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下古诗词打印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8855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九下古诗词打印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鄂教版九下古诗词打印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鄂教版九下古诗词打印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鄂教版九下古诗词打印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鄂教版九下古诗词打印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九下古诗词打印稿.docx

《鄂教版九下古诗词打印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九下古诗词打印稿.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九下古诗词打印稿.docx

鄂教版九下古诗词打印稿

译文: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

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两情相爱相知。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

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鄂教版九(下)古诗词

1、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代】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作者简介】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

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

汉族,[1]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

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

是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与苏轼的文缘友情却流传至今。

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

徽宗崇宁初(1102)提举河东常平。

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

李之仪早年师从于范仲淹之子范纯仁。

熙宁三年(1070)进士,初授万全县令,后到鄜延军任职。

元丰六年(1083)春回京。

时高丽王王徽卒,朝廷委左谏大夫杨景略等前去吊唁。

杨素闻李之仪清节贤名,才华横溢,遂奏请之仪同行,作为书状。

出使途中,路过山东长清县孝堂山汉石祠时,曾题字于石祠的石柱上,大字楷书,共五行,现刻字尚存。

这是他在山东留下的仅有的遗迹。

雾浓云遮蔽了漫长的白昼,忧愁压抑着我的心头,终日里阴阴沉沉,我的心情愁苦烦闷。

刻有兽形的铜炉,香料已渐渐燃尽。

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到了夜半时分,纱窗玉枕,感觉到了一阵阵的轻凉侵身。

黄昏后独自一人在东篱下自斟自饮,轻淡的菊花香气充满衣襟。

莫要说此情此景不令人凄然伤神,当秋风吹卷门帘的时候,突然发现屋里的人比外面的黄花菊更加消瘦。

2、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济南章丘(现山东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

”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

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对李清照的评价】: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沈去矜)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zhi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四库提要》)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sheng,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白雨斋词话》)

【注释】①瑞脑:

龙脑香。

②金兽:

兽形铜香炉。

③纱厨:

有纱帐的小床。

【评解】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

上片咏节令,“半夜凉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

下片“帘卷西风”两句,千古艳传;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暗香”,为“黄花”预作照应,有水到渠成之妙。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3、《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⑴关关:

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⑶窈窕(yǎotiǎo)淑女:

贤良美好的女子。

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

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qiú):

好的配偶。

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

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

水草类植物。

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

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

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

之:

指荇菜。

⑺寤寐(wùmèi):

醒和睡。

指日夜。

寤,醒觉。

寐,入睡。

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

“寤寐,犹梦寐。

”也可通。

⑻思服:

思念。

服,想。

《毛传》:

“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zāi)悠哉:

意为“悠悠”,就是长。

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悠,感思。

见《尔雅·释诂》郭璞注。

哉,语气助词。

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

翻覆不能入眠。

辗,古字作展。

展转,即反侧。

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

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琴、瑟,皆弦乐器。

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

友:

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

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⑿芼(mào):

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

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

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赏析】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

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

作者以雎鸠起兴,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

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贞洁的品德。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综观全诗,真切地表达了率真、淳朴、健康的情感,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关雎》还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形式。

各章结构大致相同,只是更换了其中个别的字句,使内容递进,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

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

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4、蒹葭(《诗经》)

【诗文今译】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作品原文

蒹葭苍苍⑴,白露为霜⑵。

所谓伊人⑶,在水一方⑷。

溯洄从之⑸,道阻且长⑹。

溯游从之⑺,宛在水中央⑻。

蒹葭萋萋⑼,白露未晞⑽。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⑾。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⒀。

蒹葭采采⒁,白露未已⒂。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⒃。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⒄。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⒅。

词句注释

⑴蒹(jiān):

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

初生的芦苇。

苍苍:

茂盛的样子。

⑵为:

凝结成。

⑶所谓:

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伊人:

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⑷一方:

那一边。

⑸溯(sù):

逆流而上。

洄:

水流迂回之处。

溯洄:

在河边逆流向上游走。

阻:

险阻,(道路)难走。

道阻且长,说明是在陆地上行走。

从:

追寻。

⑹溯游:

在河边顺流向下游走。

宛:

宛然,好像。

宛在水中央:

是说顺流虽然易行,然所追从之人如在水之中央,就是近也是可望而不可及也。

⑺溯洄:

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⑻宛:

宛然,好像。

⑼萋萋:

茂盛的样子。

⑽晞(xī):

干,晒干。

⑾湄:

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⑿跻(jī):

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⒀坻(chí):

水中的沙滩。

⒁采采:

繁盛的样子。

⒂已:

止。

⒃涘(sì):

水边。

⒄右:

迂回曲折。

⒅沚(zhǐ):

水中的沙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

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

“《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

这一个人是谁呢?

他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呢,还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旧臣呢?

是秦国的贤人隐士呢,还是诗人的一个朋友呢?

或者诗人自己是贤人隐士一流、作诗明志呢?

抑或是我们把它简单化、庸俗化,硬指是爱情诗,说成诗人思念自己的爱人呢?

解说纷歧,难以判定。

 

琼瑶根据《蒹葭》创作的歌词《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

作词:

琼瑶

作曲:

林家庆

演唱:

邓丽君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足迹。

却见仿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5、山坡羊·潼关怀古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

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这种同情与关怀的出发点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在传统的五七言诗歌中本为常见,但在元代散曲中却是少有。

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山东)人。

元代散曲作家,为人正直敢言,故为权贵嫉恨。

著有《山坡羊·潼关怀古》、《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等。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⑴

峰峦如聚⑵,波涛如怒⑶,

山河表里潼关路⑷。

望西都⑸,意踌躇⑹。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⑺。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⑻!

注释

⑴山坡羊:

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⑵峰峦如聚:

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

聚拢;包围

⑶波涛如怒:

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

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句:

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

即内外。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注:

“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

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⑸西都:

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踌躇:

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一作“踟蹰(chíchú)”。

⑺“伤心”二句:

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

伤心:

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行处: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

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⑻兴:

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兴、亡:

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2-3]

创作背景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

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

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

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

《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元史·张养浩传》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

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元代的统治者对读书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正式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况且这种制度也是不公平的,这就造成下层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元统治者失去信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感,所以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都深刻地打上时代地烙印:

他们或感伤古王朝之覆,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或感叹古今之巨变,流露对世事人生把握不定之惶恐;或有感于岁月流逝,抒发个人沉沦不遇之忧情。

惟有《潼关怀古》洋溢着沉重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1]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

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

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

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

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难怪曹操说:

“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

有怀(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⑶?

满眼风光北固楼⑷。

千古兴亡多少事⑸?

悠悠⑹。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⑺,坐断东南战未休⑻。

天下英雄谁敌手⑼?

曹刘⑽。

生子当如孙仲谋⑾。

注释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⑴南乡子:

词牌名。

⑵京口:

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

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

眺望。

神州:

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

即北固亭。

⑸兴亡:

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

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

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móu):

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

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

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

停止。

⑼敌手:

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

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3-4]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作品鉴赏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

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

“千古兴亡多少事?

”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

据历史记载:

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

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

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

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

“天下英雄谁敌手?

”作者自问又自答曰:

“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

曹操曾对刘备说: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

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

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

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

(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次子,刘琦之弟。

刘表死后继承刘表官爵,当曹操大军南下之时,他在蔡瑁等人的劝说之下举荆州而降,被曹操封为青州刺史,后迁谏议大夫,爵封列侯。

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在南宋摇摇欲坠的政局中,也有着主战与主和两种人。

聪明的词人只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

然而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

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弃疾只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使人意识到辛弃疾的潜台词:

可笑当朝主和议的众多王公大臣,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的猪狗。

词人此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颇类似歇后语的作用。

而且在写法上这一句与上两句意脉不断,衔接得很自然。

上两句说,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刘备配称孙权的对手。

连曹操都这样说,生儿子要像孙权这个样。

再从“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蕴含和思想深度来说,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

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却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

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

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2]

作者简介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现存词600多首,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驿站外断桥旁。

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

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

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

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7、卜算子·咏梅(陆游)

卜算子·咏梅①

驿外②断桥③边,寂寞④开无主⑤。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⑥风和雨。

无意⑦苦⑧争春⑨,一任⑩群芳⑪妒⑫。

零落⑬成泥碾⑭作尘⑮,只有香如故⑯。

注释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那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而十分悲观,整首词十分悲凉,尤其开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和他那不畏强权的精神。

①卜(bǔ)算子·咏梅:

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

“卜算子”是词牌名。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

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

“毛氏云:

‘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

’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②驿(yì)外:

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

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

残破的桥。

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⑤无主:

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

副词,又,再。

著(zhuó):

同“着”,遭受,承受。

更著:

又遭到。

⑧苦:

尽力,竭力。

⑨争春:

与百花争奇斗艳。

此指争权。

⑩一任:

全任,完全听凭;一:

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

任:

动词,任凭。

⑪群芳:

群花、百花。

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

联系陆游的生平不难理解,词中的梅花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陆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