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区管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8866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社区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八章 社区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八章 社区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八章 社区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八章 社区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 社区管理.docx

《第八章 社区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社区管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 社区管理.docx

第八章社区管理

第八章社区管理

内容提要

1.社区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2.社区管理的内容和体制

3.社区管理模式

4.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第一节社区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一、社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1.社区

社区(community),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实体由来已久,“社区”概念则出现在工业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1887年,德国现代社会学家滕尼斯发表了代表作《社区与社会》,“社区”概念由此问世.

据称,理论界关于“社区”的定义多达76种。

因无明文规定,连专家都很难说清社区组织的定位和性质。

社会学家将小村庄、都市邻里,或整个都市,皆视为社区。

社区是群众聚居与工作的地方,他们分享着每日的互动模式,包括交易、教育、工作、宗教、行政及娱乐等所有的活动。

《现代汉语词典》:

社区指同一地、同一地区或同一国的人所构成的社会

何谓社区?

一般认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西方)指地域自治、共同联系和社会互动的社会系统。

(中国)指一定地域内的群体组织,依据制度规范而成的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是政府引导、社会重组、行政权力的基层延伸。

2.社区的构成要素

(1)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

(2)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3)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

(4)一定规模的服务设施

(5)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

(6)共同的认同心理和归属感

二、我国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20年代,社区被引入我国,试验失败。

•50年代起,按街居模式坚持计划管理。

•1986年,开始“社区服务”试点。

•1991年,正式推出“社区建设”概念。

•1999年,启动“全国社区建设试区”。

•2001年,江泽民提出“创建学习型社会”。

三、文明社区、学习型社区、和谐社区概念

(1)文明社区

•通过创建活动使社区广大市民达到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共建美好家园的目的,把社区建成道路硬化、四周绿化、环境美化、家庭洁化、风气优化、服务社会化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系列化的现代文明状态。

•文明社区五项工程:

净心称心舒心安心欢心

文明社区标准

•1、社区环境整洁

•2、社区秩序安定

•3、社区组织健全

•4、社区共建普及

•5、社区服务完善

•6、社区教育全面

•7、社区文化丰富

•8、社区风尚良好

(2)学习型社区

以社区为依托,在社区内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的机会,建立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家庭,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在社区内形成全员(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全程(终身)、全面(教育扩展至社区的各个方面)及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开展学习的社区新概念。

学习型社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①有完备的学习场所和设施;

②有健全的学习咨询服务组织和网络;

③有系统的教育培训计划和学习课程计划;

④有人员配置、经费、物质投入保证。

(3)和谐社区

环境整洁优美,治安井然有序,服务周全完善,尚德守法文明,诚信友爱互助,公平正义民主,核心以人为本。

第二节社区管理的内容和体制

一、社区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1.社区管理的含义

指在街道范围内,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主导的、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区域性、全方位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2.社区管理的内容

(1)组织管理(4)文教管理

(2)党建管理(5)环境管理

•(3)服务管理(6)治安管理

二、社区管理和街道管理的区别

1.管理主体不同:

前者自治管理,后者是行政管理

2.管理方式不同:

前者是自我管理,后者为政府管理

3.管理对象不同:

前者包括所有的驻区单位和居民,

后者仅限街道所属单位和居民

4.管理机制不同:

前者用法律、社团、道德机制

后者用编制、经费、权力机制

5.管理内容不同:

前者包括所有地区性的公共事务,

即社区事务、群众事务、公益事务

后者仅限上级交派的任务,如治安、

联防、外来人口管理等

三、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体制释义

•“体制”一词的原意是指诗文书画的体裁、格调,后来引申为规格、结构和组织制度等。

•在英文中体制对应的词有structure和system。

其中structure的含义是指结构。

system除了体制之外,还有体系、制度等意思。

现在所说的体制,应该是后面几种含义的综合。

•概括起来讲,“体制”就是指一定的组织结构及其制度体系。

2.机制阐释

•“机制”来源于希腊文,愿意指机械、机器。

英语和俄语中兼有“机械装置”、“作用过程”、“途径”、“技巧”等涵义。

•最初在自然科学尤其是在物理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中广泛应用,有时也将“机制”称之为机理,如光电转换机理、血液循环机理等,其意思是事物或自然现象的作用原理、作用过程及其功能。

•在社会科学中,“机制”的引申义非常复杂。

综合起来有三种:

一是指事物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

二是指事物在有规律性的运动中发挥的功能

三是指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通俗讲是指方法、程序、环节

3.体制和机制的关系

联系:

体制是基础,体制要求机制与之相适应;机制对体制有反作用,机制的有序运行能够促进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区别:

体制强调的是与组织结构相关的制度体系,包括一套与该组织结构相适应的组织原则和规章制度;

机制则侧重于说明组织结构的运作原理和运行方式。

体制是相对静态的,机制是相对动态的;体制指的是一定的实体,机制则指实体的运作原理及其功能和效应。

4.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含义

社区管理体制主要是指社区的基本组织结构、制度和体系。

社区运行机制

主要是指社区

工作的运作原

理和运行方式

5.社区管理组织系统

(1)领导系统:

街道事务管理委员会

街道办事处和街道党工委

(2)执行系统:

“四委一办”

市政管理委员会

社区发展委员会

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财政经济委员会

办公室

(3)支持系统:

各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居民群众、自治性组织

第三节社区管理模式

二、我国的社区管理模式

1.根据管理主体划分的模式

(1)企业主导型

社区事务由企业包办居民既是单位人又是社区人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较强(正在逐渐淘汰)

(2)政府主导型

A.以政府为核心进行管理

B.政府负责协调城建、环卫、公安部门

C.政府办社会,负担较重

(3)市场主导型(物业管理模式)

A.属于经营性的管理模式

B.能体现市场竞争、公平、效率原则

C.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资金保证

D.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需要政府干涉

社会小区大体有这几种类型,即物业管理型、旧式新村型、机关院落型、企业厂区型、民房院落型。

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不断加快,后四种类型将逐步为物业管理型所取代。

(4)社会主导型(自治模式)

•以社区居委会为核心联合社区成员民主管理

•实行民主管理社区事务

•社区人有较强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形成民建、民用、民管、民受益的良好态势

•有利于提高社区人生活质量

•有利于形成“小社会,大政府”,“小机构,大服务”的政府管理体制

三、国内社区管理的成功模式

1.上海卢湾区模式

(属混合型的社区管理模式)

特点是权力重心下移至街道,把政府行政性的管理与居民自治性的管理结合起来,“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政府在社区管理中既不“缺位”,又不“越位”,遵照“权责统一、事费统一”的原则,便于实施,易于接受。

一是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城区管理委员会构成街道社区建设的领导系统,对全街范围的社区建设行使领导、协调、监督等职能。

特别是城区管理委员会,由街道办事处牵头,派出所、房管所、环卫所、工商所、市容监察队等条条单位参加,其主任委员由党工委书记兼任,它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召开社区事务协商会议,进行统一协调,促使条的专业管理和块的综合管理形成有机的整体合力,在有效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病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二是建立市政管理委员会、社区发展委员会、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财政经济委员会四个工作委员会,构成街道推动社区建设的主要行政系统,分别承担各个方面的管理任务。

三是由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群众及其自治性组织构成街道社区建设的支持系统,广泛参与社区建设。

2.沈阳模式

(属居民自治主导型模式)

特点理顺关系,明晰社区责权,还权、转权、赋权于社区,体现了基层社区自治的本质。

沈阳模式特点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层;

社区委员会——代替原有的居民委员会,对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负责,是社区的执行层

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对社区管理委员会提出建议,进行监督,为社区议事层

社区党组织——保障和支持社区自治,为社区领导层,处于核心领导地位

社区具有内部事务决策权、财务自主权、社区工作者选聘权、日常工作管理权、对摊派事项

拒绝权、依法协管权、社区监督权等。

3.武汉江汉区模式

特点是工作重心下移社区,明确了街道、职能部门与社居委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政府职能部门要“五个到社区”:

(1)人员配备到社区

(2)工作重心到社区

(3)服务承诺到社区

(4)考评监督到社区

(5)工作经费到社区

还建立了社区评议街道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考核监督机制,评分结果列入政府目标管理和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单位和个人奖惩的重要依据。

特点是构建社居委和职业化社“选聘分离”的管理体制  

社区居委会从本社区居民中差额直选产生,社区居委会下设办公室,工作人员由专职社区工作者组成,社区居委会聘用,政府承担人力成本,主要承担居委会交办的自治性工作以及政府下达的相关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工作

这种崭新的管理模式,解决了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残缺、社区工作者队伍机制不活和社会公共管理无序的问题,实现了一些社会化职能向社会基层的转移,使政府的社会化职能在社区平台得以实现和强化。

第四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一、形成功能完善的新型社区体系

应当科学合理地划定社区。

居委会规模调整和家委会转制必须坚持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居民自治、便于资源配置的原则,既要充分考虑社区的居民户数和地域大小,又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尽量减少主观性。

特别是家委会转制,要尊重单位的意见,做好单位体制向社区体制的过渡和衔接。

目的是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中、功能比较齐全的基层社区网络。

二、构建新型的社区组织管理体系

•要按照“议行分设”的思路设立

•社区代表会议——负责社区的协调、议事和决策,成员由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等各方面代表组成。

处于主体地位,居民自治的载体

•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对社区代表会议负责,执行社区代表会议的决议,接受社区代表会议的监督。

•社区党的组织——领导核心核心

•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代表会议决策,社区居委会执行,社区中介组织、企事业单位、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新型组织管理体系。

三、形成适应城市生活要求的社区服务体系

首先,每个社区都有一个为居民服务、方便居民办事的中心。

政府职能转变后,一些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业务可以在中心(站)设立办事窗口,使居民享受到中心(站)的服务,进而参与中心的服务活动。

第二,设置传递快捷的信息系统。

借助热线电话、呼叫网络等,围绕社区居民的需求,设置本社区的服务项目,拓展服务的渠道,实现需求与服务的有效衔接。

第三,充分整合、合理配置社区资源。

形成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服务网络,使居民的基本生活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等在社区得以满足,其他服务需求借助社区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快捷、便利、充分地得到享受。

第五节社区运行机制创新

一、政府主导机制政府的主导作用:

1.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政策扶持和财力保障

2.推动社区自治

3.总结和推广社区建设的经验,指导、促进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二、社区民主自治机制

1.还权于社区。

要把社区范围内公益事业决策管理权、居民活动组织权、监督权等归还给社区居委会,增强社区居委会管理社区公共事务、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

2.学会行使拒绝权。

要让社区居委会能够代表社区居民,依法行使拒绝权,对各种不合理摊派等拒绝接受和办理。

3.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要健全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协商议事决策、民主管理社区内部事务和公益事业等社区自治制度,经常组织社区成员就社区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协商,使社区成员切实享有对社区居委会成员的依法选举权、罢免权和监督权,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权、决策权,逐步实现社区内依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三、市场运作机制

一方面,让企事业单位或社会中介组织开办社区服务,减轻政府负担,弥补社区居委会无力承担或无力办好的不足;

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有助于承办单位改进服务,提高质量,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

但由于社区服务的宗旨是便民、利民,因此,社区内的市场不能完全等同于社区外的市场,多数服务项目只能微利,靠规模经营求得生存和发展。

此外,一些面向困难群体的福利服务项目,如果完全市场化,需要政府相应的补贴。

四、社会化参与机制

社会化参与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社区建设的参与主体不仅包括社区志愿者、社区居民,而且要包括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等等。

二是参与活动的广泛性。

各类社区主体不仅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而且参与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医疗卫生、社区文化等各个方面。

实现社会化参与的途径

首先,要加强宣传,培育社区意识,真正体会到“社区是我家,联系你我他”,“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第二,从服务入手,搞好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多办实事,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以社区建设的实绩促使社区成员认识到社区建设的重要,进而主动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第三,要逐步探索建立一些制度规章,比如党团员、公务员及在校学生参与社区工作的规定,社区成员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接受社区监督管理的规定等等,从而使社会化参与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五、资源整合利用机制

•社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投入和场地支持。

•应该更好地挖掘社区资源,更充分地利用好社区的资源,逐步探索形成包括设施资源在内的各类社区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共享的机制。

这不仅有利于社区的建设,也有利于社区单位的共同发展。

第六节和谐社区建设

一、建设和谐社区的意义

1.和谐社区的内涵

就是文明、公正、公平、共富、温和、安定、有序和团结,强调顺和协调,化解社会矛盾,力避抵触,防止冲突,达到社会关系的和谐

2.和谐社区建设的意义

首先,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切入点。

其次,和谐社区建设与文明社区建设应当统

筹兼顾、协调发展。

再次,以和谐社区建设为统领,形成社区工作的系统思路。

二、社区工作重点应当处理好的几种矛盾

•1.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贫富阶层之间的不和谐

•2.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扩大,使不和谐的矛盾逐渐凸显

•3.劳动关系失衡导致的强资本弱劳工格局,以及由此带来的劳资之间的利益冲突

•4.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失衡导致的价值观扭曲、思维方式变异和道德失范

三、我国目前社区存在的问题

1.城市社区人际关系冷漠,居民缺乏归宿感和认同感。

2.社区管理体制缺乏法律支撑。

3.社区还不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社区居民往往只把社区当“住处”

4.居民住在小区,有事却找“物业”。

四、社区不和谐因素的成因

(1)政府职能转变后形成的管理空白

(2)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过热引发的生态破坏

(3)各项改革的先后发展引起的结构失衡

(4)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造成的心理落差

(5)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观念的沉渣泛起和

滋长蔓延

(6)市场经济发展滋生的贫富差距拉大、失业、分配不公、治安混乱、社会保障缺位、社会公共事业滑坡等社会问题所引发的社区不和谐

(7)诚信危机造成社会道德失范

(8)社区功能不健全导致管理缺失

(9)社会弱势群体规模扩大给社会发展造成困难

五、社区管理改革

1、社区改革有两个重要的目标

强化政府管理与强化居民自治,也就是实现“四化”

1.政府现代化:

政府提供、监督和保障公共物品质量

2.居委会民主化:

居委会对居民负责,工作贴近居民

3.服务社会化:

发展社区民间组织,提供公共产品

4.居民公民化:

社区为居民服务,居民为社区作贡献

2.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则

第一步,政府“减肥”———将社区公共事务作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政府的责任,让其从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转变为间接提供公共服务,从靠设立机构提供公共服务到靠政策工具提供服务;从给钱、给物、给机构到培育各类民间组织,让民间组织承担起政府下放的职能,从而使政府的职能归位,社区的自治力量增长。

第二步,提供社区居民交往平台———以政府信用为起点,积累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的信任基础;在社区公共事务中倡导平等和宽容的原则,强化居民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第三步,法律支撑———有关部门应尽快在相关法律中明确“社区”的概念和范围。

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同时,应对与社区相关的1000多条法律、法规尽快进行修改和调整。

有专家提议:

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组织法》,或将它作为母法,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一些必要的细则,逐步建立、完善有关社区管理法制体系。

六、和谐社区建设的对策

(1)处理好社会阶层差别关系,建设秩序社区

(2)兴强扶弱,建设亲民社区

(3)弘扬公共美德,建设诚信社区

(4)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设便民社区

(5)搞好社区秩序,建设平安社区

(6)发展基层民主,建设自治社区

和谐社区的共同愿景

以“自愿与奉献”为精神

以“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原则

以“共居、共管、共建、共享”为模式

以社区社区资源为基础凸显社区服务功能建立文明、和谐、繁荣、安定的现

代文明社区。

案例分析:

现代社区管理

一、案例背景

1、基本概况

“亲亲社区”,地处汉口江岸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最大的后湖居住新区南端。

规划用地3700亩,建成后可入住13万人。

现已建住宅100万平方米,入住近3万人,是武汉市的安居示范社区。

二.案例描述

1.实施过程

(1)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社区建设的新模式

为了探索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文明社区建设的新路子,亲亲小区在建设之初就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派人到上海、深圳等地参观学习,还远渡重洋到欧洲考察。

通过考察学习,社区服务中心认识到新时期社区建设责任重大,中国的社区必须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并提出注重“四个结合”即

•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

•结合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结合世界高新技术发展,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就此制定了“4321”的指导思想,即

满足4个需要:

企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社会稳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

达到3个回报:

回报企业、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形成2个促进:

以开发建设的物质文明促进社区管理精神文明、再将文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大规模建设;

实现1个目标:

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具体操作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一是社区依法自治,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形成工作合力。

亲亲社区开拓创新,建立了“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服务中心是在区政府指导下,履行政府各部门职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政策性服务的机构;

物业公司是全方位承担社区服务的主体;

社区居委会是按照“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原则,经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没有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居委会。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式运作,整个社区管理经费不要政府负担,由社区利用业主交纳的物业管理费用自行解决,探索出一条社区自治管理的新思路。

二是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可持续建设。

亲亲小区可持续社区建设以社区成员最广泛的参与为根本,以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实现人的全方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为全方位调动居民投身可持续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社区成立了工会、妇联、共青团、业委会等组织,形成庞大的网络体系,充分调动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活动范围的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涌现了一批社区志愿者队伍。

许多老人不顾年迈体弱,每天清晨中心公园浇树浇草,引起全社区护绿爱家的共鸣,形成了共创文明社区、共建美好家园、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

(2)以人为本,促进社区环境建设

重点作好三项工作:

一是抓好先进适用环保技术的推广使用。

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是国家环保总局推广的生活污水处理实用先进技术。

亲亲社区在新建的住宅楼中进行了试点应用。

排水指标已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78-1996的一级标准。

二是加大投入,做好社区绿化工作。

亲亲社区为使人居环境越来越美好。

开展了“绿化行动在亲亲”的植树活动。

投资500万元对中心绿化广场等地进行生态绿化、美化和亮化改造。

并将市房地局奖励给社区的10万元奖金投入到造绿工程之中。

通过植树造绿活动,亲亲社区已形成颇具规模的柚子林、桂花林、银杏林等生态树林,为绿化武汉、美化江岸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动员和依靠社区公众,自觉保护人居环境。

亲亲的社区文明创建,形成了环境优美、维护有佳的洁净方面,始终保持“三无”:

无烟头、无纸屑、无果皮。

从拄杖老人到学步孩童,甚至周边的农民和建设施工的民工,人人都十分注意保护这种洁净。

(3)强化社区管理、维护社区生活秩序

随着城市基层社会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

为了切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亲亲小区在社区内建立了一套全方位的服务网络体系。

一是1996年以来实现了“九个没有”,即:

没有一户居民家中被盗、没有一辆自行车被盗、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没有一次交通事故、没有一桩大的邻里纠纷、没有一处黄赌毒、没有易燃易爆物品、没有一起火灾。

居民对社区的安全从心底里放心。

增强了居民的安全感。

二是提高社区人口综合素质。

为提高社区人口的文化素质,亲亲小区花巨资引进了武汉名牌小学“育才一小”,让普通居民的孩子享受高素质的名牌教育。

同时,社区还有市民学校、老年大学、家庭教育学校,面向不同年龄和需求,全方位开展社区教育,学科学、学文化、树理想、讲道德。

为鼓励青少年求学上进,社区教育援助会作出决定,凡社区考上大学的孩子,全部给予500元奖励,若在四年大学期间,拿到“三好学生”证书,社区给予一次性奖励。

关怀下一代的成长已经成为社区共同的事业。

亲亲小区以社区卫生中心为依托,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10岁以下的孩子进行免费体检;亲亲小区并定期举办老人健康知识讲座,进行健康咨询。

三是实施“爱心工程”,建立社区社会保障体系。

针对目前社区居民中下岗人员多、生活困难的问题,亲亲小区积极采取多种途径,一是将社区内的保洁、服务岗位腾退出来给他们安排工作;二是将商业门点低价出租,给他们经营;三是组织家政服务,成立巾帼家政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钟点工、做家宴、保姆。

到目前为止,社区已安排了1100多名下岗人员再就业。

社区内秩序井然、人民生活安宁。

抓社区弱势群体的“爱心工程”。

安居公司捐款200万元作为基金,在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