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训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402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训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训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训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训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训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训练教案.docx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训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训练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训练教案.docx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训练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训练教案

上课时间

教师姓名

课题

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常见题型及命题规律,赏析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讲练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习惯,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遂自念曰: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至于他家()②更为益盐()

③既得盐美()④缘有盐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②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愚人的“愚”体现在哪些方面。

4.从愚人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

主人就请他吃饭。

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

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

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

于是他对自己说:

“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

他说:

“有盐吗?

有盐吗?

”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

母亲说:

“怎么可以这样?

”愚人说:

“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

”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1.①到②改变③已经④因为2.①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②就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被盐所害。

3.①语言: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或者,动作: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②他以为菜的味道好,就是靠盐,于是只吃盐,不吃菜。

4.启示:

①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好处是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学科问题】

中考课外文言文侧重考查对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命题难度适中。

课外文言文重点考查的也无非是理解文言字、词和句子在文中的意义;从整体的角度理解并分析材料的基本内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等。

【学生问题】

1、字词解释

2、翻译时错字漏字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一、结合语境推断法——词语解释题

此法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等)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体味、判断、推导,以达到准确把握词义的目的。

二、遵循原则连接法——句子翻译题

文言文翻译题,联系上下文,逐字解释,即把文言词语逐一解释为现代汉语,特别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意思的落实;然后再串词成句,即把词语的解释串结、连缀成句。

最后调整润色,对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更应做到这一点,使之尽可能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3、整体审读概括法——分析材料题

4、  在答这一类题时,要建立整体的解题审读观,材料(文段)、题目要求、尾注三者均不可偏废。

阅读时不要在个别词语上纠缠,在初步了解、整体把握文意后再细读题目,充分分析题目中关于文段理解的信息,最后细读材料,从高屋建瓴的角度上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加以概括即可。

四、细腻解读洞察法——拓展延伸题

此类题设题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之分析、评价,能够认同和吸纳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华,进而内化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洞悉这一出发点是解答这一类题目的关键。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①。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②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①彘:

小猪②特:

只不过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其子随之而泣()③顾反为女杀彘()④子而不信其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3.对于该不该杀猪,曾子和他的妻子持不同的观点,试分析他们各自的理由。

4.由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子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参考答案】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

“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

“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

“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

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1.①到②跟随③同“返”,返回④于是,就2.①妻子制止他说:

“我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开玩笑罢了”①现在你欺骗他,这是在交给他欺骗啊。

3.曾子的妻子认为不该杀,理由是说杀猪只是跟儿子开个玩笑,好哄孩子回去,不让他跟自己去集市,不必当真。

曾子认为该杀,理由是答应了孩子的事要实现,否则没有办法教孩子诚信。

4.曾子是一位言而有信(诚信,诚实)的父亲,同时他通过细小之处“以身作则”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教子有方。

 

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①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②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③入,屏人论事。

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

“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

于时人称其有智。

【注】①王右军:

王羲之②大将军:

晋朝大将王敦③钱凤:

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诛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王右军年减十岁时()②方忆右军未起()③相与大惊曰()④及开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

②信其实熟眠

3.王敦为什么认为“不得不除之”?

4.“于时人称其有智”,你认为王右军的智表现在什么地方?

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王右军(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

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

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

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

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

“不得不杀掉他。

”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嘴边还有口水,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

当时人们称赞王右军有智谋

1.①不满②才③一起④等到

2.①王羲之睡醒,已经听到他们谈论的话,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

②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

3.因为王敦与钱凤商议的是叛逆的阴谋(便言逆节之谋),一旦泄露出去可是要灭九族的,所以如果睡在帐中的王羲之知道此事,必是要除去的。

4.睡在帐中的王羲之无意中听到了王敦与钱凤商议叛逆的阴谋,知道没有活路了,不满十岁的他没有惊慌失措,就佯装出熟睡的状态(假装呕吐弄脏脸和被子都全然不知),骗过了王敦与钱凤的眼睛。

这是他机智过人的地方。

 

高帽子

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

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①老师者。

老师谓:

“今世直道②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

”其一人曰:

“老师之言不谬③,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

”老师大喜。

既出,顾同谒者曰:

“高帽已送去一顶矣。

【注】①谒:

yè,拜见。

②直道:

善良风气③谬:

miù,错误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

①老师谓()②尝有门生两人()

③既出()④顾同谒者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

②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

3.从“老师大喜”这一细节中,你能读出老师怎样的心理?

4.根据文意,说说你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世人把奉承人称为戴高帽子。

曾经有两个学生,初次被任命去外省做官,一同去向老师拜别。

老师说:

“现在这个世道,忠直之道行不通,见人就给他戴顶高帽子,这样就可以了。

”其中一人说:

“老师说得不错,现在的社会上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有几人呢?

”老师很高兴。

等到出了门,他看了一眼同来的同学,说:

“高帽子已经送出一顶咯!

1.①说②曾经③已经、?

?

以后④看2.①世人把奉承人称为戴高帽子。

②现在的社会上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有几人呢!

3.惟其是喜,所以高帽一戴,浑身舒泰,无形之中漏出了自己反对吹拍不正之风的天机:

原来他反对给别人戴高帽子,不反对给自己戴高帽子。

4.不管赞美还是恭维,我们必须必须谨慎对待,随时反省、检视自己是否符合该赞美之词,谦虚谨慎,自我克制,才能避免犯下如文中老师一样的错误:

得意忘形而落入自相矛盾的困境。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

①昏怠:

昏沉困倦。

②辄:

往往,每每。

③沃;浇。

这里当”洗”讲。

④啖;吃、⑤谗:

说人坏话。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音:

义:

③食不给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参考答案

范仲淹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

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责任。

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

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书。

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自身的安危。

以至于由于谗言而被贬官,因为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

他经常自己吟诵说:

“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1、①dan吃;②wo洗③ji供应④cha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1.

错误分析

 

2.优化

画皆以人重

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

①兼金:

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

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③颜鲁公:

即颜真卿。

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阅读训练

l、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若听茶声然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相许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一钱不直:

_

②后世见者必宝之:

_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后人粪土视之

译文:

②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译文: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

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

②永叔,即,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考答案

我曾经说过诗文书画都是因为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苏轼、黄庭坚的墨迹流传到今天,一个字就值得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章敦、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难道写得不好吗?

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们的字当成粪土一样,一钱不值。

欧阳修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古时候的人的字都是写得很好的,但只有那些廉洁贤能的人的字才能够流传久远,就算颜鲁公(颜真卿)的字写得不好,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贝一样,并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字的本身的好坏。

诗与文章之类都是这个道理

1、B(这样),……的样子;

2、①值②把……当宝贝,珍爱、喜爱;

3、①后来(世)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

②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

4、D;5、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②欧阳修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

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②无完衣,饮食大率③鼠之余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

“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

”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臰数月乃已。

呜呼!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三戒》

【注】①畏日:

怕犯时日的忌讳。

旧时迷信,什么日子忌做什么事情都有定说,对所谓不吉之日时要避忌。

②椸(yí):

衣架。

③大率:

大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①以为己生岁直子()②因爱鼠()

③阖门()④臰数月乃已()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①其人曰:

“是阴类恶物也。

②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3.概括文中“永某氏之鼠”被杀的原因。

4.本文选自柳宗元的《三戒》,文中作者借“永某氏之鼠”意在讽刺哪类人?

【参考答案】

永州有个人,畏惧犯日忌,禁忌迷信非常多。

他认为自己出生的那年是个子年,老鼠就是子年的神,因此非常爱护老鼠,家里不许养猫养狗,禁止仆人扑打老鼠;家里的仓库、厨房,全任凭老鼠放纵横行不管。

于是,老鼠们就相互转告,别的地方的老鼠也都来到他家里,大吃大喝也没有任何灾祸。

这个人家里没有一样完整的东西,衣柜里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凡是吃的喝的东西,都是老鼠吃剩下的。

大白天,老鼠常常和人在一起活动,到了夜晚,啃东西,咬东西,打打闹闹,发出的声音千奇百怪,闹得人睡不成觉,他始终不感到讨厌。

过了几年,这个人搬到别的州去了。

以后搬进来另外一家人,但老鼠依旧闹得还像过去一样凶。

新搬来的人说:

"这些见不得阳光的坏东西,偷窃打闹得尤其厉害,可是为什么到这种地步了呢?

"便借来了五六只猫,关闭上大门,撤除砖瓦用水浇灌老鼠洞,雇用仆人到处搜寻追捕,杀死的老鼠堆得跟山丘一样,老鼠的尸体被扔在偏僻的地方,臭味好几个月后才散去。

唉!

这些老鼠以为可以一辈子过着那种吃饱喝足而又无灾无祸的日子。

1.①认为②于是③关闭④才

2.①后来住在这里的那个人说:

这(鼠)是在阴暗处穴居活动的令人厌恶的东西。

②它们把天天能够吃饱没有灾祸当作是可以长久的啊

3.一是因为室的主人换了,他们的好恶也随之改变;二是因为这些老鼠不知道外界的变化依然胡作非为,不懂得收敛。

4.本文借“永某氏之鼠”意在讽刺那些只知道抓住侥幸得到的时机而任意胡作非为、不懂得收敛最终导致灾祸的人

猫犬

  东坡云:

"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蓄犬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

"余谓不捕犹可也,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不吠犹可也,不吠盗而吠主①则甚矣。

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非捕鸡乎②;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

注释:

①主:

主人。

②非捕鸡乎:

这岂不是和猫捕鸡一样吗?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蓄犬以防奸()

2.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

二、翻译

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

  

三、文中"东坡云"东坡是谁?

你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吗?

四、东坡在本文中的观点是什么?

 

  苏东坡说:

"养猫用来捕鼠,不可以没有鼠而养不捕鼠的猫;养狗用来防奸邪之人,不可以没有奸邪之人而养不叫的狗。

"我认为猫不捕鼠还可以,不捕鼠而捕鸡就更坏了;狗不叫还可以,不对着盗贼叫而对着主人叫就更坏了。

仇视正直的人,一定要尽力打击而去除他,这不就是猫捕鸡吗?

觊觎重要的职位,使皇上孤立,这不就是狗吠主吗?

一、1.指奸邪之人2.严重

二、觊觎重要的职位,使天子孤立,这不是对着主人叫吗?

三、宋代文学家苏轼;略。

四、在其位,谋其政,不可以尸位素餐。

(尸位:

占着职位而不尽职守;素餐:

吃闲饭。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题精选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1),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7),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8),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9)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10)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11)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1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4),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6),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7),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8)回乐烽前沙似雪,。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9),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嗣同《潼关》)

(20)河流大野犹嫌束,。

(谭嗣同《潼关》)

(21)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22),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23),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二章》)

(24)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25),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2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

(27)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

(28),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

(29)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

(30),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31)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32),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33)淫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诫子书》)

(34)《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

(曹操《观沧海》)

2.整体默写。

(1)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

,。

(2)默写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后四句。

,。

,。

(3)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4)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

,。

(5)默写刘禹锡的《秋词(其一)》。

,。

,。

(6)默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

,。

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词鉴赏

(一)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秋思”是这首散曲的,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图。

2.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写景诗表达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展示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广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不仅写景逼真,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

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三)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与友期行   期:

(2)去后乃至乃:

(3)相委而去去:

(4)下车引之引:

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4.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

说说你的理由。

(二)《论语》十二章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