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服装史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6380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服装史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外服装史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外服装史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外服装史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外服装史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服装史1.docx

《中外服装史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服装史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服装史1.docx

中外服装史1

中西服装史A试卷(开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填空,每空2分,共10分。

1、服装定制时代,定制之“制”,特指(         )与(          )。

2、(      )是春秋战国时盛行的一种特色服饰。

3、裤褶是一种(         )的服饰。

4、(          ),成为唐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二、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20分。

1、襦裙服

 

2、中性风格

 

3、顾姑冠

 

4、镶滚彩绣

 

三、论述题

1、试述中国汉代首服式样及其功用(15分)

2、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在服饰上的具体体现(15分)

3、试述十二章纹饰的涵义以及在秦汉、明清时期在冕服上的应用(15分)

 

4、试述明清补服的特点以及异同之处(15分)

5、列举你所知的国际著名设计师的服装品牌(五个以上)(10分))

 

 

 

中西服装史A试卷答案(开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填空,每空2分,共10分。

1、服装定制时代,定制之“制”,特指(有关着装惯制)与(服装制度)。

2、(深衣)是春秋战国时盛行的一种特色服饰。

3、裤褶是一种(上衣下裳)的服饰。

4、(女着男装),成为唐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二、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20分。

1、襦裙服

唐代女子服装,上着短襦或衫,下着长裙,裙腰提的很高到腰部,佩披帛,加半臂。

2、中性风格

指没有显著性别特征的男女皆适用的的服饰或发式。

3、顾姑冠

是元代女子首服。

极有特点,桦皮制,高二尺,末端如鹅鸭,忌触碰。

4、镶滚彩绣

清代女子服装特色。

在领、袖、前襟、下摆、开叉口、裤管等处绣镶滚花边。

三、论述题

1、试述中国汉代首服式样及其功用(15分)

冠是朝服的首服,严格规定。

有冕冠、长冠、武冠、法冠,冠下必衬幘。

幘用来包发,不论贵贱均可。

男子用巾有两种,葛巾和練巾。

这是在周礼的基础上更严格的衣冠服制制度。

2、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在服饰上的具体体现(15分)

出现了裤褶和裲裆。

裤褶不是汉族的右衽,上衣下裤,对襟或左祍,腰束革带,方便利落。

裲裆无领无袖,前后两片,男女均可穿,流传至今,这些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典型服装。

3、试述十二章纹饰的涵义以及在秦汉、明清时期在冕服上的应用(15分)

十二章指的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代表了古人的自然观、神圣观、生存观、政治观。

秦汉时皇上十二章,以下递减,百姓不得用。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意义上的服饰等级划分。

明清时在此基础上有了发展和变化,变成了补子,装饰在官员前胸和后背,图案也分为文官飞禽和武官走兽。

4、试述明清补服的特点以及异同之处(15分)

明、清两代,官员在朝服的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形的图案,叫补子,又称“背胸”、“胸背”。

一般用彩线绣制,亦称“绣补”,也有织造的。

文官用禽,武官用兽,以示差别,是区分文武官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

    首先,从补子大小上来区分:

清朝的补子比明朝补子略小,明朝的补子大者达40公分,而清朝的补子一般都在30公分左右。

由于清朝补子是缝在对襟褂上的,与明朝织在大襟袍上有所不同,所以明朝补子前后都是整块,而清朝补子的前片都在中间剖开,分成两个半块,宗室的圆补有的不仅饰胸,还有的饰于两肩之上。

其次,从色彩和纹样上区分:

明代的补子一素色为多,底子大多为红色,上用金线盘成各种规定的图案,五彩绣补比较少见。

清代的补子则大多用彩色,底子颜色很深,有绀色、黑色及深红色等。

又明朝补子的四周,一般不用边饰,而清朝补子的周围,则全部饰有花边。

另外,明朝有些文官(如四品、五品、七品和八品)的补子常织绣一对禽鸟,而清朝的补子全部织绣单只。

5、列举你所知的国际著名设计师的服装品牌(五个以上)(10分))

LV,Chanel,  Armani,C.D,PierreCardin,Givenchy,

Versace, Lagerfeild

 

 

 

中西服装史B试卷(开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填空,每空2分,共10分。

1、裲裆,其一(     ),其一(     )也。

2、魏晋男子服装以(     )为尚。

衫与袍的区别是袍有(   ),而衫为(       )。

二、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20分。

1、凤冠霞陂

 

2、旗袍

 

3、贯口式服装

 

4、首服

 

三、论述题

1、试述襦裙在唐宋时期的特点以及在明代的发展(15分)

 2、试述霞帔在宋朝、明朝、清朝的形制(15分)

3、试述明代服饰的风格以及影响的主要因素(10分)

4、试述唐、宋、明时期幞头的特点以及不同之处(15分)

 5.对比雅皮士和嬉皮士服装风格(15分)

 

 

 

中西服装史B试卷答案(开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填空,每空2分,共10分。

1、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

2、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

衫与袍的区别是袍有(里),而衫为(宽大敞袖)。

二、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20分。

1、凤冠霞陂

古代贵族妇女往往以凤凰为冠饰。

明制,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龙四凤。

一品至七品命妇的凤冠没有凤,绣有不同数量的雉。

霞帔亦称“霞披”、“披帛”,以其艳丽如彩霞,故名。

披帛以一幅丝帛绕过肩背,交于胸前。

明代始为命妇品级的服饰,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妇,皆服用不同绣纹的霞帔。

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

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

2、旗袍

旗袍,原为清朝满族妇女所穿用的一种服装,两边不开衩,袖长八寸至一尺,衣服的边缘绣有彩绿。

辛亥革命以后为汉族妇女所接受,并改良为:

直领,右斜襟开口,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边开衩,袖口收小。

3、贯口式服装

服装成型初期的一种简易服装形式,长布挖洞,套入头部,易于活动,不易脱落。

4、首服

首服指头部的服饰,包含戴在头上的帽子和裹在头上的缠头巾。

三、论述题

1、试述襦裙在唐宋时期的特点以及在明代的发展(15分)

唐宋襦裙,由短上衣加长裙组成,即上襦下裙式套装。

襦,短上衣,一般长不过膝。

上身穿短衣,下身束裙子,是古代汉民族的日常衣着之一。

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

襦裙在明代妇女服饰中仍占一定比例。

上襦为交领、长袖短衣,裙内加穿膝裤(套裤)。

裙子的颜色,初尚浅淡,虽有纹饰,但并不明显。

至崇祯初年,裙子多为素白,即使刺绣纹样,也仅在裙幅下边一、二寸部位缀以一条花边,作为压脚。

裙幅初为六幅,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后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行动辄如水纹。

到了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每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华,故称“月华裙”。

 2、试述霞帔在宋朝、明朝、清朝的形制(15分)

帔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得此名。

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

明代时发展成了霞帔——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

霞帔为明清命妇礼服,或者可以说是王室和官太太的象征。

《三才图会.衣服》云:

”霞帔非恩赐不得服,为妇人命服。

“《清稗类钞.服饰》也写到:

”明代九品以上命妇皆用之“。

汉族民间妇女只能在新婚或者入殓时”假借“,所以发明了”云肩“与之对抗,所以大号的云肩叫”官样“。

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

清代霞帔有了一些变化:

1.帔身变宽,左右两幅合并;同时加上后片,脱离最初悬挂于颈的原貌,变得更像比甲;2.前胸后背两处缀有补子;3.底部不用坠子,改为流苏。

 

3、试述明代服饰的风格以及影响的主要因素(10分)

明朝服饰属于汉服体系,在推翻元代蒙古人统治之后,明朝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

明朝开国不久,就下令禁穿胡服,开始恢复汉人衣冠;由于政治统治严酷,因此服装等级森严,如朝服补子,清晰划分等级。

政治意味浓厚。

明代许多男子流行的发式都是明太祖首创的。

比如“网巾”,有象征国家法令齐全的意思,“四平方巾”象征国家太平,还有”六合一统帽“即“瓜皮帽”。

女装淡雅清秀除了贵妇以外,平民女子都身着素色。

 

4、试述唐、宋、明时期幞头的特点以及不同之处(15分)

幞头,亦名折上巾。

又名软裹。

汉族服饰之一,是隋唐时期男子首服中最为普遍的样式。

一种包头的软巾。

唐时皇帝所用幞头硬脚上曲,人臣则下垂。

五代渐趋平直。

至宋,幞头以藤织草巾子作里,用纱作表,再涂以漆,称为“幞头帽子”,可以随意脱戴。

其式样有直角、局脚、交脚、朝天、顺风等,身份不同,式样也不同。

到了明代,官吏的幞头脚比宋代减短变阔。

因为它外施漆纱,所以也叫纱帽;明代的纱帽虽与唐之纱帽全然不同,但却是唐代的幞头的后裔。

由于它外表涂的是黑漆,在口语中就把它叫作“乌纱帽”了。

 

 

 5.对比雅皮士和嬉皮士服装风格(15分)

所谓的雅皮士和嬉皮士都是70年代产生的。

嬉皮士基本上是家庭富裕、衣食无忧的中产阶层,服装特点是长发、奇装异服,非主流。

他们反对任何权力,甚至不惜用恐怖、暴力行动迫使政府就范,结果被尼克松为首的美国政府以严厉的手段镇压下去。

雅痞即雅皮士,是指西方国家中年轻能干有上进心的一类人,他们一般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雅皮士风貌(yuppielook)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也有人把“雅皮士”称为“优皮士”。

他们虽然衣着讲究,且着装、消费行为及生活方式等带有较明显的群体特征,但他们并无明确的组织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