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8818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滁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滁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滁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滁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docx

《安徽省滁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滁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docx

安徽省滁州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实验班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二(实验班)化学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工业生产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CO(g)+H2(g)ΔH=+131.4

kJ•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能量总和

B.CO(g)+H2(g)⇌C(s)+H2O(l)ΔH=﹣131.4kJ•mol﹣1

C.水煤气反应中生成1molH2(g)吸收131.4kJ热量

D.水煤气反应中生成1LCO(g)吸收131.4kJ热量

2.101kPa时,S(s)+O2(g)====SO2(g)ΔH=﹣297.23kJ•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S的燃烧热为297.23kJ•

B.S升华是吸热过程

C.形成1molSO2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S(s)和1molO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D.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kJ

3.已知:

P4(s)+6Cl2(g)===4PCl3(g)ΔH=akJ•mol﹣1;

P4(s)+10Cl2(g)===4PCl5(g)ΔH=bkJ•mol﹣1,

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kJ•

mo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

B.可求Cl2(g)+PCl3(g)===PCl5(s)的反应热ΔH

C.Cl﹣Cl键的键能为

kJ•mol﹣1

D.P﹣P键的键能为

kJ•mol﹣1

4.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开始至2min末Z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  )

A.X+3Y

2Z0.1mol•

·

B.2X+Y

2Z0.1mol•

·

C.X+2Y

Z0.05mol•

·

D.3X+Y

2Z0.05mol•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迅速将NaOH溶液和盐酸在测定装置中混合

B.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C.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D.已知4H++4I﹣+O2

2I2+2H2O,为了利用该反应探究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所用试剂除1mol•L﹣1KI溶液、0.1mol•L-1稀硫酸外,还需要用到淀粉溶液

6.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

CO(g)+H2O(g)

CO2(g)+H2(g),CO2的平衡浓度c(CO2)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CO(g)+H2O(g)

CO2(g)+H2(g)的ΔH﹥0

B.在T2时,若反应处于状态D,则一定有ν(正)﹥ν(逆)

C.平衡状态A与C相比,平衡状态A的c(CO)大

D.若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7.在3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均发生下列反应:

CO2+H2

H2O(g)+CO,反应所处的温度相同,但起始物质的量不同,其中甲:

n(CO2)=amol,n(H2)=2amol;乙:

n(CO2)=n(H2)=amol;丙:

n(CO2)=n(H2)=n(CO)=amol。

达到平衡时,H2O(g)的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D.乙﹥丙﹥甲

8.已知:

N2(g)+3H2(g)

2NH3(g)ΔH=-92.4kJ·mol-1。

一定条件下,现有容积相同且恒容的密闭容器甲与乙:

①向甲中通入1molN2和3mol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

kJ;②向乙中通入0.5molN2和1.5mol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kJ。

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92.4>Ql>2Q2B.92.4=Q1<2Q2

C.Q1=2Q2=92.4D.Q1=2Q2<92.4

9.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2(g)+6H2(g)

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10.CO和N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之间能缓慢地发生如下反应:

2NO(g)+2CO(g)

N2(g)+2CO2(g) ΔH<0,现利用此反应,拟设计一种环保装置,用来消除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下列设计方案可以提高尾气处理效果的是(  )

①选用适当的催化剂 ②提高装置温度 

③降低装置的压强 ④装置中放入碱石灰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1.下图表示两个常见固氮反应的平衡常数对数值(lgK)与温度的关系:

①N2+3H2

2NH3;②N2+O2

2NO

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反应①是放热反应

B.升温,反应①的速率减小反应②的速率增大

C.可以在常温下利用反应①进行工业固氮

D.曲线的交点表示反应①和反应②体系中N2的转化率相等

12.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

CO2(g)+H2(g)

B.如果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2和H2各1mol,5min后温度升高到830℃,此时测得CO2为0.4mol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某温度下,如果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

,判断此时的温度是1000℃

D.上述说法均正确

13.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Ⅰ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ΔH=-241.8kJ·mol-1

B.图Ⅱ表示反应A2(g)+3B2(g)

2AB3(g),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C.图Ⅲ表示0.1molMgCl2·6H2O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时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D.图Ⅳ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NaA溶液的pH大于同浓度NaB溶液的pH

14.数据:

7.2×10﹣4、4.6×10﹣4、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这些酸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NaCN+HNO2===HCN+NaNO2,②NaCN+HF====HCN+NaF,③NaNO2+HF===HNO2+NaF。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HF的电离平衡常数为7.2×10﹣4

B.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为4.9×10﹣10

C.根据①③两个反应即可知三种酸的相对强弱

D.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比HCN大,比HF小

15.甲酸(HCOOH)是一种一元弱酸,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A.常温下,1mol·L-1甲酸溶液中的c(H+)约为1×10-2mol·L-1

B.甲酸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C.10mL1mol·L-1甲酸溶液恰好与10mL1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

D.甲酸溶液与锌反应比强酸溶液缓慢

16.已知25℃下,醋酸溶液中存在下述关系:

K=

=1.75×10-5,其中K的数值是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有关K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时,K值增大

B.升高温度,K值增大

C.向醋酸溶液中加水,K值增大

D.向醋酸溶液中加氢氧化钠,K值增大

17.室温下,用0.10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0mol﹒L-1的盐酸和醋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表示的是滴定盐酸的曲线

B.pH=7时,滴定醋酸消耗的V(NaOH)小于20mL

C.V(NaOH)=20mL时,两份溶液中c(Cl-)=c(CH3COO-)

D.V(NaOH)=10mL时,醋酸溶液中c(Na+)>c(CH3COO-)>c(H+)>c(OH-)

18.某温度下,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点Kw的数值比c点Kw的数值大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19.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存在和转化的表达合理的是()

A.向0.1mol·L-1、pH=1的NaH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HA-+OH-===A2-+H2O

B.标准状况下,将1.12LCO2气体通入1L0.1mol·L-1的NaAlO2溶液中:

CO2+2H2O+A1O

====A1(OH)3↓+HCO

C.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1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K+、I-、Mg2+、NO

D.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使SO

完全沉淀:

NH

+Al3++2SO

+2Ba2++4OH-===NH3·H2O+Al(OH)3↓+2BaSO4↓

20.NaHCO3、Na2CO3·7H2O和Na2CO3·10H2O的混合物10g,溶于水配成1000mL溶液,取25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甲基橙作指示剂用0.125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消耗盐酸20mL。

若将10g这种混合物置于坩埚中加热到质量不变为止,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

A.4.7gB.5.0gC.5.3gD.5.5g

21.下列溶液中的离子关系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0.2mol·L-1的醋酸溶液与0.lmol·L-1的醋酸溶液中c(H+)之比大于2:

1

B.pH=3的醋酸和pH=3的FeCl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相等

C.0.lmol﹒L-1NaHSO4溶液中:

c(H+)=c(SO

)+c(OH-)

D.pH=4、浓度均为0.l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中:

c(CH3COO-)-c(CH3COOH)=10-4-10-10mol/L

2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L-1的AlCl3溶液中,含Al3+数小于NA

B.标准状况下,将2.24L氯化氢溶于足量水中,溶液中含有的HCl分子数为NA

C.1molNaBH4中含的离子的数目为6NA

D.30g甲醛(HCHO)和醋酸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数目为NA

23.在t℃时,Ag2CrO4(橘红色)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又知AgCl的Ksp=1.8×10-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时,Ag2CrO4的Ksp为1×10-8

B.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

C.t℃时,Y点和Z点时Ag2CrO4的Ksp相等

D.t℃时,将0.01mol·L-1AgNO3溶液滴入20mL0.01mol·L-1KCl和0.01mol·L-1K2CrO4的混合溶液中,Cl-先沉淀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图1所示,若铜中含有杂质银,可形成原电池,且铜作负极

B.如图2所示,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C.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如图2所示,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D.若图3所示的装置中发生Cu+2Fe3+===Cu2++2Fe2+的反应,则X极是负极,Y极的材料可以是铜

二、实验题(共4小题,共52分)

25.(10分)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0.25mol/L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溶液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并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

(2)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棒轻轻地搅动

(3)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溶液

试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29.5

2

25.9

25.9

25.9

29.2

3

26.4

26.2

26.3

29.8

近似认为0.55mol/LNaOH溶液和0.25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4.18J/(g·℃)。

利用上表数据计算该中和反应的反应热△H=(保留一位小数);写出上述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利用上表数据计算出的中和热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c.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d.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26.(12分)H2O2是一种常见试剂,在实验室、工业生产上有广泛用途

Ⅰ.实验室用H2O2快速制氧,其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实验测得70℃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甲乙丙丁四图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慢

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碱性越弱,H2O2分解速率越快

C.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

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2)催化剂Mn2+在反应中,改变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反应速率      B.反应限度    C.反应焓变      D.反应路径    

E.反应活化能F.活化分子百分数

Ⅱ.H2O2在工业上作为Fenton法主要试剂,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

在调节好pH(溶液的酸碱性)和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

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并将实验结果绘制时间-p-CP浓度图如下。

(3)电中性的羟基自由基的电子式为:

______________ 

(4)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

编号

实验目的

T/K

pH

c/10-3mol·L-1

H2O2

Fe2+

为以下实验作参考

298

3

6.0

0.30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98

10

6.0

0.30

(5)请根据右上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反应速率:

v(p-CP)= _____________

(6)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

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4分)为探究FeCl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和离子反应,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配制50mL1.0mol·L-1的FeCl3溶液,测其pH约为0.7,即c(H+)=0.2mol·L-1。

①用化学用语解释FeCl3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实验方案中,能使FeCl3溶液pH升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水稀释b.加入FeCl3固体c.滴加浓KSCN溶液d.加入NaHCO3固体

(2)小组同学利用上述FeCl3溶液探究其与足量锌粉的反应。

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操作

现象

向反应瓶中加入6.5g锌粉,然后加入50mL1.0mol·L-1的FeCl3溶液,搅拌

溶液温度迅速上升,稍后出现红褐色沉淀,同时出现少量气泡;反应一段时间后静置,上层溶液为浅绿色,反应瓶底部有黑色固体

收集检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集气管口靠近火焰,有爆鸣声

已知:

Zn的性质与Al相似,能发生反应:

Zn+2NaOH=Na2ZnO2+H2↑

1结合实验现象和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出现红褐色沉淀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反应后溶液为浅绿色的原因:

__________。

③分离出黑色固体,经下列实验证实了其中含有的主要物质。

i.黑色固体可以被磁铁吸引;

ii.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气泡;

iii.将ii中剩余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iv.向iii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变化。

a.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b.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无法确定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Fe3O4,理由是_________。

28.(16分)某小组同学利用原电池装置探究物质的性质。

资料显示:

原电池装置中,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

(1)同学们利用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

装置

编号

电极A

溶液B

操作及现象

Fe

pH=2的H2SO4

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电压表指针偏转

Cu

pH=2的H2SO4

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无明显现象;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a

①同学们认为实验Ⅰ中铁主要发生了析氢腐蚀,其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

②针对实验Ⅱ现象:

甲同学认为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乙同学认为实验Ⅱ中应发生吸氧腐蚀,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

(2)同学们仍用上述装置并用Cu和石墨为电极继续实验,探究实验Ⅱ指针偏转原因及影响O2氧化性的因素。

编号

溶液B

操作及现象

经煮沸的pH=2的H2SO4

溶液表面用煤油覆盖,连接装置后,电压表指针微微偏转,记录读数为b

pH=2的H2SO4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c;取出电极,向溶液中加入数滴浓Na2SO4溶液混合后,插入电极,保持O2通入,电压表读数仍为c

pH=12的NaOH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d

①丙同学比较实验Ⅱ、Ⅲ、Ⅳ的电压表读数为:

c>a>b,请解释原因是_________。

②丁同学对Ⅳ、Ⅴ进行比较,其目的是探究对O2氧化性的_________影响。

③实验Ⅳ中加入Na2SO4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

④为达到丁同学的目的,经讨论,同学们认为应改用右图装置对Ⅳ、Ⅴ重复进行实验,其设计意图是_________;重复实验时,记录电压表读数依次为c′、d′,且c′>d′,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高二实验班化学答案

1.C2.D3.C4.D5.B6.B7.A8.A9.B10.C11.A12.B13.C14.B

15.A16.B17.B18.B19.D20.C21.C22.D23.A24.A

25.

(1)c

(2)D(3)-56.8kJ/mol

NaOH(aq)+1/2H2SO4(aq)=1/2Na2SO4(aq)+H2O(l)△H=-56.8kJ/molabcd

26.ADADEF

31336.00.30探究溶液的酸碱性(pH)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8×10-6mol/(L·s)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的pH=10(大于10也对)

27.Fe3++3H2O

Fe(OH)3+3H+acdFe3++3H2O

Fe(OH)3+3H+,Zn消耗H+,同时放出热量,都会促进Fe3++3H2O

Fe(OH)3+3H+正向移动,出现红褐色Fe(OH)3沉淀2Fe3++Zn=2Fe2++Zn2+Fe和Zniii中,若存在Fe3O4,稀盐酸与Fe3O4反应产生的Fe3+,可与Fe或者Zn继续反应生成Fe2+,导致在iv中检测不到Fe3+,与没有Fe3O4得到的iv中现象相同

28.

(1)①2H++2e-=H2↑;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在H后,Cu不能置换出H2;O2+4H++4e-=2H2O

(2)①O2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使电压值增大;②溶液的酸碱性;③排除溶液中的Na+(或SO42-)对实验的可能干扰;④排除Cu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其还原性不同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溶液酸性越强,O2的氧化性越强(介质或环境的pH影响物质的氧化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