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120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科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科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科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科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docx

《科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docx

科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科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

而手术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职能部门,是为患者通过外科手术途径解除病痛的场所。

因此,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但是,手术室护理还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有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等许多医疗事故。

  一、 存在问题

  1、制度不健全 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制度。

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等。

只有科学的操作规范和健全的制度,才能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才能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事故。

  2、 技术方面 手术室护士所承担的是一项特殊的工作任务,知识范围要广,业务能力要强,应急能力要快,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的开展,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3 、环境方面 手术室内噪声源,如:

吸引器、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电凝器等,不仅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降低其适应性,而且使医护人员因不良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

  4、 操作方面 手术体位安置方向有误,体位安置不当导致压伤。

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压迫。

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

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

电凝器不能直接与病人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

  5、 接错病人 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6、 清点物品有误 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

  7、 用药有误 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

手术病人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病人坠床,术后病人X线片、CT片等贵重物品遗失,给日后医疗纠纷埋下了一根导火线。

  二、防范措施

  1 、制度保障 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2 、加强业务学习 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及学术交流,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

做到术中主动、及时、默契配合。

  3、 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安静、严谨手术环境 手术室工作是一项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如定期对科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普查、检修,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电源,手机不能带入手术间等,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

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

  4 、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 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病人制度,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

六查:

即接病人时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前用药及过敏性情况);病人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后查。

十二对:

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等;四到位即:

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5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对科室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等变化,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学习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

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我们贯彻预防为主的精神,每一个人行动起来不断吸收经验,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急诊手术;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不同于择期手术,急诊手术风险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高,尤其是遇到多台手术同时抢救,时间紧,病情重,工作人员少的情况,易使工作出现漏洞,轻者影响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重者使患者致残、致死。

因此,我科针对急诊手术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一、安全隐患

1、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大了对患者的保护力度。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漠,工作中易忽视患者的合法权益。

手术患者除全身麻醉外,一般均处于清醒状态,而且有些全麻患者在某种程度上听力依然存在(术中知晓)。

患者对手术的进展情况,尤其对术中医护人员语言的交流十分关注。

医护人员术中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这些不当的语言,将引起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怀疑,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术后一旦出现身体恢复不良,患者很可能将术中这些不规范的言语作为日后纠纷和投诉的证据。

2、查对不全面

急诊手术患者详细病情无从了解,常遇到一台以上危重手术患者抢救,无形中使护理工作量及压力的增加,影响了工作质量。

易出现以下隐患:

①接错患者,摆错手术体位;②输血查对不清或输错血;③手术标本未及时送检或丢弃;④患者坠床。

3、急救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及业务知识不全面

急诊手术的并发症及术中常会发生的意外术前难以作出全面估计,使术中所需物品准备不齐全而延误手术时间。

抢救仪器的使用及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能迅速有效地配合实施抢救而影响抢救的最好时机。

4、手术护理记录不完善

已有很多关于如何规范书写手术护理记录单的报导,在急诊手术过程中就更易出现以下问题:

①漏项、记录不全面;②记录不一致,入室及抢救时间记录不准确,与麻醉单、医疗记录单相矛盾;③叙述模糊不清;④术中特殊情况未注明,要求记录的内容未能体现,使手术记录单缺乏说服力;⑤代签字,使手术记录单缺乏真实性。

5、院内感染机率增加

患者术前准备不全,物品准备不完善,巡回护士频繁出入手术间,手术间门开闭次数增加,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减弱,影响了空气的洁净度[4]。

急诊手术患者未做术前常规检查,在术中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在术中也极易被锐器损伤,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

常见的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且1次即可感染,也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机会。

二、防范措施

1、加强职道德法律意识

手术室护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慎独”修养,端正工作态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并要提高法律意识,定期组织学习《刑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法》等相关知识,知法、懂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必要时约束自己的行为。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认真核对每台手术,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始终把安全医疗放在首位。

例如手术患者的十二查对;主刀医生、巡回护士、麻醉医生三方再次确定手术部位;术中切下的组织标本按规定程序来执行,做到每一项都要有签名,责任到人。

3、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外科手术的迅速发展,新的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对手术室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及时更新充电以适应手术发展的需要。

4、严格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文字反映,作为客观病历资料,具有法律效力。

手术室护士应高度重视手术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术语要规范,字迹要清楚,数据要统一,术中抢救及更改手术等特殊情况记录应及时、客观,巡回和洗手护士核对器械、敷料无误后签全名。

5、减少院内感染

急诊手术的特殊原因,会增加感染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总结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5.1加强手术人员管理

按规范严格要求入室的人员的数量及着装,手术间固定存放常规一次性物品,充分准备特殊物品,减少巡回护士频繁出入手术间次数。

5.2加强患者的管理

将由绿色通道直接送到手术室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在术前接受室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换上手术衣裤,备好局部毛发,包括脑外递头;对术中患者的呕吐物、肠内容物等及时清除,封闭后入袋,减少对手术间空气的污染。

5.3加强手术室环境及用物的管理

对急诊手术患者尽量安排在离手术室入口较近处,建议有条件医院设置正负压层流装置,门口设缓冲室。

5.4加强自我防护

工作注意力要集中,按标准预防进行每一项操作。

一旦发生锐器伤按规定处理,24h内填写《锐器损伤登记表)备案,并追踪调查。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保证医疗安全、确保患者安全”是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护理安全是优质服务的保障,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依法维权意识的提高,护理活动中的风险因素逐渐显现,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

产科的专科特点决定了其高风险性,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率在全国各地各医院和各科室中均居前位近年来,本科对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查找、分析、整改,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总结如下:

一、安全隐患因素

1、病房内的安全隐患

①护士态度冷漠生硬,与产妇的沟通不够。

现阶段护理人员紧张,患者多,护士承担的各项工作繁重,导致护士没有及时热情地做好健康宣教,产妇易出现不服从治疗及护理等行为,造成隐患。

②巡视病房不及时,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

产科病房不可预知因素多,如前置胎盘大出血、急产、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子痫、产后大出血、胎膜早破造成脐带脱垂等,病情变化快,特别是节假日、中、夜班时间人员少,如果危重患者多,巡视病房不及时,可导致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出现隐患。

③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差。

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如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加药时不认真核对,错注入或输入未按规定作过敏试验即用药物,或输入硫酸镁、氯化钾时未及时观察患者反应。

单独值班时不按等级护理制度巡视患者,会阴切口的热疗、病房的紫外线照射等技术性操作由家属进行,如发生烫伤或灼伤,将引发纠纷。

④护理记录不准确、不规范、不及时。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出的“举证倒置”要求我们在记录时要保证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不能留有任何漏洞和含糊不清的词语。

有时患者多,护理人员少,医嘱处理及产程记录不及时,少数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书写护理记录过于简单,语言不严谨或记录不认真。

2、产房内的安全隐患

①待产监测不规范,产程观察不仔细。

产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程监测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需要严密观察产妇产程进展的各项指标,并及时做好记录,同时将每个阶段的情况及时反馈医生、产妇及家属。

护士对产程监测缺乏连续性或未按要求监测、记录不及时,出现产程异常时易引发纠纷。

②助产士的专业业务技术不够熟练。

缺乏对某些症状的认识和预见而延误诊治,如对巨大儿的分娩估计不足导致滞产;对会阴的保护不当致会阴裂伤;会阴侧切术选择的时间、深浅、缝合方法不妥,产钳助产造成产伤并发症,产妇伤口愈合不佳,引发纠纷。

③不了解产妇心理,护士的态度生硬,与产妇交流沟通不够。

待产区是个独立的区域,产妇需要护士的关心和支持,对产程的不了解,生产过程中产妇因疼痛反应而出现喊叫及不配合,解释沟通不到位,导致家属对护士失去了理解和信任,或助产士在操作时和别人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话,极易使患者反感,将新生儿出现的一些生理状况认为是工作人员的不认真引起,并以此引发纠纷。

3、新生儿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①新生儿产伤。

例如助产士在为新生儿处理脐带时灼伤新生儿皮肤,造成了产妇及家属的不满。

②脐部处理不当造成的感染。

③新生儿沐浴时水温过热或辐射台操作不当引起烫伤。

4、火灾隐患

部分患者有时私自使用电炉等电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医院内住院患者较多,楼层较高,加之陪伴及护理人员,人员繁杂。

一旦发生火灾,疏散困难。

二、防范措施

1、提高法律意识,强化护理安全教育要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及慎独精神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制定医疗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措施。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督促护士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做好护理记录,严把环节质量控制。

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疏漏,同时每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全体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也可借鉴已发生的医疗事故,对护士进行教育。

2、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整体素质

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等操作规程和制度,对新护士、低年资助产士认真“传、帮、带”,高年资护士要言传身教,为她们做表率,每年有计划地进行在职护士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急救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鼓励其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操作技能训练,定期开展各类专业知识讲座,护理查房或外出培训,对产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要求熟练掌握和应用,避免或减少工作失误,及时防止事故发生。

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更新护理理念,以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面,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3、加强护患沟通,减轻孕产妇心理因素的影响

护理活动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从入院到出院全程采用各种形式对孕妇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提供询与指导,树立良好的生育观和良好的健康行为,以优质的服务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

4、入院时做好防火知识宣传

严禁私自使用电器、明火,加强氧气管道的管理。

病房内安全通道指示明确,确保安全通道通畅,制定病房火灾疏散预案。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神经内科疾病多集中出现在老年人群中,更容易发生病情变化和意外,因此识别和预防安全隐患尤为重要。

  一、安全隐患及措施

1、护理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形式

(1)跌倒:

老年患者患上神经疾病后会造成肢体瘫痪、平衡失调步态失衡;低血压、抽搐、晕厥;且病房地面过于湿滑,站坐稍不注意则会引起跌倒。

(2)坠床:

病人陪护未能认识到床栏、约束带对患者的保护作用,把床栏私自取下、解开约束带;护士对于病人的情况掌握不足,护理工作缺失而引起坠床。

(3)烫伤:

神经内科病人在感觉意识上则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尤其是痛觉、温觉敏感不足造成了病人被烫伤的次数增加。

(4)走失:

在疾病的长期困扰下,病人的认知、记忆力、行为、反应等都出现问题,且缺少家属看护等因素导致的。

(5)窒息、吸入性肺炎:

神经系统异常导致的疾病会造成吞咽难度加大,咳嗽反射异常,进食出现呛咳;而部分病人因留置胃管时间过久,且鼻饲不标准引起误吸或吸入性肺炎。

(6)压疮:

患者皮肤软组织的新陈代谢效率较低,出现压疮的可能性较大。

(7)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常会伴随意识变化,在病人处于清醒状态时又会情绪激动,引起非计划性拔管。

(8)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同时用镇静催眠药易引起头晕、思睡、精神萎靡不振,影响判断力,服用降压药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等,加上老年人往往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等。

2、避免安全隐患的有效策略

(1)跌倒方面:

首先入院时准确评估患者状况,护士要注意既往史尤其是伴随症状和自护能力,有跌倒高危因素的在床尾挂出相关安全警示牌,并建议家人24小时陪伴,护士需随时叮嘱老年病人的生活起居满足3个30秒标准,“醒后30秒再坐起,坐立30秒再下床站立,站立30秒后再行走”。

老年患者沐浴后容易出现头晕,加上地面湿滑,容易滑倒。

因此,结合我科老干部特点,入院时询问并检查老年患者的鞋袜,尤其是带入的拖鞋应防滑。

告知患者入厕时不要关门,以免有意外发生时我们不能随时发现。

针对老人夜间起床多的特点,规定护士熄灯时预留地灯。

 

(2)坠床方面:

存在意识障碍、情绪暴躁、身体抽搐、老年痴呆的患者必须要配备保护性床栏,对行肢体实施控制。

对于可能出现坠床与摔伤的病人,需定期到病房勘察巡视,与病人沟通开展宣传教育;对于病床的高度需控制在50cm以内,对按安装空调设施的病房在热天最好不用凉席,可避免凉席外移而造成坠床。

 (3)烫伤方面:

一般老年患者建议不要使用热水袋,若病人得到显著恢复后,护士则需对其家属降解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与运用方式,水温需控制在5O℃以内。

对热水袋外用布套包裹,最好间接地和皮肤接触,且对于水袋的位置要不断更换调整,或者防止两床被子之间,护士要经常用手触摸病人皮肤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

 (4)走失方面:

意识严重缺失的老年病人,需防止其走失的可能性。

护士应和病人家属及时沟通,坚持24h的守护,对外出检查要及时看护;对神经内科的病人挂胸牌;对床尾需挂警示牌,护士定期进行巡查护理处理。

 (5)窒息方面:

吞咽障碍较轻的病人要结合半流质饮食,控制喂食的速度,对出现呛咳的可能性观察。

吞咽障碍较重的则采取插胃管鼻饲,需结合回抽胃液和听诊措施判断病情,且时刻关注胃管是否滑出,喂食需对病人进行叩背、吸净痰液,喂食后需避免吸痰、翻身。

 (6)压疮方面:

对可能出现压疮的病人填写压疮报告卡,并及早采取措施,如睡气垫床,同时保持每1~2小时进行1次翻身,维持患者皮肤、床单的整洁。

护士在交接班时必须对病人当前的情况熟悉了解,从而掌握足够的工作信息。

护士在协助卧位时需避免病人的身体滑动,或其它操作因素造成的压疮。

脑外科护理安全 隐患 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由于笔者所在科室是一个具有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卧床患者多、大手术患者多等特点的科室,护理人员稍有不慎或疏忽,就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引发护患纠纷。

笔者通过对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以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常见的安全隐患

1、 与患者有关的安全隐患

脑外科患者病情危重、意识不清、长期卧床等因素易发生压疮;躁动不安患者制动防护不足,引发非计划拔管、坠床;脑外伤后感知能力障碍、擅自出走;患者和家属缺乏医疗护理常识,对自身疾病认识不充分,不配合治疗和护理。

这些因素都可引起患者和家属的不满,引发护患纠纷。

2、 与护士有关的安全隐患

2.1 缺乏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脑外科病人各种治疗及护理多,在护理工作中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略病人享有的知情同意权,如操作时,随意暴露患者的躯体,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不注意场合随意谈论患者的家庭、生活、病情;病人意识模糊、躁动需使用约束带固定但事先未告知家属;进行深静脉留置针时在没有告诉病人及家属留置套管针的目的、用途就给予穿刺留置等;工作中缺乏沟通艺术,不注意谈话的方式和语气,解释工作不到位,忽视了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需求,不能达到患者和家属的期望值等,而引发护患纠纷。

2.2 责任心不强,执行制度不严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核心制度。

未按分级护理制度要求执行,巡视病房不够,观察病情不到位;危重患者床头交接不详细,内容不全面,重点不突出,没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护理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查对制度不严,加错药、配错液、挂错输液卡片等,引发护患纠纷。

2.3 书写不规范

与护理记录有关的潜在风险 护理记录单是直接反映病人病情与治疗的记录,如记录不慎或护理记录缺乏客观记录,常出现主观判断;在意识、肌力评估方面与医生记录不相符;漏记或少记引流液;有护理问题而无护理措施;记录不及时;不规范涂改等。

由于护理记录缺乏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连续性、完整性,如果发生纠纷,护理记录将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

如当病人突发脑疝,不仅要写几点几分发生病情变化及如何抢救,还应写明几点几分医生到场,如记录不详或不一致,就容易卷入法律纠纷。

2.4 业务知识缺乏,操作水平不高

如给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未按无菌技术或气道湿化不到位,继发肺部感染;科室中低年资护士较多,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临床工作经验不足,对疾病的观察、护理缺乏预见性,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脑外科病人病情变化快,如各种医疗仪器设备日常维护检测不到位,或护理人员仪器操作不熟练,反应能力差,对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不够灵活,缺乏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应急能力等都是存在隐患的地方。

3、 与仪器设备、后勤服务有关的安全隐患

  专业仪器不健全:

呼吸机、监护仪、静脉微量输液泵等保养维护不及时,使用时性能不良。

仪器设备陈旧,设备参数的变化缺乏对医用计量仪器检测和校正而导致护士不能及时发现,以致提供的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发生偏差。

医护人员过分依赖仪器设备,不重视患者的主诉等以及后勤保障服务跟不上不能满足临床一线,病区环境不整洁,配套设施不健全,如病区无护栏,输液挂钩脱落,中心吸引管道老化,地面不防滑等都可能成为安全隐患。

引发纠纷。

二、 防范措施

1、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风险意识

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使护士了解与医疗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明确护患双方的责、权、利,在护理操作中,应考虑病人的知情权,明确告知各种操作目的和意义,对创伤性操作执行签字制度,认识到哪些属于侵权行为,哪些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健康宣教,正确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而维护医院正当权利。

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利用晨会、小讲座进行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规章制度学习,培养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精神。

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如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压疮的预防告知等,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组织实施,并检查考核。

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惩罚,按情节轻重处理,提高督察力度。

3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记录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四川省最新病历书写规范》,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护理记录一定及时、准确、真实、连续、完整。

规范护理记录,护理记录单是真实、准确,直接反映护理行为的安全性、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直接体现护理质量。

护士病情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变化时要随时客观如实地按护理记录书写要求进行书写。

科室成立质控小组及病历质控责任人,每周检查病历书写,发现问题及时反映给每位护士,护士长每周不定期进行对本科的护理记录查看,发现问题及时在晨会上通报。

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严格按制度执行,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4、 加强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

4.1 加强护士专科知识培训,熟练操作技能 

良好的护理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基础和保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来充实自己扩展知识面。

科内有针对性进行专科业务知识的小讲课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每月进行理论测试和操作考试,要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的操作人人都会。

每半月进行业务讲课。

不定期选派骨干外出学习或进修。

要求熟练掌握脑外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及危重患者的抢救流程。

4.2 重点检查医嘱查对制度、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基础护理落实、操作规程执行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及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对各种仪器设备实行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做好设备保养检测记录,同时每天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与设备科联系。

急救药品做到随用随补,药物做到内用与外用分开放置,标签要清楚,并实行专人管理。

对气管切开病人无菌操作的同时应加强气道管理;对躁动意识不清病人常规约束带使用的同时注意肢体末端血运的观察。

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隐患或已经出现的问题,利用晨会进行分析,提出整改,及时消除及处理各种医疗安全隐患。

5、 健全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和管理,完善后勤保障体系

对各种仪器设备,实行专人保管,定期检查,做好设备保养检测记录。

使用前要评估仪器性能是否完好,使用后要对仪器进行整理归位,发现故障等立即请设备科维修,每班责任到人。

对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静脉微量输液泵等制作标准操作流程卡片,悬挂于机器上,便于操作护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