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58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三上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三上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三上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三上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语文教学设计.docx

《三上语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语文教学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语文教学设计.docx

三上语文教学设计

多彩的生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主备:

曾亚群肖海燕

蹲组领导:

刘艳飞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共有四篇课文。

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

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我们的民族小学》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金色的草地》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感受大自然。

《爬天都峰》记述了儿童攀登天都峰。

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槐乡的孩子》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本组中的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

从课内到课外,继续围绕本组专题展开。

展示台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和延伸。

同步拓展内容:

《小学阅读》第一单元“利用字典和书中的注释自学字词”中六篇文章。

学情分析:

这组课文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第一组课文,教学中要考虑衔接问题,结合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已养成的阅读习惯,来感悟同龄人在大自然中获取的快乐,并随时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感受,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之情。

设计理念:

1.有利于过度衔接。

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

通过这一组乃至后面一两组的教学,逐步完成有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2.服务实际教学。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思路和实施思路的结合。

应该把教学设计与实践结合起来,让教学设计真正的服务于教学实际。

3.整合教学资源。

 教学中加强整合的意识。

教学内容与同步拓展:

《小学阅读》之《镜子的历史》、《我喜欢冬天》、《小草》、《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通过有机整合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

学习目标:

1.学会本组49个生字。

其中37个生字要用钢笔正确书写。

并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引导学生运用一、二年级习得的识字方法自行学习生字,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2.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3.能够用不同的情感读出书中不同语段的情感。

如:

自豪的情感、快乐的情感等。

4.积累语言。

将四篇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5.习作。

运用课文中习得的词句、情感和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建立习作信心。

策略建议

1.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蒲公英的图片,天都峰的地理位置等,课上用一点时间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的动手搜集资料的能力。

 2.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本单元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

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

比如,形声字就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这些字的字音、字形。

有些字的笔画较多,要引导学生注意笔画、笔顺,避免写错。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简便易行、实用有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本学期是由铅笔字向钢笔字过度的时期,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钢笔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3.本单元课文是一系列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情感,一个情字贯穿文章。

教学中可以以作者所抒发的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为线索,并将这条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因此要以读为主,初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内容,边读边思考。

细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第一课后面安排了本学期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内容是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教师可在本篇课文教学结束后,向学生进行布置。

这次活动是根据本组专题安排的,目的是通过记录课余生活这一形式,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使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活动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

并例举了用文字叙述、填表格、画图画三种形式,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一两种,也可以选教材没有提到的其他形式。

再根据“综合性学习提示”中的要求,进行阶段性的交流,为“语文园地”中的汇报、交流做好准备。

5.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所以在教学《槐乡的孩子》时,教师不妨更加放手地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本组教材拟用12——13课时:

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展示台”共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包括评讲),综合性学习贯穿在课文教学与习作中,时间自定。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1、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型:

新授

课时:

二课时

主备:

曾亚群

单元知识、方法主线:

学法:

通过读、议来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联系资料,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掌握词语,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

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

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本文对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作了提示:

“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

课文层次清楚。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

编排本篇课文的意图是,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要能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2、学生分析

通过单元导读,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大致了解。

因此,这节课,既要引导学生关注重点段落、词句来用心品味,又要引导学生联系资料来加深理解,体会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的幸福生活。

前置性作业:

1、思考:

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的小学?

你从课文中的哪一段描写感受到的?

2、划出课文描写民族小学的学生上学和上课情景的句段,并在划记的内容旁注明“上课”或“上学”。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或是自己觉得优美的词句。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活动目标

课前热身

按下面的提示语说说自己的学校

●上学路上:

早晨,从……从……从……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有……,有……,还有……

●学习生活:

上课了,大家……

下课了,大家……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一所……的学校。

通过模仿课文的结构形式和提供的有关提示语说说自己的学校,为学习课文内容和了解课文叙述层次做铺垫。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

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通过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

扫读(扫除障碍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

连读。

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

想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

选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

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生带生,通过小组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读课题,课文中的“民族”主要是指哪些民族?

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2.引读最后一自然段,联系二年级认识的总结句,认识这一自然段就是课文的总结段。

3.说一说这所“民族”小学是怎样的一所学校?

(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课文写了民族小学上学路上和上课时的情景。

4.小结课文内容。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

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刚练习写钢笔字,应多些书写时间

第二课时

训练环节

师生活动

活动目标

听写句子

1.听写: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2.质疑:

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3.交流:

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上交流(上学路上的情景,上课时的情景)

由听写重点句子,引出核心问题,是上学期学习的方法。

进一步巩固这一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出示小组合作活动单

小组合作活动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