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9《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5471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9《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19《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19《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19《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 19《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9《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 19《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9《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19《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19《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9《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⒈了解麦当劳文化的意义,明晰文化冲撞的特点。

⒉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

⒊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学习体会本文的写作艺术。

教学重点:

了解麦当劳文化的意义,明晰文化冲撞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

教学方法:

问题探讨、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一: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推动是举世公认的,也值得我们自豪,同样,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响誉全球。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境外的文明、文化形式在中国大地受到喜爱、欢迎。

比如街舞、迪士科、酒吧、咖啡屋等等,而麦当劳、肯德基就是其中融入中国饮食文化的一种外来饮食文化形式。

这就是文明、文化的全球化。

那么这种饮食文化入境后发展情况如何,让我们走进《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起来对这一饮食文化的碰撞融合现象作一解读。

设计二:

投影图片,请同学们说出这是什么图片,这样设计有什么意义?

图片说明:

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与北京奥组委,日前联合发布了“麦当劳与北京xx年奥运会组合标志”。

该公司首席市场推广及公司事务官罗凯睿说,使用该组合标志进行以奥运为主题的宣传推广活动,这个组合标志中扇面形设计象征着东方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希望通过多种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把麦当劳及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表明麦当劳对xx年北京奥运会充满信心。

(2005年12月22日光明日报)

麦当劳文化这一原本“地道”的美国饮食文化是怎样被赋予中国文化的意义,北京的麦当劳又如何成为被地方化了的、中国版的美国文化的一个代表的呢?

二、麦当劳简介:

麦当劳,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自1955年由创始人雷•克洛克在美国伊力诺洲成立公司以来,以金色拱门下的美味汉堡和亲切的服务,立刻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现在麦当劳公司餐厅每天都在为全世界4700万以上的顾客提供优质的品质和服务。

今天,麦当劳在全世界11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0000家餐厅,全球营业额达104.9亿美元。

麦当劳90年在深圳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随后92年4月在北京王府井开设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当日的用餐人次超过万人。

至今,麦当劳已经在中国17个省市的74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近600家餐厅,在中国的快餐业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麦当劳不仅仅是一家餐厅”这句话精确地涵概了麦当劳集团的经营理念。

在全球麦当劳整体制度体系中,麦当劳餐厅的营运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麦当劳的经营理念和欢乐、美味是通过餐厅的人员传递给顾客的。

麦当劳,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铺天盖地的广告让我们早已熟悉了它。

作为一种美国快餐食品品牌,麦当劳有其鲜明的特征:

快捷、价廉、被大众接受。

麦当劳以其独特的成功商业模式获得了世界餐饮第一的地位。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是一篇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或者说是文化随笔。

他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麦当劳连锁快餐店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自身所起的变化,论证了文化冲撞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三、整体感知:

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5段),麦当劳体现的美国文化影响了中国顾客。

第2段,将麦当劳餐厅与中国餐馆相比较,突出麦当劳的平等、民主氛围。

第3段,从揭示麦当劳吸引人们的原因入手,描述各类社会人群心目中的麦当劳。

第4段,麦当劳使中国人接受一种新的行为举止。

第5段,中国人心目中的麦当劳餐食和麦当劳的企业哲学。

第三部分(第6—8段),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

第6段,麦当劳努力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把自己塑造成为中国地方企业形象。

第7段,麦当劳在中国的经营策略。

第8段,从麦当劳的地方化谈外来文化的本土化问题。

(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用中国火药西用化等事例与麦当劳地方化作类比,从而论证论点)

第四部分(第9~11段),文化冲撞的作用和意义。

第9段,全球化的实质。

第10段,从文化交流的势头看当前文化冲撞和互动的规模。

第11段,文化冲撞所引发的变动的多向性。

四、文本研习:

⒈《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文题目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是什么意思?

明确:

(1)麦当劳快餐的中国文化特点,或是麦当劳的中国化特征。

“表达”即“内涵”或“含义”的意思。

⒉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分条列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

⑴麦当劳的“快捷”变得慢下来。

⑵麦当劳在许多北京顾客眼里成为悠闲消遣的场所。

⑶价廉的麦当劳在许多中国人眼中并非“价廉”。

这些变化说明麦当劳“其中被赋予的意义与其美国祖源地却有很大的不同”,“对北京和中国老百姓来说,麦当劳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意义比它作为快餐符号意义更为重要”。

⒊人们对麦当劳文化的接受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⑴麦当劳餐厅的平等、民主氛围;⑵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吸引了各类社会人群;⑶顾客行为的自律;⑷吃麦当劳体味外国文化。

(要点分别在第二节的最后一行,第三节的第一行,第四节的第三行,第五节的最后一行)

⒋你怎样理解文章第二段“一些顾客体会到麦当劳餐厅里平等、民主的氛围”的含义?

明确:

⑴在麦当劳,菜单品种少,价格差别小,消费差别不太,服务无大差别。

⑵低收入不会露穷,高收入难以显富。

⒌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明什么问题?

明确:

⑴变:

①塑造成地方企业的形象。

②设置“情人角”“儿童乐园”。

③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

⑵不变:

经营理念和方式(即第7节最后一句话)。

表明麦当劳的经营者主动融入中国饮食文化的积极态度,这些改变说明,外境文明文化融入另一种文明文化时的本土文化过程,也是一种积极姿态的表现。

(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设计:

怎样理解”“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这句话?

补充:

麦当劳在中国的销售过程中,更多的考虑了中国消费者的习惯。

到了中国以后逐渐地地方化了,麦当劳的地方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活动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用我们书本的一个词,叫做全球化。

这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全球化:

是社会文化过程,其形式是各种文化在更大程度上的相互接触和碰撞,其结果是多种文化的互动和混合。

⒍作者是怎样看待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明确:

作者将这个文化现象放在人类文化活动的大背景下来看,用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与之类比,证明麦当劳本土化的必然。

(即第8节)

⒎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怎样?

明确:

作用:

全球化。

规模:

分三个阶段,而且势头越来越猛。

原因:

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特征:

文化冲撞所引发的变动的多向性。

⒏如何理解“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化从来就不是单向的。

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

明确:

历史上中国文化曾主动冲撞过别的文化:

张謇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在这些历史上的文化使者不停跋涉的脚步中,中国文化不断被带到了西域,而中国文化也在交流中进步,不断升华。

在现代,当中国人喝着可口可乐感受圣诞节的同时,“老外”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会在中国菜市场内讨价还价,他们会在过年时吃着饺子欣赏京剧,还会逛逛元宵节的灯会并猜上几条谜语。

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互动的、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在接触中相互审视,互取所需。

补充:

中外古现代建筑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展示中国故宫、地坛和古希腊雅典卫城及古罗马圆形竞技场。

中国:

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

外国:

对世界的探索和与自然的斗争。

中国现代建筑与外国建筑的碰撞和融合,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和深圳的摩天大楼。

⒐全文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

“全盘西化”是虚幻的,作为人创造的文化永远是不可能被克隆的。

五、问题探究:

⒈有人说我们现今的一代是由肯德基、M喂养大的一代,认为中国已经开始M化,你认为对吗?

明确:

作为一种西式快餐,M确乎已经遍布中国的大中城市,这是一个显然的事实,但是由此断言中国文化的M话乃至危言耸听地认为殖民主义卷土冲来,只不过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并没有多少经验的根据。

因为在中国,所谓中国文化的M化是M的中国化同步发生的现象。

在中国吃过M的人想必都知道,中国人并不是把M当做一种速食快餐,他们常常拖家带口或三五成群的在那儿边吃边聊,这种带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特征的用餐方式必然使得M这种起源于西方的快餐中国化,结果是中国的M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也不同于西方的原形。

同样,中国的火药、指南针、中国百姓常用的扫帚传到西方也发生了变化。

补充:

著名作家冯骥才出访时,一次他出席法国人欢迎他的宴会。

在这次宴会上,许多西方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他提一些问题,其中一个记者问:

“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冯骥才说:

“不!

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

”冯骥才的回答博得了众人的喝彩和掌声。

我们接纳、融合西方的真正态度应该是什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冯骥才的话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

⒉设想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者,你打算将哪些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明确:

服饰文化、中国武术、书法艺术、饮食文化(东台鱼汤面、东台臭豆腐干、汤圆、粽子、饺子等)、东台发绣、中国京剧、草编制品、茶文化。

六、课堂小结:

内容小结:

文章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场景出发,观察各种人对于同一对象的态度,从而据此剖析一个民族带有某些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发现因外来文明引起的微妙的变化,说明文化交流的形式、方法、途径的多样性,影响的深远性,把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说得明白易懂。

结束语:

各种文明是不断碰撞和融合的,我们要和各种文明进行对话,就像哈姆雷特在午夜的城头与父亲完成对话以后一样,我们也便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七、布置作业:

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⒈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露穷(lòu)   显露(lù)   藏头露尾(lòu)

B.炫耀(xùn) 煊赫(xuān)   头昏目眩(xuàn)

C.烹饪(hēng)哼歌(hēng )   万事亨通(hēng)  

D.塑造(sù) 朔望(shuò)追本溯源(sù)

⒉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

对麦当劳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非常生动的列子。

B.20世纪80年代初,当西服重新在国内出现时,被赋于了开放的意义。

穿不穿西服则有了保守与否的政治含义。

C.1644年,布兰卡丘主教发表一篇用拉丁文写的论文,证明可可本身不算是食物,虽然它有点儿滋补,善男信女的呵责这才住声。

D.“全球化”指的是世界上各种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烦、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地相互接触和冲撞,并且是多向的、多层次的互动和吸纳。

⒊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即使在社会急剧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②被美国大众视为廉价的麦当劳餐食,在北京则成为正在形成的中产阶级群体常常可以就餐的地方,而对收入不高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只是可以光顾的地方。

③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又为什么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

A.变幻偶尔涌现B.变幻偶然出现

C.变换偶尔出现D.变换偶然涌现

⒋在下列文段的横线上填写语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有句格言说,沉默是金。

想想也是。

当你受到表扬时,沉默是一种谦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你受到责难时,沉默是一涵养。

但换一个角度,有时沉默未必是金。

当别人遇到难处时,你却哑然无语,这种沉默是金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人生尊严受到践踏时,你却逆来顺受,这种沉默是金吗?

㈡阅读《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文章见教材)6、7、8三段,完成5-7题。

⒌作为一个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势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为了开拓中国市场,麦当劳作了哪些努力?

                                       

⒍麦当劳为了在中国拓展市场所作的努力中,哪些有变动,哪些保持原样?

说明什么问题?

                                       

                                       

⒎历史上外来文化的传入,都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试加以举例说明。

                                      

㈢阅读下面余秋雨的《笔墨记》一文,完成8-11题。

①书法艺术在总体上是一种形式美,它与人品的关系曲折错综。

许多性格柔弱的文人却有一副奇崛的笔墨,而沙场猛将的字迹倒未必有杀伐之气。

中国传统文人面壁十年,博览诸子,行迹万里,宦海浮沉,文化人格的吐纳几乎是一个混沌的秘仪,不可轻易窥探;而当文化人格折射为书法形式时,又会增加几层别样的云霭。

②被傅青主所瞧不起的赵孟頫,他的书法确有甜媚之弊,但甜媚之中却又嶙嶙峋峋地有着许多前人风范的沉淀。

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说,见到一幅赵孟頫的墨迹,乍看全是赵孟頫,但仔细一看,这个过于纯净的赵孟頫就不可能是赵孟頫。

赵孟頫学过二王,学过李北海,学过褚河南,没有这些先师们的痕迹,赵孟頫就只剩了一种字形,显然是赝品。

③这个论断着实高妙。

像赵孟頫这么复杂的文人,只能是多重人格结构汇聚和溶化的结果。

已经汇聚、溶化成了一个卓然独立的大家,竟可以一一寻其脉络,并在墨迹上指认出来,这种现象,与人们平时谈艺时津津乐道的“融会百家而了无痕迹”正好相悖。

这里,展露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特征。

④“融会百家而了无痕迹”的情况也是有的,主要出现在早期创业者群体中,如王羲之,曾悉心学习过卫夫人的书法,后来又追慕钟繇和张芝,还揣摩过其他许多秦汉以来的碑迹。

他自称隶胜钟而草逊张,终于融会贯通而攀上万世瞩目的书学峰巅。

要在王羲之行书中一一辨认出他师法过的前代书家的痕迹,不太容易。

但是,当高峰树起之后,它也就成了后世书家不能不继承的遗产。

继承者又成了高峰,遗产也就累聚成一座深幽重叠的迷宫,使代代子孙既富足又惶恐,即使力求创新也摆脱不了遗传的干系。

苏东坡算是敢于独立创新的了,但清代翁方纲却一眼看破,说苏字中最好的仍然是带有晋贤风味的那一种。

二王余绪的远代

流注,连苏东坡也逃不过。

⑤这就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

不能说完全没有独立的人格,但传统的磁场紧紧地总摄着全盘,再强悍的文化个性也在前后牵连的网络中层层损减。

本该健全而响亮的文化人格越来越趋于群体性的互渗和耗散,互渗于空间便变成一种社会性的认同,互渗于时间便变成一种承传性定势。

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步履维艰。

生命的发射多多少少屈从于群体情性的熏染,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渐渐压弯。

请看,仅仅是一枝毛笔,就负载起了千年文人的如许无奈。

⒏结合全文来看,“文化人格的吐纳几乎是一个混沌的秘仪”一句中“吐”“纳”的具体含义各是什么?

“吐”的含义是

“纳”的含义是

⒐第⑤段中说:

“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步履维艰。

”请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两种力量”的具体含义。

“两种力量”是指

⒑⑴第③段开头说:

“这个论断着实高妙。

”其中“这个论断”指什么?

                                       

⑵试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④段内容。

                                       

⒒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书品与人品是不完全一致的,其关系曲折错综。

B.文章用例证法,列举了赵孟頫、王羲之、卫夫人、钟繇、张芝、苏东坡等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C.这篇文章,作者旨在说明:

个性人格在社会和传统的习惯势力作用下,虽没有完全消失,但要保留却很艰难。

D.末段中说:

“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渐渐压弯。

”其中“华丽的重担”这个比喻指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E.文章中说的“中国文化”,不单指书法艺术,文章的观点也适用于其他文化艺术。

参考答案:

⒈DA藏头露尾(lù)B炫耀(xuàn)C烹饪(pēng)

⒉C(A.列-例 B.于-予 D.烦-繁)

⒊A(变幻:

意为不规则的改变,即变换的方式或内容很不固定;变换:

意为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其过程或结果一般是具体的,以至是可以看见了。

根据语境,①句应选用“变幻”。

偶尔:

一般指间或,有时候,跟“经常”相对;偶然:

一般指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或超出一般规律的,跟“必然”相对。

显然②句选用“偶尔”。

涌现:

大量出现,多指具体的,好的,大量的。

出现:

运用范围比“涌现”广,它可指人,如出现好人好事,也可指抽象事物,如出现好现象。

根据句意,③句用“涌现”较恰当)

⒋当你被别人误解时,沉默是一种宽容。

当看见坏人作恶时,你却不敢吭声,这种沉默是金么?

⒌①塑造地方企业的形象②设置情人角和“儿童乐园”③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

⒍不变:

饮食品种、服务、管理模式。

变:

营造中国式麦当劳、地方企业,改变营销策略。

表明:

麦当劳的经营者主动融入中国饮食文化的积极态度,这些改变说明,外境文明文化融入另一种文明文化时的本土文化过程,也是一种积极姿态的表现。

⒎可以举书本中的例子:

中国的指南针传到西方就成为他们远航殖民扩张的工具。

中国百姓日常用的笤帚到了西方往往变成挂在墙上的艺术品。

当汽车传到中国,车窗上被挂上帘子,而现在则又由帘子发展到贴膜。

80年代初,当西服重新在国内出现时,被赋予了开放的符号意义。

穿不穿西服则有了保守和开放的政治含义。

这和本世纪初,源于西方的中山服被赋予革命的象征有其相似之处。

对于农村人来说,西服是城里人的象征。

乡下人穿上西服也就往往带有由乡下人变成了和城里人一样的隐喻。

也可以另举例子。

⒏“吐”就是在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个性、风格。

“纳”就是吸收优秀的文化传统。

以上答案意思对即可。

⒐社会性认同和承传性定势。

⒑⑴过于纯净的赵孟頫就不可能是赵孟頫。

⑵书法家高峰迭起之后,子孙们力求创新也摆脱不了遗传的干系。

⒒BC B项文章的确采用了例证法,但只例举了赵孟頫、王羲之、苏东坡三例。

C项的歪曲甚大,作者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

文化人的个性风格在传统的影响下很难形成与确立,即使形成了也烙印着传统的印记。

这与“消失”“保留”的说法相距甚远。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9世纪欧美小说第一单元体味人性之美单元综合快乐学案鲁人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6分,每个1分)

(1)揣测()

(2)告诫()(3)搪塞()

(4)馥郁()(5)亵渎()(6)犄角()

2、完成下列成语。

(6分,每个1分)

(1)高贵雅

(2)毛骨然(3)不顾身

(4)诚诚恐(5)且偷生(6)拨弄非

3、文学常识填空。

(8分、每空1分)

(1)《爱丁堡监狱》是国诗人、小说家司各特所著,他被称为“”

(2)《智利地震》的作者是德国作家,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和歌剧《    》等。

(3)雨果,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法国文学流派的领袖和理论家。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笑面人》等。

二、阅读与鉴赏(4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

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

①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

 

②请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以点评。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

(16分)

唐·费尔南多,这位天神般的英雄,现在背靠着教堂站着;他的左手抱着两个孩子,右手握着宝剑。

一剑砍下,寒光所至就有一个人倒在地上;一头狮子也不可能比他防卫得更好。

已经有七个嗜血成性的人死在他的面前,这群魔鬼般的暴徒的头目自己也受了伤。

但是,佩德里约师傅不肯罢休,直到他从唐。

费尔南多的怀中抱过一个孩子,抓住孩子的脚在空中旋转,然后把他在教堂柱子的一个棱角上摔得粉身碎骨方才住手。

这时广场上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纷纷离去.

  唐·费尔南多看见他的小胡安,脑浆迸裂,躺在自己的面前,举目仰望天空,感到不可名状的痛苦。

那位海军军官又出现在他的身边,想法安慰他,并向他声明,在这次不幸事件中,他袖手旁观,没有挺身而出,虽然也有一些情况可以为他辩解,但还是感到十分后悔;可是唐。

费尔南多说,对他是无可指责的,他只是请求海军军官,现在帮他把尸体搬走.在夜幕初降的昏暗中,他们把所有的尸体都抬到唐。

阿隆索的家里,唐。

费尔南多跟在后面,在小菲利普的脸上滴了许多眼泪。

他也在唐阿隆索家里过夜。

对于这次不幸事件的全部经过,长期以来他用了许多虚构的情节,瞒着他的夫人,一则因为她在病中,二则因为他也不知道,她对于他在这次意外事件中的态度将作如何评价;但是过了不久,偶然间来了一个客人,把这件事情的全部经过都告诉了她,这位贤惠的夫人只是暗地里痛哭一场,宣泄她母性的悲痛。

一天早晨,她带着残余的晶莹的泪水疫入丈夫的怀抱吻他。

于是,唐.费尔南多把菲利普同胡安相比较时,想到他如何获得这两个孩子子的经过,他似乎觉得应该高兴才是。

6、“一头狮子也不可能比他防卫得更好”的费尔南多为什么恰恰保护不了自己的儿子?

 

7、“这是场上鸦雀无声,所有的人纷纷离去“为什么?

 

8、费尔南多在儿子死后是如何做的?

 

9、“他似乎觉得应该高兴才是”应如何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18分)

说树

吴冠中

童年的故乡本有很多高大的树,孩子们谁也不理会树有什么美,只常冒险爬上高枝去掏鸟窝。

后来树几乎被砍光了,因为树干值钱。

没有了大树的故乡是多么单调的故乡呵,也似乎所有的老人都死去了,近乎凄凉。

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最珍惜老树,因树比人活得久长,抚摸老树,仿佛抚摸了逝去了故旧亲朋,老树仍抽枝发叶,它尚活着,它自然认识世世代代的主人,至于千年古柏古松,更阅尽帝王将相,成为读不尽的历史卷轴。

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桷树荫更是挑夫们中途最佳的歇脚处,那里还往往有小姑娘卖茶水。

“抖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如果没有了古柳,盲翁失去了卖艺的好场所。

夏木荫浓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找范畴了。

不少人沉洒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天的树,因其荒秃。

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

作为郭熙的后裔,我永远在探寻树的精灵。

到江南写生,要赶早春,杨柳枝条已柔软,才叶新芽,体态袅娜,一派任东风梳弄的妩媚风韵,远看如披了轻纱,诗人说:

柳如烟。

黄山松背靠石壁,无地自容,为了生存呵,不得已屈身向前伸出臂膀,生命的坎坷却被人赞赏,说那是为了迎客、送客、望客。

美国的尤色美底大森林有我见过的最大的松树,笔直参天,高树仰止,汽车从树基裂开的水洞间穿行。

如何表现其高大,画家煞费苦心,最大最大,未必最美最美。

六十年江湖生涯,老树最是莫逆之交。

滨江的大榕树,遍体垂挂着气根,蓬头散发,永葆婆娑风范;冰天雪地,白桦无寒意,回眸秋波,以迎稀客;四月天,北国的枣树依然光秃着乌黑、坚硬、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