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
《山东省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
XX市“十一五”安全生产发展规划
XX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六年三月
前言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规划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全面分析我市安全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我市“十一五”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重大项目(工程)。
一、安全生产现状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目标
(三)分类目标
1、各类伤亡事故控制目标
2、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目标
3、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目标
4、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建设目标
5、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目标
6、安全文化建设目标
7、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目标
8、安全标准化
9、安全投入
三、主要任务
(一)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二)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
(三)安全科技研究与应用
(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五)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六)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
(七)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
(八)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九)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
(十)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设
(十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建设
(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三)加强监管监察能力建设
(四)加大安全投入
(五)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六)保障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条件
(七)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五、规划实施的重大项目(工程)
(一)优先发展领域和关键技术
(二)重点安全生产科研项目
一、安全生产现状
“十五”期间,我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力度,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持续稳定好转,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从2001年到2005年,各类事故起数由2944起减少到1840起,死亡人数由594人减少到423人,受伤人数由1689人减少到925人,经济损失由1221.8万元减少到1017万元,分别下降37.5%、28.8%、45.2%、16.8%,年均分别下降11.1%、8.1%、14.0%、4.5%。
国家安监总局、省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先后多次来XX,都对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给予较高评价。
(一)“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落实。
市、县(市、区)、乡人民政府、各部门一把手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切实抓好分管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各职能部门在抓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对审批、发证等行政许可事项的安全生产负责。
(二)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不断完善。
全市建立起了从市、县(市、区)、乡政府、部门,直至各企业、车间、班组和职工个人“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并做到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大力表彰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个人,责令突破安全生产指标的向市政府写出检查,对责任单位及其负责人在评先树优时实行“一票否决”,从而增强了各级领导的责任感,形成了各级党政齐抓共管的局面,走出了一条政府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路子。
(三)安全生产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
“十五”期间先后出台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奖惩规定〉的通知》(泰政发[2003]3号)、《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泰政发[2004]76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泰政办发[2003]21号)等多个规X性文件,为依法加强安全监管提供了法制保障。
(四)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2001年9月率先在全国成立政府直属的市级安监机构,至2002年6个县(市、区)也全部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机构,2005年市及大部分县级安监机构相继升格为政府组成部门。
2005年6月,省安监局在我市举办安全生产监察员培训班,市、县(市、区)、乡三级260多名安监人员经培训考核全部取得了安全监察员证。
“十五”末,市、县两级安监部门安监人员编制83人,实有94人,乡镇专(兼)职安监人员达到274人。
(五)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得到加强。
认真贯彻落实省安监局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意见和“双基”工作考核十项标准,督促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企业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投入、整改事故隐患。
同时,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和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试点工作,引导企业夯实安全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六)安全生产监管方式不断创新。
不断探索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方法。
制定了《XX市关于向地方煤矿派驻安全督查员的办法》,坚持向地方煤矿派驻安全督查员,加大了政府对煤矿的安全监管力度。
参照煤矿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成功经验,拟定“八三三”工作标准,在XX建筑公司等18家企业中试行,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建立了市、县重点企业监控体系。
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排查确定了一批重点监控企业,实行分级监控,各负其责,不断对重点监控企业组织专家进行“诊断式”检查。
针对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等重要节假日和敏感时期的安全生产特点,建立了一整套的早部署、早落实和自查、专业检查、信息报送等工作制度。
每年都组织开展多次全市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发现消除大批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
(七)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得到落实。
对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等高危行业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严格程序、标准和条件,严把市场准入关,从源头上杜绝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入市场。
“十五”末,全市95家危险化学品、455家非煤矿山、15家省属煤矿、42家地方煤矿企业全部完成了审查、发证任务;503家建筑、装饰企业已有357家取得许可证,占75.7%;完成了对1100余家烟花爆竹常年经营业户的调查摸底和5家批发经营单位的安全评价、申报、审核发证工作。
(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市在一些高危行业和重点部位推广应用了数字化远程监控系统,使安全监管科技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另外,为适应安全生产工作新形势的需要,满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业务信息要求,提高办公信息化水平,市安监局建立了“泰山安全网”,于2005年2月25日正式开通,成为宣传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载体和窗口,并与国家安监总局、省安监局、市政府信息网联网,实现了安全生产信息的共享。
“十五”末,部分县市区安监局也建立了。
(九)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建立并不断完善。
为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家在全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的重要智力支撑作用,2003年,市安委会建立安全生产专家组,并出台了《XX市安全生产专家组管理办法(试行)》。
多数县(市、区)安全生产专家队伍也相继建立并不断完善。
“十五”末,市及县(市、区)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已达99人,其中市安委会聘任了36名安全生产专家。
(十)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得到又快又好发展。
2001年以来,全市先后成立了三级、四级安全培训机构10家、特种作业培训机构28家、安全评价(监测检验)机构1家,为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XX市安全技术服务中心(三级培训机构)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具有资质的各类安全培训机构对约4万名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了培训,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安全业务素质。
安全评价(监测检验)机构除对1500余台特种设备进行监测检验,还对700余家高危企业进行安全评价,为全市开展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十一)安全科技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市交通局、市质监局、市索道运营中心、华宁矿业集团等部门、单位和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安全科技发明、创造和革新活动,不仅解决了安全生产突出问题,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安全科技水平。
市安监局及时转发省安监局下发的《关于印发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实施〈XX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导意见的通知》,并加强了对国家安监总局、省科技厅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等管理工作。
(十二)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队伍建成并不断完善。
2004年2月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安全生产监察支队,2003年12月东平县银山镇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乡镇安全生产执法中队,新泰市在全国率先探索走出了安全联合执法的路子。
“十五”末,市、县两级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队伍全部建立并不断完善,执法支队和大队编制50人,到位47人,执法中队9个,编制44人,到位41人,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各级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队伍不断加强日常执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无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无视职工生命安全的行为。
仅2005年,市县两级先后对1569家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查出安全隐患和问题8673条,下达各类执法文书776份,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7起,罚款42.52万元,有效地防X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2005年《中国安全生产报》头版以《做企业欢迎的执法者》为题,全面介绍了我市的安全生产执法情况。
(十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持续开展。
“十五”期间连续在道路和水上交通运输、煤矿、非煤矿山、公众聚集场所、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建筑装饰拆除施工工程与城市燃气、特种设备等8个重点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取缔关闭了一批非法开采矿山,责令停产、关闭了一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一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治理了一大批煤矿隐患,及民用爆炸物品隐患,水库大坝隐患,整治了多处道路交通危险路段和一大批火险隐患,取缔了一批非法经营烟花爆竹业户,极大地改善了全市安全生产状况。
(十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快。
为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2003年至2005年,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XX市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和水上交通、工程建设、城市燃气等15个方面的XX市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子预案,建立起了市、县(市、区)、重点企业“三级”应急救援体系。
2004年12月30日和2005年4月2日,及时启动预案并成功处置了在京福高速公路XX段、泰城天平湖特大桥发生的两起外地甲苯、二甲苯罐车重大泄露事故。
(十五)公众安全生产意识逐步提高。
“十五”期间,我市狠抓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2002年请国家安监局安全监察专员为我市广大企事业单位、部门和党政领导干部讲解安全生产法、上法制课,2004年9月份市委组织部和市安监局联合对全市86个乡镇(办事处)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全部进行了培训。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市政府每年都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咨询、应急救援演练、知识竞赛和安全进社区、进村庄、进校园、进单位、进企业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
“十五”期间,虽然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态势,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生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还面临着许多困难。
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仍比较薄弱;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历史欠帐多;大部分企业负责人重视对从业人员的使用,轻视安全培训,致使“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仍不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任务重;一些新的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仍不断产生,影响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不安定因素还大量存在。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倡导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规,落实安全责任,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三)分类目标
1、各类伤亡事故控制目标
(1)2010年重特大事故起数比2005年下降25%。
(2)2010年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10万人死亡率控制在1.88以下。
(3)2010年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
(4)2010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5以下。
(5)2010年10万人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
(6)2010年煤矿百万吨煤死亡率控制在0.3以下。
2、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目标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管理网络,形成全方位的安全生产防X体系。
2010年全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的数量基本满足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需要。
3、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目标
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与《安全生产法》、《XX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相配套的规X性文件。
4、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建设目标
2010年基本建立起全市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安全评价、安全培训、安全检测、安全咨询等中介服务体系,技术支撑保障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
5、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目标
2010年建立起全市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监控,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6、安全文化建设目标
2010年初步建立起全市安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扩展安全文化产业规模,提高安全文化产业质量水平。
基本形成“政府领导,行业推动,企业为主,全民参与,共同发展”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格局。
7、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目标
2010年,满足我市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对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分阶段目标要求,各类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基本能满足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需要。
提高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安全科技产业化的发展,安全技术装备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8、安全标准化
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烟花爆竹、机械、冶金、轻工、纺织、电力等行业大力推进安全标准化,使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有大幅度提高。
9、安全投入
逐步加大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足额提取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并专款专用。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得到全面落实。
三、主要任务
全市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方面:
(一)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
面向社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深入宣传、普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法律意识,切实做到依法监管。
(二)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
1、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
继续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X、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2、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创新
研究和制定治本之策,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安全投入、科技进步、培训教育、安全文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着手,认真解决制约、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
3、安全生产监督执法
健全完善执法监察机构;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确保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三)安全科技研究与应用
认真落实《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实施〈XX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鲁政发[2006]17号)指导意见》(鲁安监发[2006]30号),具体是:
1、以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加强安全生产理论创新。
国家重点集中在以下8大领域,我市重点做好相关研究配合工作。
(1)安全生产的哲学、社会学基础。
(2)安全生产科学的基本理论。
(3)矿山重大灾害事故致因机理及动力学演化过程。
(4)深部开采灾变动力学与防治理论。
(5)工业典型事故发生机理、动力学演化过程及其相关数学、力学、热物理问题。
(6)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基础理论。
(7)安全经济及管理理论。
(8)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理论。
2、以重要工业领域中共性、关键性的安全技术开发为重点,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创新。
以矿山、石化及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为重点,重点领域是:
(1)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2)事故隐患的监测。
(3)事故预警。
(4)事故隐患防治。
(5)应急救援。
(6)事故调查与分析处理。
3、加强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创新。
重点集中在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特征及其规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指标体系、安全生产信息化、网络化相关技术、事故预防与工伤保险相结合机制等方面。
4、加大先进、适用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及时淘汰落后安全技术装备,实施安全生产科技示X工程。
5、用高新技术提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推动安全科技产业化。
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安全生产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功能性新材料,故障快速诊断、无损探伤技术,非接触式、高精度、高可靠性、综合集成安全检测技术与装备,安全专用装备,劳动保护用品,矿山地质安全保障技术,先进救援救助技术装备等。
6、开展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技术研究,完善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建设。
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将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安全检测检验与物证分析、技术推广与服务、法规标准、信息共享和人才建设统筹考虑,整合科技资源,培育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发展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搭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大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
(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按照全省公共突发事件总体预案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市已经制定的15个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子预案,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体系在政府履行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建立并完善依托新汶、肥城矿业集团XX公司和XX华阳农药化工集团XX建立4个市级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心,增强预防的实用性、针对性。
建立市、县(市、区)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建立企业应急救援队伍或明确兼职应急救援人员。
(五)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不断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手段向更高、更深、更实的方向发展,逐步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市、县(市、区)和重点乡镇、重点企业三级集信息、救援、指挥、监控于一体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由单一的“人防”向“人防”与“机防”相结合的监管方式转变,实现安全生产动态监管。
“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是建设XX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并逐步完善。
(六)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
整合科技资源,培育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发展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搭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大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
重点建设好以企业、科研机构和驻泰高校为主体的科技研发平台;以安全检测检验机构为主体的检测检验平台;以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和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助理等技术服务人员为主体的技术服务平台;以科研机构和驻泰高校为主体,政府组织指导推广的技术推广平台;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全面接轨和实施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技术标准的技术标准平台;以XX市安全生产专家组、中介机构等为主体,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七)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机构建设,建立市和县(市、区)两级安全生产培训基地,依法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
逐步建立由学校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化宣传教育构成的全方位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实现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的制度化。
建立适应我市经济发展要求的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
(八)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按照《XX省安全生产条例》、《XX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省政府177号令),依法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措施,坚决遏止重特大事故。
依托XX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实施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九)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
依法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严格规X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行为,关口前移抓预防、重心下移抓基础。
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从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入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通过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XX省安全生产条例》、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和规X性文件,探索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政府有效监管、社会广泛支持的工作机制。
强化基层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责任,切实做到在保证生产安全的情况下,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十)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设
严格依法规X管理安全生产评价、培训、检测检验、咨询等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更好地为全市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智力支撑。
根据省安监局的要求和我市安全生产及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全市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组织,坚持发展和规X并重,有序发展中介机构,做好合理布点;积极引导中介机构服务专业化、社会化、规X化。
逐步建立起安全生产中介机构能进能出、优存劣汰的管理机制。
(十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进一步深化道路交通、水上交通运输、煤矿、非煤矿山、公众聚集场所、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建筑装饰拆除施工工程与城市燃气等9个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
继续关闭取缔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坚持“依法整治、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的原则,防止反复,提高整治效果。
在治理整顿的基础上,引导企业逐步走向规X化管理。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XX省安全生产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规章。
坚持依法行政,规X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果,依法惩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为,严格执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许可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
对安全设备设施、个体防护装备等实行安全标志、标识等市场准入制度,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加强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和复议工作。
(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抓好落实。
特别是加强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监督检查地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监管职责到位和事故防X措施的落实。
公安、交通、水利、农业、建设、邮政、旅游、质检、环保等部门将安全生产纳入本部门本行业发展规划,在各自职责X围内对本行业或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负责。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推广适用技术,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落实各项安全防X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对提供的技术服务结果负责。
发挥工会组织、社团组织以及社区基层组织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作用。
(三)加强监管监察能力建设
加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保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人员、设施、装备、经费等到位,提高安全生产监督执法装备水平、作业场所和场所监督检查执法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
(四)加大安全投入
制定和完善财政、金融、保险、税收等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拓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