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5964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导学案.docx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导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导学案.docx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桥导学案

12《桥》导学案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写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沙哑、呻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语文要素】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前准备

1.准备有关“山洪暴发、洪水肆虐”的视频。

(教师) 

2.准备课文配乐朗读。

(教师) 

3.准备洪水灾害、桥的图片。

(教师) 

4.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边读书,边作批注,将自己的疑问写下来。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将会是一座怎样的桥呢?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播放影片,揭示课题(用时:

5分钟)

1.播放有关洪水暴发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后谈感受。

引入课题:

肆虐的洪水让我们胆战心惊,可是处于洪水之中的人们又会怎样呢?

今天,我们学习12《桥》,让我们走进那个村庄,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洪水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

2.板书课题。

3.组织学生质疑课题。

1.谈观后感受,互相补充、评议。

    

2.齐读课题。

3.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这是哪里的桥?

这座桥什么样子?

为什么要用“桥”做题目?

提示学生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这几个方面来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把握整体(用时:

17分钟)

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学生汇报。

(1)检查生字读音。

(2)指导书写:

“咆”“哮”等会写字。

(3)分组出示词语,引导学生选择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4.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先独立学习,再同桌互读,交流学习情况。

2.学生汇报交流:

(1)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咆哮嗓子 呻吟 

(2)写好生字:

特别注意“咆、哮、嗓、呻”的写法。

(3)学生分组认读词语,试着选择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①咆哮 狂奔 狞笑 拥戴 清瘦 沙哑 

惊慌 嗓子 

②放肆 豹子 呻吟 胸膛 搀扶 祭奠 

书记 丈夫 党员

③乱哄哄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 

3.全班汇报,概括主要内容。

4.同桌相互读课文,小组赛读。

1.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字。

   

2.学生选择词语概括内容时,用自己的话,加上关键词语,说出大概意思即可。

 

三、再读课文,感受危急(用时:

15分钟)

1.指导朗读课文,了解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突遇山洪。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

疏导撤离。

第三部分(第14~23自然段):

桥塌殉职。

第四部分(第24~27自然段):

祭奠英灵。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出要点:

再次读文,要求读得流利,有感情,同时把文中让你惊恐的句子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句段,思考理解。

(1)说一说:

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用一个词形容。

(2)找一找:

如此大的洪水,人们有怎样的反应?

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用一个词来形容人们的表现。

(3)朗读感悟,读出洪水的可怕和人们的手足无措、疯狂乱撞。

(4)读“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个句子,说一说文章的写作特点。

1.细读每一部分,概括大意。

2.

(1)以轮读、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达到熟练、流利。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描写洪水肆虐的句子。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⑤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结合相关的句段,思考理解。

(1)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惊天动地。

(2)想象在暴风雨中人们的表现。

(跌跌撞撞 你拥我挤 惊慌 恐慌 疯了似的)  

(3)动情朗读。

(4)交流理解:

是魔鬼,是猛兽,死亡之神渐渐逼近。

理解到了拟人的句子的表现力。

随机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用拟人的句子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本文段落较多,教师要注意了解学情,帮助学生明确文章一共有27个自然段。

   2.鼓励学生把找到的好词语、好句子摘抄到积累本上,教师可创设交流好词好句的机会。

3.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比喻、拟人等句子表达的好处。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描述洪水给人们带来的感受。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用时:

3分钟)

1.概括本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2.熟读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教师可以把学生本节课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成几个值得重点讨论、解决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听写词语,回顾导入(用时:

4分钟)

1.播放听读课件,听写词语。

2.启发学生结合听写的词语回顾主要内容。

1.写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2.思考并回答主要内容。

提示学生书写时注意合理安排生字的间架结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时:

10分钟)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想想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把感受深的词语、句子画出来,并作批注。

2.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学生活动卡。

小组合作学习:

1.独立默读课文,找句子、悟感受、作批注。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学情况。

3.全班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交流之后要订正批注。

 

三、品读课文,感悟品质(用时:

20分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老人像座山。

(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

 教师导学:

你体会到了什么?

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

感悟“他像一座山”的含义。

(2)结合学生汇报,理解“老汉沙哑地喊话”“党员排在后边”这两句话,并通过朗读体会。

2.党员排在后边。

多媒体出示课件: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

为什么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当时已经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2)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理解。

(3)死亡正一步步逼近,这时儿子想逃生也是情理中的事,可被老汉揪了出来。

你认为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3.父子之情。

老汉吼道:

“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设疑引导:

①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地“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这是矛盾一,为什么?

②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这是矛盾二,为什么?

(2)引导想象:

此时此刻,在儿子被吞没的一刹那,老汉如果能喊,他要喊的可能是什么?

(3)指导朗读。

根据学习卡汇报学习收获:

1.老人像座山。

(1)读句子体会在性命攸关的危急时刻: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 ①老汉嘴上“不说话”,心里却在想怎样使群众能尽快地逃离危险。

②“他像一座山”说明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很高,像山一样巍峨,牢固,稳重,能给人们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座靠山。

(2)有感情地读一读“老汉沙哑地喊话”,尤其注意感叹号的语气。

将危险进一步逼近、人们的恐慌与老汉的表现对比起来读。

2.交流描写党员的语句。

(1)读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2)抓住“冲”“揪”“吼”“凶得像只豹子”来理解。

(3)自由回答。

(秉公办事、大公无私、不徇私情、舍己为人。

) 

3.交流“父子之情”:

(1)读重点句:

老汉吼道:

“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①A.结合两个“推”、两个“吼”,进一步理解。

B.通过读和联系上下文悟出:

看似矛盾的举动,实际上包含了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儿子舍自己的无私品质。

 ②结合两个“推”,体会小伙子与老汉在危急关头的父子情深。

(2)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老汉要喊的话语。

(3)在情景中朗读:

①当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的时候,老汉站在没腿深的水里,镇定得像一座山,他用沙哑的嗓音喊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洪水开始跳舞,木桥开始发抖,水已经蹿上了老汉的腰,老汉威严如一座山,他冲上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洪水狞笑着,木桥开始呻吟,水,已经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他吼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体会老支书的无畏、无私时,注意让学生动笔去圈一圈相关词语,画一画有关的句子。

指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避免拉长音,防止矫揉造作。

2.引导学生结合两个“推”进一步理解,这里的两个“推”,表现出了父子之间深深的爱。

两个“吼”,第一个“吼”是表示老汉要小伙子站到最后,是严厉的斥责;第二个“吼”是叫小伙子快点走,是真切的关爱。

   

3.提醒学生设身处地、声情并茂地朗读。

4.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老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看似矛盾的举动中所包含的情感。

 

四、总结写法,布置作业(用时:

6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

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布置作业:

课外练笔。

1.在浏览全文后,汇报交流。

预设如下:

(1)巧妙地设置悬念。

讨论:

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2.迁移写法完成练笔。

可以阅读《丰碑》《船长》等。

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文章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呢?

在理解文章内容、深刻感受老支书的感人形象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理解文题“桥”的深刻内涵,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难度了。

学生已经对老支书的形象有了认知,同时前面的分析中对老支书语言的反复朗读,也能感受到一个共产党员对人民的热忱与责任,此时再分析课题的含义,也是对老汉为代表的这一共产党人形象的拓展和升华。

(七)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这篇课文是根据谈歌的小小说改编的,全文只有六百来字,却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它好在哪儿?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4)通过自然环境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刻画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让学生思考、交流这篇课文好在哪儿,既是对全文的再次回顾,同时也是让学生通过这一分析,感受小说的魅力,激发课后阅读小说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将受到的情感教育通过读的形式外化出来。

 (八)课文小结。

课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远离死亡的生命桥,自己却同儿子一起被洪水吞没。

课文歌颂了老共产党员这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六、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根据课文情节展开,按故事的发展依次提炼内容,概括板书,最后总结中心,得出“桥”的意义。

层次清晰地帮学生串起故事内容,引导认识小说的情节,感知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熏陶。

            

起因(1—6)      山洪暴发  村民逃生    

发展(7—13)     指挥过桥  稳重果敢    连心桥 

桥 

高潮(14—23)    保全他人  父子牺牲    生命桥           

结果(24—27)    洪水退去  祭奠英灵

 

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1.课文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2.总结:

在灾难面前,一座窄窄的木桥引渡人们走过危险,走向安全。

后来,这座木桥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的心中建立起来,那就是——老支书,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支书,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时刻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共产党员!

[教学板书]

12桥

桥老支书

窄窄的木桥像一座山

开始发抖冲上去揪出一个小伙子

痛苦呻吟用力推小伙子上桥

轰地塌了被洪水吞没了

(不朽的生命之桥)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先从词句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描写洪水的词语和句子,接着学习有关描写老汉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体会人物形象。

然后,我放手让学生在默读课文中整体感悟,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展开学习。

在这节课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强,在理解句子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教学还是存在许多不足,如课堂引导的语言表达不够简练,讲解课文的高潮部分还欠火候,对课文的解读还不够深入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善这些不足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