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用事业绩效看转变政府职能的紧迫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8735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公用事业绩效看转变政府职能的紧迫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公用事业绩效看转变政府职能的紧迫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公用事业绩效看转变政府职能的紧迫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公用事业绩效看转变政府职能的紧迫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公用事业绩效看转变政府职能的紧迫性.docx

《从公用事业绩效看转变政府职能的紧迫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公用事业绩效看转变政府职能的紧迫性.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公用事业绩效看转变政府职能的紧迫性.docx

从公用事业绩效看转变政府职能的紧迫性

从公用事业绩效看转变政府职能的紧迫性

  内容摘要:

市场经济常态下自然垄断的公用事业能获得超过竞争性行业的利润水平;而经济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的情形却正好相反。

导致这个“奇特”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政府职能界定不合理造成的成本监管不到位、错误政绩观驱动的基础设施过快增长以及行业准入限制等,是重要的方面。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转变政府职能的紧迫性。

关键词:

公用事业,监管,政府职能

一、一个迥异于市场经济常态的现象:

我国公用事业绩效比竞争性制造业差

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总体上属于自然垄断行业。

从理论上讲,如果这些行业不受到监管,那么,其均衡的产品供给量会小于社会最优水平,均衡价格高于平均成本,并获得超额经济利润。

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公用事业或者由地方政府直接开办,或者由政府对私营公用事业实施严格监管,特别是价格监管。

无论是政府开办公用事业还是政府对私营公用事业实施监管,价格监管都是建立在严格的成本审计基础之上,并允许垄断经营的企业获得合理但不是超额的利润。

但我国却存在一个与市场经济常态迥异的现象:

2004年经济普查资料和1995年工业普查资料相对比,无论从2004年当年绩效水平看,还是从比1995年绩效水平提高幅度看,公用事业都比其他行业差。

公用事业已经成为不少地方财政的一个负担。

从2004年当年绩效水平看,2004年全国公用事业法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并不比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高多少。

同年公用事业法人企业资产利润率为%,更是显着低于制造业的水平。

利率的年利率水平作为资本价格,匡算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据此估算各行业的经济利润。

结果仍然是公用事业的水平低于竞争性的制造业。

)表12004年公用事业企业法人的利润率

资料来源:

各省发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整理得来。

得不到辽宁和西藏的数据。

从收集到的29个省公用事业情况看,15个省区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低于制造业的水平;27个省的总资产利润率低于制造业的水平。

其中,燃气生产供应业和水生产供应业的状况更差:

11个省的燃气生产供应业和18个省的水生产供应业利润率为负。

从比1995年绩效水平提高幅度看,1995年“全部乡及乡以上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万以上的村办、私营、合作经营、个体工业企业”、“全部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公用事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分别为%和%;该口径B的资产利润率为%。

2004年公用事业企业收入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则分别为%和%。

均低于1995年水平。

而同期制造业和采掘业利润率水平则有较大幅度提升。

表21995和2004年工业行业运行效益的比较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汇编-综合、行业卷》有关数据整理得到。

二、问题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职能界定不合理

导致上述“奇特”现象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我国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

这个过程中,公用事业不仅受自然垄断行业一般特性支配,还受多方面的政府职能和政策的影响。

政府职能界定不合理,既有越位,也有缺位,必然对包括公用事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产生影响,下面详细分析。

面对上述“奇特”现象,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是这些行业的投入产出价格变化压低利润空间。

如果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就意味着政府过度压低了公用事业价格,存在过度监管;政策启示就应该是放松价格管制。

但下面的分析表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需要分门别类认真分析。

1995年电煤价格管制和煤电供需衔接体制还比较有效,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最近几年煤炭价格逐渐放开,而电力价格仍然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

如果以1995年各种价格指数等于100,那么,2004年电力工业的出厂价格指数为,而煤炭工业的出厂价格指数为。

所以,煤价上升压低了发电环节利润空间。

但对电网企业而言,原则上讲其利润率应该是有保障的,因为现行的过网电价测算办法是成本加成法。

而对燃气及水等行业,终端价格并不是绩效低下的原因。

从表3可见,如果把1995年各种价格水平记为100,那么,2004年居民消费品中的水、电、燃料类,零售商品中的燃料类,原材料燃料动力中的燃料动力类价格指数,都远远高于其他种类的价格指数。

表32004年有关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有关资料计算得来。

  1995年我国全社会城市供水量亿吨;2004年为亿吨,增长了%。

1995年口径A内的水生产供应业销售收入亿元;2004年全部水生产供应业法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增长了倍。

2002年调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后把污水处理等行业调入到水生产供应业,这固然使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数据中包含了污水处理企业的收入,进而使两年数据不完全可比,但仍然可以进行如下推算:

假定污水处理和清洁水供应的价格相等,那么把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的一半归为污水处理的收入,也就意味着2004年单纯供水业务收入比1995年增长了%。

在供水量增长%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增长%,意味着价格提高了%。

换言之,如果假定1995年水生产供应的价格为100,那么,2004年则为。

综合表3直接得到的价格指数,和上述对水价指数的推算可见,公用事业价格相对于制造业是上升的趋势。

当然,1995-2004年期间公用事业相对于制造业的价格上升趋势,并不能代表现在时点上公用事业价格水平本身相对较高。

但是,如果说1995年公用事业相对于制造业的价格水平下能够获得较高利润,那么,1995-2004年期间相对价格上升是扩大而不是缩小了其相对于制造业的获利空间。

由此可见,需要在价格因素之外对这些行业较差的经济绩效给出解释。

成本监管失效,是重要原因之一。

自然垄断产业监管的前提是成本监管。

目前,政府监管仅仅偏重终端价格控制。

由于缺乏严格的成本监管规则,这些行业的价格调整虽然有形式上的听证程序,但实际上参加听证人员很难在短期内搞清楚真实成本。

因而价格监管在许多情况下反而成为这些行业亏损和软预算约束“合理化”的一个途径。

1995年城镇公用事业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7829元/人,分别为采掘业和制造业的和倍;2004年城镇公用事业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21543元/人,分别为采掘业和制造业的和倍。

可见公用事业工资率始终远远高于其他工业行业。

公用事业虽不是劳动力非常密集的行业,单用工资率差距不能完全解释其和别的工业行业成本水平差距;但公用事业中劳动力并不需要太高专业训练,所以,其高工资率表明政府对这些行业的成本监管效果不明显。

考虑到公用事业职工福利水平比较高的情况,其劳动力成本与其他行业的落差比名义收入数据显示的更高。

这些行业的垄断地位使得其可以雇佣多于实际需要的劳动力,也加大了成本。

另外在电力领域,供电企业往往向自己举办的三产或者加工企业低价或者免费供电,为本系统职工免费供电;这会进一步刺激电力系统内部这些受益者浪费电力的行为。

电力系统还以多种方式向关联企业转移利润。

目前许多价格听证程序中也提供审计部门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主要审查现行财务规定是否得到贯彻。

但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对上述各种形式的交叉补贴和利润转移还没有有效的审查办法;许多过时的定员、定编、材料定额等标准还作为审计依据,导致对成本审计实际上不能反映最新情况。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对各行各业都有一套定员和定额标准。

大量竞争性行业市场化后,国家没有修订这些竞争性行业的定员和定额标准,也没有这个必要了;但针对垄断行业的定员定额标准不仅不应该像竞争性行业那样淡化,反而应该根据市场和技术变化情况及时修订,尤其是在这些行业以国有企业为主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否则,政府监管职能就不到位。

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积极”作为,导致基础设施过快扩张,能力闲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1995年全国城市日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为万立方米/日,2004年为万立方米/日,增长了%。

1995年城市供水管道长度为138701公里,2004年为358410公里,增长了%。

而供水量则仅仅增长了%。

其中,生产用水由1995年的亿吨下降为2004年的亿吨,下降了%;生活用水由1995年的亿吨增长为2004年的亿吨,增长了%。

1995年全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与实际供水总量之比为倍,2004年上升为倍。

这些数据表明,城市供水设施和供水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用水需求的增长。

1995年全国城市人工煤气供应量为亿立方米,2004年为亿立方米,增长了%;同期天然气供应量由亿立方米增长到亿立方米,增长了%;液化石油气供应量由万吨增长为万吨,增长了%。

三种供气管道1995年的长度为万公里,2004年增长为万公里,增长了%。

1996年全国城市人工煤气生产能力万立方米/日,2004年为万立方米/日,增长了%;1996年人工煤气生产能力是实际供气量的%,2004年这个数字则上升为倍。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本身过度扩张,超前于实际需要。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在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经营城市等因素影响下,城市基础设施必须跟进;但实际入住的企业和居民户少,导致基础设施大量闲置。

而对闲置设施必须支付维护成本,客观上必然降低这些行业的利润水平。

如果基础设施超前投资主要依靠债务融资,那么还会提高资产负债率,加大财务成本。

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必然降低利润率。

事实上,正如表4表明的那样,1995-2004年期间公用事业资产负债率的确上升了。

政府在公用事业领域对民营资本的准入限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公用事业企业基本上是地方国有,民营资本进入这些行业受到多种限制,导致了两种后果。

第一,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地方财政对公用事业投入不足,地方国有公用事业自我融资能力也不足,从而需要倚重债务融资,也有条件倚重债务融资。

由表4可见,1995-2004年期间,公用事业的资产负债率上升了;但采掘业、制造业资产负债率大幅度降低了。

导致这种反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采掘业和制造业准入放宽,大量投资者直接以业主权益资本的形式投资形成生产能力;而公用事业则没有这种宽广的融资来源。

表41995和2004年工业行业资产负债率的变化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汇编-综合、行业卷》有关数据整理得到。

第二,民营资本进入受到限制,政府就无法获得赖以监管该行业国有企业绩效的有效参照信息,从而为这些行业的国有企业提供了软预算约束的便利,导致改善经营的动力不足,管理松懈,运营成本控制不力,自我积累能力削弱。

而竞争性行业放松进入管制,促进了竞争和企业的成本控制,即便是国有企业,预算约束也得以改进。

三、转变政府职能具有紧迫性

上面的分析表明,导致我国公用事业绩效比制造业差这个有悖市场经济常态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府职能界定不合理。

政府该管的没有管好:

监管不到位;政府在市场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过度作为:

在错误政绩观驱动下推动基础设施过快增长。

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愿望本无可厚非,短期内或许也有一定效果;但由于缺乏长远规划,或者过于乐观地估计需求增长,长期的效果可能是拖累包括公用事业在内的经济发展。

事实上,政府缺位和越位的问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其他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带有普遍性。

如果说我国过去的政府职能界定有某种程度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话;那么,重新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该强化的强化,该退出的退出,已经凸显为当前和未来阶段不可回避的重要改革任务。

转变政府职能的必要性、意义和着力点有许多方面,全面分析这些问题不是本文能够完成的。

本文的意义仅仅是以我国公用事业绩效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情形的迥异表现为视角,分析政府职能界定不合理造成的多方面影响,以及转变政府职能的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