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8075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8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数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班原有学生43人,经过前面四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以及口算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如刘义涵、周世杰、耿家意等)几位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自觉性差,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小动作,随便讲话,因此,成绩很不理想。

还有几个同学(如熊艺、杨子斌等)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慢,记忆力特别差,成绩很不理想。

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自控能力,从细微处入手,做到持之以恒;关注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做到全面发展,又要照顾班级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好提优补差工作,特别关注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尽量缩短与优生的距离;本学期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整顿班风学风、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自信心等方面下功夫,争取每一位学生都不掉队。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一)升和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三)观察物体;(四)统计和条形统计图;(五)解决问题的策略;(六)可能性;(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八)垂线和平行线;(九)整理与复习;

从本册教材和前后教材的联系,各单元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认真进行全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共安排9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分别教学“升和毫升”“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升和毫升”主要让学生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

这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质量、时间、面积等计量单位以及他们之间进率的基础上,认识的有一类量。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主要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是在整数范围内最后一次学习除法计算。

对学生完整地理解除法计算的方法,形成必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将来进一步学习小数除法的计算都有重要意义。

“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同一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为了帮助学生把这些具体经验上升为理性的数学思考,体验策略的有效性和提高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从本册开始,每册安排一个单元,相对集中地介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经常使用的、基本的解题策略。

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计划和运用,通过对方法的反思、内化促进策略的形成,增强使用和选择“策略”的自觉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主要教学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教学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简单的随机现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先教学简单的随机现象,再教学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主要教学混合运算的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都是两步混合运算。

2.“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分别教学“垂线和平行线”和“观察物体”。

“垂直和平行线”主要教学射线、直线,角的概念,量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画角。

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认识直线的基础上,主要教学直线与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先教学平行,再教学垂直。

“观察物体”的主要教学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由5个、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以及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形状和相对位置,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领域安排一个单元,是第四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主要教学分段整理数据,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结合相关内容,一共安排了3次活动,分别是“简单的周期”“怎样滚得远”和“运动与身体的变化”。

“简单的周期”主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事物的排列规律

“运动与身体的变化”结合统计教学,让学生设计方案,收集班级同学的年龄、身高、体重、生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并完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这一活动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有许多情况可以去了解和研究。

“怎样滚得远”是结合角的教学安排的,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从斜坡上向下滚动,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

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实验分析问题,并形成用数据说话的严谨态度,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5.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本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的活动,初步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1升=1000毫升。

2.理解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试商和调商,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能正确地解答连除的实际问题。

3.会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能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相应的视图或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确物体。

4.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以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段整理数据,能对简单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5.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综合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并能按步实施解题。

6.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性的结果,能对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7.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解决一些稍复杂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8.了解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知道角的分类方法,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特征,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四、教学难点

1.初步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

2.掌握用“四舍”法或“五入”法试商后需要调商的除法笔算方法,能根据简便计算的过程确定除法计算的余数。

3.能根据物体的形状想象相应的视图,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4.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确定数据的方法;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理解平均数意义。

5.灵活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6.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7.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解决一些稍复杂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8.理解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初步建立无限的概念,会用量角器量角,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尽量采用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利用多媒体,教具,学具等多种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教学。

3.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笔算的训练,还要加强口算训练,并且掌握算理方法,严格要求、刻苦训练,笔算口算互相促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笔算和口算的正确率。

4.在教学过程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做到集体教学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5.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做好提提优补差工作,平时课上提问要有针对性,把提优、补差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为后进生找"小老师",做到一帮一,全面提高全班素质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6.结合本册教材的特点,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六、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第一周升和毫升3课时

机动1课时

第二周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4课时

第三周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4课时

第四周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4课时

第五周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3课时

机动1课时

第六周机动1课时

简单的周期1课时

观察物体2课时

第七周观察物体2课时

机动1课时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1课时

第八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4课时第九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1课时

机动2课时

运动与身体的变化1课时

第十周解决问题的策略4课时

第十一周机动2课时

期中调研2课时

第十二周可能性2课时

机动1课时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1课时

第十三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4课时

第十四周机动2课时

垂线与平行线2课时

第十五周垂线与平行线4课时

第十六周垂线与平行线4课时

第十七周机动2课时

怎样滚得远1课时

期末复习1课时

第十八周期末复习4课时

第十九周机动4课时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

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

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

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

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

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

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

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

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

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

(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

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

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

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

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验证过程中提问:

为什么要从里面量?

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

(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

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

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第2课时:

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重、难点:

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教学准备:

滴管、量桶、瓶盖、水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

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取出纸杯,上节课上我们做了实验,1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5个)?

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

如何精确表示出这个纸杯的容量,就需要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毫升)。

2.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毫升这个单位。

(出示例3)

师: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二、认识1毫升

1.取出滴管,介绍:

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毫升的水。

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

(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

实验:

大约是18-20滴。

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

说一说:

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三、教学“1升=1000毫升”

现在我们认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那么1毫升和1升比较下我们可以发现1毫升的水要比1升水少得多。

现在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升水是1升水呢?

有什么办法吗?

实验操作,教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让学生观察量杯刻度,然后量出量出2杯500ml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

1000毫升=1升11.1升=1000毫升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指出:

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

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

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

3.填空:

4升=(11.)毫升11.11.11.2000毫升=(11.)升

9升=(11.)毫升11.11.11.5000毫升=(11.)升

五、全课小结:

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

第3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

教学难点:

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2.出示练习一第1题情景图。

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一第2题。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二、练习指导。

1.第3题。

出示各生活用品,先学生估计下容量。

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2.第4题。

学生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3.第6题。

出示生活中物品,先让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4.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容器的容量单位的?

有什么技巧?

5.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第9题。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每个量杯中液体各有多少毫升?

你是如何读出数值的?

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毫升?

比1升多吗?

7.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如何比较的?

8.第11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让学生先说说你获得哪些信息?

5岁儿童应该按照哪个剂量来服用?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注意用药安全。

三、布置课后练习:

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坐单位的,各是多少升。

四、全课小结。

你现在对于升和毫升有了哪些认识?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1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商是一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1。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例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黑板出示)

⒈笔算:

48÷4=11.65÷6=93÷3=

⒉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新授。

⒈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提问:

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

要求“要打成几包”怎样列式?

⒉学习口算方法:

⑴提问:

60÷20等于几?

你们会口算吗?

⑵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口算方法并汇报讨论情况,师小结。

⒊完成“练一练”。

⑴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⒋学习笔算方法:

⑴60÷20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试列,指名学生板演。

⑵订正:

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错误的学生请你找出原因。

⑶练习:

80÷40。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说说笔算过程。

5.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96÷20150÷30。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说笔算过程,并问问学生怎样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

(3)提问:

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呢?

怎样验算?

11.学生们验算,注意格式的讲解。

三、巩固算法练习。

⒈口算下面各题(练习二第1题)。

120÷2070÷10300÷60320÷40350÷70720÷90

学生口算。

其中一、二题说说口算方法,口算方法合理就可以,不强求统一。

⒉练习二第2题。

学生练习并验算。

说说计算方法,商的位置,验算方法。

⒊练习二第5题。

⑴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用什么方法做?

如何列式?

⑶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二第3.4题。

 

第2课时: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商是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2。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⒉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教学准备:

教学例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黑板出示)

⒈口算下面各题,指名说出其中一、两题的思考方法。

120÷40560÷70420÷60240÷80320÷40

二、新授。

⒈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

提问:

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怎样列?

学生列式。

⒉提问:

380÷30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

⑴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⑵笔算出结果。

①学生尝试完成,师巡视指导。

(提示:

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吗?

②提问:

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

这个1要写在商的什么位上?

为什么?

商的个位是几?

怎么来的?

③组织验算。

让学生独立进行验算。

比较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使学生明白两者的相互支持作用。

④小结笔算方法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可以先看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前两位够除,就先用前两位除以除数,得到的商要写在十位上。

3.教学试一试。

⑴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⑵比一比: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进一步明确计算时要先看被除数前两位)

4.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⑴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

⑵师小结,补充完整。

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前两位不够除,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⒉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⒊练习二第7题。

⑴出示三组题,让学生一组一组计算。

⑵让学生比较每组两道算式计算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

教学后记:

 

第3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练习课(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8-15题。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⒉使学生能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黑板出示)

1.计算下面各题。

360÷30=11.11.310÷30=11.11.421÷40=

720÷60=11.11.340÷20=11.11.523÷50=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基本练习、查漏补缺。

1.口算下面各题。

(练习二第10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上下两道题的联系。

2.练习二的第11题。

⑴出示第11题,请学生读一读题目要求。

⑵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

⑶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老师巡视指导。

⑷集体订正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

⑸说说怎样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⒈练习二第12题。

先让学生说清楚每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

指名四位同学进行板演,最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14题。

学生独立审题。

提问:

卡车要运走哪些水果?

解答这道题时要先求出什么?

再算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学生列综合算式时的运算顺序)

3.练习二第13题。

(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填写。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观点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点拨,使学生初点体会除法算式中的“商不变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些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练习二第8.15题。

第4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要调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⒈口答:

⑴96里面最多有几个30?

11.⑵190里面最多有几个30?

⑶74里最多有几个20?

11.⑷274里最多有几个20?

⒉口答

42≈()31≈()69≈()75≈()

二、新授。

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⑴出示例题图,请同学们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⑵请学生列出算式?

⑶组织学生估计一下它的结果,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⒉笔算96÷32。

⑴提问:

是不是3天正好看完呢?

请大家用竖式来算一算。

⑵学生尝试练习,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

你是怎样想到商3的,有什么好方法?

⑶组织学生验算,看看算得对不对。

三、模仿训练、加强理解。

1.完成“试一试”。

⑴出示题目,质疑:

可以先怎样估计一下商?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