会赚钱的时代。

除了煤炭以外的大部分上市公司,营业额和利润都大幅度增加,只要持有股票,财富就增加。

一位同行买下一种摩托股后,放在箱底睡大觉,一睡几年不醒。

邱永汉就问此人为何会买这样的股票。

他的回答令邱神仙惊呆了:

我老婆让我买威风一点的股票,我就买了摩托股票。

开摩托抛头露脸的,像飞似地跑,满街的人都会另眼相看,岂不是威风?

所以,我也就买了摩托股。

那为什么想到要保存股票呢?

我看到街头摩托车愈来愈多,就知道我的摩托股买对了路,放着肯定能赚钱。

很显然,这位仁兄有几分傻,买股票的行为十分盲目、拙劣,但他痴人痴福,瞎猫逮着死老鼠。

他的直觉十分准确,驱使他长期持股,最终在5年后赚了849万日元。

也就是说,他所获盈利是他所投本钱的90倍。

50年代末期,邱永汉手持200万日元杀入股市,一年之后,持股的时价已经达到5000万日元,整整增加了25倍。

在60年代的日本,能够在一年内赚5000万日元,已经是创造神话了。

入市一年来,邱永汉天天股票进股票出,把他太太也拉下了水。

他太太凭直觉拿出私房钱买进卖出股票,很快,私房钱便涨了6倍。

不可想象的是,吃到股票甜头的邱太太浅尝辄止,主动从股市抽身,把股票全部换成现金。

不仅如此,她还动员丈夫也悉数抛出。

邱永汉问太太:

“为什么要刹车?

”邱太太道:

“我听老辈人讲,玩股票与玩牌一样,到老发不了财。

我觉得现在收手,正是时候。

”太太是在金钱意识浸入骨髓的香港长大的,她对金钱的直觉不能不让人重视。

邱永汉觉得太太的话含有朴实且深刻的哲理。

大凡富翁都玩过股票,但没有一个职业股手泡在股市一辈子而成大富翁的,股票赢来的钱好不踏实,今天赢来,说不定明天就输出。

因此,聪明的投资者都是将炒股赢来的钱转向其他产业,才最终成为富豪的。

邱永汉把投资股票的全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初入股市,出钱而不进钱,就像食之无味的甘蔗头,叫甘蔗头阶段;接下来可能就赚钱,尝到股票的甜头,叫蔗棒阶段;若留恋甜头一直吃到最后,就会进入蔗尾阶段,甜头不多仍还有,弃之可惜,啃之难进,会啃得牙齿松动满嘴流血;若此时还不甘心脱身,就会堕入甘尽苦至阶段,股票变废纸,钱财尽失。

邱永汉正处在蔗棒阶段,股市景气,股运亨通。

蔗棒阶段最易令人迷失,头脑发昏。

最理想的脱身时间,应是行将进入蔗尾之际,太早,错失了赚钱好时机;太迟,股市已滑向低谷。

因此,最理想阶段,意味着危险已来临。

当时,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幅度惊人,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迎接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经济热潮中。

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开足马力生产产品,股市牛气冲天,将达至高潮。

邱永汉对投资过热开始感到不安。

离东京奥运会还有三年时间,生产出的产品除了少数纪念品会被外国旅游者购走外,其他产品绝不会被外国旅游者开着大船运走。

投资过热,难免会出现泡沫经济,甚至会发生经济危机。

1962年,由于投资过热,日本政府实行金融紧缩政策。

股市阴云笼罩,股票不再被认为是必赚不亏的生意。

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因美国是日本最大的债权国和贸易伙伴,所以华尔街股市狂泻,迅速波及东京股市。

其后虽有回升,但仍一蹶不振。

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日本经济界进行反省,金融进一步紧缩。

日本经济出现朝鲜战争以来第一次大萧条。

股市低迷,股民垂头丧气。

邱永汉幸运的是,在1962年前就基本上从股市脱身了,损失微乎其微。

“因为我不是专家”

因此,他经常告诫大家不要轻信专家的意见。

他的理由是:

第一,大学里的经济学科同实际的股票投资毫无关系。

证据是教经济学的理论深奥的教授、讲师,没有听说有通过股票投资而赚了大钱的。

第二,所谓专家,并不是专门学习这一门的,而是在长期从事一件工作,对这件工作比较地有经验和有丰富的知识而已。

在股票预测上,条件一次一次都不相同,或者是看似相同而实质有了变化,依靠过去的经验反而会导致错误的判断。

假使拿出一千个经济学理由或者复杂的算术模式,证明一只股票不可能上涨,但如果它上涨了,就只有一个理由:

因为它该上涨了。

股民常把信息的灵通和与股票接触的远近看作是成功的首要因素,邱永汉却不以为然。

他说,证券交易所的职工整天盯着电脑的股票行情,信息也比别人灵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占尽,按道理,个个都可以成为百万富翁。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反而是大胆的外行人赚了大钱。

股场如赌场,一半靠运气,一半靠预测和决策。

在现时的股市,由于情况千变万化,外行人反而有时不被太多的信息蒙住眼睛,对于情况有一种新鲜的看法,不受条条框框束缚。

处于股票涨跌的现场时,好像处于海岸边,仅留意涌来的海浪而看不见澎湃的大海,也就是看不见行情的潮流趋势;因此离得太近,视野反而不够宽广,仅仅留意一两元的利益时,就与巨额利益绝缘。

即使抢到百分之二三十的利润,一旦风浪突起,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也就随着波浪无影无踪地消失。

在邱永汉刚涉足股市时,曾与一位日本著名的科学技术顾问谈论过日本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

那位顾问对能源方面十分在行,他谈到日本的煤炭业已经趋于衰落,因为开发成本高,所以石油和天然瓦斯在能源供应中将占较大比重。

如果从产油的阿拉伯地区把天然瓦斯运到日本,采用的方法只能是将其压缩、液化,再装船运到日本。

邱永汉想这就意味着节省运费,越大的船越受欢迎。

日本的大船造船业必然有相当惊人的发展,那么随之而来的是造船业的股票将十分抢手。

第二天,说干就干,邱永汉买来当时惟一大型船坞播磨造船的股票。

从科学分析上说,这种分析毫无瑕疵,但是一天天地过去了,股票的价格仍然不动,天然瓦斯也没有像开始设想那样源源不断地从中东运来,造船业也始终没有红火起来。

邱永汉这才感到科学毕竟是科学,而不是现实的产业。

科学运用于股市分析并非是荒谬的,只是股市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科学的影响力有时太微不足道了。

也许在几十年的时间中,科学对于股市的走势还有特别的影响,但在短期内,科学的设想还仅仅是高雅清谈的话题。

半年之内,邱永汉仅仅分得两次股息收入,算起来可以补偿买入的手续费,没有亏损也没有赚。

经不住漫长的持有等待,邱永汉以买入价将播磨股抛出,但不久即传出石川岛与播磨合并的消息,播磨股票因泊上价格较高的石川岛而大幅度地上涨。

邱永汉与一只好股擦身而过,好不惋惜。

邱永汉在多种场合表示,他之所以被人们错爱为股票神仙,是因为他对股票一无所知。

他的话被认为是谦虚,亦有人说他在卖关子,不肯昭示秘诀。

邱永汉说,自己虽然从东京大学经济系毕业,且又在股票预测上几乎料事如神,但远不能称为“专家”。

他认为的专家是这样的:

长期从事一件工作,对这件工作具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就如诊断病人的病情,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出现大致相同的症状时,确实是经验丰富的医生比较灵验。

不过,像企业景气的预测与股票行情的判断一样,条件一次与一次皆有不同,过去的经验往往反而导致错误的判断。

为什么自己写的股市文章受欢迎呢?

邱永汉认为:

“这是因为我不是专家,没有以专家自居。

专家写文章时,往往会考虑写出的文章需与专家的身份相符,便在文章中故作高深。

人人这样,就成了俗套。

我没有专家的种种顾虑,所以才能畅所欲言,抓住人们的赚钱心理去写,这样我的写法就有一种新鲜感。

”邱永汉成名之后,在电台主持股票的专访节目,当他采访股票交易所的经纪人时问:

“你买股票赚钱了吗?

”出乎意料,经纪人说:

“没有,买股票并不赚钱,倒是买地皮赚钱,股票的风险太大,就像难以驾驭的野马。

”这真是怪事,天天跟股票打交道的人,不说股票赚钱,反视股票生意为险途。

因买热门股业绩不佳,邱永汉转而寻求不起眼的、潜力巨大的股票。

邱永汉认为,热门股因有众人看好,争相捧之,导致价格上扬的潜力挖尽;而一些在交易所外进行交易的股票,因企业发展极有潜力,其股票在长期持有后,价格会大幅度上涨的。

这样的成长股是邱永汉着力要寻找的。

比较之下,他买下了佐藤工业和千代田化工两种股票。

1959年,佐藤工业只是富士山市的地方性小建筑行。

邱永汉看中的是该公司的看家项目隧道工程施工。

日本即将成为汽车王国,车多路多,多山的日本必有大量的隧道要开通。

到一定时候,佐藤工业的业务必会火爆。

千代田化工虽然资产少规模小,但邱永汉却看到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半数以上的员工是技术人员。

日本今后的石化工业必有大发展,千代田的人才优势必会转化成生产优势。

仅12年时间,佐藤工业的资本额从邱永汉购其股票时的1.5亿日元,增加到50亿日元。

邱永汉是在股市最兴旺时卖出佐藤工业和千代田化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