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docx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毕业论文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摘要:
虽然目前农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已获得一定的提升,但是实际上,大多数幼儿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去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家长和社会同样如此。
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论文选择了农村留守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等方法,探索了农村留守儿童目前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认为,想要解决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问题,不仅需要家长在教养方式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更需要幼儿自身积极主动的配合,还需要幼儿园及教师采取科学的手段关注幼儿的心理问题,更需要社会各界提供支持以及良好的舆论导向。
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城乡之间的幼教资源差异将逐渐缩小,关于幼儿教育当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将逐渐被攻克,每名农村留守幼儿将会以更加积极且健康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每一天。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教育
一、绪论
随着中国基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当前的学前教育行业当中,不仅希望能够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同时也希望在智力和德育的双基础上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幼儿能够以良好且正常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每一天,同时也能够用这种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来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但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却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幼儿,他们因为父母外出务工的原因而被迫留在农村,长时间与自己的父母分离,已经存在着一定的情感缺失问题,而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普遍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得到重视和纠正,那么极有可能衍生成为心理健康疾病,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着异于常人的表现,比如有些幼儿会通过小偷小摸的方式来获取他人的关注,又比如有些幼儿会因为长时间的情感缺失而出现自闭和自卑的现象,还有些幼儿会出现暴力行为和厌学情况。
总的来说,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当前需要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予以纠正。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自闭自卑
在参与实际调查时发现60%左右的留守幼儿都在生活和学习过程当中表现出来了,对他人交际行为的一种抗拒,这实际上是因为农村留守幼儿在长时间被迫与父母分离的过程当中,自己的情感得不到照顾,既不知道如何去享受他人的关心和关爱,也不知道如何要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善意,在与人交际交往的过程当中,展现出来了更多谨小慎微的一面,甚至在调查中还发现这部分产生自闭自卑情况的农村留守幼儿,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并不是不渴望与他人进行交际,恰恰是他们的内心十分渴望与他人进行交际,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情感缺失问题,但是由于长时间和祖辈或亲戚生活在一起,没有机会正面的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或者由于父母长期与自己分离,感觉到自己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由此所衍生出来的一种自卑情绪。
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当一些幼儿的无心之举或随口脱出的话语,都可能造成农村留守幼儿的自卑自闭问题加剧,比如有些幼儿会故意去询问那些农村留守幼儿,他们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不陪着他们,或者在放学的时候故意向留守幼儿炫耀自己的父母来接送自己。
这实际上对于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问题来说是一次打击,甚至是一次加剧自闭自卑情况的机会。
(二)唯我独尊
当父母因经济原因外出务工的时候,有7成左右的农村留守幼儿都是交由祖辈进行照料的,隔代教养极容易出现过度宠溺或教养不当等问题,比如在实际观察中就发现有一些农村有手,幼儿就是交托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照料的,而爷爷奶奶认为孩子从小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关爱,没有办法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在情感上已经有所缺失了,所以就会在其他方面,尤其是生活方面和物质条件方面来尽可能的满足幼儿的各项需求,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过度溺爱的情况,使留守幼儿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在日常生活和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都易产生唯我独尊的情况。
比如在调查中就发现,有些留守幼儿在与他人共同玩耍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玩具抢夺的情况,一旦看到别的小朋友手里有一些玩具是自己想要的,那么完全不会提出交换玩具或者是共同分享玩具的想法,而是直接一把抢过来,甚至是利用暴力手段来恐吓他人。
(三)故意触犯规则
农村留守幼儿最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理问题,就是因长时间没有办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而造成的情感分离现象,这种现象会使得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渴望来自他人的关心和关注,尤其是希望能够获得来自成人的关注。
比如有一些留守幼儿在父母外出务工以后是被交给自己的亲戚或邻居进行照料的亲戚和邻居在教养留守幼儿的时候往往只强调了物质条件,也就是提供基础的生活材料,却忽视了在情感上对他们进行关心和关爱,那么这时候为了博得来自常人的关注,有一部分农村留守幼儿就会去故意触犯规则,故意做出一些有悖于幼儿园行为准则的行动。
比如有一些留守幼儿会通过小偷小摸说谎话和故意欺负他人的方式来获得来自成人的关注,他们的目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希望老师或者是监护人能够多多的关注他们,甚至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经常给自己打打电话或视频聊天。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家长方面
造成农村留守幼儿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为关键也是造成直接性原因的,就是来自于留守儿童的副方面的原因,留守幼儿真正产生于正常幼儿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父母并不能够时时刻刻的陪伴在他们的身边,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成长的黄金阶段,无论是身体的发育还是心理的成长都处于黄金阶段,而此时与父母进行长时间的分离,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关爱,在情感上无法获得满足,导致很多农村留守幼儿都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
另外,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和关心方式也是加剧农村留守幼儿心理问题的又一方面原因,比如在调查中就发现有一些家长希望能够为孩子提供充足且丰腴的物质条件,一年到头都回不了家几天甚至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为了多挣一些加班费,还会留在城市务工,这实际上是缺失了幼儿成长过程当中最重要的陪伴要素,还有一些家长希望通过金钱的方式来弥补自己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只顾着给孩子打钱或买一些玩具和衣服,却忽视了对孩子真正的关心关爱,可能一个礼拜都无法和孩子通上一次电话,逐渐和孩子变得陌生起来。
(二)幼儿本身
本文当中所研究的农村留守幼儿指的是年龄正处于3~6周岁阶段的幼儿,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阶段,而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于情感的依赖性是十分强烈的,这种较强的情感依赖性是造成农村留守幼儿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又一原因。
在实际调查和访谈的过程当中可以发现幼儿对于情感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90%以上的幼儿都表示自己非常依赖爸爸妈妈,而所有的农村留守幼儿都表示自己十分想念爸爸妈妈,也表现出自己对父母远离家乡的不理解。
与此同时,3~6岁的幼儿在心理情感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容易受到他人语言和行动的影响,一旦他们在幼儿园生活中看到别的孩子上学和放学都有父母接送,但是自己却孤零零的回家,或者自己只能够由爷爷奶奶接送,对于很多幼儿来说,本身就加剧了他们对于父母的想念,更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想法,那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自己,自己是不是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这种情绪一旦形成,就使得农村留守幼儿极容易产生自卑和自闭的情况。
(三)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作为指导日常教育工作并对幼儿实施培育的重要单位,在农村留守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由于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异较大,也由于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往往较为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幼儿园及教师并不能及时有效的去关注留守幼儿的心理变化和情感上的波动,甚至当幼儿教师采取一些不当教育手段的时候,还有可能激化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举例来说,当幼儿为了能够获得来自成人的关注而做出一些触发规则的行为时,农村幼儿园的教师便能了解到这种违规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反而是通过严厉批评和处罚的方式,来减少下一次产生此类违规行为的动机,但是这种做法是治标不治本的,并不能够从根本上去解决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问题,并不能够缓解他们的情感缺失现象,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是有所用,而认为只要触犯规则就能获得来自教师和爸爸妈妈的关注,所以在以后的幼儿园学习生活当中还会持续的去触犯规则。
同时幼儿园本身对于留守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也使得幼儿园并没有开设面向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不会提供专项辅导,还不会面向家长与监护人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这也使得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问题愈演愈烈。
(四)社会方面
不良社会环境同样带给农村留守幼儿一定的负面影响。
比如有一部分农村留守幼儿,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是由祖辈亲戚或者是邻居照料的,在整个农村环境当中都不提倡对个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这种忽视不仅仅是面对留守幼儿群体,面对对农村所有的村民都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农村家长和监护人普遍认为只要提供给孩子们吃饱穿暖的生活环境即可,而不太会满足他们对于情感的需求,这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还有一些监护人,当留守幼儿表现出对于自己父母的思念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通过恐吓等方式逼迫孩子不在思念自己的父母,若孩子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哭闹现象的话,那么还会予以相应的惩罚,比如不给吃饭或者是要求罚站等等。
在观察中就发现有一些由亲戚照料或者是邻居照料的留守幼儿,他们因为想念父母,而在新的家庭环境中表现出较大的不是有,但监护人却不能观察到他们的心理情绪变化,而是要求留守幼儿懂事一点,不要给爸爸妈妈添麻烦,如果留守幼儿因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出现不愿睡觉和不愿进食的现象,监护人也往往不会采取心理疏导的策略,而是逼迫他们吃饭或者直接不闻不问,认为他们饿了自己就会吃,困了自己就会睡。
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家长方面
对于幼儿家长来说,目前有转变错误的教养观念,不在意单纯的物质补偿,作为对孩子关心的唯一途径,而是需要经常性的与孩子相处,当然也考虑到这些进程务工人员他们的日常工作是十分繁忙的,在照顾幼儿方面不可能做到每时每刻的陪伴,所以当前建议农村留守幼儿的家长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网络技术手段与孩子进行实时互动沟通,比如约定在每天晚饭后的半小时,也就是7:
00~7:
30的时间段内和孩子展开一次通话,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不至于变得生疏起来。
沟通和交流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孩子今天学习了什么或者孩子今天是不是帮爷爷奶奶干活了,而是需要去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比如询问幼儿今天在幼儿园内的生活是怎样的,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情况是怎样的,有没有一些事情是要和爸爸妈妈分享的等等通过这种了解孩子日常琐事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也是被父母所关注和爱护着的,避免孩子因为无法受到父母的陪伴而出现情感上的缺失。
另外作为家长还需要及时的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了解留守幼儿在园内的具体表现,尤其是需要在沟通中提出一些问题,重点关注幼儿的心理问题,通过这种特殊的家园共育形式来助推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幼儿本身
对于幼儿自身来说,应提高幼儿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尤其是转变幼儿当前在与人交际过程当中的一些错误做法,比如幼儿需要经常性的和其他小伙伴共同玩耍,弥补自身在父母情感方面的缺失问题,通过这种与其他小伙伴共同玩耍的方式获得友情的支持。
与此同时,幼儿自身也需要坚定信念,也就是认识到自己的父母对于自己的爱是特殊的,虽然不能够经常性的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但是爸爸妈妈却永远是牵挂着自己的,要善于表达自己对于父母的这种想念,在每天与父母通话的过程当中,可以多多说一说:
我想你了,爸爸妈妈。
(三)幼儿园方面
当前农村地区的学校需要重点开展校舍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的相应工作,在这方面不要吝啬资金的投入,而是需要积极的向上级政府申请拨款,并且面向本地的一些大型企业提出资金支持的要求,这样一来就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校环境恶劣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在学校教育功能的彰显方面,教师需要配置更完善的教育设施设备,例如当前必须要使用的电子化信息设备,如多媒体信息设备,网络设备,电子计算机和电子白板等等。
留守儿童学校是教育留守儿童的主阵地,要想教育质量好,首先要有一批高质素的教师队伍。
在我国部分农村,教育资源有限,只有一所留守儿童学校,这类学校一般都是政府、企业或者社会爱心人士捐资建成的,学校的教师数量也有限,他们的年龄偏大,知识陈旧,在他们的教导下,农村留守儿童获得的教育是低质量的,不足以和城镇学生竞争。
鉴于此,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应充实教师队伍,为学校配备更多年轻、高学历、有经验的教师,他们是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懂得教育心理学,知道如何和学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他们的教导和呵护下,留守儿童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还能得到心灵上的关爱,更容易爱上学习。
在学习方法上,接受过最新高等教育的学生更具创新精神,能够将最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运用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体验感,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创造力。
(四)社会方面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要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风气,这样才能够促使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以解决,比如在农村范围内需要加强对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引导全社会都去关注留守幼儿的心理问题,提高幼儿监护人对于幼儿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的重视程度,建议在农村地区设置相应的宣讲活动,引导留守幼儿监护人参与这些活动,了解留守幼儿正在经历着的一些常见问题和心理变化,从而更有的放矢的去实施教养工作。
不仅如此,还需要以村两委班子作为代表实施经常性的知识宣讲工作,比如利用农闲时节可以鼓励村民参加村两委班子组织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会,通过外聘专家教授的方式讲解一些正确的家庭教育手段与技巧,并且通过挨家挨户排查的方式,寻找那些具有一定心理问题的留守幼儿。
更可以通过下发宣传册的方式,讲解一些简单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常识,或者是展示一些案例,让村民及留守幼儿监护人了解到,当孩子出现哪些方面的反常表现时,就意味着他们可能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
五、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教育工作,作为辅助的当前,在面对农村留守幼儿这一特殊群体的时候,应考虑到他们因为长时间与父母分离无法得到情感上的照顾和陪伴,往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其进行矫正,这样才能够使留守幼儿以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每一天,去实现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徐红.浅议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指标体系的构建[J].山西农经,2020(24):
59-60.
[2]李卫平,姚正大,王涛,蔡杰.思想政治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S2):
56-58.
[3]刘鑫.新农村发展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究[J].新农业,2020(24):
42.
[4]周心昊,杨静.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的影响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0,22(04):
30-34.
[5]潘文苑,贺晴,戴建兵.农村留守儿童多维风险追踪调查与风险弱化机制研究[J].社会与公益,2020,11(12):
59-61+68.
[6]王悦悦.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4(04):
63-68.
[7]李梦龙,任玉嘉,杨姣,雷先阳.体育活动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
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28(06):
1297-1300+1296.
[8]孙雪连.要务实要精准: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扶政策亟待优化[J].中小学管理,2020(12):
16-19.
[9]张毅.龙岩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20,38(06):
102-107.
[10]范志宇,吴岩.亲子关系与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抑郁:
感恩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0,36(06):
734-742.
[11]王恒杰,冯小清,冯元.资产建设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创新[J].社会与公益,2020,11(11):
89-91.
[12]杨政平,邵忠祥.城镇化背景下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与对策[J].凯里学院学报,2020,38(05):
48-52.
[13]卢春丽.农村留守儿童人际敏感性和同伴欺负的关系研究——基于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5):
109-114.
[14]黄志娴,郭霄鹏,马多秀.农村留守儿童扶心教育研究:
基于学校教育视角[J].教育观察,2020,9(39):
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