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有关工作情况报告二之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333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他有关工作情况报告二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其他有关工作情况报告二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其他有关工作情况报告二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其他有关工作情况报告二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其他有关工作情况报告二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其他有关工作情况报告二之二.docx

《其他有关工作情况报告二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他有关工作情况报告二之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他有关工作情况报告二之二.docx

其他有关工作情况报告二之二

★其他有关工作情况报告

(二)之二

 

3.科学研究

 

3-1基地重大项目进展情况   

3-1-1重大项目之一  课题名称:

东南亚华人及其经济、政治资源利用研究   

项目负责人姓名:

 庄国土 立项时间 2000 计划完成时间 2003   

项目研究进展情况   

《东南亚华人及其经济、政治资源利用研究》2001年进展情况如下:

1.课题中的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子课题已按总论和国别分工落实,第二阶段研究正在进行中;东南亚华人与中国侨乡的民间关系子课题已在泉州晋江厦门侨乡开始调查;东南亚华人政治潜力和参政情况,东南亚台商政治经济资源研究子课题已初步完成资料搜集与整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2.2001年9月20-23日在厦门大学召开“二十一世纪初的东南亚经济与政治”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中,设立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及其在中国投资和东南亚华人参政状况的议题,交流和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参与了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与来自新、马、菲、日、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

   

阶段性成果(注明出版社、出版日期、刊物名称和刊期)   

《17-19世纪闽南人主导海外华商网络的原因》《东南学术》2001-2

摘要:

从清代前期到鸦片战争前夕,闽南人一直主导着海外华商网络,其影响力至今犹在。

闽南海商集团崛起于宋元时期。

明代中期以后,以漳州人为主的闽南海商成为中国走私贸易的中坚。

明代后期漳州月港被定为中国帆船的发舶地、清初厦门被定为往南洋贸易的发舶地、长期垄断对台交通和移民等,都是闽南人独特的发展机遇,从而使闽南人在发展海外贸易和海外移民、组构海外商贸网络等活动中占有先机。

郑氏海上帝国时期是海外华商网络的黄金时代,以泉州人为主的闽南海商集团掌控了北起日本、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台湾、南括东南亚地区的东亚、东南亚华商网络.

《菲华晋江籍社团的变化及近30年与祖籍地的联系》《南洋问题研究》2001-1

   摘要:

对家乡捐赠是华人宗亲和乡土情结的最普遍表现,对教育的捐赠向来是华人捐赠的最主要领域。

尽管近20年的部分海外华人捐赠带有改善其在华投资条件的功利目的,尤其在海外华资企业集中的地区(如厦门、广州、深圳等)。

但这种利益因素也常以造福桑梓的名义进行,也会强化了海外华人的“家乡”和“宗亲”情结。

   就一般而言,海外华人对家乡教育的捐赠则是“宗亲”和“乡土”情结所致。

1978年以来,晋江和南安籍海外乡亲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捐赠达10亿元以上人民币,超过当地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

很多海外华人宗乡社团、家族、个人对家乡教育的捐赠不遗余力,数十年如一日。

尤其是旅菲南安后坑杨氏一族数代对家乡教育长达140年的支持和捐赠,更是华人宗亲和乡土情结的典型表现。

通过菲律宾华人对晋江南安教育的捐赠状况,本文试图说明,中华文化中的血缘、地缘观念仍是联系华人与中国的重要社会纽带。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捷足先登,率先在家乡投资并取得较大的经济利益。

,表现这种情结的最普遍方式即是对家乡的捐赠。

《论东南亚华人与中外关系中的宗亲、乡土纽带》《香港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2001

   摘要:

社团作为个人及群体的联络、组合方式在现代社会已被广泛接受,尤其在移民及其后裔的群体中,社团通常可为其成员提供居住地政府不足以提供的庇护与机会,使社团大量存在于这类群体中。

尽管当前世界各地华人社会仍存在大量传统的以地缘、血缘为纽带的社团,但其总体趋势是日渐衰弱,新型的业缘、政治、文化、学术、娱乐等社团则不断兴起。

然而在菲华社会,华人社团不但绝大多数仍以宗亲、同乡为纽带,而且仍对菲华社会有较大影响力。

菲华的祖籍地情结一方面因社团本土化趋势而削弱,但其宗亲、同乡纽带却因为社团国际化趋势而加强。

宗亲与同乡纽带被利用于跨国网络的建构,尤其是发展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祖籍地的关系。

重视宗亲与乡土观念是中华文化的特性之一,宗亲、同乡关系反映了共同的语言、文化、习俗乃至价值观,同时折射出人际交往、官方与民间沟通、社会环境认知的近似背景。

在无人否认文化与经济发展存在互动关系的今天,通过对菲华晋江籍社团研究,我相信宗亲与乡土纽带将仍可为任何具有中华文化意识的群体提供合作的支点之一,这是本文的主要论点。

《海贸和移民互动:

17-18世纪闽南人移民台湾原因》《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1

   摘要:

从清代前期到鸦片战争前夕,闽南人一直主导着海外华商网络,其影响力至今犹在。

闽南海商集团崛起于宋元时期。

明代中期以后,以漳州人为主的闽南海商成为中国走私贸易的中坚。

明代后期漳州月港被定为中国帆船的发舶地、清初厦门被定为往南洋贸易的发舶地、长期垄断对台交通和移民等,都是闽南人独特的发展机遇,从而使闽南人在发展海外贸易和海外移民、组构海外商贸网络等活动中占有先机。

郑氏海上帝国时期是海外华商网络的黄金时代,以泉州人为主的闽南海商集团掌控了北起日本、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台湾、南括东南亚地区的东亚、东南亚华商网络。

  《东南亚华人社会政治地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南洋问题研究》2000-4

   摘要:

东南亚华人社会在二战后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不断的努力,华人在经济实力逐步增强的同时,社会政治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公民权、选举权等合法权益得到了巩固和加强,为华人社会今后的顺利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78年以来海外华人社团在福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PaperPresentedto“ChineseCommunityOrganizationsandGlobalizationComparativeInternationalPerspectives”InternationalConference,8-10,March2001,ChineseHeritageCenter,Singapore.

   摘要:

1978年以来,福建籍海外华人及其社团积极参与福建的改革开放,为福建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首先,福建籍海外华人社团与福建侨乡的联系是由两方面因素促成的,一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有关华侨政策的变化提供了机会,二是全球化的潮流及东南亚华人经济的迅速增长为联系的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海外华人社团参与福建改革开放主要体现于他们对侨乡的投资与捐赠上,因此对福建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最后,本文认为,海外华人社团与福建侨乡的互动,是最近20年来华人与中国成功的经济合作的主要动力之一,推动了侨乡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也使中国内陆地区通过与侨乡的劳力、资源的密切交流,参与国际人力和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它也加强了海外华人对祖籍地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本文从一个侧面阐述了1978年以来海外华人社团与侨乡关系的演进过程。

《EmotionorProfits:

theMotivesofEthnicChineseInvestmentinChina,MirroredFromtheCaseofSingaporeandMalaysianChineseInvestmentinChina》,  《新马华人: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01.6.30

摘要:

1978年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成为中国大陆最重要的海外经济合作伙伴。

本文就新马华人与其他东南亚地区华人在中国大陆及其祖籍地福建的投资简况作一简要说明和对比,探讨新马华人与中国大陆经济互动的动机和现状,也即:

是如中国领导人在80年代初认为的情感动机驱动,或如李光耀先生认为的是利益驱动?

抑或两者交织?

就新马华人在华投资现状而言,其投资的动机主要是利益驱动,祖籍地情感似乎与其对华投资无必然联系。

新马华人的对华投资日益扩大,是因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稳定,投资环境日益改善。

相对于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的投资者,新马华人有与中国同文同种、风俗习惯相似而易于沟通的人文优势,“华人关系”成为可能转化为经济利益的族群资源,对追求投资利益的最大化有帮助。

就早期进入中国大陆的海外华资而言,新马华人投资大陆的动机也似乎更少乡土情感因素,其表现就是在祖籍地或家乡的投资极少。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地区的扩大,新马华人对大陆的投资区域日益转向祖籍地福建之外的投资环境更好的地区,因为在这些地区,新马华人企业同样能充分利用“华人关系”的资源来追求投资利益。

如与菲律宾华人作一比较,新马华人与祖籍地的互动程度较弱,实是历史与现实原因使然。

本文的结论是近20年来海外华资大量涌入的原因主要是利益驱动,与一般国际资本的全球性趋利流动并无本质的不同。

诚然,早期进入中国的少部分海外华资也受祖籍地情感驱动,即所谓的“爱乡之情”或祖籍地情结,如印尼、菲律宾华人和港澳同胞在中国祖籍地的投资和捐赠。

但这种“爱乡之情”驱动投资的状况似乎极少发生在新马华人身上。

其原因可能是二战以后新马华人较早发展出自己的国家认同,进而其社会、文化、族群认同也快速当地化,自然淡化了祖籍地情结。

因此,就经济层面而言,虽然整体上新马华人和中国的经济互动可能增强,但与祖籍地的互动似乎日益减弱。

《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9月

   摘要:

本书以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发展变化为基本线索,考察了海外华人(华侨)社会自身

政治、经济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分析了政治与社会认同观念转变前后推动华侨华人始终与祖籍国

保持互动关系在驱动力和表现形式上的继承性和差异性,其中的一些结论性看法正确而富于新意。

如早期海外华商网络与当前世界性华商网络的内在联系;新移民持续补充为海外华人社会与中国

合作关系增添新的动力和新的内容;当前双方关系应建立在互利性“合作”基础上。

   作者并提出,只要我国继续重视与华侨华人的合作,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在以后数十年内,

以中国大陆为主的世界华人经济、科技、劳力、资源的重新组合是可能的。

《世纪之交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21世纪初的东南亚经济与政治”

国际学术研讨会,厦门大学2001年9月

本文通过分析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提供了世纪之交东南亚华人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

作者认为,20世纪后期,是东南亚华人社会发生大变动的时期。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深入发展,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社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会。

在不同族群文化与不同族群关系的互动下,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社会将与各主体民族一起,在当地化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海外投资格局的调整》    “21世纪初的东南亚经济与政治”

国际学术研讨会,厦门大学2001年9月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海外投资迅速发展。

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华人企业集团的海外投资受到严重波及。

此后,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海外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重组与结构调整,以摆脱经营困境,重振竞争优势。

《东南亚华商在中国的投资》                 “21世纪初的东南亚经济与政治”

国际学术研讨会,厦门大学2001年9月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两位数。

1980年代以来,东南亚华商的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加强。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东南亚华商开始向中国进行投资。

尤其是在广东和福建侨乡地区,东南亚华商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东南亚华商的投资,极大地促进了侨乡社会经济的发展。

侨乡也成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最重要的支柱之一。

20多年来,广东省和福建省沿海侨乡约25个县市,近3,000万人口,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几近20%,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

而且东南亚华商在中国引进外资的过程中,起到了先锋和桥梁的作用,在以侨引台、以侨引外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华人经济研究的若干问题再探》,             “21世纪初的东南亚经济与政治”

国际学术研讨会,厦门大学2001年9月

《东南亚华人身份定位和华商经营环境》      “21世纪初的东南亚经济与政治”

国际学术研讨会,厦门大学2001年9月

    

  

 

3-1-2重大项目之一课题名称:

东南亚经济与政治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研究

项目负责人姓名:

廖少廉

立项时间

2000

计划完成时间

2003

项目研究进展情况

《东南亚经济与政治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研究》课题组在3月子课题组长联席会议,交流各子课题的人员分工作和工作进度情况的基础上,各子课题正按原计划开展工作。

有关南海问题研究的课题组与新、马学者进行国际合作研究,并拟于2002年出版《南海主权与国际海洋法》(海洋出版社)一书。

有关区域合作的课题组派遣到东南亚国家进行实地调查的人员已完成工作,进入研究阶段。

其他子课题组正继续进行阶段性研究工作,已有阶段性成果发表。

阶段性成果(注明出版社、出版日期、刊物名称和刊期)

 

《对于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各方的态度与我们的对策》(上报教育部权威性研究咨询报告)

摘要:

咨询报告简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新进展,尤其是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它将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重大突破。

报告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方的反应与态度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文莱、日本、韩国、美国对此的反应。

最后提出我们的对策建议,认为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具体实施仍有诸多困难,我国应谨慎行事。

 

《关于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对南中国海问题的对策建议》(上报教育部权威性研究咨询报告)

摘要:

咨询报告指出我国在南海传统疆域线法律地位的确定仍然是主要问题之一,它涉及到我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历史性所有权的关键。

目前,处理南海诸岛最现实可行的途径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其投入实施仍然是漫长而复杂的工作,需要的是时间与耐心。

 

《东盟经济2000年回顾与2001年展望》《亚太经济》2001年第1期

摘要:

本文回顾了2000年东盟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了该年这些国家经济普遍向好的原因和政府的政策调整,并对2001年东盟经济的前景进行了预期。

 

《亚洲金融危机:

东亚模式转变的催化剂》《世界经济》2001年第10期

摘要:

本文论述了东亚模式的历史演变,指出亚洲金融危机将促使东亚模式发生一系列深刻转变,并以泰国和菲律宾作为实例进行探讨。

 

《东亚金融危机理论纷争与危机对经济理论的影响》《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1期

摘要:

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关于此次金融危机的理论探讨与纷争不断,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同时,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一些传统经济理论观点的冲击和影响。

 

《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重组及其前景》《当代亚太》2001年第2期

摘要:

本文论述了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重组的背景,分析了它们重组与调整的具体措施,最后展望这些华人企业集团重组的前景。

 

 

《越南的外国直接投资:

问题与展望》《亚太经济》2001年第5期

摘要:

本文阐述了外国在越南的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了外资在当地投资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探讨了越南吸引外资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台湾对印尼的投资关系分析》《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3期

摘要:

本文回顾了台湾在印尼直接投资的历史与现状,着重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台资在当地的投资的特点,并指出21世纪初台资在印尼的新动向。

 

《南海“9条断续线”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2期

摘要:

本文分析所谓“9条断续线”(即我国在南海的传统疆域线)的法律地位问题,对处理南海领土争议尤其是南沙群岛之争的前景与共同开发问题进行了探索。

 

《从历史与国际海洋法看黄岩岛的主权归属》《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4期

摘要:

本文从历史与国际海洋法角度论证了黄岩岛历来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它一向在中国的主权管辖之内,驳斥了菲律宾政府宣称的“黄岩岛在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之内”言论。

 

注:

1.此表可加附页,根据重大项目的多少,以3-1-2、3-1-3等附上。

2.阶段性成果指公开发表的著作、论文或咨询报告(论文除在国外境外发表的外,须发表在2000年CSSCI收录的419种期刊上,目录可在检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