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兵法人生价值最大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5724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兵法人生价值最大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生兵法人生价值最大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生兵法人生价值最大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生兵法人生价值最大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生兵法人生价值最大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生兵法人生价值最大化.docx

《人生兵法人生价值最大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兵法人生价值最大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生兵法人生价值最大化.docx

人生兵法人生价值最大化

发言人:

西塘时间:

2004-10-1720:

18:

07

普通人人生到底在追求什么?

 作者以自己三十多年‘土插队‘,‘洋插队'中获得的人生感悟,阐述一个‘普通人的奋斗法则‘...

转载:

 第‘头‘,第‘尾‘章节...

================================

第一章普通人的奋斗法则

  一个周末,我打电话去问候我父母,他们正住阿克朗市我弟弟处。

在通话中,我告诉我妈妈,最近特别忙,为了接待一个访问我校的中国教育代表团,同时还要应付日常的教学。

  我妈的声音变得紧张了,说:

“贤方,你要注意身体。

要知道,过去你奋不顾身,那是因为生命没有价值呀。

可今天只要你还有口气,人家就要付薪水,所以你的命是值些钱了。

要爱惜生命啊!

  听着我妈郑重其事的叮嘱,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她是比较典型的上海人,精明、实在,经常能通俗精辟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她的意思是,我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如今已是大学终身教授,没有后顾之忧了,就不应该再如此辛苦。

寥寥几句话,虽是夸张,也有些露骨,却刻画出了我的人生,所以我才觉得有趣。

大学终身教授

  这里,我先要介绍一下美国的高校制度。

大学在任聘全职教师时,通常会给予一个“终身教授待晋”(Tenure-TrackProfessor)的职位。

新教授上任后,系里每学年都要作评估,以决定是否续聘。

在“待晋”期间,他可以申请晋升,但申请若被否决,就要另寻高就了。

他在这个位置上最多可待五年,至那时他就必须申请晋升,如被否决也要在第六年离开学校。

但他若拿到了终身教授,自此聘用合同将每年自动延续,直至退休。

所以,美国的终身教授是一种“上或走”(UporOut)的制度。

终身教授是大学教师的人生奋斗目标。

你若在“终身教授待晋”的阶段,就必须在五年期内在研究、教学和服务上有杰出表现,你若有幸获此晋升,那就意味着地位的根本改变。

从此后,你就告别了那种普遍存在于美国社会的不安全感,又寻回了人的本性:

过去你把周末和节假日都扑在研究上,现在可以放松一下了;过去你谨小慎微,甚至是忍气吞声,努力处理好与每一资深同事的关系,因为他们都有毁掉你的影响力,现在你可以在系务会上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了。

而且,大学没有法定的退休年龄,额定的教学量也不高,你可以教书到爬不动或自愿离职——这是美国就业中绝无仅有的铁饭碗。

  但是,你在这之前的“待晋”阶段,就要承受的精神压力也是巨大的。

我刚进我们商学院时,分到了曼哈顿校区办公楼第八层的一个办公室,窗口面对着百老汇大道。

别人告诉我,商学院的一位前任教授,就是从这个窗口跳出去的。

据说那是个看起来很文静的美国人,他在终身教授的申请被拒后,竟然就此了结自己的生命。

我也经历了从“待晋”到“终身教授”的过程,亲身体验了那种心理上的巨大落差。

  终身教授的设立,原意是在制度上为学术自由提供保证——因为只有当教授不必为饭碗而隐瞒自己的观点,也只有在校方无法由自己的好恶来决定教授的去留,才能真正创造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环境。

客观地说,正是这样一个环境造就了美国在主要学术领域中的领头地位。

  可是,一个教授若是端着铁饭碗,没有不安全感,他的原动力就只能来自于良知和对职业的热爱。

如果他有强烈的进取心,那么,在晋升后还会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可他如果自此后只想打混,那也是很容易的。

人其实都有惰性的,事实上多数人在拿到终身教授后就再没有发表过重大研究成果了。

  由于这样的高等教育体系,一方面是有那些老学究,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形势发展,却占着教授的位置,另一方面是刚出道的博士毕业生,拥有现代化的知识,掌握了最新的科研方式,却找不到与其专业相对口的职位。

所以,这种制度也有弊病。

  当然,对我妈妈来说,美国教育制度的各种利弊,并不重要。

她最关心的是她的儿子。

她认为我能从那困难的年代里走出来,一直发展至今,是极不容易了,她知道我一直在突破生理极限中求发展。

但是,我能有今天,也足够了,既已稳定,就应该放松一下,享受人生了——她经常这么地告诫我。

  为数不多的幸运儿

  是的,我的生活是很优逸了。

可回顾往事,人生道路却是极不平坦。

我初中一年级时,碰上了“文化大革命”,十七岁就从上海下放到江西农村,在艰苦奋斗中度过了九个年头,“文革”结束后通过高考,走出农村上大学,毕业后有机会出国,后来又读了博士,直至现在当大学教授。

这一路上真是无数的坎坷和波折啊!

  坦率地说,我并不算成功,也没有什么杰出的贡献——很多海外华人的成就远在我之上。

但是,我有我的事业,我得到了社会的尊重,我在工作中实现了自我。

特别是,在经历了那个动荡的年代后,我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在我的同代人中,我是属于那为数不多的幸运者。

  我过去曾经想过,我之所以成为我,我之所以比我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更有作为,是为什么?

是因为我运气比较好吗?

但是,我并不认为我是运气好。

恰恰相反,如果我们人生确实存在着运气,那么我就应该属于那种运气比较差的人,因为我做事很少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磨难(这些我在后面的章节中都会谈到)。

  我也不是那种才智出众的人。

直到最近,我才发现我在年少时脑子就有缺陷(详情见第19章)。

我也没有一个显赫的家庭背景,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套用鲁迅的一句话,咱家并不是“曾经阔气过的”——当然,现在尚未、将来大概也不会阔气。

我记得,在“文化大革命”以及历次的政治运动中,我家都是惶惶不安、谨小微慎地过日子。

我们得以平安地度过那动荡的年代,完全归功于我母亲,她是家庭的主心骨,精明、谨慎、识大体,使我家避免了很多家庭所经历过的那种大起大落。

总而言之,我的人生始于一个极不利的起点,家境一般,个人总体素质平平——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这不仅是我这样说,也是别人给予过我的评价。

  我开始美国的教职后,就积极促进我所在学校与母校江西财经大学的交流。

在此过程中,我与母校外事处长张小俊很熟悉了。

在一次聊天时,他说道:

“自我到江财工作后,就多次听人提到‘刘贤方’这个名字,那时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有名,在认识了这个‘刘贤方’后,才发现原来他也不怎么样。

”我与周围人听后,都哄堂大笑。

他说的是事实,我的确是很一般的。

  但是,我在逆境中崛起了。

我来自于社会的下层,最后能够超越我同代人的大多数,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以更精确的表述,也就是我想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在我的经历里,在那似乎由一系列偶然事件连接而成的人生中,有没有带规律性的法则,什么是导致我命运改变的必然性因素?

普通人的奋斗法则

  人们总爱引用爱迪生的话,“天才人物的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这没有错。

可是,他们忘记了,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是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所没有的。

如果你属于人类群体的主流,那你就属于那没有灵感的百分之九十九——而且这种可能性是百分之九十九,那么你对这百分之一的天才也就只能望尘莫及了。

  我相信你已经读过一些介绍伟人或天才人物的书籍——否则你不会对此书有兴趣。

可是,那些读物所谈论的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

那些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脚印,他们的事迹对你、对我、对其他许多人都会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

可是,伟人之所以伟大,天才之所以是天才,主要是因为他们与我们不一样,他们或是有着超人的智慧和体能,或是胸怀雄才大略,或是有过极不平凡的经历。

但是,历史上又有多少这样的人才呢?

他们离我们太远了,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的境况并不是直接相关的。

  任何事物的群体都是两头小中间大,人类社会也是一样。

其中极其优秀与极其拙劣的都属于少数,而其余的百分之八十甚至九十都是普通类型,在素质、能力和境况上都更接近于平均水平。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的人生当然无法与那些伟人和天才人物相比拟了。

在认识到这一点后,我提出第二个问题,对于多数人也就显得重要了:

“什么是普通人的奋斗法则,他们又应该怎样去追求人生呢?

  以上所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其实是相关的,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形成了这本书的主线。

通过对我人生历程的回顾,我总结出了带有普遍性,具有大众性的人生发展和竞争理论。

我也相信,这本书也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答,而下面的讨论只是为整个阐述提供一个承上启下的引子。

  首先,我认为,对于社会中大多数人来说,人生的挑战不是如何去改变世界,也不是怎样在历史上留下足迹。

对于他们,更为直接,也更加切身相关的,是如何以自己的所在、所有、所能,在有限的人生中求得最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找到自我。

我本人属于那个群体,我走过的就是这样一条人生道路。

我的普通性,使我与生活中的人们有可比性,我的经历对他们有相关性,从而我体会也可以给予他们更大的启示。

  其次,我也意识到,我之所以能够逆转命运,主要是靠后天创造的条件,是借助了一些大家都拥有,或都可获得的素质,从而克服一些不利的个人境况和天时地利。

但是,更重要是怎么去做——如何自觉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和优势,怎样建立起自己在无常人生中的进取之道?

这就是我要讨论的。

我能够悟破人生,是因为人生经历,再加学术专业的训练,这两者的结合是智慧的源泉,从而我发现了人生奋斗的方法论,并把它称之为“改变命运的人生兵法”。

  人生道理一点就破

 兵法是用来打仗的。

秦末张良,出身平民,谦虚执着,因而得到异人传授兵书一部,结果带兵治军平天下,辅佐刘邦建立起西汉王朝,创造了历史,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同样的,人生如战场,我们面对生活,也要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们也需要人生兵法。

  可是,这个“人生兵法”难道真有此功力?

你也许觉得难以置信。

我就是要说服你,不仅是通过逻辑,也以亲身经历为例,还披露了一些较隐私的个人情况。

其实,书中所揭示的道理是带有普遍性的,不仅是我个人经验的总结,也是许多人命运得以改变的秘密。

只不过我能以悟得道,并以简单方式展示出人生奥秘。

  人生道理一点就破,所以这本书将使你成为“识时务者”。

我们应该树立起一个强烈的信念:

人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个人来到世间,不管始于怎样不利的起点,不管面对着如何恶劣的内在和外部条件,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主导自己的命运。

你或许在劣势中奋斗,你或许是竞争中的弱者。

但是,归根结底,你是否有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

只要有,而且又能身体力行,你就一定可以。

我将会教你如何改变人生,我自己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我把这一人生兵法归纳为“三点二法求一本”,这是人生奋斗的方向和方法论,其要素是建立在人之共有或都可以发掘的人性基础上的,是与我们普通人相关的,但它可以帮助你克敌制胜、超越客观存在的局限,实现人生的基本目的。

这一人生兵法来自于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为了把它介绍给大家,我在面章节就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和总结,深入浅出,渐进地表述这一人生奋斗和竞争的思想。

最后,在第19章和第20章再作一全面系统的概括。

  1.2.往事不堪回首

  那是2002暑期,我在纽约科技大学任教。

在我的安排下,校长查尔斯博士访问了中国访问,我们的第一站是北京,最后是上海,在与上海经贸大学领导会谈后,正式的访问就结束了。

同行的数人中,杰夫先回了北京,莫教授还要在上海住几天,而我和查尔斯校长则第二天一早离开,他是去巴黎,而我将直飞哈尔滨。

美国GKV建筑设计公司老板理查德已定好计划,将同日到达。

我介绍他参加了哈尔滨一个房地产项目的设计招标,这次他带队来提交设计成果报告,也是很重要的事。

  我们那次上海之行,住在浦东的金茂饭店,那据说是上海最好的超五星级酒店。

这个旅馆,的确是极其豪华,以其现代化的设备,专业素质的服务,200美元一天的住宿费,也是物有所值。

若按纽约的物价标准,这就是很便宜了。

是的,中国的星级酒店都算是比较便宜的。

  在离开酒店前一天晚上,我到服务台落实去机场的交通安排。

我和查尔斯校长都是第二天清晨时间离开。

前台的服务人员告诉我们,酒店大门口平时有出租车等候,但若是太早,就无法保证出租车都能随叫随到。

若要保证有车,可以预定,但要支付预定费用400元人民币。

  尽管我中国之行的费用可以报销,但我习惯于为公家省钱,觉得如此简单服务,却是这样昂贵的收费,真是有宰人之嫌。

为了保险,我还是为校长预定了一辆出租车,自己就不愿花这样的冤枉钱了。

我准备第二天早上到大门口叫车,我就是要尝试一下。

  第二天清晨,我结完酒店的账后出来,走出大堂门口,服务生向外手一招,很快就有一辆出租车驶过来了。

这就证实了我原来的想法:

这样一家大酒店,怎么会难以叫到出租车呢?

  出租车司机是一位中年男士,胖胖的,头发都花白了,一口上海口音。

他帮我上了行李后,就开上了前往浦东机场的高速公路。

一路上,他的心情很不错,可能因为载到我这个远程客,他今天的基本收益就有保证了。

  不过,他很快就又变得愤世嫉俗,开始抱怨起来了。

在谈到当前的社会现象时,他愤愤不平,满口怨言。

他告诉我,今天的中国,做什么事都要有权,大家也都在利用职权谋私利。

就连酒店大门口那些服务生,也有权可用,他们都在向出租车司机收回扣。

像他这样不进贡的,通常是派不到载我这样的长途乘客。

今天是个例外,他们没有办法,因为时间太早,没有其它出租车在等候,就只能把这趟车派给了他。

  我们起初是用普通话在交谈。

可在谈话中,我意外地发现我们是同代人,同年龄,同是68届初中生,又同样地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上山下乡运动中去了农村。

我为之一震,马上改口说起一口标准的上海话:

“阿拉(我)也是上海人。

”接着,我说出了我的背景。

  他也很意外,说:

“可你看起来是这么年轻,我都不相信你和我是同年的。

”我们就聊起彼此的经历来。

当年我下放到江西农村,而他则去了黑龙江军垦农场。

共同的经历,使我们产生了强烈的时代共鸣。

  他非常感慨地说:

“可我们今天的身份是完全不同了,你是美国教授,而我只是个出租车司机。

  “那只是因为我的运气比较好。

”我想安慰他。

  “不,你靠的不是运气,”他认真地说,“在那个年代,我们被称之为知识青年,其实几乎是什么都没学到,你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努力!

  接着,他谈起了自己的经历。

他初到农村也非常努力,曾经被基层单位推荐去上海读大学,而且也通过了审批程序。

可在最后一刻,农场政治部主任开后门把自己的侄女换了上去。

他到上级有关部门投诉,却毫无用处。

他既气愤又无奈。

经过那一次挫折之后,他沮丧了,就随波逐流了,转眼间已是人到中年,也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最后,他感慨无限地说道:

“当年我要是也像你这样努力,没有放弃,也许就不至于今天了。

 我对他的境遇深深地同情,但我又能说什么呢?

——他仅是那个大动荡年代的无数受害者之一。

在说话间,我们的车已到了浦东机场航站楼,我付完车钱后,又塞给了他一张100元人民币的钞票,他很意外,忙着表示感谢。

我却匆匆地要去赶班机了。

  我办完了登机手续,坐在机舱的位子上,就陷入了沉思,一直到旁边有人轻手推了我一下。

我回头一看,那个可爱的空中小姐在冲着我笑。

我尚未反应过来,她又作了一下系上安全带的手势,我才醒悟过来,马上系上了座位的安全带。

我在沉思中,没有听到广播里的通知,也没有注意到她刚才在对我说话——飞机就要起飞了。

  出租车上的那番交谈在我眼前挥之不去,我久久无法平静,心里还想着司机的那句话:

“你靠的是努力!

  我在询问自己:

“是啊,我当年如果也是放弃了,那么我今天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浮想联翩,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过去的年代,先下放到江西农村,后来上了大学,再后来又出了国……过去的经历,一幕一幕地展现在了眼前。

  ……

====================================

 ..................

第二十章  改变命运的要素

  

我在第2章始,提到了与上海出租车司机的那次偶遇。

是这一小事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也激发起我无限的感慨。

  是啊,我和他是同代人,当年都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也同样地经历了很多的艰辛困苦。

可在30年之后,我们的处境却如此的不同,可谓是天壤之别。

此时此刻,彼此都百感交集。

那种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也是没有那个时代经历的人所难以体会的。

  我开始思考了:

什么是导致我们不同人生道路的根本因素?

是的,我们可以把这一切归咎于命运的无常,也可以用造物主旨意来解释人生的波澜起落。

但是,那种说法除了使我们感叹人生之外,还是感叹。

那种情怀并不能给予我们更多的人生启示,而且它也没有点到主宰命运的穴。

  我认为运气、天分或家境等客观因素都无法解释我们间的落差,因为我在这些方面拥有的也很普通,我俩没有区别。

我经历过了多次的坎坷、挫败,以及随之而来的痛苦,我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曾想到过放弃。

假如我那时真的激流勇退了,我今天又会处于何种境地?

我是否也要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命运呢?

  那么,我的命运为什么能改变呢?

那位出租车司机说,因为我努力。

这话对,但也不对。

说他对,因为我的确很努力,说他不对,因为中国还有无数很努力的人,他本人就是其中一个--他之所以能够搭到我这个长途乘客,是因为他凌晨六点多就在金茂饭店前等待。

尽管大堂服务员拿不到他的回扣,但也只能把这次车派给他,因为他们没有其它选择,因为他比他的同行更加努力。

可是,为什么他和其他很努力的人们没有逆境崛起呢?

  显而易见,在我们的人生中,还有其它一些更重要的因素,在对我们的命运产生着影响。

是在这一思考中,我得到了人生的感悟,而这个感悟也就是我‘人生兵法‘的概念基础。

  

以主观因素改变人生

  我与那位出租车司机相比较,尽管有着共同的人生起点和类似的经历,但却走到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因为偶然,而是因为我们也有不同点。

通过分析,我发现三个因素是对我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人生命运改变的三要素

 1.目标明确,志向远大--好高骛远的思想境界

  当年我俩都不安于现状,强烈地希望改变命运。

但是,我还更拥有一个东西:

方向。

在我的人生发展中,我始终有着极其明确的奋斗目标。

  在农村时,我只有一个目标:

上大学。

这个目标,以我当时的处境,太高大,太不切实际了。

我身在偏僻落后的乡下,大学招生是从工农兵中推荐,每个县才有几个名额。

在那政治决定一切的年代里,尽管我的政治条件不过硬,却没有放弃过大学梦。

我来到美国后,又是以一般的教育基础和智力,去苦苦地爬那个博士的宝塔尖。

我在追寻过程中,经受了无数的挫折,却没有放弃。

现在来看,以我当时的境况,确立这样的目标,真是太不自量力了。

用乡下人的话来说,那是‘讨饭的命也想去中状元‘。

  这样的目标实在是太‘好高骛远‘了。

是的,我就是强调‘好高骛远‘的精神。

中国人较务实,把‘好高骛远‘当作一个负面含义的成语,以形容某些人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但是,我们设定人生目标,就必须有这种精神。

也许你不切实际,也许你的目标超越了你实际能力和环境的许可,也许你无法达到你的最终目标,可就是在对远大目标的追求中,你能激发出自己的最大潜力,从而取得自己原来不可及的成就--而且,如以我下面提到的方式,这追求还很可能得以实现。

  只有目标明确,才能产生持续前进的动力和决心。

举个例子,我在坚持跑步运动,目标是五公里。

我更习惯于在跑步机上运动,因为我在跑步时人体的不适感很强烈,要靠毅力才能坚持下去,若在跑步机上,我随时可以知道自己的进展和离目标的距离,这样就比较能够坚持下去--我想这也就是跑步机能够风行世界的原因吧!

  只有目标明确,才能面对干扰和诱惑而不动,始终保持既定方向。

当年,我为追求大学梦,才坚持在一条更艰辛的人生道路--没有为图安逸而当供销站售货员,放弃了县办制革厂拿工资的机会,却去担任生产队长,在领导农业生产中创出早稻产量‘一季超全年‘的奇迹,没有像多数上海知青那样利用‘文革‘结束的机会回上海,却是留更落后的江西上大学。

我在出国后,为了实现读学位愿望,在错综复杂的困境中作出了痛苦的取舍--这当然也换来无穷的愧疚。

我在美国求学时,在MBA学习阶段,不会想为减少辛苦而去娶中餐馆老板的女儿,在博士学习的巨大压力中,尽管数个同学中途退学去追寻其它职业,我却丝毫不动摇,一定要拿到博士学位。

这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来自于明确的目标。

  总而言之,在人生的追求中,‘好高骛远‘是关键,明确目标是动力。

我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为对目标的不放弃。

当年我如果没有目标和志向,或无法为目标而放弃眼前利益,我也许就会走上另一条路,也许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人生奋斗体会了。

  因为目标是通过努力和坚持去实现的。

这样,另外的两个要素也就极其重要。

  

  2.毅力、勇气、百折不挠的决心--一意孤行的追求

  我与那位出租车司机还有一个差别:

毅力。

他在经受一次挫折后就灰心放弃了,可是我却百折不挠,一直坚持到底。

  只要目标确立,只要目标是值得追求的,就要全力以赴地去追求,绝对不能轻言放弃。

这种追求需要勇气、毅力、决心,靠的是‘一意孤行‘的精神。

 ‘一意孤行‘?

这又是一个带负面含义的成语。

  是的!

因为上面所提倡的不仅是志向远大,还要‘好高骛远‘。

那也就是说,我们在追求目标时,并不配备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人生总体资源,我们是处于‘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状态。

那么,我们的目标也就很不容易达到。

而且,越是‘好高骛远‘,愿望离现实的差距越大,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因为是这样的追求,我们的努力很可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仍然要不放弃,还要继续不断地尝试,甚至要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这样做,那就是‘固执‘,那就是‘一意孤行‘,那是想做‘ImpossibleThings‘(不可能的事)--我曾经就是这样被人调侃过。

  这样的目标追求,是一个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经受很多的挫折,以及挫折所带来的痛苦。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保持着顽强的斗志,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直不停地去争取。

到最后奇迹竟然出现,我们竟能够如愿以偿,达到自己的目标。

  比如,我在农村时经历了多次大学梦的破碎,我没有放弃,最后高考制度恢复,我考上了大学;我读博士时一直地受挫折,但我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最后的转机是崔教授未拿到终身教授而离去,我终于完成学业;我在协和大学发展中美MBA项目,就在事即成之机却又有意外变化,我人格受辱,发誓一定要找到新的合作学校和工作,最后居然如愿以偿,而且我的求职努力开始于暑假初,是在找大学教职不大可能,也很少的时机。

我还有过其它几次类似经历,都是以强烈的意愿,坚持到最紧要关头,在几乎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候,就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3.积极思维,进取心态和乐观态度--盲目乐观不是坏事

  

我与那位出租车司机还有一个不同点:

人生态度。

他愤世嫉俗,态度消极,而我比较积极、进取和乐观,所以我能够努力向上,始终也没有放弃。

  积极思维方式极其重要。

我们回顾一下以上的两个因素:

‘好高骛远‘和‘一意孤行‘,那是在不断的努力中去追寻成功的机会,可也是要在奋斗过程中经常地经受失败。

但是,尽管屡战屡败,却要屡败屡战,而且还要有越战越勇的精神,要保持一鼓作气,再而不衰,三而不竭的斗志,直至胜利。

这样的追求太难、太艰辛了,要怎么才能坚持到最后呢?

  这就需要我们有精神支柱。

要有积极的思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能看到光明,看到希望;要有进取心态,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如何才能实现目标,更上一层楼;更要有乐观主义的态度,甚至是‘盲目乐观‘的精神,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士气。

一个将军在决战前夕,面对极其险恶战情,不会什么都告诉士兵,士气可鼓而不能泄,而士气又将直接影响到战斗结果。

  在中国语言中,‘盲目的乐观‘也带有贬义的意思。

可是,盲目乐观又有什么不好?

也许提高了你的预期心理,使你失败后,更感到失望和痛苦。

但是,即使你不乐观,失败后也会痛苦,只不过是痛苦的程度有不同。

  今天,当我谈起经历,一些海外朋友问我:

为什么没听你抱怨你所经历的那个时代和制度呢?

是的,我也碰到过一些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