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水质与水质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8814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水质与水质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2章水质与水质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2章水质与水质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2章水质与水质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2章水质与水质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水质与水质标准.docx

《第2章水质与水质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水质与水质标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章水质与水质标准.docx

第2章水质与水质标准

第2章水质与水质标准

2.1水中的杂质与性质

水是溶解能力很强的天然溶剂,在自然界中,它与土壤、空气等接触后不可避免地带入各种物质。

在制定水质标准或者进行水处理工程设计中,必须掌握水中的各种杂质及其变化规律,了解水与健康的关系。

2.1.1水体中的杂质来源与分类

在水处理工程中,首先要了解水中存在的各种杂质及其性质。

水中存在的杂质主要来源于其所接触的大气、土壤等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

水中杂质的种类很多,按其性质又可分为无机物、有机物和生物。

按水中杂质的尺寸,可以分为溶解物、胶体颗粒和悬浮物三种;按颗粒大小分可分为悬浮物、胶体、离子和分子(即溶解物质)。

其尺寸和外观特征如表2-1所示。

表中杂质的颗粒尺寸只是大体的概念,不是严格的界限。

表2-1水中杂质的尺寸与外观特征

项目

溶解物

胶体颗粒

悬浮物

颗粒大小

0.1~1.0nm

1.0~100nm

100nm~1m

外观特征

透明

光照下浑浊

浑浊甚至肉眼可见

(1)溶解物主要是呈真溶液状态的离子和分子,天然水中的大多数是离子和可溶气体。

如Ca2+、Mg2+等离子,Cl-、、HCO3-、SO42-等酸根,O2、CO2、H2S、SO2、NH3等溶解气体。

表2-2给出了天然水中的各种离子,其中以第

类最为常见。

在外观上,含有这些杂质的水与无杂质的清水没有区别。

含盐量较低的天然水中,钙离子通常占阳离子的首位。

天然水中的Ca2+主要来自于地层中的石灰石和石膏(CaSO4

2H2O)的溶解。

CaCO3的溶解度很小,但当水中含有CO2时,易转化为溶解度较大的Ca(HCO3)2。

Mg2+主要来源于含CO2的水溶解了地层中的白云石(MgCO3

CaCO3)。

白云石的溶解度和石灰石相似。

表2-2溶解在天然水中的各种离子

类别

阳离子

阴离子

浓度范围

Na+、K+、Ca2+、Mg2+

HCO-3、Cl-、SO42-、H3SiO4-

几mg/L~几万mg/L

NH4+、Fe2+、Mn2+

F-、NO3-、CO32-

0.1mg/L~几mg/L

Cu2+、Zn2+、Ni2+

HS-、BO2-、NO2-、Br-、I-、HPO42-、H2PO4-

小于0.1mg/L

天然水中的K+和Na+统称为碱金属离子,其盐易溶于水。

碱金属离子主要是岩石和土壤中盐的溶解带来的。

Na+的变化幅度很大,从基本为0到上万mg/L;K+的含量一般远低于Na+。

由于二者特性相近,通常合在一起测定。

HCO3-是天然水中主要的阴离子之一,多数是水中溶解的CO2和碳酸盐反应后产生的。

天然水中都含氯离子,Cl-是氯化合物溶解产生的,一般淡水中Cl-浓度为10mg/L到数百mg/L。

一般氯化合物溶解度很大,随着河流或地下水带入海洋,海水中的Cl-浓度可达18000mg/L,内陆咸水湖中Cl-浓度高达150000mg/L。

天然水中的SO42-主要来自于矿物盐的溶解(如CaSO4

2H2O)或有机物的分解。

NO3-有可能来自它的盐类的溶解,但主要是有机物的分解。

铁是天然水中常见杂质。

地表水中溶解氧充足,主要以Fe3+形态存在,为氢氧化铁沉淀物或者胶体微粒。

沼泽水中铁可被腐植酸等有机物吸附或络合称为有机铁化合物。

天然水中硅酸来源于硅酸盐矿物的溶解。

硅是地球上第二种含量丰富的元素,硅酸(H4SiO4)又称可溶性二氧化硅,其基本形态是单分子的正硅酸H4SiO4,可以电离出H3SiO4-、H2SiO42-等。

天然水中硅酸浓度从约6mg/L到120mg/L。

当浓度较高、pH较低时,单分子硅酸可以聚合成多核络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甚至胶体微粒。

水中硅酸通常以SiO2(mg/L)计算,地下水中的硅酸的浓度高于地表水。

(2)可溶性气体多数天然水中都溶有CO2气体,主要是水体或土壤中的有机体在进行生物氧化分解时的产物。

深层地下水有时含有大量CO2,是石油的地球化学过程产物。

大气中的CO2可溶于水,浓度一般为0.5~1mg/L。

地表水中溶解的CO2一般不超过20~30mg/L,地下水中为15~40mg/L,不超过150mg/L。

某些矿泉水,CO2浓度可达数百mg/L。

水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空气,其次是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

常温时,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约为8~14mg/L。

在藻类繁殖的水中,溶解氧可达到饱和状态。

海水中含盐量较高,溶解氧含量较低,约为淡水的80%。

地表水中很少含有硫化氢,特殊地质环境中的地下水,有时含有大量的硫化氢。

(3)胶体胶体颗粒主要是细小的泥砂、矿物质等无机物和腐殖质等有机物,是许多分子和离子的集合体。

由于这些微粒的表面积很大,有很强的吸附性,表面常因吸附离子而带电。

同类胶体因带相同电荷相斥,在水中不能互相结合形成更大的颗粒,因此以微小胶体颗粒稳定存在于水中。

这些胶体主要是腐殖质以及铁、铝、硅等的化合物。

(4)悬浮物悬浮物主要是泥砂类、粘土等无机质,以及动植物生存过程中产生的腐殖质等有机质;它们颗粒较大,水静止时,密度较小的悬浮物浮于水面,密度较大的则下沉。

(5)无机杂质天然水中的无机杂质主要是溶解性的离子、气体及悬浮性的泥砂。

溶解离子有Ca2+、Mg2+、Na+等阳离子和HCO3-、SO42-、Cl-等阴离子。

离子的存在使天然水表现出不同的含盐量、硬度、pH值和电导率等特性,进而表现出不同的理化性质。

泥砂的存在则使水变得浑浊。

(6)有机杂质天然水中的有机物与水体环境密切相关。

一般常见的有机杂质为腐殖质类,以及一些蛋白质等。

腐殖质是土壤的有机组分,是植物与动物残骸在土壤分解过程中的产物,属于亲水的酸性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在几百到数万之间。

腐殖质本身一般对人体无直接的毒害作用,但其中的大部分种类可以与其他化合物发生作用,因而具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潜能。

例如,腐殖酸与氯反应会生成有致癌作用的三氯甲烷。

(7)生物(微生物)杂质这类杂质包括原生动物、细菌、病毒、藻类等。

它们会使水产生异臭异味,增加水的色度、浊度,导致各种疾病等。

2.1.2几种典型水体的水质特点

受水体流经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地表水的水质差异较大。

一些流经森林、沼泽地带的天然水中腐殖质含量较高;流域的地表植被不好、水土流失严重,会使水的浊度较高且变化大。

天然水体的水质因流域特征、受人类扰动程度等存在较大差异。

因地域的自然条件差异,地表水水质差别很大。

即使同一条河流,也常因上游和下游、季节、气候等时空不同水质存在差异。

江河水的含盐量和硬度都较低。

含盐量一般在70~900mg/L之间,硬度通常在50~400mg/L(以CaCO3计)之间。

中南、西南与华东地区土质和气候条件较好,草木丛生,水土流失较少,江河水的浊度较低,年均浊度为100~400NTU或更低。

东北地区河流的悬浮物含量不大,浊度一般在数百浊度单位以下。

而西北和华北地区的河流,尤其是黄土地区,悬浮物变化大,含量高,暴雨时携带大量泥砂,在短短几小时内悬浮物可由几mg/L骤增到几万mg/L。

冬季黄河水浊度只有几十NTU,夏季悬浮物含量高达几万mg/L甚至几十万mg/L。

由江河水补给的湖泊、水库水,水质特征与江河水类似。

因为湖泊、水库水的流动性较小,经过长期自然沉淀,一般浊度较低。

水的透明度高、流动性小,为水中的浮游生物,特别是藻类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排入的生活污水等中的氮、磷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充分的营养源。

由于湖泊、水库的蒸发水面较大,水中矿物质不断浓缩,一般含盐量和硬度较江河水高。

湖泊、水库水的富营养化已成为严重的水源污染问题。

我国滇池、太湖蓝藻爆发就是典型的案例。

海水以含盐量高为特征,含量最多的是氯化钠,质量分数约占83.7%,其他盐类还有MgCl2、CaSO4等。

地下水通常较少受到外界影响,一般终年水质水温稳定。

经过地层的过滤作用,地下水中基本没有悬浮物。

水在通过土壤和岩层时溶解了其中的可溶性矿物质,相对而言其含盐量、硬度等比地表水要高。

含盐量一般为100~500mg/L,硬度通常在100~500mg/L(以CaCO3计)。

北方地区地下水的Ca2+、Mg2+及重碳酸盐含量高于南方地下水,因而北方地区地下水大多为硬度高的结垢型的水;而南方地区地表水中的Cl-、SO42-含量高于北方地区,水的腐蚀性较强。

地下水中的铁以Fe2+形态存在,是Fe3+化合物缺氧时经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Fe2+进入地下水的。

含铁地下水是透明的,但它与空气接触后,Fe2+容易被氧化而转化变成Fe3+,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等。

当含铁量超过1mg/L时就会呈现黄褐色混浊状态。

锰的特性与铁相近,但在天然水中的含量要比铁少得多。

水中的锰常以Mn2+形态存在,其氧化反应比铁要困难且进行缓慢,也有以胶体状态存在的有机锰化合物。

2.2水体污染与自净

2.2.1水中常见的污染物及其来源

水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的七大水系和许多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以及近岸海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同研究天然水体中的杂质类似,通常对水中的污染物可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也可以按污染物的污染特征来分类。

按化学性质,可以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按物理性质,可以分为悬浮性物质、胶体物质和溶解性物质。

(1)可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耗氧有机污染物耗氧有机污染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天然有机物,有机酸碱、表面活性剂等。

其性质极不稳定,可以在有氧或无氧的情况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为无机物。

耗氧有机污染物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成分,在微生物的降解过程中,将消耗大量的氧,危害水体质量,是污水处理中优先考虑去除的污染物,常用COD、BOD、TOD、TOC等综合性水质指标来表征该类物质的含量。

生活污水的BOD5/CODCr比值为0.4~0.65;BOD5/TOC比值为1.0~1.6;工业废水的BOD5/CODCr和BOD5/TOC比值,差异极大。

还有一类是可以同化生物降解的有机物(AOC)。

(2)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如脂肪和油类、酚类、有机农药和取代苯类化合物等。

这类物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微生物利用,主要包括一些人工合成化合物及纤维素、木质素等植物残体。

人工合成化合物包括农药、脂类化合物、芳香族氨基化合物、杀虫剂、除草剂等。

它们化学稳定性极强,可在生物体内富集,多数具有很强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特性,对水体环境和人类有很大的毒害作用。

常规的处理工艺对去除这些物质效果不明显。

(3)无直接毒害作用的无机污染物这类杂质虽然一般无直接毒害作用,但是,其在水中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水体的功能。

包括颗粒状无机杂质、氮、磷等营养杂质和酸、碱等。

泥砂、矿渣等无机颗粒杂质,虽无毒害作用,但影响水体的透明度、流态等物理性质。

水的酸碱度对其使用功能及处理过程影响极大。

生活污水一般呈中性或弱碱性,工业废水则酸碱性变化较大。

污水中的氮、磷主要来源于人体及动物的排泄物及化肥等,它们是导致湖泊、水库、海湾等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4)有直接毒害作用的无机污染物主要有氰化物、砷化物和重金属离子,这类污染物危害最大,也难以处理,如汞、镉、铬以及锌、铜、钴、镍、锡等。

重金属中汞的毒性最大,其次是镉、铅、铬、砷,被称为“五毒”,加上氰化物,是公认为六大毒性物质。

这些毒性物质在水中多以离子或络合态存在,在低浓度即表现出毒性,可以在人体大量积累,形成慢性危害。

2.2.2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指富含磷酸盐和某种形式的氮素的水,在适宜光合作用环境下,水中的营养底物足以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在后来的藻类死亡和随之而来的异养微生物代谢活动中,将会使水中的溶解氧耗尽,造成水质恶化和水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

多数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水体受到氮、磷污染的结果。

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氮磷来源有:

1)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适当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2)常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中常含有相当数量的氮和磷。

3)农业生产中的面源性污染,包括肥料、农药和动物粪便等。

4)城市来源中,除了粪便、工业污水外,大量使用的高磷洗涤剂是重要的磷的来源。

水体的富营养化危害很大,它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向水中释放有毒物质,损害人类健康、水体功能。

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大量的水藻形成浮渣,使水质变得浑浊,透明度降低,水体的感官性状大大下降。

藻类的过度繁殖,使水体产生霉味和臭味,特别是藻类死亡分解腐烂时,经过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水藻发出浓烈的腥臭。

一方面,水体表层密集的藻类使阳光难以透射进入水体的深层,限制或减弱深层水体的光合作用,溶解氧的来源随之减少;同时,死亡藻类不断向水体底部淤积、腐烂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严重时可使深层水体的溶解氧消耗殆尽而呈厌氧状态。

许多藻类能分泌、释放藻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危害动物,对人类健康也产生影响。

若牲畜饮用含蓝藻所产生的藻毒素的水可引起牲畜肠道炎症,人若饮用也会发生消化道炎症。

富营养化水作为水源,加大了给水处理难度,增加制水成本,降低供水水质。

水体呈富营养状态时,水体正常的生态平衡就会受到扰动,引起水生生物种群数量的波动,使某些生物种类减少、另一些生物种类增加等,导致水生生物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降低。

为了保护水资源,一方面必须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修复,恢复水体功能;另一方面要控制面源污染,强化污水处理,减少营养物的排放总量;还要强化给水处理工艺,有效地去除藻类等物质,保证饮水卫生安全。

2.2.3水体的自净

当污染物排入天然水体后,污染物质参与水体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破坏了原有水系中的物质平衡。

水体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和运动距离,污染物质自然而然被分离、分解,水体基本上或完全恢复到原有生态平衡。

这个过程表明环境水体有自然净化污染物的能力。

水体的自净作用是指水体在流动中或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体中的污染物自然降低或者降解的现象。

水体中的污染物在随水流扩散、迁移、吸附沉降等物理作用下,浓度得到稀释。

污染物的扩散过程包括竖向混合与横向混合。

水中的污染物大量的是易氧化的有机物。

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使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污染物质浓度逐步衰减,是水体自净的主要途径。

有机物在生化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中的氧。

因此,常用生化需氧量BOD与溶解氧DO来描述水体的自净过程。

一般,BOD越高说明有机物含量越多,水体受污染程度越严重。

DO是维持水生生物生态平衡和有机物进行生化分解的条件,DO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少。

正常情况下,清洁水中DO值接近饱和状态。

水体中BOD值与DO值呈高低反差关系。

水体自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影响自净能力的因素有污染物的性质、水体性质、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水面形态、水流要素等。

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水体的大小、流动状况、污染物的性质等因素有关,应通过计算或实验确定。

在单一污染源的情况下,河流中BOD与DO变化规律如图2-1所示。

图2-1河流中BOD与DO的变化规律

如图2-1所示,图的DO曲线通常形象地称为氧垂曲线。

假如在污水排放口上游,水体是清洁的,水体的BOD值低于最高允许量,DO接近于饱和;在排放口处BOD值急剧上升,DO被有机物降解所消耗,逐渐降低到允许含量以下,水质受到污染,随之BOD逐渐降低,DO值得到回升,水质逐渐恢复,经过较长的历时流程,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经生物化学作用,恢复到原水体的生态平衡状态,水质又变得洁净。

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当污染物排放量过大,污染程度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水中的DO消耗过快而来不及补充,水体就会出现缺氧或无氧状态,此时有机物的分解就会从好氧转化为厌氧,有机物中的硫转化为硫化氢,与水中的金属元素络合生成硫化物,散发出臭气。

这就是水体受到严重污染的现象。

2.3饮用水与健康

人的体内各种生理活动绝大多数是在水的参与下完成的,水是人体的主要成分。

为了维持人的肌体内稳定循环,除有充足的水外,还必须有良好的水质。

水中的许多物质对人的健康有重要作用,水是人的最重要的营养素。

水质不良可引发多种疾病,严重时威胁人的生命。

研究表明,水质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癌症等都有关系。

饮用含大约300mg/LTDS(总溶解性固体)、有硬度、偏碱性的水会降低癌症致死的危险性。

水的硬度与心脏病死亡率有明确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80%的成人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率都与饮用水水质不良有关。

2.3.1水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水中的生物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病毒、致病原生动物、细菌,此外还有藻类、真菌、寄生虫、蠕虫等。

(1)病毒水体中已经检出100多种血清型肠道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肝炎,是典型水传染疾病。

其中脊髓灰质病毒是最常见的一种病毒,严重时可导致小儿麻痹症;柯萨奇病毒,可引起胸痛、脑膜炎等疾病;呼肠弧儿病毒(埃可病毒),可引起胃肠炎、脑膜炎等疾病;非特异性病毒中,有的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和急性出血结膜炎,有的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等;腺病毒能引起呼吸道疾病、眼部感染、胃肠炎等。

(2)细菌已经发现的饮用水中能引起肠道疾病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属),可致沙门氏菌病,它引起毒血症,感染肝、脾、胆囊等,还能导致肠壁溃疡、出血、穿孔等;致病性大肠杆菌,可引起不同症状的腹泻;志贺氏菌(属),它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军团菌可以使肺部受损,也可出现肝、肾、心等其他器官受损,死亡率较高;钩端螺旋体可通过皮肤微小伤口、眼结膜、鼻和口腔黏膜侵人体内,引起黄疸出血、流感伤寒、肺出血等,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曾有多次报道;致病性弧菌(属),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是一种烈性消化道传染病;嗜水气单胞菌,能产生外毒素、可溶性的血凝素,引起人类O、A、B型血红细胞的凝聚,对人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弯曲菌以空肠弯曲菌最为常见,可引起肠炎;结核杆菌,是人和动物结核病的病原菌。

(3)寄生虫可导致人类疾病的典型寄生虫有隐孢子虫,兰伯氏贾第鞭毛虫,变形虫等。

隐孢子虫卵囊可引发隐孢子虫病,是一种介水消化道传染病,是胃肠炎的病原体,许多国家将其列为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控制指标;水中的兰伯氏贾第鞭毛虫包囊可使人感染形成贾第鞭毛虫病,该病是人类10种主要寄生虫病之一,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溶组织性变形虫,通过饮水途径,变形虫能在人体宿主内引发慢性传染,引起阿米巴痢疾,最终发展成肝肿大。

(4)藻类水中藻类繁殖使水带有腥味,使人产生恶心、呕吐的症状,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是蓝绿藻,其中有些藻类能产生微囊藻肝毒素,是剧毒物,对肝细胞有破坏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癌变,是引起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国外报道,饮用毒藻污染的水,将导致家禽、家畜中毒死亡。

已经发现了游泳者因接触含藻毒素的水而引起皮炎、中毒性肝炎事件,因透析液中有藻毒素导致透析治疗的病人死亡等。

饮用含有某种病原因子的水,就可能染上相应的传染病。

由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取决于侵袭性、活力、人的免疫力等,不存在容许浓度下限,人一旦感染,则在体内迅速繁殖。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是:

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埃希氏大肠杆菌或耐热型大肠杆菌,不得含肠道病毒、病原性原虫、寄生虫、蠕虫,蓝绿藻毒素的暂定值为1μg/L。

采用指示菌作为卫生控制指标是因为直接逐一测定致病因子很困难。

其他的指示菌还有粪大肠菌、粪球菌等。

2.3.2水中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微量元素与其他无机物

习惯上把在人体内占体重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其他无机物叫常量元素。

铁、锌、锰、铬、钼、钻、硒、镍、铜、硅、氟、碘、锶等20多种元素,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含量虽然低微,但功能极大,它们分布于人体身体的各个部分,调节生理功能,参加酶的活动,负责运送氧并参与人体中荷尔蒙的活动。

如锌在人体内仅含有2~3g,但其生理功能却极为重要,它不仅有助于人的生长发育,还可影响人的性格行为,缺锌可引起抑郁、情绪不稳定、易烦躁和性功能锐减等。

硒在人体的含量极微,但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与硒有直接关系。

健康人头发中的含硒量在0.8μg以上,如头发中含硒量少于0.4μg的,为癌症嫌疑人。

长期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克山病和大骨节病都与硒缺乏有关。

水中许多常量元素具有上述微量元素相似的功能,如氢、碳、氮、氧、钠、镁、磷、硫、氯、钾、钙等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它们大部分都存在于天然水中,饮水是获得这些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体中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体内缺钙会引起佝偻病和骨质软化。

镁70%存在于骨骼中,其余分布于软组织和体液内。

缺镁可引起心肌病变、骨质脆弱和牙齿生长障碍等。

维持钾、钠离子的动态平衡,是保证心肌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

钾对心肌坏死有预防作用。

磷占人体重量的1%,成年人体内含磷达700g,85%存在于骨骼中,它可强心健脑,增强记忆力。

天然水在为人类提供多种有益元素,也含有不少有害的成分。

例如汞是剧毒物,可致急慢性中毒,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心脏、肾脏和胃肠道,它可在人体内蓄积,或者蓄积在鱼虾等水生生物体内,能随食物进入人体;镉具有潜在的毒性,镉蓄积在体内的软组织中,使肾脏器官等发生病变及引起痛痛病;硝酸盐过量会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可能引起死亡;亚硝酸盐的主要危害是合成亚硝胺,它是公认的致癌物。

水中的有些物质,适量有益人体,超量则有害。

如适量的氟能提高牙齿硬度,预防龋齿,促进骨骼的钙化。

人体每升血液中含有数百微克砷,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并蓄积在人的肝脏、指甲和毛发、脊髓中。

但砷的化合物剧毒,长期持续吸收低剂量砷化物,可导致慢性砷中毒。

但高氟水又会损伤牙齿,影响骨骼密度。

铁对人的健康很重要,患缺铁性贫血的儿童除了抵抗力低以外,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的现象。

若每天吸收铁超过12mg,就有可能中毒,超得太多会导致急性中毒。

锰也是人体所需的,但过多也会中毒。

硫酸盐、氯化物等浓度过高时,会使水产生厌恶的味道,在饮用水中应加以控制。

2.有机物

有报道,在各种水体中已检出有机化合物达2220余种,多数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其中饮用水中已经检出765种,117种被认为或怀疑为致癌物。

典型的有机污染物有:

(1)农药类水中常见的农药是有机氯类及有机磷类。

例如六六六、DDT、五氯酚、甲草胺、阿特拉津等。

它们或者具有致癌性,能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白血病等,或者具有生殖毒性,改变人体的激素平衡等。

(2)酚类化合物主要有苯酚、甲苯酚、苯二酚、氯酚等。

酚是促癌剂,达到一定量就显示出很强的致癌作用。

长期饮用含低浓度酚类物质的水,可使人的记忆力减退,产生头晕、失眠、贫血、皮疹等症状。

(3)芳香烃类化合物水中此类物质主要是苯系化合物,包括苯、二甲苯、苯乙烯、氯苯、苯并(a)芘等,能引起造血功能障碍、损伤神经、致癌等后果。

如苯并(a)芘是一种致癌性极强的物质,在低浓度慢性作用下可诱发各种动物的皮肤癌,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生与之有关。

3.放射性物质

电离辐射对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致癌作用,可能引起皮肤癌、骨肉瘤、肺癌、白血病等。

各类放射性核素通过饮水进入人体内可产生内照射。

胎儿、青少年对放射性物质的敏感性比成人高,危害更大。

如235U、233U可损害肝脏、骨髓、造血功能;131I可损害甲状腺,引起甲状腺炎;89Sr、90Sr可致骨肿瘤和白血病。

4.消毒剂与消毒副产物

氯是饮用水处理主要的消毒剂,对细菌、病毒等有较好的灭活作用。

投加消毒剂杀灭水中细菌和病毒的同时,消毒剂本身以及消毒副产物也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消毒副产物可能是有机物或者无机物。

但氯气投量过多不仅影响水的味道,还会同天然有机物、腐殖质相结合,形成三卤甲烷等氯化消毒副产物。

如氯仿、溴仿之类潜在的致癌物。

研究表明,氯化后饮用水的有机浓集物具有直接致突变性,MX[酸性氯化呋喃酮—3—氯—4—(二氯甲基)5羟基2(5氢)—呋喃酮]是致突变的重要成分,具有极强的致突变性。

三氯乙酸、二氯乙酸具有致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