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届高三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872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届高三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滁州市届高三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滁州市届高三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滁州市届高三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滁州市届高三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届高三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滁州市届高三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届高三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滁州市届高三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滁州市届高三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滁州市2018届高三9月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皇帝(往往)采取机动措施,赋予非宰相以某些宰相权力,吸收他们参与机密,参与“议政”。

材料中的“机动措施”

A.表明皇权专制达到了顶峰

B.说明相权已经危及皇权

C.反映了对地方管理的加强

D.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答案】D

........................

2.“……在唐宋时期就以商业功能著称于世,殆至明清更趋繁盛。

”湖北沙市就是典型的例证,所谓“知其盛,在唐世已然矣”。

这说明沙市的发展特征是

A.连续性

B.开放性

C.封闭性

D.独立性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沙市“知其盛,在唐世已然矣”,表明沙市在唐朝已经很发达,到了明代更加繁荣了,故A正确;B、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知其盛,在唐世已然矣”即可。

3.宋代立国后,不仅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还同时推行土地买卖的“官版契纸(官方印制的土地所有权变更的证书)”和“标准契约”。

这些措施

A.强化了国家对土地管理

B.阻碍了土地所有权流转

C.有利于当时农业的发展

D.导致了农业经济的衰退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不是国家对土地的管理,而是对土地买卖的规范化和法律化,A项错误;“不抑兼并”会加剧土地兼并,也就是加速了土地所有权流转,B项错误;尽管“不抑兼并”会加剧土地兼并,但同时也说明了国家对土地私权的合法化,这顺应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

发展需要,C正确;宋代我国农业继续发展,D项错误。

【名师点睛】

根据关键信息“不抑兼并”“官版契纸(官方印制的土地所有权变更的证书)”和“标准契约”分析解答即可。

4.始记载,明代政府实行市场采购政策,也就是政府将所衙的涉及国计民生的公共物资,除少数由官办工厂制造外,大部分向市场采购,或进行招商承办。

材料说明

A.官营手工业已获垄断地位

B.国家扶协民营手工业发展

C.官商勾结已渗透经济领域

D.国家经济生活趋向市场化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政府向市场采购所需公共物资,说明国家经济生活顺从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是国家经济生活市场化的体现,D项正确;古代官营手工业主要是满足政府所需,A项错误;政府向民间市场购买物资,但不等于对民营手工业的扶植,B项错误;政府的市场采购可能会出现官商勾结现象,但这不是此做法的必然结果,C项错误。

5.右面是一幅反映中国近代某事件的漫画。

漫画中挂在树枝上写着“中国”的人头口中正飞出大批黄蜂飞蛰着树下的各国列强。

据漫画信息可知,此漫画

A.反映了中外矛盾的尖锐

B.讽刺了中国排外的愚昧

C.赞扬了义和团的爱国性

D.揭露了列强侵华的野心

【答案】A

【解析】漫画中,树下的各国列强遭到中国黄蜂的攻击,这与八国联军遭到义和团运动的顽强抵抗相符,说明当时中外矛盾尖锐,A项正确;虽然义和团运动具有排外性,但漫画信息无法体现,B项错误;漫画明显带来有丑化中国的意向,因而不能说明是揭露了列强侵华的野心和赞扬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C、D错误。

6.1904年清政府设立农工商部,其所定商会章程中规定:

“凡商务盛衰之故,进口多寡之理,以及有无新出种植制造各商品,总值应按年由总理列表汇报,以备考核。

”这表明农工商部

A.意欲加重工商业税额

B.注重了解国内商情

C.注重扶植民族工商业

D.开始放宽民间设厂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没有说明了解国内工商业情况是为了增加税额,A项错误;材料中的“多寡”、“有无”、“汇报”等信息都是体现了对工商业情况的调查,说明农工商部注重了解国内工商业情况,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对工商业实行扶植与否,C项不符合题意;清政府开始放宽民间设厂是甲午战后,D项错误。

【名师点睛】

尊重材料是解题的关键,材料中的“多寡”、“有无”、“汇报”等信息都是体现了对工商业情况的调查,说明农工商部注重了解国内工商业情况。

7.孙中山说,北方将士“明明为反对民国者,今虽日服从民国,安能保其心之无他?

故予奉《临时约法》而使之服从”。

这说明《临时约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南北统一

B.巩固革命成果

C.约束北方将士

D.推翻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时“奉《临时约法》而使之服从”,北方将士服从《临时约法》有利于巩固革命成果,B正确;A、C、D与材料关键信息不符,排除。

8.据有的学者推算,1914年中国民族棉纱业每包16支棉纱可获利14两(白银),而在1917年~1921年间最少可获利15.33两,最多则可达50.55两。

此现象主要是由于

A.民国政府鼓励大力发展实业

B.国内“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全面开展

D.一战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民族棉纱业大幅获利,是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D项正确;政府鼓励发展实业虽会推动民族企业的发展,但获利最主要的是市场因素,A项错误;实业救国虽也能推动兴办实业的热情,但此热情必须基于在市场上有利可图,B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35年,C错误。

【名师点睛】

尊重材料是解题的关键,抓住关键信息“在1917年~1921年间最少可获利15.33两,最多则可达50.55两”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出现黄金时代的史实分析即可。

9.1929年福建《同安县志》记载:

“男女常服皆尚长,而今尚短;……今则以革履为雅观,而且眼戴金边镜,手执镶金杖,此风倡自学堂,谓此不足称时髦也。

”这说明同安县

A.奢侈之风日渐盛行

B.社会风气日趋开放

C.传统风俗荡然无存

D.西方文明已成主流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同安县以西式服饰取代了传统服饰,且将西式服饰称为“雅观”、“时髦”,说明了社会风气的日趋开放性,B项正确;材料中的“时髦”不等于“奢侈”,A错误;材料只说明了西式服饰的流行,因而既不能说明传统风俗已不存在,也不能说明西方文明成为主流,C、D项错误。

1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宣布:

“凡愿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

”此规定体现了

A.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另起炉灶”的政策

C.“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政策

D.“一个中国”的原则

【答案】D

【解析】“凡愿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

”此规定没有体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A错误;“另起炉灶”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材料没有体现“另起炉灶”的政策,故B错误;“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材料没有体现“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政策,故C错误;“凡愿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

”此项规定体现了中国大陆和台湾是“一个中国”的原则,故D正确。

【名师点睛】

“凡愿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

”体现出台湾和大陆是一个国家,体现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11.1959年中央在《关于组织农村集市贸易的指示》中提出,允许社员有“小自由”,1960年再次强调“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经济”。

此规定的提出

A.旨在促进工业化建设速度

B.有利于缓解农村经济困难

C.开始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D.加强了人民公社管理体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农村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材料中的规定体现了“活跃农村经济”,这有利于缓解农村的经济困难,B正确;A与材料主旨不符;改革开放后开始了市场经济体制,C时间不符合材料,排除;材料中的“小自由”说明对管理有所放宽,D错误。

12.《故都杂咏》中写道:

“喷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

”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C.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D.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体现了秀才不出门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说明近代报纸推动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故选D项。

ABC与材料信息不符。

考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大众报业的发展

13.1977年10月2日,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知名人士时曾说:

“我们现在不是海外关系太多,而是太少。

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

”此观点反映了当时中国

A.意欲对外开放

B.准备收回香港

C.准备引进外资

D.准备打破封锁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打开各方面的关系”反映了当时中国意欲加强对外开放,这是对外开放的先声,A项正确;与英国谈判而收回香港是80年代开始的,B错误;引进外资是对外开放的表现形式之一,C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国际形势已经变化,西方对中国大规模的封锁已不存在,D错误。

14.罗马法中规定:

“不知道有埋藏物的人,虽占有土地,但不占有埋藏物。

即使他知道有埋藏物,也不能通过长期占有时效取得埋藏物的所有权。

”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法律维护公民权力平等

B.严格限制土地兼并发生

C.严厉打击非法侵占财产

D.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罗马法规定不占有埋藏物,表明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D项正确;材料未曾显示土地兼并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严厉打击非法侵占财产,故C项错误;法律维护公民权利平等在材料信息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虽占有土地,但不占有埋藏物”“也不能通过长期占有时效取得埋藏物的所有权”即可。

15.据记载,随着美洲的发现,17~18世纪共有大约10万吨白银流人欧洲,而同时这些白银又以40%(约3.2万吨)的比率流人亚洲。

这种白银“外溢”现象

A.加速了价格革命的发生

B.导致了欧洲经济的衰退

C.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反映了贸易中心的转移

【答案】C

【解析】价格革命是白银流入欧洲的结果,而不是“外溢”现象导致的,A项排除;欧洲白银流向亚洲,说明欧洲与亚洲贸易的扩大,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而不会导致其经济衰退,B项排除;欧洲白银流向亚洲,说明欧洲与亚洲的贸易量扩大,因而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商业中心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不是白银“外溢”的结果,D项排除。

【名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对美洲和亚洲产生的作用来分析材料。

16.1787年华盛顿在其与友人的通信中说:

“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强制力的干涉,人们将不会接受和实施出于为他们自身利益着想的措施。

一这说明他主张

A.保障人民的权力与自由

B.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C.建立专制主义政府

D.实行共和制民主政府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没有强制力的干涉”,说明华盛顿主张加强国家的干涉,也就是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正确;A、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没有强制力的干涉”并结合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分析即可。

17.1761年英国“奖励工艺协会”一则文告中说:

“本协会得知,当男女纺工因收获而在田间的时候,毛织品、麻织品和棉织品的制造者们便感到很难找到足够数量的工人,以便能够继续交活给织工去做;……协会认为必须奖励各种适宜于补救这种情况的探索。

”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获得此协会奖励的是

A.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