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乡镇林业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8944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报告之乡镇林业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作报告之乡镇林业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作报告之乡镇林业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作报告之乡镇林业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作报告之乡镇林业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报告之乡镇林业调研报告.docx

《工作报告之乡镇林业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报告之乡镇林业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作报告之乡镇林业调研报告.docx

工作报告之乡镇林业调研报告

乡镇林业调研报告

【篇一:

2011乡镇林业调研报告】

2011乡镇林业调研报告

雨碌乡的林业工作始终坚持“绿山富民奔小康”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低产林改造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大造林绿化和资源保护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发展步伐,使全乡的林业工作步入持续、高效、良性发展轨道。

一、林业现状

1、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森林覆盖

率持续增长。

我乡现已完成长防林程9万余亩,造林更新13.9万亩,封山育林1.6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46.7%。

通过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和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全乡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逐年增长。

森林植被总量得到快速恢复增长,森林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目前,全乡有林业用地面积23.6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5.83%。

全乡生态环境、人居条件、工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林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在稳步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齐头并进,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要求,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坚持以核桃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为全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依法治林得到加强,森林动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我乡的天然林资源得到全面有效保护。

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规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轨道,森林公安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近年来,全乡林区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恶性林政案件,大量的动植物得以生存和繁衍,林区治安秩序良好。

4、林木建设保障有力,科技兴林富有成效

在科技兴林方面,为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实施,我乡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

坚持适地适树,采用科学合理的造林模式,不断提高造林成效,促进了林业效益的有效发挥。

5、工程管理形成了科学规范、合法有序的模式体系

在各项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我乡积极加大林业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进程,确保了各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顺利实施,确保了全乡林业事业持续、健康、高效、稳步发展。

近年来,我乡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均顺利地通过了上级各部门的检查验收。

通过检查,各级检查组一致认为我乡在实施各项林业工程项目方面,各级领导重视、实施情况良好,资金管理有序,政策兑现落实,工程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满意。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

全乡林业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特色林业经营没有做到集约化,加工只是初加工,林业经济效益还较低、生产力水平低。

特别是我乡山区较多,农民靠山吃山,山不致富,希望在林,林无产业的现象还存在,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

2、投入依然不足

目前虽然我乡逐年加大对林业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建设投资,但是工程造林扶持资金仍然难以满足基础设施、自然灾害、科技推广等生态建设需要,生态建设的投资渠道仍然比较单一,全乡林业投入机制尚在起步阶段,林业投入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3、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现代林业注重林业科技含量,尽管我乡在林业科技培训、新品种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受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造林条件等多方因素制约,林业科技科技含量不高,林业科技水平与现代林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4、林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由于我乡多年来森林保护的方式单一,加之群众思想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尽管我们在封山禁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林业生态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同时又存在管理不到位、基层队伍薄弱等问题,解决林牧矛盾的任务十分艰巨。

5、林政执法机构还不健全。

随着全乡林业建设的发展,林政案件、林地纠纷增多,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而我乡林政执法主要依靠县森林公安派出所协助,目前尚未建全林业执法机构,导致重大林政案件无法介入调查,不同程度影响林政资源依法管理。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坚持好字优先,抓好林业产业化及配套措施的实施

我乡的林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水平还较低。

因此,要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调整和优化林业结构,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

要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2、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

乡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要根据市场需要、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充分用好用活产业发展政策,争取项目,增加投入,并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3、优先发展好重点产业,突出重点、强势推进,创新机制。

二、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随着林业建设指导思想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要坚持科学发展,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以保护生态为主、同时兼顾林业企业的效益,保护

林农的利益,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以公益林、自然景区为重点,实施生态林管护。

紧紧围绕全乡生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的原则,进一步落实生态林管护制度,加快生态项目实施进度,加大生态治理力度,使全乡的生态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

抓好现有国家、省级公益林的重点生态管

护。

认真做好林地普查和病虫害测报工作,有效防止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进一步加大植物检疫检查力度。

2、以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为关键,提高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全乡0.64亩退耕还林面积是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补充。

一要进一步加大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提高林农对退耕还林项目的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

二要加强退耕还林项目的技术指导,引导林农自觉加强对退耕还林地的管理,指导农户采取合理的管护措施,确保退耕还林建设成果。

三要针对部分地块自身条件不够、苗木不适宜生长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换树种,避免退耕还林面积的再度减少。

3、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积极对上争取,增强林业发展后劲。

当前,要加快林业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

要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增强林业发展后劲。

一是切实抓好现有项目的实施。

对已经实施的退耕还林、公益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项目,及时总结和宣传,并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争取更大的支持;正在实施的项目,如中低产林改造(抚育间伐)项目,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实施并产生效益。

二是积极争取新项目。

紧密结合我乡的林业实际,及时编报项目对上争资;及时了解和掌握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项目安排,争取更多份额。

4、以林权的依法有序流转为切入点,激活林业发展机制。

在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的基础上,规范林权的依法、有序流转,激活林业发展机制,促进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加大力度,搞好政策宣传。

把林权流转的意义宣传到千家万户,“让栽树人受益”的好处深入人心,把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植树造林、发展林业产业的热情激发起来;把政策推动与依法治理紧密结合。

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规范林权市场,依法变更林权转让手续,依法保护投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培育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溪边乡林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11-08-02查阅次数:

106

【发表评论】【大中小】

保护视力色:

我有幸成为2011年林业厅派驻大溪边乡指导员,因本人长期从事林业工作,来大溪边乡后,着重对本乡林业发展作了调研。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查阅资料,在了解本乡林业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林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调查了2011年林业项目实施情况,并就林业发

展的布局与措施提出了思考。

一、林业发展条件

1、自然条件

大溪边乡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

全年主导风向北风,夏季主导风向北西北风,最大风速17.0米/秒,平均风速1.0米/秒。

年平均气温16.4℃,绝对最高气温41.3℃,绝对最低气温-11.2℃。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81%,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79%。

多年平均降雨量1900.1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808毫米,最大日降雨量205.5毫米。

全乡属中低山地貌,全县最高峰白石尖在其境内,海拔1453.7米。

境内群山连绵,山峦起伏,山脉清晰,山势陡峭。

本乡土壤以页岩、花岗岩、砂岩、石灰岩等发育而成的红壤、黄壤为主。

理化性质较好的黄泥土属、黄红泥土属约占30%,土层浅薄贫瘠的酸性土壤约占15%,石灰岩土约占4%。

大溪边乡自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生物种类丰富。

2、森林资源现状

全乡现有土地总面积13.3万亩,其中,林地总面积12.5万亩,扣除县林场面积,全乡实际林地面积11.57万亩,森林覆盖率87.7%。

其中,用材林6.5万亩、防护林1.1万亩、疏林山0.4万亩,毛竹林0.2万亩、油茶1.6万亩、干鲜果0.2万亩、茶叶0.4万亩、蚕桑0.2万亩。

非林地总面积0.7万亩,主要是水田0.5万亩、旱地及其他各0.1万亩。

林木总蓄积量12.37万立方米。

人均林地面积8.4亩,而人均林木蓄积仅9立方米,与开化县(甚至全省平均水平)平均水平的比较,大溪边乡是一个森林资源相对匮乏的的欠发达乡镇。

二、林业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

1、林业发展优势

1)气候植被资源有利

大溪边乡地处中亚热带,光、热、水资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春夏雨热同步,秋冬光温互补,非常适宜林木生长;同时该乡分布有丰富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2)林业厅的长期支持

大溪边乡是省林业厅联系扶贫乡,近些年每年林业投入达几百万,为林业生产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

3)林业建设热情高

大溪边人勤劳朴实,善于农作,有营林传统习惯,即使林业发展处在低潮期,没有造林补助,也营林不止。

随着林业效益的日益突显,林农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逐渐高涨。

4)林业产业逐步形成

大溪边乡已逐步形成以杉木为主体的用材林产业,以油茶为重点的经济林产业,毛竹、杨梅、山核桃、枇杷等经济树(竹)种也正在发展中。

2、林业发展不利因素

1)立地条件不利

2)林业建设资金不足

随着林业从以产业为主逐渐向生态为主转变,各级部门对林业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提高,经费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林业也逐步走出低潮期。

但由于本乡整体经济薄弱,自身缺乏投入,加上林业生产周期长,工商资本很少进入,大溪边乡的林业发展还是不尽人意。

3)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杉木面积虽大,但中幼林多,立地差,抚育未跟上,生长乏劲。

油茶林单产高的不多,待低改面积占多数。

毛竹、山核桃、香榧、山地水果等发展不足。

4)科技成果转化较难

林农缺乏林业科技知识,对森林培育的可持续性,林种树种结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认识;对林业新品种、新技术缺乏了解;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三、2011年林业项目实施情况

至2011年6月止,大溪边乡本年各项林业项目实施情况如下:

1、景观林建设方面

1)完成、石灰岩山地造林补植500亩,树种是马尾松、柏木。

2)完成景观林补植造林1187亩,其中:

阳坑157亩、坎上258亩、墩下263亩、墩上40亩、大坞口197亩、黄谷272亩。

落实其它造林1000亩,分布在全乡12个行政村内,树种以马尾松、杉木、柏木、木荷为主。

【篇二:

桥头镇林业调研报告】

桥头镇林业调研报告

桥头镇在经济上是小镇,但在生态建设上却是大镇,林地面积3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1%。

林业作为生态保护核心、经济发展的支柱、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肩负着改善生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事关农村发展,事关“绿色桥头、富裕桥头、和谐桥头”建设,是实现环境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的关键纽带,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据科学统计,森林的生态效益大于其自身经济价值的10倍以上。

林业在生产、生态、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构建健康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良性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桥头林业现状

桥头镇被喻为井冈山下“小桂林”,京九线上“大花园”。

桥头是江西省用材林基地乡镇、全省环境乡镇,正在申报全省生态乡镇。

境内自然资源和物产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约23℃,年平均降雨量1680毫米,无霜期260天左右。

林业不仅是桥头镇的重要产业,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及其重要的地位。

桥头镇地处山区,依托山林资源的丰富性,坚持“发展在山、希望在山、潜力在山”,因此,绝不能忽视桥头林业的重要性。

桥头镇全镇耕地面积15429.35亩,林地面积317509亩,其中公益林95133亩,商品林222237亩,有林地为317509亩,森林覆盖率达82.1%,其中毛竹61550亩,杉木210050亩。

阔叶树45909亩,阔叶树主要以楠木、樟树为主。

全镇现有楠木14500

余亩,分布在小山、店前、津洞、春和、中坪、毛家等村,其中小山以楠木林为主,现有2800亩,闽楠树高30-40m,直径30-50cm。

全镇以林业经济为主,是全省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

2005年,全县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在桥头镇搞试点,2006年底基本完成发证任务。

据统计,至今全镇共发放林业产权证1.6万余本,勘界率与发证率都达98%以上。

同时,拥有林地500亩以上的林业大户10余户,100亩以上的林业大户100余户。

目前,我镇年产杉木1万立方米,毛竹100万根,林业年产值1000多万元,占我镇社会总产值16%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大部分来自林业。

依托山林资源丰富,天然牧场广阔优势,在养殖品种、技术和规模上得到较大发展。

到目前为止,全镇有湛口的红菇基地、水坑的青苗基地和灵芝基地、津洞的西瓜和香菇基地、毛家的肉牛基地、东山与春和的蜂蜜基地和石蛙基地、店前和中坪的毛竹基地及造纸基地,还有桥头、南车、雪山等三个国有林场和一个镇办林场。

二、基本做法与典型经验

1、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林产业发展。

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结构科学、质量优良的各类森林覆盖,才能发挥生态系统整体防护功能,才能构筑良好的森林生态屏障;建设林木利用率高、产品增值效益明显、产业链条长、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才能较好的联结带动农户增收,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因此,建立符合镇情、林情的发展思路与制定科学的产业建设规划,走有序、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现代林业发展的精髓。

我镇根据区位、气候等优势,确立了速生丰产林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绿化苗木基地等系列基地建设规划,并

始终如一的坚持,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作用,为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活力。

2、明确责任,严格落实,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机制。

我们实行各级领导干部任期林业产业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将林产业成绩作为政绩考核重要内容,每年按制定的考核奖惩办法,严格考核并兑现奖惩。

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强化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3、调整结构,靠山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焕发出群众空前的造林、营林、护林热情,投资发展商品林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热门”;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整体功能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林业服务体系、经营体系、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和流转体系的建设,加速了林产业结构升级和良性循环发展,使林业收入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事实证明,林业既能显现生态、社会效益,又能很好发挥经济效益,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三、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5年,我镇率先开展林权改革工作,通过林改,林农都基本上拿到了林权证,造林积极性大大提高。

目前,桥头镇林地面积约31.7万亩,人均拥有林地面积约21.2亩,林业在发展我镇经济中占有较大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林业资源整体开发利用仍处于相当低的水平。

1、产业化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

目前,我镇林业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滞后,第二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特色林业经营没有做到集约化,加工企业多以

原材料初加工或粗加工为主,技术和工艺落后,经营方式粗放,原材料利用率极低,产品增值效益不明显,缺少生产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联接带动农户能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

特别是我镇山区较多,农民“靠山吃山,山不致富;希望在林,林无产业”的现象还存在,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

现代林业注重林业科技含量,尽管我镇在林业科技培训、新品种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受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造林条件等多方因素制约,林业科技含量不高,林业科技水平与现代林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2、林业产业化投入少,配套体系建设落后

目前虽然我镇逐年加大对林业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建设投资,但投资主要侧重于生态建设,用于产业建设的投资少,政策性贷款争取难度大,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的建设跟不上市场步伐,加工企业处于融资难,无法正常存储木材原料,造成企业生产效益低,挫伤发展热情,也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林业的发展需要配套的体系建设,目前,我镇林业市场建设跟不上,经营规模小,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存储能力和流通服务水平相对较差,影响着林产品的流通,同时,林业技术、信息、生产资料服务体系不完善,先进的林木培育技术、林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普及应用落后,不适应新阶段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3、林业管理机制不活,机构不健全

林业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工作难度大,肩负林业执法、资源管理、公益服务等管理职能,目前机构设臵不合理、体制复

杂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林业发展。

随着全镇林业建设的发展,林政案件、林地纠纷增多,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而我镇林政执法主要依靠森林公安派出所、林业工作站协助,目前尚未建全林业执法机构,导致重大林政案件无法介入调查,不同程度影响林政资源依法管理。

三、对策及打算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林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49千克氧气,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二氧化硫4千克;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灰尘22吨至60吨;一亩树林,直接经济产值可达500元/年。

坚持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健康发展与繁荣,实现桥头镇由林业大镇走向林业强镇道路。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森林有多方面的功能,社会有多样化的需求,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以保护生态为主、同时兼顾林业企业的效益,保护林农的利益,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生态建设中不忘发挥产业功能,在产业发展中不忘兼顾生态要求,把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实现共赢互补。

1、以公益林、自然景区为重点,实施生态林管护。

紧紧围绕全镇生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的原则,进一步落实生态林管护制度,加快生态项目实施进度,加大生态治理

【篇三:

林业调查报告】

沂水县现阶段林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家林权制度改革后家乡的林业发展情况,深入分析我国林业制度改革利弊,探究新农村建设新思路,笔者于8月20日跟随沂水县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及各乡镇林业站长参加了2010年沂水县生态林场自查验收培训会,并走访各乡镇获取了本年沂水县林业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今年以来,本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生态林场建设步伐,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造林绿化水平,优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工作重点;以提高林业的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四大效益为核心,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绿化、林场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规范化保护为总出发点。

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住造林黄金时机,大干快干,努力培植森林资源,不断丰富森林景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构建起了全县森林生态旅游大格局。

沂水县以生态林场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城区周边山体绿化、杨树丰产林、全县荒山绿化为总抓手开展营林生产。

立足实际,坚持植树造林不动摇的指导思想,完成了上半年的林业生产任务。

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营林面积10.1万亩,其中荒山造林6万余亩,杨树丰产林4万亩,林下经济35万平方米,完成城区周边山体规划面积1.4万亩。

今年春季,局领导班子会同各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同志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科学规划,实现了以基地建设为中心,以点、线、片、带栽植相结合的栽植格局,大力实施了四大杨树丰产林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工程、沿河围库工程、城乡绿化工程、农田林网工程),目前,4万亩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已全部完成。

同时,沂水县超额完成了荒山造林任务。

目前,全县荒山造林完成了6万余亩。

今年该县按照因地制宜,山、水、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根据荒山绿化规划及生态林场建设规划,县林业部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宜林荒山和生态林场建设地进行了统一科学规划。

所有工程造林点全部经过公开竞标,运用专业造林队开展工程造林。

今年乡镇自行造林4000亩,也全部按照工程造林的标准进行实施。

今年沂水县还完成了30万平方米林下经济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林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该县狠抓了林下经济的发展,重点推广发展了食用大球盖菇、双孢菇、平菇、杏孢菇、黑木耳等菌类;蚂蚱、金蝉等特色昆虫;鸡、鸭、鹅等林下禽类养殖为主流的林下经济产业。

在笔者跟随林业局工作人员进行下乡调查时,了解到局组织局班子成员、包乡镇林改人员在工作中施行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保证分管领导对工作的全面部署。

要求检查工作人员采取“听、查、看、访”的方式,对我县的林改工作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检查。

听:

听取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行政村以书面材料形式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查:

一查乡(镇)、村两级林改机构、人员、经费、工作责任是否落实;二查乡镇、村集体林改摸底调查资料是否齐全、完整,真实可靠;三查乡镇、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是否真正通过集体讨论,是否有会议记录;村级林改实施方案是否有请示、有批复,是否做到程序、内容、方法、结果四公开,各项工作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看:

主要查看宣传、组织、发动是否深入、到位,宣传标语等是否落实,宣传资料是否规范、是否把林改政策真正宣传给群众;村组会议、林改方案是否达到两个2/3标准要求,工作程序是否规范;林权档案资料收集是否齐全、规范。

访:

查访各乡镇、村领导是否真正重视林改工作,实地走访林农,核实林改政策宣传是否到位、林农是否清楚相关林改政策;对本村林改实施方案是否满意;走访群众在林地勘界中是否做到到场签字,是否做到勘界张榜公示;是否存留影像资料;乡(镇)、村干部是否存在违纪违规行为等。

工作中,该县主要做好了以下几项保障工作: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

在实地察看地形地貌,听取各方建议的基础上,县林业部门组成了由局班子成员带队的杨树丰产林、荒山造林、林下经济质量督导组,按照农田林网化、沟渠林带化、荒山规模化、树种优良化、结构合理化的要求对宜林荒山进行了科学规划。

二是严格技术规程,实行规范化栽植。

在造林过程中,局班子成员分包乡镇到造林地点进行实地检查,做到了统一规划、统一技术要求、统一时间、统一检查验收的“四统一”工作要求。

为高质量完成植树造林任务,该县严把了整地、苗木、栽植和抚育四道质量关。

三是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

在县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该县将社会自愿捐助、世行贷款项目造林资金及国家、省、市荒山绿化项目资金捆起来使用,全部用于工程造林。

充足的资金保障,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