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229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韦镇小学袁秀凤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

歌曲八首,选用歌曲三首,每课还包括“唱”、“认”、“做”、“听”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

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听赏等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个具体的音乐作品中逐步加深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并通过演唱来表现热爱祖国的情感态度。

2、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神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

4、认识三连音、重音记号、渐强记号。

5、认识了解音乐家郭兰英。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歌曲表演,音乐练习,欣赏。

教学难点:

感受各种拍子的特点,欣赏能力,审美情操的培养。

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教学课时:

约36课时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教学内容:

听:

《滚核桃》、《非洲鼓魂》(选段)。

唱:

《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巴鲁瓦》。

动:

(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滚核桃》、《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

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

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

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

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

曲中鼓的节奏。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唱:

《敲起我的小木鼓》动:

(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第二课时听:

《滚核桃》唱:

《敲起我的小木鼓》动:

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第三课时听:

《非洲鼓魂》唱:

《咿唷嘞啦》

第四课时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唱:

学唱歌曲《巴鲁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

《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

(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三、复习必唱歌曲:

《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四、复习《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五、学唱歌曲:

《敲起我的小木鼓》

1、听范唱:

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2、《敲起我的小木鼓》这首歌曲表达了佤族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你了解佤族吗?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现有人口35万多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

佤族自称“佤”,意为“住在山上的人”。

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佤族经济以农业为主。

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酒。

佤族的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

男子多缠黑色包头,着黑色短衣和宽脚裤。

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最具特色的是上穿坎肩式无领无袖贯头衣,下着筒裙,佩戴银或竹篾制成的头箍、项圈、项链、腰箍、手镯等首饰

3、再听:

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

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

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4、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6、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7、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六、拓展认识:

木鼓

木鼓是佤寨的标志,佤语称“克罗克”,是佤族的传统祭祀工具、乐器和报警器具。

据说,佤族拉木鼓是为了祭祀“莫伟”神的。

佤族人认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他平时住在天宫,不问人间之事。

只有听到木鼓之声,他才会下凡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

七、小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

、《滚核桃》《非洲鼓魂》。

唱:

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

动:

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目标:

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伊唷鳓拉》。

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教学重、难点:

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巩固歌曲:

a.用“lu”哼唱歌曲旋律。

b.唱歌谱两边。

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

上节奏用手敲击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e、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

3、欣赏.《非洲鼓魂》

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

4、学唱刚果民歌《伊唷勒啦》

5、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6、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

7、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

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8、分组进行歌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打出乐“滚核桃”。

2、学习不同的击鼓方法。

3、用击鼓表现不同的情景。

教学目标:

1、欣赏打出乐“滚核桃”,能学习各种不同的敲击鼓的方法。

2、用击鼓表现“滚板粟”、“舞龙舟”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用出鼓表现不同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打出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

2、鼓在音乐中的作用?

(1)学生讨论鼓在音乐中的作用。

(2)鼓在单独演奏时只是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情景的。

二、新授

1、谈话:

鼓在音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鼓也可单独演奏,你能听出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

3、你能从鼓的变化中听出音乐有几段?

4、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这个音乐里,有几种打击的方法。

5、学生仔细听辩各种不同的鼓打击方法。

三、创作

1、让我们模仿打鼓,来表现几个情景。

2、请几个小组表演自己创作的情景。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了解鼓在音乐中的作用吗,说一说你感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

2、歌曲《巴鲁瓦》。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感受歌曲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音调。

  2、学着歌曲数板。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能听出歌曲的特点吗?

  2、请你说一说你找到的感受。

欣赏歌曲能找出歌曲的特点。

二、学习数板

1、自己读一读数板部分。

  2、能按书上的节奏读一读。

三、比较两种读法,效果有什么不同。

(选出最好效果的来)

1、学生读一读,熟悉歌词内容。

  2、按照乐谱中的提示,与同伴合作先后进入进行轮唱。

  3、用声势动作或打击乐器与同学合作,比较后选出自己认为效果好的。

四、律动能选一种节奏为数板部分伴奏。

1、自己选一种节奏为歌曲伴奏。

  2、边拍边读。

五、总结

1、威风锣鼓被誉为天下第一鼓,主要特色就是“威风”。

2、加上数板后歌曲更生动活泼。

 

第二单元:

碧野金山

单元教学目标:

  1、欣赏《牧歌》、《在那东山顶上》,演唱蒙古民歌《小黄鹂鸟》以及新疆民歌《小巴郎,童年的太阳》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歌的特点。

找出经音乐家加工后的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了解中国歌剧音乐、钢琴独奏作品与民歌、戏曲等之间隔密切联系。

  2、通过听赏对比和演唱民歌,了解我国音乐作品中运用当地的优秀民歌进行创作的情况。

  3、能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异同之处。

 课时安排:

  课时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小黄鹂鸟》。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有感情的演唱《小黄鹂鸟》歌曲主旋律声部,并熟练掌握轮唱部分的演唱技巧。

过程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及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学习,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及音乐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并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重点难点:

1、训练学生能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初步感受五声调式,体验五声调式的旋律风格。

教学用具:

光碟、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我们欣赏过长调歌曲有什么?

2、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重新填词而成的蒙古族短调民歌《小黄鹂鸟》,放光盘。

板书《小黄鹂》

1、出示歌谱

请同学们分两部分,(生很容易就能分出单行与双行或者从歌词重复来分)

师生互动交流

观察歌谱,第一部分为齐唱,第二部分为合唱,尤其第二部分开头两句,就是歌曲第一部分“卡农”二部轮唱法。

我们来学习一下歌曲第一部分

2、出示单声部歌谱

(1)和老师来唱一唱这第一部分

(2)师生随机纠正不准确旋律。

教师注意节奏,速度及大跳

预设1:

第二乐句(这就是……)学生唱不准节奏,多巩固几遍,

预设2:

分析歌词,引导歌曲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草原,家张,幸福生活的热爱)

预设3:

小黄鹂还可以换成对谁说?

(3)咱们来比一比谁唱得好!

将学生分两组,教师指挥,演唱第一声部,注意节拍。

3、出示第二声部歌谱,学唱旋律

(1)唱找音符,教师板书。

(12356)

(2)老师利用板书视唱,渗透五声调式。

并鼓励学生课下用这五个音自己“作曲”试试。

(3)请同学们自学第二声部旋律。

(4)跟琴齐唱第二声部

(5)纠正

5、练习第二部分合唱

(1)师生合唱第二部分

(2)播放光盘

(3)我们和光盘比试一下第二部分合唱吧!

(按第一部分轮唱分成的两组)。

(4)老师指挥视唱两乐句,纠错,感受。

(5)纠正第二声部

小结:

让我们把《小黄鹂鸟》这首歌,深情的演唱吧!

师弹琴伴奏

板书:

小黄鹂鸟12356——五声音阶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牧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3、欣赏《牧歌》感受无伴奏合唱人声的艺术魅力,多声部效果的美感和内蒙古民歌优美的

二、教学重难点

1、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感受无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

生:

56个,汉族、回族、苗族、彝族等。

师:

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一个民族,蒙古族,好吗?

(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师:

感觉怎么样?

(学生自由说)

(二)、新课教学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乐。

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

不信,我们来欣赏一下。

在欣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牧歌?

牧歌:

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1、欣赏男声独唱《牧歌》从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速度缓慢、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抒情。

它的色彩非常丰富:

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1)通过聆听无伴奏《牧歌》问同学们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

(2)讲解无伴奏合唱知识,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形式。

在合唱的各种形式中,有一种完全不使用伴奏乐器的纯人声合唱形式,称为无伴奏合唱。

(3)学生认真聆听和我们刚才欣赏的独唱《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请同学们谈一谈又有什么感受?

(相同点:

主旋律基本相同,表达的情绪、速度、节奏都差不多。

不同点:

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也不同。

优美、抒情、安静、草原、牧人、热爱草原等)

师总结:

这是作曲家瞿希贤根据诗人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合唱曲,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加充实,意境得到升华。

使这首优美的民歌形像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3、 复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讨论作品特点、结构。

进一步感受音乐美。

(1)播放音乐,学生认真聆听。

提问:

A、你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

(  女高、女低 、男高 、男低。

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的。

师引导学生说:

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B、这首合唱可分为几个乐段?

(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声部分)

(2)分段欣赏。

每个乐段表达了什么内涵?

         力度        意境         出现的声部与音色特点

引子部分:

     pp     草原由近到远     女低:

饱满柔美   舒

                                                  男低:

浑厚结实  缓

第一乐段:

        f     草原的辽阔宽广   女高:

明亮华丽   

第二部分:

       mf    草原的连绵起伏  男高:

高亢明亮   悠

第三部分:

         f    歌唱草原赞美生活  四个声部              长

尾声部分:

       ppp  意犹未尽余音绕梁  女高领唱 

(3)同学们两首牧歌对比起来,你更喜欢哪一首呢?

为什么?

生:

无伴奏合唱。

因为更能显示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三)学生实践与才艺展示

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现在老师伴随《牧歌》音乐给大家跳一段蒙古舞蹈怎么样?

设计意图:

经过老师的带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当中,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牧歌》尽上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1、听赏音乐,划出音乐的旋律线或音乐使你联想到的画面画下来。

2、随音乐朗诵歌词。

3、上台表演舞蹈,可模仿老师的舞蹈动作或自编动作。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拓展延伸

欣赏:

无伴奏合唱《小白菜》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牧歌》,我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

不同音乐创作形式带给了我们不同的音乐美感,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深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民歌,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给他们提供了音乐创作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吧。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能用新疆手鼓的典型节奏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伴奏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体会到新疆音乐独有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新疆音乐独特的特点

教学准备;钢琴、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个小童星,他只有八岁,却多次登上全国的舞台,同他那热情,风趣的歌舞,征服了无数观众们的心,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表演,请仔细聆听并观察这个神气的小男孩来自哪里(新疆)

2、这个神气的小男孩来自新疆,名叫阿尔法,他用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将新疆歌舞带给大家,他是一个传递名族音乐的小使者,这样的男孩子用新疆话讲就是:

“亚克西的小巴郎”

3、其实新疆呢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通长喜欢边敲打手鼓边唱歌边跳舞,手鼓是新疆人民常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它能用来烘托歌曲舞蹈的气氛,一般常用的典型节奏:

XXX│XX│

(先示范拍打给他们听)同学们把手都深处啦一起来感受一下(边唱边拍的方式,最少要3、

4遍,可以尝试老师打前面的学生接后面的),同学们真是:

“亚克西、亚克西”,你们知道:

“亚克西”在新疆话讲是什么意思吗?

(优秀、好样的、真棒)

4、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课本里也有这样的切分节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把书打了开到底35页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去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在学歌曲我们唱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唱,(播放歌曲)、(欢快,喜悦,高兴,愉悦)

5、下面老师要改变一下要求,听歌曲,并且用我们刚刚学习的却分节奏来为这首歌曲老伴奏,同学们在伴奏的时候大家心里要默默地唱着XXX│XX│

看看谁的反应力最快,最聪明(播放歌曲,互动,)

6、真棒,下面老师要提高一下难度了,咱们不伴奏了,老师需要你们去用眼睛仔细去观察,耳朵仔细的去听,在这首歌曲当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

(出示ppt课件)

7、真棒,那咱么就先来学习一下它们相似的地方,(出示ppt课件)先听来唱一遍(范唱),我们先一句一句的来,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这两句相似的地方的最后两个小节,(范唱)我们一起来用手势感受音的高,底,同学们你们都把手伸出来感受一下,(共同感受),同学们,你们来听一听这两句那一句音高。

那一句音底呢?

(好,那我们就给它一个向上走的楼梯,还有一句我们就给它一个向上走的楼梯)真棒,我们再来把这一句来唱一唱

8、我们来看一下除了这一句,还有哪一句是相似的呢?

(出示ppt课件)让我们来学一学吧!

(范唱)你们也来试一试,其实,这两句相似的地方,它们的相似度是很高的,它们的音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它们的音都是偏高的,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来学唱,我们把它想象,比如我们站在高高的山上唱歌的感觉,(范唱)你们来试一试吧!

真棒!

9、我们刚刚学习了切分节奏,我们再看一下,在歌曲中除了切分节奏还有什么呢?

比如附点节奏,快速的找一找,在哪儿呢?

(出示ppt课件)好,我们来学一学(范唱),你们来唱一唱吧!

(2~~3遍)

10、下面我们连起来把歌曲的第一段来唱一唱,要带着新疆的欢快,喜悦的情绪唱出来,(完整唱)

11、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首歌曲当中出现了这么多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呢?

(范唱切分节奏与附点节奏的区别)

12、再一次的完整的唱一唱第一段,那同学们你们能够自己唱第二段吗?

看不用老师教,你们自己能不能学会!

下面我们完整的把歌曲唱一唱,接下来男生唱第一段,女生唱第二段,我们看一看是男生学得好呢,还是女生学的好。

13、我们学习了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屏,我们知道了新疆的歌曲是欢快,活泼的,那我们来看一看新疆的舞蹈又是一个怎样的感觉呢?

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视屏)老师这边有几个简单的动作,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范跳),真棒,下面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跳的真是太棒了

14、其实,还有很多新疆的歌曲,今天啊,老师这边开展了一个小小点播台,你们想听什么,自己上来点播

(播放)今天我们很高兴的学习了有关于新疆的一首歌曲,一起去感受了新疆欢快,喜悦的心情,下面就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这种喜悦的心情结束这节课吧!

二、拓展延伸

老师今天带领大家去感受新疆的特点,课后同学们也可以更多的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并学唱《在那东山顶上》

2、了解歌曲的风格及演唱情绪处理。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深长悠远的特点。

  

(二)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在那东山顶上》。

  (三)学生能够了解一些藏族音乐的特点和基本知识,随音乐运用藏族基本舞步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感受、体验藏族民歌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中华民族艺术。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增强感受;并且能用富有藏族韵味的声音进行歌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在电视剧《孔繁森》中的主题歌《走进西藏》的音乐中走入课堂,通过提问歌曲名称,引出西藏,通过观看《走进西藏》的视频,感受西藏的神秘及美丽。

二、新授

(一)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曲作者及演唱者。

1.作曲创作背景

2.曲作者:

张千一

3.演唱者:

谭晶

(二)聆听和感知

播放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歌曲意境。

(她的美妙歌声,仿佛从浩瀚无际的天边传来,激荡在上空,回旋于大地,飘然入耳,扣人心弦;又宛如从绵延巍峨的喜马拉雅吹来的凉风,清脆而嘹亮,优雅又自然,沛入肺腑,令人如痴如醉。

活动一:

合作探究:

小组探讨这首歌曲在情感方面是怎么处理的?

(小组合作探讨之后,教师归纳要点。

(要点:

悠扬、流畅、委婉)

(三)学唱

(1)讲解曲谱的节奏及常用记号。

1.反复记号和反复跳跃记号。

2.主要节奏型的把握。

 

 

小组活动

活动二:

小组合作学习及成果展示:

四人一组一人打拍子,其余三人打节奏型合作完成这首歌曲,2分钟后展示小组成果。

(通过展示表演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师范唱

教师边弹边唱,示范。

(出示曲谱)

2.学生学唱

a.跟琴伴奏学生学唱简谱

b.跟琴伴奏填歌词

c.反复练习

d.合唱歌曲

三、体验导行

根据所学的歌曲《在那东山顶上》,即兴编一段舞蹈。

四、课堂总结

(出示问题进行抢答,回顾本节课内容。

(一)《在那东山顶上》的曲作者是谁?

(二)我国第一个通俗唱法硕士学位获得者的是谁?

(三)《在那东山顶上》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第三单元弦之歌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我和小提琴》2、听《戏谑曲》

教学目标

1、1、通过学习演唱《我和小提琴》,唱准弱起拍,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