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保健知识集锦.docx
《冬季养生保健知识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季养生保健知识集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冬季养生保健知识集锦
养生保健
秋冬交替如何养生
秋冬交替之时,自然界气候由热转凉,是阳气潜藏,阴气盛长,万物成熟的重要时期。
此时,该如何养生呢?
以心为主。
清代兰陵堂《格言》有云:
“慎风寒、节饮食,是从吾身却病法;寡嗜欲、戒烦恼,是从吾心却病法。
”这里强调养心是养生的根本。
现代养生理论也认为:
心宽则体胖,心静则身健,心平则气顺,心正则行端。
善于调整情绪,使自己总是持有乐观愉快的心态,是养心保健的最好方法。
人们应该学会在快节奏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纷乱的事件中保持平衡的心态,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或目标,并适时留有余地。
无论每天工作多么繁忙,都应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让绷紧的神经尽量松弛下来。
知“足”常乐。
“养树护根,养人护脚”,养好脚,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
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热水洗脚对脚掌是一种良性刺激,能够活跃末梢神经,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保持双脚的柔软。
另外,人的五脏六腑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洗完脚后经常进行脚部按摩,就会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养生功效。
食之有“理”。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寒冷,饮食宜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
此时,可多食些梨、西红柿、柑桔、葡萄、大枣、萝卜、芝麻、莲子、银耳、蜂蜜、红豆等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蔬菜、水果。
另外,要注意补充水份,每日不少于2000毫升~3000毫升。
进入冬天,为增加御寒能力,日常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含糖和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但要注意秋冬时节食欲增加、饮食过量、运动减少、热能消耗量少而容易导致肥胖,需要多食低热量食品。
同时注意不要过量进补,以免加害身体。
动之有“度”。
秋冬交替之际,天高气爽,温度适宜,此时进行适当锻炼有利于舒展筋骨,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和机体免疫力。
如果盲目锻炼,不仅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相反会使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早上起床后,别立即到户外去活动,要给身体适应温度变化的时间。
运动后要多喝开水,多吃水果、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
运动强度要适中,运动量应循序渐进。
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这就是效果好的标准。
饱饭后不宜运动。
立冬后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立冬节气过后,很多地区就慢慢的开始了天气寒冷的冬天了,很多人在冬天都会吃一些补充气血的高热量食物来补充自己的热量以便顺利的度过寒冬,那么,立冬养生应该注意什么呢?
1、多"点"水:
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
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多于2000~3000毫升。
2、出"点"汗: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
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3、防"点"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
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4、调"点"神:
冬天寒冷,易使人情绪低落。
最好方法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5、早"点"睡:
“冬天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
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因而,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6、进"点"补:
冬季养生要科学进补。
阳气偏虚的人,选羊肉、狗肉、鸡肉等。
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
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
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
冬令进补时,为使胃肠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选用红枣炖牛肉、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以调整脾胃功能。
7、护"点"脚:
冬季健脚即健身。
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
天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
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增进血液循环。
秋冬交替饮食养生六要素
1、多饮水
对肠道,尤其大肠是粪便堆积的地方有好处。
多饮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缩短粪便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减少毒素的吸收,溶解水溶性的毒素。
最好在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
此外清晨饮水还能降低血液粘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每周吃两天素食
给肠胃休息的机会。
因为过多的油腻或刺激性食物,会在新陈代谢中产生大量毒素,造成肠胃的巨大负担。
3、多吃新鲜和有机食品
少吃加工食品、速食品和清凉饮料,因为其中含有较多防腐剂、色素。
4、在日常饮食中控制盐分的摄入
过多的盐会导致闭尿、闭汗,引起体内水分堆积。
如果你一向口味偏重,可以试试用芹菜等含有天然咸味的蔬菜替代食盐。
5、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
如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自由基。
6、吃东西不要太快
多咀嚼,这样能分泌较多唾液,中和各种毒性物质,引起良性连锁反应,排出更多毒素。
心脑血管患者如何安全过冬
天气变冷,心脑血管疾病开始进入高发期,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心脑血管患者如何安全过冬呢?
1.注意保暖: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遇冷容易收缩、痉挛,造成供血不足,并可导致栓塞。
建议室内温度保持在18℃—25℃,注意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房间要经常通风。
2.不宜晨练:
每天上午6时—12时是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高发时段,因此冠心病患者晨起时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3.进补要适度:
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4.心态平衡: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要放宽胸怀。
5.适当锻炼: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适当运动,运动量少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
建议选择下午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
6.洗澡要特别注意:
不要在饥饿的情况下洗澡。
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心脑缺血,诱发心脏病。
7.辨别发病征兆:
老年人如出现头疼、呕吐、肢体出现麻木、活动障碍,胸闷、胸痛、牙痛、左上肢麻木等,都可能是心脑血管发病的前兆。
8.保持大便通畅:
排便过于用力会使腹内压力增高,心脏负荷加重,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9.调整饮食结构:
寒冷季节要多喝温开水,多吃一些容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清淡食物。
10.随身携带药物:
冠心病、高血压是一种慢性器质性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
老人应随身携带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的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消心痛、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硝苯地平缓释片等。
肾虚男人的冬季进补策略
男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导致男人身心疲惫,缺少锻炼又使得男人缺乏必需的阳气,以致脾虚、肾虚等等。
男人天生该滋补,天生对能量的需求比女人高。
冬季,是个养生的季节,男性们也该好好进补了。
脾虚的
冬季气温骤降,脾受寒困、脾不运化、或素体脾虚者增多。
医生表示,脾虚的男士冬季应以补阳运脾为主,多吃性温健脾的食物,如粳米、莲子、芡实以及鳝鱼、鲢鱼、鲤鱼、带鱼、虾等水产类。
山药、大枣、莲子富含淀粉,易吸收,且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在肉类的摄入上,应该选择细纤维的鱼肉为主。
在保证每日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多喝山药粥、大枣粥、鲫鱼汤、鲤鱼汤。
常熬夜的
常上夜班熬夜的男士由于用眼过度,易出现眼睛干涩、视物不清、身体违反生理规律及超负荷运转易导致身体疲惫。
医生表示,这些人群早餐要营养充分,以保证旺盛的精力;中餐则可多吃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如瘦猪肉、牛肉、羊肉、动物内脏等;晚餐宜清淡,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如各种新鲜蔬菜,饭后吃点新鲜水果。
平时要注重多吃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B2的食品;同时,选用含磷脂高的食物以健脑,如蛋黄、鱼、虾、核桃、花生等;还要有意识地多选用保护眼睛的食物,如鸡蛋、动物的肝、肾、胡萝卜、菠菜、小米、大白菜、番茄、黄花菜、空心菜、枸杞子及各种新鲜水果等。
胡萝卜猪肝汤、枸杞羊肝汤都是夜班族不错的选择。
虚胖的
有资料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其中有不少是属于虚胖体质。
肥胖是导致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虚胖的男性应控制脂肪及总能量的摄入,饮食宜清淡,少吃盐和味精等调料,做菜多采用少油的烹调方式,如清蒸、清炖、凉拌等。
在用鱼、虾和海参类进补时配上冬瓜汤等清淡利尿的食物,进补效果更佳。
羊肉,因其含左旋肉碱,可促进脂肪代谢,有利于减肥,适合虚胖的男士食用。
肾虚的
补肾仍然是男性冬补的“重头戏”。
肾虚的男性多表现为腰酸、肢冷、腿软、性功能减退、耳鸣等症状,冬季饮食进补应以补肾固阳,养血固精为本。
对于肾虚的男性,冬季进补应多吃鱼、虾、牡蛎和韭菜等食物。
这类食物富含蛋白质、牛磺酸、精氨酸和锌,动物的鞭和甲鱼也是补肾的上佳选择。
冬季应该多食用一些偏于温热性的食物,适当摄入营养丰富、温肾填精、产热量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可提高免疫力,如羊肉,补体之虚,益肾之气。
也可食用温性水果,如大枣、橘子、柿子等,以补血益肾填精,抵御寒邪。
肝不好的
男人经常应酬,久而久之肝就出现了问题,经常出现恶心、厌食、呕吐等症状。
喝酒是交际场合的重要手段,不少男性还将喝酒当成生活习惯之一。
孰不知,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时,酒精“润物细无声”地伤害着男性的肝脏。
医生表示,对于这类男性,冬季进补时应以高维生素、适宜热量及蛋白食物为主。
鱼类、虾类、鸡肉、牛肉富含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氨基酸,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赤豆、大枣也很适合该类男性食用。
小米粥、菜花炖肉、鲤鱼汤都是肝不好的男性理想的晚餐选择。
疾病防治
秋冬交替季节如何预防感冒
立冬是秋冬季节交替之时,温差较大,空气质量下降,加上此时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多发,最常见的就是感冒。
为避免感冒,养生专家提出5点忠告:
一是提高免疫力。
预防感冒,最根本的就是加强锻炼,及时增加衣物、被褥。
此外,每日早晚坚持用冷水洗脸,可增加面部的血液循环,提高抗病、耐寒能力,从而预防感冒的发生。
二是要保持空气清新。
经常在室内活动的人群要注意使室内阳光直射,空气流通,保持适当温度,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要经常开窗通风,床头可摆放一小瓶可漏气的薄荷油,让气味缓慢散发。
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
此外,还要适当多饮水,增强肌体代谢。
三是避开感染源。
少去公共场所活动,减少感染机会。
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不要共用餐具、毛巾等日常用品。
对于没有自我防范能力的小孩子,大人要格外当心,平时要让孩子多喝热水,天冷外出时,要给孩子戴上帽子和口罩。
四是注意卫生。
手与手接触是感冒传染的重要途径。
感冒病毒能在手帕上存活1小时,在手上存活2小时。
因此,要经常用肥皂洗手,洗手前不要用手摸鼻子和眼睛。
五是注射流感疫苗。
注射流感疫苗可使注射者在一年内不被同一类流感感染。
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儿童及在校大中小学生等流感高危人群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立冬后应预防哪些疾病
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发生着变化。
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同影响,很多疾病都在此时发作的。
诸如患有精神抑郁症者的疾病程度会加深;心血管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在冬季最高;那么,究竟怎样健康过冬呢?
呼吸道疾病
天气变冷后,最先经受考验的要数我们的呼吸系统。
有些人每年都要经历几次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比较常见的冬季传染病包括:
流感、风疹、麻疹,再到比较少见但更致命的流行性脑脊膜炎、腮腺炎、出血热等,气候的变化是对肌体免疫力的第一次考验,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封闭的室内空气不经常与外面流通,那么疾病很可能会频频光顾。
对策:
不要因为怕冷就一下子穿上很厚的衣服,再不就是整天缩在空调房里享受空调制造的温暖。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动起来,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当然,进入流感高发的季节,注射流感疫苗也是对健康必要的保护。
心血管疾病
冬天是心脏病的高发季节,这与气候转冷有关。
因此,心脏病患者到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
保暖可以防止血管受冷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并对预防呼吸道感染有利。
为此,应避免用冷水洗脸,以免冷水的突然刺激而诱发心绞痛;洗衣、洗菜时,不要长时间地把手泡在冷水里,可能的话应用温水。
体育锻炼应以打太极拳、做操、散步为好,赛跑、滑冰等激烈运动是不适宜的。
手脚冰冷
到了冬天手脚冰冷的女性大有人在,即使在室内也必得穿戴整齐,厚厚的棉衣棉裤手套毛袜一样也不能少,否则,就要冷得牙齿打架。
这是因为神经末梢距心脏比较远,天冷后血管收缩造成血液供给不足导致的。
再加上没有规律运动的习惯,缩手缩脚是再自然不过的秋冬反应。
如果说怕冷还算是身体的正常反应的话,那么如果你冷到手指或脚趾头,甚至感到麻木或刺痛,那么,就该寻找医生的帮助了。
对策:
平时不要吸烟,避免摄入过多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可乐等等,多吃性温热的活血食物,多穿保暖的衣服,多做伸缩手指、手臂绕圈、扭动脚趾等暖身运动,避免长时间固定不动的姿势和精神集中,尤其是持续使用电脑达7小时以上。
当然,如果能让自己在秋风瑟瑟的季节动起来,更是一种最自然且效果立竿见影的好办法。
关节炎
有关节炎的膝盖就跟气象台一样,天气一变冷,膝盖先知道。
一般地说,当日温度变化在3度以上,气压变化大于10百帕以上,相对湿度变化大于10%以上,感到关节痛的人就会明显多起来。
关节附近多是肌健、韧带等血管分布较少的组织,本来血液供给就相对不足,再加上四肢经常地暴露在外,所以更容易散失热量,使关节僵硬而疼痛不止。
对策:
平时除了注意肢体保暖外,更可利用护膝、护肘等用品。
规律进行复健运动,可以强化腿部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在温水泳池中做水中运动,游泳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也可依据天气预报,在天气变化前采取保暖、驱湿措施。
心血管患者冬季清晨应养神5分钟后再起床
随着片片黄叶的飘落,节气已进入立冬,天气一天天变冷,空气也相对干燥,心脑血管病随着冬季的到来,也进入了发病的高峰期。
这是为什么呢?
专家指出,心脑血管病四季均可发生,但是在冬季,天气寒冷会令人体处于一种应激的状态,血管收缩,代谢增加,同时心脏的做功也在增加。
此外,感冒、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会加大心脏的负担。
所以,每年的10~12月份都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
那么在冬季,心脑血管病患者应怎样注意生活中的保健和饮食营养呢?
首先,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的用药是预防疾病发作的关键。
同时,要注意生活中的自我调节,其中包括:
慢起床应在清晨醒后养神5分钟后再起床活动。
因为清晨人体的血管应变力最差,骤然活动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老年人在睡眠醒来时须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醒透”后再缓慢起床,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原因都与血压的骤然波动有关,因此,有高血压病史者,保持血压平稳,防止血压波动至关重要。
保持血压平稳的关键:
定期监测血压,规范服药,高血压病人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物的调整。
另外,冬季时第一次服药一定要在晨起时服,不要吃完早饭再服。
生活规律,注意保暖冬季早晚温差较大,中老年人在锻炼时应有适宜的“温度缓冲”,不要过早去晨练,最好在早饭后9~10点钟风和日丽时再锻炼,多晒晒太阳可促进钙质合成和吸收,在外出活动时还要注意添加衣服,尤其要重视手部、头部、面部的保暖,宜戴口罩、手套和帽子。
因为这些部位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加快心跳或冠状动脉痉挛。
适量运动要根据身心情况锻炼身体,每天有氧运动不少于30分钟,注意不要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
同时,运动锻炼要有一定的强度,要持之以恒,一般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20~40分钟,运动量以不增心率为宜,或心率虽明显增加,但经休息片刻后,便逐渐恢复正常,且不伴有胸闷、气短、咳嗽、胸痛等,自我感觉良好为宜。
同时要保持大小便畅通。
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冬季干燥怎样保护呼吸道
冬季要如何保护呼吸道?
冬季温度低,普遍风大、空气干燥,这种气候对呼吸道的损害较大,使人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冬季保护呼吸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意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
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可能站在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雾天、大风天外出应戴口罩。
2.补充营养
多吃些鱼、肉、蛋、奶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
冬季气候干燥,空气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注意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呼吸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3.避免受凉
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因此,冬季保护呼吸道的重点是要注意防寒保暖。
4.净化室内空气
人体呼吸道是空气必经场所,空气污浊最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因此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时,尽可能地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消毒。
用药常识
选感冒药要注意五点
感冒是最常见一种疾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引发。
选感冒药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治病环节。
会选感冒药吗?
5大注意不能不知。
注意一:
开车别吃扑尔敏
感冒药中最常用的抗过敏成分是扑尔敏,它可以缓解流鼻涕、打喷嚏、流泪、瘙痒等症状。
但它有嗜睡的副作用,从事驾驶及精密仪器操作等工作的人要慎用。
注意二:
便秘慎用可待因
止咳药的常见成分有右美沙芬和可待因。
通常,可待因只推荐用于剧烈咳嗽。
有便秘倾向及便秘患者用后可能加重便秘风险,应当慎用。
咳嗽较轻时可选择含右美沙芬的感冒药。
注意三:
感冒药最好别混用
同时使用不同的非处方抗感冒药,可能会无意中摄入超过推荐剂量的某种或某类药物。
专家建议:
“注意不要服用两种含有相同成分的药物,如果你吃的药是复方药,可能就不该再用别的药。
”即使是单方的感冒药,最好也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注意四:
高血压患者别用伪麻黄碱
含伪麻黄碱和去氧肾上腺素等解充血药的感冒药能减轻鼻塞。
但这类药可能使部分人心率加快或出现震颤,还可能升高血压,所以高血压患者禁用。
常用的通鼻喷雾可以迅速有效地缓解鼻窦充血引起的鼻塞,但连续使用五天以上可能引起药物依赖。
注意五:
肝不好别用扑热息痛
扑热息痛是复方感冒药中常用的解热镇痛成分,可安全地和解充血药或止咳药合用。
但过量饮酒或有肝炎、肝硬化等肝功能不良的人如果使用,或者剂量使用过大,都会损伤肝脏。
感冒、发烧、肌肉酸痛时,还会用到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但要注意,如果平时因防治血栓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疾病而使用上述药物时,在用于治疗感冒前,应该征求医生的意见。
胃酸反流或胃溃疡患者应慎用阿司匹林,因为它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
同时使用其他调节胃功能的药物时,也要慎用阿司匹林。
此外,祛痰药能让痰液易于咳出,可以缓解因为痰液黏稠而引起的咳痰困难。
平常容易头痛的人服后可能症状加重,因此使用时应当注意。
综上所述,只有选对感冒药才能更有效地治疗疾病。
长期服药怎样克服副作用
一些慢性病的治疗,往往需要长期服用一种药物。
但是,若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则很容易产生副作用。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一、长期服用复方新诺明,容易引起结晶尿、血尿、尿闭等肾脏损害,解决的办法是加服等量的碳酸氢钠,同时,还要注意多喝些水。
二、长期服用呋喃妥因或呋喃唑酮,可导致周围神经炎等严重反应。
解决的办法是注意补充适量的维生素B6。
三、长期服用四环素类广谱抗菌素,可因肠道内部分细菌受抑制,而使维生素B和K合成不足导致缺乏。
解决的办法是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K。
四、长期服用水杨酸钠,有抑制肝脏凝血酶原的作用。
解决的办法是同时加服止血药维生素K3。
五、长期服用降压药肼苯哒嗪,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早期主要表现为无力、心悸、眼花、耳鸣、头晕、失眠等症状。
解决的办法是适当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肝铁胶丸等。
六、长期服用排钾利尿药,如速尿、速尿酸、乙酰唑胺等,可引起低血钾症。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四肢无力、烦躁不安、恶心、口苦、食欲不振、心悸等。
解决的办法是同时加服适量的氯化钾。
七、长期服用雷米封,可引起维生素B6缺乏。
解决的办法是在用药的中期或后期,适当加服维生素B6,但用量不能过大,因为维生素B6可对抗雷米封的抗菌作用。
八、长期服用醋酸可的松,可发生钙、铁吸收不良。
解决的办法是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以预防脱钙和抽搐的发生。
九、长期服用氢氧化铝凝胶,容易引起磷质缺乏。
解决的办法是同时加服维生素AD丸,以促进肠道磷的吸收。
冠心病稳定期通常需要服用的四种药物
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很多冠心病患者每当遇到冠心病发作时,不论是患者家属还是其本人,都无比重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然而,一旦病情稳定了,人们很快就会忘了危险的冠心病,吃药也是有一搭无一搭的。
其实,即便是在冠心病的稳定期,认真服药依然很重要。
因而广大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
通常需要服用的药物有四种,下面就一一介绍。
阻滞剂:
可降低心率、保护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