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5526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4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docx

《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docx

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

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

热点一物质的分类、性质和转化

课堂训练

1.防治禽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迅速、高效灭绝病毒。

下列物质不能作为疫区杀菌消毒剂使用的是(   )

A.次氯酸钠    B.生石灰    C.过氧化氢    D.甲醛

2.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包装袋中常放入抗氧化物质。

下列不属于抗氧化物质的是(   )

  A.生石灰      B.还原铁粉   C.亚硫酸钠   D.硫酸亚铁

3.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的是()

A.Fe(OH)3B.FeCl3C.H2SiO3D.NaHCO3

课后训练

1.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A、含冰的水B、天然油脂C、漂粉精D、冰醋酸

2.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

A、Na2SO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  B、Al2O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

C、Mg(OH)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中强碱D、HNO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

3.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报道,2004年3月中科院首创用CO2合成可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

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二氧化碳塑料是通过聚合反应得到的B、二氧化碳塑料与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

C、二氧化碳塑料与干冰都是纯净物D、使用二氧化碳塑料不会产生白色污染

4.循环经济是将生产一种产品所得到的副产物或废料作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料,以提高物质的转化率,减少废物的排放。

下列工厂建在一起有利于实现循环经济的是()

A、生产烧碱的工厂和生产盐酸的工厂B、炼钢厂和水泥厂

C、制硫酸的工厂和制盐酸的工厂D、水泥厂和合成氨厂

5.工业上进行下列物质的制取,其所示的物质的转化关系中,正确的是()

A、以食盐为原料制Na2CO3:

2NaCl+2H2O

2NaOH+H2↑+Cl2↑2NaOH+CO2=Na2CO3+H2O

B、以铜和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铜:

2Cu+O2

2CuOCuO+H2SO4=CuSO4+H2O

C、从海水中提取MgCl2:

MgCl2+2NaOH=Mg(OH)2↓+2NaClMg(OH)2+2HCl=MgCl2+H2O

D、磁铁矿石(Fe3O4)和焦炭为原料冶炼铁:

Fe3O4+2C

3Fe+2CO2↑

6.“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

有机化学中,下列反应类型可能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聚合反应

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④

7.1966年,范克等人提出用H2O、SO2和I2为原料进行热化学循环制氢法:

2H2O(l)+SO2(g)+I2(s)

H2SO4(aq)+2HI(g);H2SO4(aq)

H2O(l)+SO2(g)+

O2(g);

2HI(g)

H2(g)+I2(g)。

(1)在此过程中,不作为催化剂的物质是()

A、I2B、SO2C、H2SO4D、HI

(2)从理论上讲,该循环中,1mol原料水能制得氢气()

A、0.25molB、0.5molC、1molD、2mol

8.已知HIO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

则它与盐酸反应产物是()

A、IO-B、I-C、HID、ICl

9.CO2在大气中含量增加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自然界缓解“温室效应”的是()

A、CO2+H2O=H2CO3B、Ca(OH)2+CO2=CaCO3↓+H2O

C、CaCO3+CO2+H2O=Ca(HCO3)2D、6nCO2+12nH2O

(C6H10O5)n+7nH2O+6nO2

10.下列物质既可通过置换反应,又可通过两种单质的化合生成的是()

A、FeCl2B、CuSC、CO2D、HCl

答案:

1D2A3C 1BC2A3AD4AB5B6D7(1)CD(2)C8D

9B10CD 

 

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

热点二化学用语

课堂训练

1.下列表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式子,错误的是(   )

—OH

OH—

A.B.

C.2713Al            D.

2.下列各项表达正确的是

A.H2O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B.F的结构示意:

C.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

CH2CH2

D.CaCl的电子式:

3.下列各组表达式表示意义相同的是

A.-NO2NO2B.-OH

C.CH3CH2OHCH3OCH3D.HCOOCH3HOOCCH3

4.下列取代基或微粒中,碳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乙基(—CH2CH3)          B.碳正离子[(CH3)3C⊕]

C.碳化钙(CaC2)            D.碳烯(:

CH2)

课后训练

1.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错误的是()

A、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氟化钠的电子式:

C、甲基的电子式:

D、次氯酸的结构式:

H―Cl―O

2.假设原子晶体SiO2中Si原子被Al原子取代,不足的价数由K原子补充,当有25%的Si原子被Al原子取代时,可形成正长石,则正长石的化学组成为()

A、KAlSiO4B、KAlSi2O6C、KAlSi3O8D、KAlSi4O10

3.毒品一直影响社会安定,吗啡与海洛因都是被严格查禁的毒品,已知吗啡的分子式是C17H19NO3,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酸酯。

则有关吗啡、海洛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海洛因的分子式为C21H23NO5   B、吗啡分子中至少有两个羟基

C、吗啡、海洛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海洛因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平面

4.假设原子晶体SiO2中Si原子被Al原子取代,不足的价数由K原子补充,当有25%的Si原子被Al原子取代时,可形成正长石,则正长石的化学组成为()

A、KAlSiO4B、KAlSi2O6C、KAlSi3O8D、KAlSi4O10

5.国际上已禁止民用产品使用石棉制品,避免吸人石棉纤维而诱发肺病。

某种石棉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Ca2MgxSiyO22(OH)2,式中x、y的值分别为

A.8,3B.5,8C.3,8D.8,5

答案:

1B2A3B4C   1CD2C3C4C5B

 

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

热点三阿伏加德罗常数

课堂训练

1.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lmol·L-1的醋酸钠溶液中含CH3COOH、CH3COO-总数约为6.02×1023

B.71g氯气通入足量的水中,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约为6.02×1023

C.常温常压下,14g碳烯(∶CH2)所含电子总数约为8×6.02×1023

D.常温常压下乙炔和1,3-丁二烯混合气ag,其中C-H键的数目约为

×6.02×1023

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mol/L的CH3COONa溶液中CH3COOH和CH3COO-的总数为0.1NA

B.煅烧黄铁矿生成11.2LSO2(标准状况下),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75NA

C.常温常压下,1.6gO2和O3混合气体中质子总数为0.8NA

D.1L0.1mol/L麦芽糖溶液完全水解后溶液中分子总数为0.2NA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HNO3见光分解,转移电子数4NA

B.28g晶体硅中含有Si-Si键的数目为2NA

C.100mL0.5mol/L的(NH4)2SO4溶液中,含有0.1NA个NH4+

D.Cu与浓硝酸产生的22.4L(标准状况)气体中含原子数为3NA

课后训练

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物质的分子数可能大于或等于NA的是

A.400mL10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

B.2molCu与200g98%的浓硫酸反应       

C.65gZn与足量的硝酸反应

D.H2O(g)和CO2混合气体2mol与足量的Na2O2反应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英晶体中,有NA个Si就有2NA个Si—Si键

B.0.8gCaCO3、Mg3N2和碳酸氢钾的混合物中所含质子数为0.4NA

C.标准状况下,2.24L乙醛完全燃烧所得CO2分子数为0.2NA

D.在含2molH2SO4的浓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Zn粉,使其充分反应,则反应结束时转移电子数共4NA

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48gO3和O2的混合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4.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53g碳酸钠中含NA个CO32-      

B0.1molOH-和0.1mol-OH均含NA个电子

C9.8gH2SO4和H3PO4的混合物中所含质子数为0.4NA

D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5.(06盐城期末)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解H2O2制O2,每生成1molO2转移,4NA个电子

B.25℃时1LpH=7的醋酸与醋酸钠的混合溶液中,一定有10-7NA个醋酸分子被电离

C.标准状况下,22gC3H8与N2O混合气体所占体积约为11.2L

D.用惰性电极电解1L浓度均为2mol/L的AgNO3与Cu(NO3)2溶液,当有0.2NA个电子转移时,阴极析出6.4g金属

 

 答案:

1C2BC3B   1CD2B3BC4C5C

 

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

热点四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课堂训练

1.1840年,俄国化学家盖斯(G·H·Hess)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了一条规律:

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盖斯定律。

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以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

已知3.6g碳在6.4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kJ热量。

已知单质碳的燃烧热为YkJ/mol,则1molC与O2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H为

A.-YkJ/molB.-(10X-Y)kJ/mol

C.-(5X-0.5Y)kJ/molD.+(10X-Y)kJ/mo

2.已知25℃、10lkPa条件下: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等质量的0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02比O3能量低,由02变O3为放热反应

C.O3比02稳定,由02变O3为吸热反应 D.02比O3稳定,由02变O3为放热反应

3.科学家发现,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在25℃,105Pa时,石墨、一氧化碳的燃烧热分别是393.5kJ·mol-1和283.0kJ·mol-1,下列说法或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

2C(石墨)+O2(g)=2CO(g);ΔH=-110.5kJ·mol-1

B.1mol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和CO混合气体时,放热504.0kJ

C.在相同条件下:

C(石墨)+CO2(g)=2CO(g);ΔH=+172.5kJ·mol-1

D.若金刚石燃烧热大于石墨的燃烧热,则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要吸热

课后训练

1.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

C4H10(g)+13/2O2(g)==4CO2(g)+5H2O(g)的△H为

A.+8QkJ/molB.+16QkJ/molC.-8QkJ/molD.-16QkJ/mol

2.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条件下反应:

C4H10(g)+13/2O2(g)==4CO2(g)+5H2O(g)的△H为

A.+8QkJ/mol          B.

C.-8QkJ/mol          D.-16QKJ/mol

3.下图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4.某新型二次锂离子电池结构如右图,电池内部是固体电解质,充电、放电时允许Li+在其间通过(图中电池内部“→”表示放电时Li+的迁移方向)。

充电、放电时总反应可表示为:

LiCoO2+6C

Li1-xCoO2+LixC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电路上的“→”,表示放电时的电流方向

B.充电时阴极电极反应:

LixC6-xe-=6C+xLi+

C.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

LiCoO2-xe-=Li1-xCoO2+xLi+

D.外电路有0.1mole-通过,发生迁移的Li+的质量为0.7g

答案:

1C2A3CD   1D2B3D4CD  

 

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

热点五化学中的常用计量

课堂训练

1.某碱式盐的化学式为Mg(1+x)(CO3)x(OH)2取1.55g该固体恰好与10mL4mol·L-1硝酸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仅为Mg(NO3)2溶液,则x值为

A.1B.2C.3D.5

2.在一定体积pH=1的HCl与H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cmol·L-1的AgNO3溶液,当溶液中的Cl-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2。

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反应前两溶液体积之和,则原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是

A.0.1cB.9cC.0.1-9cD.0.1-0.9c

3.NH3和O2混合气100mL通过红热的铂网,充分反应后的混合气再通过足量水最终收集到10mL残留气体,则原混合气中O2体积不可能是(气体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A.12.5mLB.21.5mLC.64.2mLD.70.0m1

课后训练

1.在含有amolH2SO4和bmol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含cmolBaCl2溶液(a>c)后,再加入nmolNaOH正好使溶液呈中性,则n为()

A、a-c+bB、2a+b-2cC、a+bD、2a+b

2.向一定量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mL4mol·L-1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L(标准状况)气体,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

A、0.21molB、0.14molC、0.16molD、0.24mol

3.取100mL18.3mol·L-1的H2SO4与Zn反应,当Zn完全溶解时,生成的气体(可使品红褪色)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为22.4L。

将所得的溶液稀释成1L,测得溶液中H+的浓度为1mol·L-1,则所生成的气体中SO2与H2的体积比约为()

A、1∶2B、2∶1C、1∶4D、4∶1

4.将0.4mo1铁粉逐渐加入含硝酸0.8mo1的稀硝酸中,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着消耗铁粉的物质的量n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D)

5.14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某浓度的硝酸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L(标准状况下)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被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为()

A.9.6gB.6.4gC.3.2gD.1.6g

6.某浓度的硝酸与过量铁粉反应时生成了4.48L

气体(标准状况下),若改与铝反应(生成NO气体),则最后可溶解的铝的质量是( )

  A.13.5g B.9g  C.27g D.8.9g

7.在标准状况下将1.92g铜粉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NO2和NO组成的混和气体672mL,.将此盛有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通入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解于水中,则通入O2的体积为()

A.504mLB.168mLC.224mLD.336mL

8.铜、镁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mL的NO2气体和336mL的N2O4气体(均为标准状况下),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

A.7.04g B.8.26g  C.8.51g    D.9.02g

答案:

1C2C3B  1D2A3A4D5C6A7D8C

 

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

热点六分散系

课堂训练

1.一定温度下,某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w%,加入ag无水碳酸钠可析出bg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

A.(b-a)gB.(b-a)×wgC.

D.(b-a)×w%g

课后训练

1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包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未投入15g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一定质量的蓝色晶体和8.4g滤液,若此温度下无水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则这包无水硫酸铜的质量是()

A、18.4gB、9.0gC、16.0gD、6.6g

2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都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B、电泳现象能证明胶体粒子比溶液中溶质微粒直径大

C、丁达尔现象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D、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1nm=10-9m),因此纳米材料是胶体

3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气态化合物VL(标准状况)溶于mg水中,得到的溶液的浓度为a%或cmol·L-1,密度为

g·cm-3,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

B、

C、

D、

4已知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溶液密度╱g·cm-3

乙溶液密度╱g·cm-3

1%

0.95

1.02

5%

0.92

1.04

9%

0.90

1.07

甲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乙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大于5%

B、混合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C、混合后,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D、混合后,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等于5%

答案、1:

CD1–4:

A、C、C、B

 

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

热点七氧化还原反应

课堂训练

1.将5.6gMg、Cu组成的混合物投入到适量的硝酸中,金属与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L(硝酸被还原为NO和NO2),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待金属离子完全沉淀后,再将沉淀过滤、洗净、干燥后称得质量为10.7g,则收集到的气体体积V值可能是()

A、1.12B、5.34C、6.72D、8.32

课后训练

1在传统的硝化法制硫酸中,其关键反应为NO2+SO2=NO+SO3,2NO+O2=2NO2,SO3+H2O=H2SO4。

据此,对有关物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A、H2SO4>NO2>O2B、O2>SO3>H2SO4C、NO2>O2>SO3D、O2>NO2>SO3

2自然界存在NaIO3,可利用NaIO3与NaHSO3溶液来制取单质碘。

反应分两步进行:

IO3-+3HSO3-=I-+3SO42-+3H+;IO3-+5I-+6H+=3I2+3H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IO3是氧化剂,HSO3-是还原剂B、HSO3-的还原性比I-弱

C、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生产中可得到副产物H2SO4和Na2SO4

3在实验室中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制取的气体是()

①HCl②NH3③O2④CO2⑤Cl2⑥NO

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④⑤D、③⑤⑥

4已知A2On2-可与B2-反应,B2-被氧化为B单质,A2On2-被还原为A3+,若100mL0.3mol·L-1的A2On2-溶液,与150mL0.6mol·L-1的B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n的值为()

A、5B、6C、7D、8

5反应NO+O2+NO2+H2O→HNO3是多组化学计量数的化学方程式,当氧气有

被NO还原时,此方程式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

A、4、9、24、14、28B、1、1、1、1、2C、8、9、12、10、20D、任意比均可

6将Mg、Cu组成的26.4g混合物投入到适量的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8.96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4mol·L-1的NaOH溶液300mL,金属离子完全沉淀。

则形成沉淀的质量是()

A、43.2gB、46.8gC、53.6gD、63.8g

答案、1:

B1–6:

D、B、D、C、A、B

 

高考化学易错题强化训练

热点八离子反应

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

Ba2++2OH-+NH4++HCO3-=BaCO3↓+NH3·H2O+H2O

C、氢氧化铝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OH-=AlO2-+2H2O

D、乙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OH-+H+=H2O

2有下列物质,正盐:

钾盐、钠盐、铵盐、钡盐;酸:

盐酸、硝酸、醋酸、稀硫酸。

在水溶液中符合离子方程式:

2H++SO32-=SO2↑+H2O的化学反应的组合共有()

A、6个B、9个C、12个D、15个

3铝和镓(Ga)的性质相似,如M(OH)3都是难溶的两性氢氧化物。

在自然界中镓极少量分散于铝土矿(如Al2O3)中。

用NaOH溶液处理铝土矿时,生成NaAlO2、NaGaO2;而后向溶液中通入适量CO2,得Al(OH)3沉淀,而NaGaO2留在溶液中(循环多次后成为提取镓的原料)。

发生后一步反应的原因是()

A、H3GaO3的酸性强于H3AlO3B、H3AlO3的酸性强于H3GaO3

C、Ga3+浓度小,所以不沉淀D、NaGaO2比NaAlO2易溶于水

4下列离子中,最易结合质子的是()

A、Cl-B、CH3CH2O-C、OH-D、C6H5O–

5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3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Na+、NO3-、Cl—B、K+、Na+、Cl-、SO42-

C、K+、Na+、Cl-、CO32-D、K+、I-、NO3-、Cl-

6已知NaH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