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50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踏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踏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踏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踏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踏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踏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可研报告.docx

《马踏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踏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可研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踏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可研报告.docx

马踏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可研报告

 

山东马踏湖自然保护区湿地

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桓台县马踏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桓台县林业局

二○○八年十月

目录

第1章总论1

1.1项目概述1

1.2建设依据2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3

2.1项目建设背景3

2.2项目建设必要性4

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5

3.1自然条件5

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6

第四章建设方案8

4.1指导思想8

4.2建设原则8

4.3总体布局9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10

5.1湿地保护工程10

5.2湿地恢复工程14

5.3能力建设工程17

第六章投资估算20

6.1估算依据20

6.2投资估算20

第1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

山东马踏湖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1.1.2项目主管单位

桓台县林业局

1.13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马踏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张树礼

1.1.4项目性质

新建

1.1.5项目建设地点与范围

项目建设地点在马踏湖自然保护区内,位于淄博市桓台县东北部,小清河南岸,桓台县与博兴县交界处。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8′54″~118°09′10″,北纬37°01′37″~37°06′14″。

总面积12425.5hm2。

1.1.6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保护工程:

保护管理站一处:

1200m2,砖混结构;保护管理点4处:

每处1000m2,砖混结构;动物救护站1处,200m2,砖混结构;砖混结构检查站12处,每处100m2;嘹望台3座,砖石质;说明性区碑5个,界碑15个,界桩150个,钢筋砼结构;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1处,200m2,砖混结构;以及配套的保护设施、设备。

恢复工程:

种植芦苇130hm2;芦苇复壮330hm2;河道疏浚12km。

其中:

东猪龙河6km,预备河和乌河各3km。

能力建设:

实验室1处,120m2,砖混结构;标本室1处,150m2,砖混结构;资料室1处,60m2,砖混结构;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站1处,100m2,砖混结构;水文、水质监测站1处,200m2,砖混结构;综合楼1处,1000m2,砖混结构;及配套的保护设施、设备。

1.1.7项目建设期限与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2年,2009年~2010年。

1.1.8项目总投资

山东马踏湖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总投资为3333.12万元。

其中:

湿地保护工程1289.65万元,占总投资的38.69%;湿地恢复工程529.00万元,占总投资的15.87%;能力建设工程1197.75万元,占总投资的35.93%;其他费用165.90万元,占总投资的4.98%;预备费150.82万元,占总投资的4.53%。

总投资中,国家投资1333.13万元,占总投资的40.00%;地方配套1999.99万元,占总投资的60.00%。

1.2建设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5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2005年);

—《桓台县“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

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水、粮食、肉类、鱼类、药材、能源、矿产以及多种工业原料;而且具有巨大的调控环境的功能作用,如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降解污染物、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促淤造陆等。

此外,湿地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也是开展生态观光旅游、宣教与科研的基地。

因此,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世界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山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从90年代就开始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到2005年12月,全省已建沿海湿地类型保护区7个,总面积36.4万hm2,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近8000万元。

同时,还在黄河三角洲、潍北建立湿地示范区2处,开展了10万多亩湿地的保护与修复重建示范工作。

这些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典型湿地生态系统、大河源头、主要河流入海口、候鸟繁殖和越冬栖息地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马踏湖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内陆湿地,其水文化特色突出,水域景观体系完整。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进入湖区的水量锐减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原来大片连续的水面,被台田与沟汊纵横切割,湿地面积逐渐萎缩。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是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

2.2.2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需要

2.2.3是蓄洪防旱,调节周边水源丰枯的需要

2.2.4是促进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3.1自然条件

3.1.1地理位置

马踏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淄博市桓台县东北部,小清河南岸,桓台县与博兴县交界处。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8′54″~118°09′10″,北纬37°01′37″~37°06′14″,地跨桓台县起凤、荆家、田庄、邢家四镇。

东西长16.5km,南北宽13.5km,总面积12425.5hm2。

3.1.2气候条件

马踏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高空西风带,属温带半干旱、半温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秋两季干旱少雨,夏季降水集中,冬季雨雪稀少,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32.7小时,的平均气温12.5℃,无霜期平均198天,多年平均降水量586.4mm,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全县的50.1%。

充足的光照,较多的热量,温和的气候,加之无霜期较长和雨热同季,对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极为有利。

3.1.3土壤条件

保护区土壤类型主要有砂姜黑土和潮土两大土类。

包括砂姜黑土、潮土、盐化潮土、湿潮土四个亚类及湖积物、黑土裸露、黄土薄覆盖、潮土、河潮土、盐化潮土、黑潮土、湖积湿潮土八个土属和十八个土种。

土壤富含矿物质养分,自然肥力较高。

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3.2.1政策及组织保障

实施马踏湖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是大势所趋,符合国际、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关政策。

2000年11月,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17个部委局颁布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1年年初,中央2号文件提出了在生态建设中要大力加强湿地保护。

2002年又制定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要求“把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功能,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抓紧抓好”。

2005年8月国务院的批复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规划中提出,5年内中国计划投资90亿元人民币,用以湿地保护。

3.2.2地方政府重视

早在1986年,淄博市人民政府就下发了“批转市林业局《关于审定鲁山等十个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的报告》的通知”(淄政发[1986]158号文),1995年马踏湖就被省政府批准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山东省环保局以鲁环函[2002]174号文同意建立马踏湖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要求协调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国土资源、水产等部门切实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尽快成立马踏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机构,制定并实施保护区建设规划。

第四章建设方案

4.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紧紧围绕《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和《山东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6—2020),以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对科研、宣传、管理、培训的投入与执法力度,从整体上维护和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4.2建设原则

(1)坚持优先、抢救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整体和局部、长远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湿地保护体系;

(3)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的原则,充分吸收国内外湿地保护、恢复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在湿地保护中的应用;

4.3总体布局

工程建设区与保护区范围一致。

根据保护区不同功能区的作用分别实施保护、恢复和能力建设工程。

核心区是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区内禁止开垦、捕捞、采伐、烧荒、割草、挖沙等一切人为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通过在核心区外围进行保护站、点,界桩、了望台、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检查站、界碑等工程及设施、设备建设,建立健全保护区监测管理系统,减少人为活动对湿地的影响和干扰,最大限度地保持核心区自然生境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栖息地。

缓冲区内重点实施湿地恢复工程,通过有计划的退田还湿,芦苇种植、复壮等人工措施,恢复和扩大湿地面积,改善湿地生态环境,逐步实现湿地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

实验区功能是有计划的开展科研、教学、参观考察、多种经营和旅游活动。

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安排在实验区,通过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提高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人们生态环境意识,有计划地开展生态旅游,提高保护区自养能力和社区群众生活水平。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

5.1湿地保护工程

5.1.1保护管理站、点建设

马踏湖是一处天然水洼湖泊湿地,目前,湿地呈现深沟、台田相间形式,区内耕地、芦苇、藕田、鱼塘相互交错。

区内野生动植物丰富,分布有浮游生物13纲405种;陆生动物193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6种;陆生植物56科400余种,国家保护植物4种,是多种鸟类、兽类、鱼类的栖息、繁衍场所,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近年来,当地理论及保护区为加强对马踏湖湿地的保护,竭力禁止在保护区内从事开垦、捕捞、采伐、烧荒、割草、挖沙等一切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但由于缺少保护站、点及必要的监控设施设备,而无法对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对湿地的保护收效甚微。

为建立健全保护区监测系统,合理、有效地控制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掌握鸟兽活动情况,根据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保护对象和周边地区的具体经济条件,本着利于保护管理,利于三大效益发挥的原则,在保护区内的华沟建立中心保护管理站1处,下设华沟、宋家、高楼、周董4处保护管理点。

中心保护管理站:

华沟位于保护区核心区外围,为对整个保护区进行综合管理,拟在唐华路以东,建设中心保护管理站1处,二层楼房,砖混结构,1200m2,包括车库、食堂、厕所等附属设施。

华沟保护管理点:

华沟是保护区南部地区进入保护区核心区的交通要道,也是人们进入马踏湖风景旅游区的必经之路,人流、车流量较大,人为活动比较频繁,规划在华沟村南、唐华路与1号沟交界处建设保护管理站1处,平房,砖混结构,1000m2,包括车库、食堂、厕所等附属设施。

宋家保护管理点:

宋家是桓台县自东部进入保护区的必经之路,规划在宋家村北、少海路以西建设管理点1处,平房,砖混结构,1000m2,包括车库、食堂、厕所等附属设施。

高楼保护管理点:

高楼位于保护区西南部,此处有耿焦路、周荆路,是桓台县自西部进入保护区的重要通道,规划在高楼村南建设管理点1处,平房,砖混结构,1000m2,包括车库、食堂、厕所等附属设施。

周董保护管理点:

周董位于保护区西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