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滩中学语文期中复习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825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官滩中学语文期中复习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官滩中学语文期中复习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官滩中学语文期中复习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官滩中学语文期中复习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官滩中学语文期中复习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官滩中学语文期中复习练习.docx

《官滩中学语文期中复习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官滩中学语文期中复习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官滩中学语文期中复习练习.docx

官滩中学语文期中复习练习

(一)阅读古诗,完成10—11题。

(5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0.诗歌颔联表现破山寺后禅院环境的特点,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11.诗歌尾联中“万籁俱寂”与“钟磬音”是否矛盾?

为什么?

(2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5分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0.“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2分

答:

                                                                     

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2、给下面黑体的字注音2分

①普性深沉有岸谷有,读为

②碎裂奏牍掷地,掷,读为

13.解释下列词语。

4分

①普明日复奏其人明日:

②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为···:

③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尝:

④碎裂奏牍掷地,碎裂:

14.翻译句子。

4分

(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答:

                                                      

(2)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答:

                                                     

15.“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这一细节写出太祖________的样子,“补缀旧纸”这一细节表现出赵普________的态度。

(2分)

(四)赵普阅读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①普少习吏事()②读之竟日()

③普颜色不变()④龌龊循默()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答: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答:

                                                                     

3、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2分)

A、闭门读书B、半部《论语》治天下C、凿壁借光D、闻鸡起舞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5、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分别刻画了赵普和宋太祖怎样的形象?

并且在文中找出细节描写的内容写在下面。

(3分)

表现细节描写的内容:

答:

                                                                     

赵普:

答: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6~19题。

(共12分)

【甲】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

“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⑴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黄鹤楼》)

【乙】水居一室耳,高①其左偏为楼。

楼可方丈,窗疏四辟②。

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③,西则九龙峙④焉。

楼成,高子⑤登而望之曰:

“可⑥矣!

吾于山有穆⑦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⑵可以被⑧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⑨,可以宾月⑩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

”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选自《可楼记》)

【注释】:

①高:

高出。

②辟:

开。

③九陆:

平原。

④九龙峙:

九龙山耸立。

⑤高子:

自称。

⑥可:

适合人意。

⑦穆:

和顺。

⑧被:

通“披”,引申为享受。

⑨暄:

温暖。

⑩宾月:

皓月。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4分)

⑴返憩于此()⑵耸构巍峨()

⑶楼可方丈()⑷名之曰“可楼”()

17.用现代汉语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

(4分)

⑴答:

                                                          

⑵答:

                                                         

18.仔细阅读文章,分别写出两文的中心句(原句)。

(2分)

【甲】:

【乙】:

19.同是写楼,【甲】【乙】两文在内容表达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分)

答:

                                                                   

(六)、阅读理解(32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①普少习吏事()②读之竟日()

③普颜色不变()④他日补缀旧纸()

10、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11、说出下面典故与

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1分)

A、闭门读书     B、半部《论语》治天下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12、仔细阅读上文及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6分)

材料:

七月卒,年七十一。

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

“……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选自《宋史•赵普传》)

翻译:

……。

太祖听到这件事后感到(非常)震惊和哀悼,对身边的人说:

“……我做皇帝以来,常常用优厚的礼仪待他,赵普也竭尽全力忠心报效(朝廷),真是治理国家的贤臣啊,我真是非常痛惜啊!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你猜测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

并说出它们的意思。

(3分)

(2)在选文中找出与材料中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请你概括选文的内容来证明赵普确如材料中宋太祖对他的评价。

(3分)

选文原句:

选文内容概括: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

①习:

②发:

③为:

④明日: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

②闺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

③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译文:

12.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2分)

答:

13.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3分)

(七)阅读《我们身边的辐射》,完成14-17题。

(11分)

我们身边的辐射

①最近一段时间,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②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

辐射是无色、

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

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μSv)。

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

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

照射剂量

(单位:

毫西弗)

对人体的影响

小于100

对人体没有危害

100~500

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为1/130

600~1000

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2000~4500

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2至6周内死亡

③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

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

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

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

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

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

具体说,人们

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

④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

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

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

在日常生活中,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

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

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CT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3个月就做一次。

事实上,这些检查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伤害。

CT等检查是利用X射

线能穿透人体组织的原理进行检查的,而X射线也是核辐射的一种。

有统计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几百次X线胸片

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个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线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4期,有改动)

14.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

当照射剂量是2000~4500毫西弗(mSv)时,人体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2分)

答:

                                                                     

15.“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

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性”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答:

                                                                     

16.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答:

                                                                 

  

17.读了本文后,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至少写出三种)(3分)答:

                                                                     

(八)、阅读文段,完成9-11题(10分)

油气,哪里跑

史峰

①汽油是淡黄色的液体,是汽车的主要燃料。

在常温下,汽油很容易挥发成油气。

进加油站时,我们总能闻到汽油的味道,就是因为加油站周围存在着许多油气。

②加油站给汽车加油时,油枪出油端和汽车油箱内挥发出的油气量相当大。

虽然肉眼看不到,但如果用红外摄像机观察,能十分清楚地看到油箱出口“油气滚滚”的现象。

如果一个普通加油站一年平均出售汽油1万吨,那么,就会有70吨变成油气挥发到空气中。

全世界所有的加油站每年“跑掉”的油气量更是个惊人的数字。

③汽油挥发成的油气颗粒,多数是PM2.5,所以油气是雾霾的成分之一。

油气中含有苯和大量的烯烃、芳烃物质,会直接污染空气,特别是油气中的丁二烯、苯系物都是“恶名昭著”的致癌物质。

因此,油气混进空气,相当于直接向空气“下毒”。

④油气污染空气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人们正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把“逃进”空气中的油气“抓回来”。

可油气来无影去无踪,如何才能将它们“缉拿归案”呢?

⑤活性炭可以说是捉拿油气的优秀“警察”。

1克活性炭所有的孔隙表面积可以达到1500平方米,这是活性炭具有超强吸附能力的原因。

把活性炭装进一个大罐里,然后把“逃”到“半路”的油气(比如加油枪出油口处的油气)吸进这个大罐,活性炭就会将油气“生擒活捉”。

当活性炭吸饱油气时,将其置换到一个真空罐里,油气就会从活性炭里被释放出来,重新变成汽油。

⑥科学家还有更智能的办法,他们利用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一种薄膜,这种高分子薄膜其实是个过滤膜,上面有许多“微细孔”,空气分子不能通过这些“微细孔”,而油气分子则能通过。

在管道的入口把混有油气的空气吹向高分子薄膜,油气则轻而易举被分离,钻进管道被“捉住”。

⑦为了快速将油气“抓回来”并处理掉,工程师们直接用吸气罐把混有油气的空气吸集起来直接烧掉,产生的热量可生火做饭,也可取暖。

如果“捕捉”的油气量很多,可以建个“油气发电站”,这样就可以提高烧掉油气净化空气的效率。

⑧油气的回收方法虽然较多,但还没有能把油气“全部拿下”的十全十美的方法,总有些“漏网之鱼”。

所以油气回收还有待于大家齐心合力,投身环保才行!

9.油气的危害很大,请根据选文分条概述回收油气的方法。

(3分)

答:

                                                                     

10.第②段加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分)

答:

                                                                     

11.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4分)

(1)汽油挥发成的油气颗粒,多数是PM2.5,所以油气也是雾霾的成分之一。

(2分)

答:

                                                                     

(2)油气的回收方法虽然较多,但还没有能把油气“全部拿下”的十全十美的方法,总有些

“漏网之鱼”。

(2分)

答:

                                                                     

(九)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16分)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

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

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

“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

”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

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

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

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

家人面面相相觑:

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

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

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

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xx。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

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

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

祝您新年快乐!

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

“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

”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

“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

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

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3.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

“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2分

14.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4分)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句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答: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这句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答:

                                                                     

15.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3分)

答:

                                                                     

16.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

(2分)

答:

                                                                     

17.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2分)

答:

                                                                     

18.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3分)

答:

                                                                   

(十)散文阅读

故乡的堰塘

李国新

(1)我总是对故乡的堰塘一往情深魂牵梦萦,是因为我对它爱得太深了的缘故!

我的老家门前30米处东南方,有一口呈月亮形的堰塘。

塘水青青幽幽,一年四季池水饱满。

(2)我是喝堰塘的水长大的。

我住的台子叫姜葛台,但没有一个姓姜的人,只有七八户人家,大家都吃塘里的水。

每天清晨,台子上的人,挑着两只木桶,去塘里挑水。

塘里的水用来饮用、煮饭、烧菜。

塘里的水,感觉是那么鲜活,那么有味,那么纯洁,那么自然,那么美妙。

在我的记忆里,连今天的自来水、矿泉水都比不上。

(3)我是食堰塘里的鱼长大的。

堰塘里以鲫鱼、黑鱼、鳝鱼居多,其次是泥鳅、草鱼、鳊鱼。

特别是夏天的早上,堰塘里的鱼三五成群地戏水。

小时候,我爱钓鱼,特别喜欢到堰塘里去钓。

我自制一根竹竿,买一根塑线,系一根鱼钩,把家里的米拌上一点酒,朝塘中的空隙处一抛,几分钟,伸出钓竿放下鱼钩,就有鱼儿咬钩了。

一扯竿子,就会有一条半斤以上的鲫鱼,活蹦乱跳地跃出水面。

(4)我是吃堰塘里的莲蓬长大的。

月亮弯似的堰塘里,齐刷刷长满荷叶,青枝绿叶,好比乡村的姑娘,清丽可爱。

早春时节,波光粼粼的塘水里,小荷又露出尖尖角了,破水而出,慢慢长大。

霎时,堰塘全部布满,慢慢尖尖角舒展开来。

春夏之交的时节,寻着尖尖角抽藕梢,藕梢细长白嫩,又脆又甜。

但藕梢是抽不完的,塘底的根又冒上尖尖角。

到了夏天的时候,荷叶长成斗笠一样大了,堰塘里变成了绿色的世界。

接着荷叶旁边又长出一个尖尖角了,像毛笔一样大小,慢慢变成粉红色的荷花绽放。

荷花和荷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她们好像母女,好似姐妹,相依相偎,各显风姿、妩媚。

六月天,奶奶腌菜的时候,就叫我去塘边摘一些荷叶,那时的荷叶真是茂盛,甚至长到塘埂上了,顺手可摘。

把荷叶晒干了,封腌菜坛子的口,腌菜不走味,耐存,荷叶香味扑鼻。

到了夏秋之季,

(5)荷花迅速变成莲蓬。

水上的莲蓬、水面的菱角,一样甘甜爽口。

(6)我想,在我的心灵深处,故乡的堰塘就是我的衣食父母啊!

是它养育了我,抚

育了我,我流淌的血液中,有堰塘给予我的灵气和养份!

故乡的堰塘,已经在我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子。

故乡的堰塘啊,我永远怀念你的美好,永远将你的美好化成我做人的动力,在我的人生中,也把自己的爱和情,去无私奉献,让这个世界永远充满爱!

14.阅读全文,故乡的堰塘给作者留下哪些美好的记忆?

(3分)

答:

                                                                     

15.第二段里,作者为什么说自来

水、矿泉水比不上堰塘里的水?

(2分)

答:

                                                                     

16.赏析第四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3分)

答:

                                                                     

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表达了对堰塘的哪些情感。

(3分)

答: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4分)

感恩的三封信

阿历克斯•哈雷(美国)

二战时,我是美国海岸警卫队的队员。

一次,我们执行一项运输任务,将大量粮食和弹

药运送到南太平洋的一个基地去。

我是舰上的一名炊事员,那天刚好是感恩节,为了晚上的感恩大餐我和其他炊事员都一直忙个不停。

到太阳西落时,我才歇了下来。

我来到甲板上,呼吸着室外的空气。

我想到了感恩节,想到了它的由来,想到了烤火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