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讲走近细胞培优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5714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讲走近细胞培优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讲走近细胞培优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讲走近细胞培优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讲走近细胞培优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讲走近细胞培优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讲走近细胞培优学案.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讲走近细胞培优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讲走近细胞培优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讲走近细胞培优学案.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讲走近细胞培优学案

教学资料范本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讲走近细胞培优学案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20xx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讲走近细胞培优学案

 

[考纲明细]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Ⅱ)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 3.实验: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板块一 知识·自主梳理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3.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4.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①]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

[②]生物圈。

2.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

单细胞生物。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5.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单细胞生物只有细胞、个体层次,植物无系统层次,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三、构建病毒的知识

1.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时,应先用放射性的普通培养基培养寄主细胞,再用寄主细胞培养病毒。

2.用放射性T和放射性U分别培养宿主细胞,再用病毒分别侵染培养出来的宿主细胞,检测病毒放射性,从而判断是DNA病毒还是RNA病毒。

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特别提醒

(1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很多细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其有氧呼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内侧进行。

(2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一般情况下,凡“菌”字前面有“杆”如乳酸杆菌、“球”如链球菌、“螺旋”及“弧”如霍乱弧菌字的都是细菌。

)()()()

(4蓝藻是一类生物,颤藻、念珠藻、蓝球藻、发菜均属于蓝藻,其他的藻类一般认为是真核生物。

五、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细胞的多样性

(1)表现:

细胞的形态、大小、种类等各不相同。

(2)直接原因:

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不同。

(3)根本原因:

DNA的多样性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统一性的表现

(1)成分: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相同。

(2)结构: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3)遗传:

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4)能量:

一般都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5)增殖方式:

都以细胞分裂的方式增殖。

六、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连线)

答案 ①—b—Ⅱ ②—c—Ⅰ ③—a—Ⅲ

2.基本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意义:

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七、与显微镜有关知识

1.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

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才能使其位于视野中央。

2.图中属于目镜的是①②,属于物镜的是③④,判断的依据是有无螺纹。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4.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中与玻片标本最接近的是④。

5.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填表)

6.高倍镜使用的“四字诀”

(1)“找”:

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2)“移”:

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3)“转”:

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

(4)“调”:

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 深入思考

1.系统和生命系统哪个范畴大?

分子和原子是不是生命系统,请说明理由。

提示 系统的范畴更大。

分子和原子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的。

2.病毒属于生物吗?

其存在生命系统吗?

提示 病毒无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但能繁殖,产生后代,属于生物。

但单独存在时无生命系统,也不存在结构层次。

◆ 自查诊断

1.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  )

答案 ×

2.噬菌体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噬菌体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

答案 ×

3.雄安新区的白洋淀中全部鱼属于种群这一结构层次。

(  )

答案 ×

4.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一定都是原核细胞。

(  )

答案 ×

板块二 考点·题型突破

考点1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上海高考]下列关于乙型肝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在人体血浆中增殖

B.不能寄生在呼吸道黏膜细胞中

C.核酸中含5种含氮碱基

D.蛋白质由自身的核糖体合成

[解析] 乙型肝炎病毒只能寄生在肝细胞内,不能寄生在呼吸道黏膜细胞中,也不能在人体血浆中增殖,B正确,A错误;乙型肝炎病毒是DNA病毒,其内只有DNA,只有4种含氮碱基,C错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不具有核糖体,病毒合成蛋白质需借助宿主细胞的核糖体,D错误。

[答案] B

题型一 考查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方式

1.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从2天到21天不等,目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已知主要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或接触感染者的尸体。

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②所有动植物的致病因子一定是病毒 ③埃博拉病毒可在实验室中用液体培养基培养 ④病毒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十分广泛 ⑤病毒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层次 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①正确;所有动植物的致病因子不一定都是病毒,也有可能是细菌、寄生虫等,②错误;病毒只营寄生生活,故埃博拉病毒不能在实验室中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只能用病毒的寄主细胞做培养基来培养,③错误;病毒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十分广泛,④正确;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层次是细胞,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⑤错误;病毒只有DNA或RNA一种核酸,所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⑥正确。

题型二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相互关系

2.下列有关对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生命系统”是“细胞”

B.衣藻和蓝藻在结构上有其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拟核

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D.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其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

答案 A

解析 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生命系统”是“细胞”,A正确;衣藻为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蓝藻为原核生物,具有拟核,B错误;“生态系统”代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C错误;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其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的结果,D错误。

3.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C.H1N1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

D.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

答案 C

解析 生命系统中的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三个层次,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A错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B错误;H1N1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必需在寄主的活细胞内完成,是离不开活细胞的,C正确;蛋白质和核酸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

考点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北京高考]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有拟核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有拟核,无线粒体,可进行需氧呼吸和光合作用;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有细胞核,无拟核,有线粒体,可进行需氧呼吸,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A、C、D错误。

[答案] B

题型一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1.下列各生物与相应的结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噬菌体 ②蓝藻 ③大肠杆菌 ④草履虫 ⑤番茄

⑥衣藻

A.除①②③外,其余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B.以上生物中,只有⑤⑥两种生物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C.②③有拟核,其余的都没有

D.除⑤⑥两种生物外,其余生物都需进行寄生生活

答案 C

解析 ①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但②蓝藻和③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A错误;以上生物中,⑤⑥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②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②蓝藻和③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拟核,①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④草履虫、⑤番茄、⑥衣藻都是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②蓝藻属于自养型生物,不需进行寄生生活,④草履虫也不需进行寄生生活,D错误。

2.关于下列a、b、c、d四种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d不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a和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a、b、c、d都能独立繁殖和代谢

D.a、b、c、d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 C

解析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噬菌体属于病毒,原核生物不具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正确;蓝藻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水绵含有带状叶绿体,两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图示四种生物都可以生长繁殖,但是病毒不能独立繁殖和代谢,只可以寄生在活细胞内,C错误;四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在繁殖过程中都可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

技法提升

 易混淆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题型二 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3.下列为两种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数目较多,核仁较小

C.以上两种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和质粒

D.以上两种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答案 D

解析 蓝藻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数目较多,核仁较大,B错误;这两种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C错误。

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发菜细胞虽具有叶绿素,但是没有叶绿体,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蛔虫细胞内无线粒体,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血红蛋白的形成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D.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放到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

答案 B

解析 发菜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蛔虫细胞是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血红蛋白不是分泌蛋白,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C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能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D错误。

知识拓展

 细胞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相统一的“七个”实例

实验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20xx·洛阳模拟]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物像。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中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是:

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解析] ①②表示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所以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④表示物镜,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A错误;把视野中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即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时,应选用③,但不能提升镜筒,B错误;从图乙到图丙是低倍镜到高倍镜的转换,其正确的调节顺序是:

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C错误;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应选择高倍的物镜和目镜,且放大倍数越高的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所以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D正确。

[答案] D

1.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1.5cm左右

B.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中呈现p字母

C.观察向日葵叶片的保卫细胞时,若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则视野中保卫细胞向左方移动

D.视野中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

答案 A

解析 放大倍数越大,玻片与物镜的距离越小。

在显微镜的视野里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2.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

答案 C

解析 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调节光圈,A错误;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B错误;异物只可能在物镜、目镜或装片上,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异物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C正确;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首先在载玻片上滴1~2滴生理盐水,滴加清水,会使口腔上皮细胞吸水涨破,D错误。

3.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的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多少?

(  )

A.8个B.4个C.16个D.32个

答案 C

解析 视野直径上一行细胞的数量变化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则看到视野内的细胞数为16个。

4.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均匀分布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B.4个C.8个D.16个

答案 B

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在放大100倍时,设视野半径为d,则面积S=πd2,此时视野中有64个细胞;当放大到400倍时,其视野半径相当于原来的1/4,则圆面积S=π(d/4)2,即为原来的1/16,故看到的细胞数目为64/16=4(个)。

技法提升

1.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推算

若视野中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考虑面积的变化,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的变化规律如下:

项目

低倍镜下放

大倍数为a

高倍镜下放

大倍数为na

视野中一行

细胞数量

c

c×(1/n)

圆形视野内

细胞数量

d

d×(1/n2)

2.污物位置的判断

板块三 方向·真题体验

1.[20xx·海南高考]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

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

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答案 D

解析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核糖体是原核细胞中唯一的细胞器,A正确;细胞膜的存在,使细胞有选择地从其所处环境中吸收物质,B正确;细菌的拟核区有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C正确;蓝藻无叶绿体,D错误。

2.[20xx·上海高考]在电子显微镜下,放线菌和霉菌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

A.核糖体和质膜B.线粒体和内质网

C.核糖体和拟核D.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答案 A

解析 放线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霉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除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有真正的细胞核。

因此,电镜下放线菌和霉菌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核糖体和质膜(细胞膜)。

3.[20xx·上海高考]下列病毒的构成组合中错误的是(  )

①DNA ②RNA ③蛋白质 ④磷脂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D.②③

答案 B

解析 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为DNA或RNA,部分病毒的囊膜含有磷脂。

4.[20xx·海南高考]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答案 B

解析 细菌为原核生物,有核糖体,无叶绿体,A正确;蓝藻为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有核糖体,B错误;水绵为藻类植物,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C正确;酵母菌为真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但无叶绿体,D正确。

限时规范特训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细胞是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 B

解析 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A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B错误;细胞是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正确;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正确。

2.[20xx·郑州质检]从某种病毒中提取出核酸,经测定,其碱基的组成中A与T含量相等,C与G含量相等。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病毒不具有独立代谢的能力,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该病毒的核酸最可能为双链DNA

C.该病毒不具有细胞核,但有拟核结构

D.将其核酸彻底水解,可以得到6种小分子物质

答案 C

解析 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A正确;由于该病毒核酸的碱基组成中A与T含量相等,C与G含量相等,符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含DNA的特有碱基T,这是双链DNA的特点,B正确;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构成,无细胞的各种结构,C错误;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故其彻底水解产物为1种磷酸、1种五碳糖、4种含氮碱基,D正确。

3.[20xx·石家庄一模]下图是某类生物的结构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该类生物唯一具有的细胞器

B.②是由一条环状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

C.该类生物的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D.该类生物不能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答案 A

解析 图中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细菌,细菌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图中①),A正确;细菌细胞的拟核DNA(图中②)不与蛋白质结合,B错误;细菌细胞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C错误;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因其功能地位不同而不同,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寄生细菌是消费者、腐生型的细菌是分解者,D错误。

4.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可以相互联系,如细胞、种群

B.SARS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C.一个变形虫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

D.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答案 D

解析 生命系统分为不同的层次,各层次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它们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A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属于生命系统,B正确;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C正确;如果要研究生命系统的生物圈或生态系统,不但要研究各种生物,还要研究各种生物需要的环境条件,因此环境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D错误。

5.[20xx·济南四校联考]下列有关自然界中生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菌类绝大多数是异养型

B.细胞生物一定都含有核糖体

C.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D.酵母菌有线粒体,但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C

解析 菌类中只有少数是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或光合作用的细菌,属于自养型细菌,其他均为异养型,A正确;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B正确;红藻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为真核生物,C错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含有线粒体,呼吸方式为兼性厌氧型,D正确。

6.下图是细菌的结构模式图,甲~戊是细胞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戊是细胞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将其破坏

B.丙是质粒,可以作为运载目的基因的载体蛋白

C.甲是核糖体,是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合成的部位

D.乙是细菌基因的主要存在部位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戊是细胞壁,由于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非纤维素和果胶,所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不能将其破坏,A错误;丙是质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载体,但质粒是DNA,不是蛋白质,B错误;甲是核糖体,它只是蛋白质的合成部位,C错误;乙是拟核,细菌的基因主要存在于拟核中,D正确。

7.[20xx·盐城期末]如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代表乳酸菌、衣藻、蘑菇和蓝藻,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

下列物质或结构可出现在阴影部分的是(  )

A.RNAB.染色体

C.核膜D.内质网

答案 A

解析 乳酸菌、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染色体,也没有内质网等复杂的细胞器;而衣藻、蘑菇是真核生物,具核膜、染色体,有内质网等复杂的细胞器;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都有RNA,故图中阴影部分可表示RNA,答案选A。

8.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细菌细胞和蓝藻细胞都是原核细胞,有核糖体和拟核,但不应该有线粒体和叶绿体,A、B错误;水稻叶肉细胞和小鼠肝脏细胞是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和线粒体,但水稻是高等植物,其细胞内不应该有中心体,而动物细胞一般都有中心体,故C错误,D正确。

9.[20xx·洛阳统考]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

B.真核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原核细胞增殖方式是无丝分裂

C.真核细胞都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细胞都进行无氧呼吸

D.真核细胞的核DNA为链状,原核细胞的拟核DNA为环状

答案 D

解析 有的真核生物为单细胞生物(如原生生物),A错误;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无丝分裂及有丝分裂均为真核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B错误;真核细胞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原核细胞也可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

10.某同学用四个不同的物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成像清晰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如甲图所示;在装片不动的情况下,四个物镜中只有一个物镜观察到细胞(如乙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

B.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大

C.装片不动的情况下,能观察到细胞的物镜是d

D.装片不动的情况下,欲使其他物镜观察到乙图中细胞,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答案 C

解析 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少,A错误;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小,B错误;在装片不动的情况下,只有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