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课文习作5练习5表格教案有学情分析.docx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课文习作5练习5表格教案有学情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课文习作5练习5表格教案有学情分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课文习作5练习5表格教案有学情分析
课题
17、第八次
(2)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7
学情
分析
只有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才能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教学
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教学
重点
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
难点
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
㈠学习第一段。
㈡学习第二段。
就在写布鲁斯王子,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时,布鲁斯王子看到了什么?
⒈出示:
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蜘蛛重现结网,又被风吹断了。
就怎样重结了七次,直到第八次终于成功了。
⑴蜘蛛在结网遇到了什么困难?
蜘蛛面对这一切表现的怎样?
(不灰心)
⑵引读:
直到第八次,他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⑶终于说明了什么?
你觉得蜘蛛怎么样?
⑷指导朗读课文,体会蜘蛛的顽强不屈的精神。
⒉布鲁斯王子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感动极了)
⑴为什么布鲁斯王子会感动?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⑵指导朗读:
"我也要干八次!
"
⑶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
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布鲁斯王子的感情变化。
唉声叹气-----感动-----
恢复了信心-----充满了信心。
四、总结全文。
⒈读第1、2自然段,想想抗击是什么意思?
⒉布鲁斯王子为什么么抗击国外劫掠军?
说明了什么?
重读"英勇",强调他的爱国行为。
⒊结果怎么样?
(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王子没有了信心。
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王子终于成功的原因。
⒈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你懂得了什么?
⒉从蜘蛛织网这件事上,你看到了什么?
从布鲁斯王子的事件上?
五、作业
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板书设计:
17、第八次
失败----看蜘蛛结网----成功
教学反思:
课题
17卧薪尝胆
(1)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学情
分析
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学生一听说故事精神十足,学习本文还是应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教学
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
重点
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
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讲解法观察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1板书课题:
卧薪尝胆。
领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出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4) 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3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 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2) 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践”是“足”字旁加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 “臣”书空:
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
特别强调最后一笔是竖折。
2、从刚才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卧”、“薪”的意思?
(卧:
睡。
薪:
柴草)“尝”呢?
(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
)
3、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
(学生查字典对照。
)
查字典了解:
奴仆、谋臣、万般无奈、后患
(2) 联系上下文理解:
免除、建议、表示、骄傲
(3) 一般了解:
会稽、勾践、夫差
4出示生字:
吴 勾 践 示 谋 臣 免 患 议
5写字指导。
(1)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 践,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
(3) 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
(4) 用钢笔描红。
三作业
板书设计:
18卧薪尝胆
教学反思:
课题
18、卧薪尝胆
(2)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学情
分析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想领悟故事的哲理,仅凭借课文中所提说的信息是不够的,如用平淡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教学
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建议”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
重点
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
难点
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复述。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3)体会:
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
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
(程度深:
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
三年)
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五自然段。
(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
(2)体会“终于”的用法:
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
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
(板书:
转弱为强 灭掉)
5、漫谈:
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
三、作业:
1、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1、听写词语。
吴国 谋臣 后患 免除 勾践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1)指名读:
“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
(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
(1)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1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前”理解“时刻不忘”。
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样做。
(板书:
卧薪尝胆)
(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
(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
过渡:
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18卧薪尝胆
战 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 掉
教学反思:
课题
19、古诗两首《山行》
(1)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学情
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了一些古诗,已初步了解了古诗的特征,但课堂上尽心朗读,才能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
重点
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
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谈话法,想象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古诗激趣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学习《山行》
(1)山行:
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
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
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
石径、坐、霜叶、红于、白
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
古诗词鱼。
)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
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
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
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
还要鲜红。
三、作业
背诵古诗。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
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
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
7、交流:
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
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板书设计:
19、古诗两首《山行》
作者:
杜牧(唐)
石径、坐、霜叶、红于、
白云深处……
教学反思:
课题
19、古诗两首《枫桥夜泊》
(2)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学情
分析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学生对学习古诗有点方法了,但在本堂课还需要加强指导。
教学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句中“坐”和“泊”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
重点
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
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朗读法,欣赏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质疑导入: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
这首诗究竟散发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
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
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1、本诗包括题目仅32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
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你愁过吗?
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
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
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
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这船家可是个热心人,一大早就来叫张继了:
张公子,张公子,起床了吗?
哟,看你眼睛通红通红的,怎么?
昨晚没睡好?
你没睡好,那你在做什么?
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
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七、自由背诵本诗。
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学生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
思。
学生思考:
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
么?
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
情?
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诗人愁到
什么程度了?
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
眠是什么意思?
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3、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苏州是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浓浓的“愁”的色彩。
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
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板书设计:
19、古诗两首《枫桥夜泊》
作者:
张继
月落乌啼
江枫渔火
钟声客船
教学反思:
课题
习作6文具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学情
分析
文具是每个学生都很熟悉的,但要想把它写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堂上应该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教学
要求
1、懂例文《铅笔刨刀》,知道这篇例文写了有关铅笔刨刀哪几方面的内容。
初步感知状物文章的写法。
2、能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对照例文,懂得写一种文具的要领。
3、按习作的要求观察自己的铅笔刨刀或其他文具,弄清它是什么做的,形状怎样,上面有什么图案,它有什么用途,先说再写。
教学
重点
按习作要求观察自己的铅笔刨刀或其他文具,弄清它是什么做的,形状怎样,上面有什么图案,它有什么用途,先说在写。
教学
难点
懂得如何抓住文具的特点进行有顺序的描写,如何写出文具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观察图片
1、出示图画
5、对,他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铅笔刨刀,能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这个刨刀吗?
6、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说
二、用简单的语言大致描述图片
三、写作指导
2、相机板书:
外表、形状、颜色、特点、用途
以第一人称自述
3、你们说得真好,现在我们看看有一位同学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下他所看到的这个可爱的小刨刀,先来一起看一看吧
4、出示例文
5、和学生一起评析例文(他写了小刨刀的什么,是怎么写的)
外表:
形状小房子
颜色
特点刨刀在烟囱里一扇小门是用来倒铅笔屑的
用途用来刨铅笔的
8、教师相机评析
四、我的十分钟
1、有一位同学也写出了他喜欢的文具,想不想听一听?
2、出示例文
3、评价:
文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学习伙伴,他们毫无怨言地为大家服务,这次得习作课,我们就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看看谁能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2、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你们很熟悉的朋友,认识他吗?
3、仔细地看一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4、指名说
1、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
3、指名完整地按顺序描述图片
1、指名描述一下所看到的铅笔刨刀
指名读一读
6、现自己想一想,学着这个同学的样子,选一个你所熟悉的文具,以第一人称自述把他说给同座位的小朋友听听,过会儿再说给大家听
7、指名说话
4、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5、指名说
五、当堂完成草稿
1、同学们说得真好,把你们说得写下来就是一片非常精彩的文章,想试试吗?
2、当堂进行草稿写作,写好后,自己修改修改。
六、誊写作文
要求:
1、抄写认真,书写工整。
2、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板书设计:
习作6文具
以第一人称自述
外表、形状、颜色、特点、用途
教学反思:
习作6下水文文具
钢笔
我叫钢笔,我的身材非常棒。
不是橡皮那种矮冬瓜体形,也不像文具盒大哥那样魁梧。
我很苗条,还很漂亮、可爱。
我的身子上有米奇的图案,它是我的脸,米奇老是笑眯眯的,结果我也整天笑眯眯的。
有谁像我这样整天高高兴兴的呢?
我的手不长在肩膀上,而是长在我的帽子——钢笔盖子上。
当然,我的手没有人类的灵巧,它就是一个小挂钩,让我可以紧紧抓住小主人。
这样,我就不会从小主人身上掉下来了。
我的嘴巴——笔尖,藏在笔帽里,有了笔帽把关,我就不会乱说话了。
主人想要说什么,就拔开笔帽,露出我的“嘴”,我就在纸上根据主人的指示“畅所欲言”。
肚子饿了的时候,我不吃肉,不啃汉堡,不喝饮料,只喝墨水。
只有我喝得饱饱的,才能为小主人好好工作。
人们都说,肚子里有墨水的人学问大,我满肚子墨水,我的学问是不是很大呢?
这就是我,小主人的好帮手——一支长得很帅的钢笔,大家喜欢我吗?
课题
习作6文具习作讲评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学情
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作文指导,学生能用第一人称“我”作描述其外表、形状、颜色特点及用途,但就是有些条理不太清楚。
教学
要求
1、通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懂得描写文具可以从对它的外表、形状、颜色、特点、用途的描写中来突出特点;
2、针对习作要求,评价习作,并修改习作,感受修改对习作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评价、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
重点
会对照要求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使习作能抓住文具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
难点
运用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他人作文。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直以来,文具都是我们学生的好朋友。
它们可爱的外表、形状、颜色、特点、用途,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乐趣。
上一次我们对各自设计了一个文具名片,这节课,我们将针对同学们的习作情况进行一次作文讲评。
二、概述作文情况、明确评改要求
在这次习作中,我们大部分同学都能能认真观察一种文具,抓住外表、形状、颜色、特点、用途等方面来突出文具的特点,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但也有部分习作内容简单,描写还不够具体生动,小动物的特点还不够突出。
三、佳作欣赏
1、老师在品味大家的作品时,发现有一位同学的作文写得很不错,想不想一起来欣赏一下他的佳作呢?
(2)集体交流、品析
(课件展示)学生习作的精彩片段。
(描写动作、外形的段落)
四、出谋划策
1、学生修改作文,小组交流。
2、交流,集体评改。
(在交流过程中,再次引导学生注意习作要求)
六、布置作业
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可以请别人帮助修改。
2、学生欣赏佳作
请同学们拿出作文《铅笔刨刀》,边读边欣赏
欣赏要求:
1、划出描写它的外表、形状、颜色、特点、用途的句子,体会一下小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在描写上有哪些成功的地方值得你学习?
2、交流赏评意见。
师相机用波浪线划出写得好的地方,并归纳总结。
(1)描写外形时能注意写作顺序和抓住特点;
(2)描写它的动作时能注意写出它的用途;
(3)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动物描述得更加具体形象,更加可爱。
3、自赏片段
(1)组内品析精彩片段
小组里推选一名同学到前面来交流。
指名本组同学为什么选他上来交流。
板书设计:
习作6文具习作讲评
以第一人称自述
外表、形状、颜色、特点、用途
(比喻拟人)
喜爱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6
(1)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学情
分析
多音字,是小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只有通过多读多练,学生掌握得才能容易些。
教学
要求
1学用有关多音字的字词句练习。
2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
教学
重点
学用有关多音字的字词句练习。
教学
难点
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合作教学法练习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教学第一题:
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2、第二部分。
(2)所说“称”和“兴”另外的读音并组词。
称(称心)兴(高兴)
(3)反馈:
师生共同修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1)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同座位交流:
你是怎么读的?
(3)小组合作查字典,看读的对不对,并大体了解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字音。
3第三部分。
二、教学第二题:
写好钢笔字
(1)默读句子。
A星期天,爸爸骑着自行车去银行取钱。
B睡莲在盛满水的水缸里盛开了。
C听说《水浒传》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的。
(2)指名读:
师生共同纠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自由朗读。
1、认识要写的字,说一说“印、即、郎”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2、小组讨论:
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读一读“我的发现”。
4、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写。
5、请学生描红、仿影,提出明确的要求。
6、反馈。
板书设计:
练习6
多音字钢笔字
称兴印即郎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6
(2)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学情
分析
成语和古诗,学生经常见到,多读多悟,也不难理解的。
教学
要求
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教学
重点
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教学
难点
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合作教学法练习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教学内容
二、教学第三题:
读读背背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八条成语。
(3)指名读,领读。
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师给予适时讲解。
和风细雨:
温和的风,细细的雨,比喻批评的方式温和不粗暴。
春风化雨:
适宜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呼风唤雨:
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和社会的力量。
栉风沐雨:
以风梳头,以雨洗发,形容在外
(2)学生自由读,想想你学会了哪个成语?
指名读,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
奔波,不避风雨,历尽艰辛。
未风先雨:
还没刮风,已先下雨。
比喻事情还没有进行就对结果乱加猜测议论。
见风是雨: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凄风苦雨:
形容天气恶劣,也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暴风骤雨:
来势急剧而猛烈的风雨。
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群众运动。
3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竹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
竹子的根深深地扎在岩石中,毫来松口。
任凭各方面来的风猛烈地刮,不管受到多大的折磨的打击,它仍是那么坚定顽强。
这是一首配画诗,后人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人们从这首诗中感受到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
(4)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请学生自己试着理解词语,提出不懂的词。
分组合作学习。
释疑,讨论诗意。
(3)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板书设计:
练习6
成语
和风细雨春风化雨呼风唤雨未风先雨
栉风沐雨见风是雨凄风苦雨暴风骤雨
竹石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6(3)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学情
分析
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小制作,只要学生在制作时,多观察思考,也不是困难的。
教学
要求
1、能比较清楚地介绍自己的小制作的制作过程和作品的内容特点。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活大方,有礼貌,认真聆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4、在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