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新文化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5456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新文化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三历史新文化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三历史新文化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三历史新文化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三历史新文化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新文化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

《初三历史新文化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新文化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历史新文化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docx

初三历史新文化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新文化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1.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

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内容。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进步的知识分子,从1915年起,通过对辛亥革命的思考,认定要建立共和国,必须从根本是改造国民。

他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故答案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是

A.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C.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的相关知识内容。

A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排除;C项是抗日战争的意义;D项是洋务运动的意义;B符合题意,故选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3.1917年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下列运动中哪个主要是为剪掉同学们“心中的辫子”?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剪掉“心中的辫子”的意思就是说要从思想上根除封建专制遗毒,而新文化运动正好是从思想领域开展反封建斗争。

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4.胡适先生曾说:

“《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所以胡适所说的“新时代”指的是民主科学时代。

陈独秀曾把“民主”和“科学”称为“德先生”(民主的英文Democracy)和“赛先生”(科学的英文Science),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探索·新文化运动

5.先进思想如同冲破黑暗之光,中国人民对先进思想进行了不断探索。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严复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洋务运动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B.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条件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D.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运动,为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个选项中,A选项错误,因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魏源,而不是严复,B选项错误,因为早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就已经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C选项正确,因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正确决定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D选项错误,因为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大解放的作用,而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的是戊戌变法。

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6.下列历史人物中,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是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热情歌颂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是李大钊,即图D所示人物,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文化运动·“新世纪的曙光”

7.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

“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盂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文中的“他”在近代中国发起了

A.国民大革命

B.一二·九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题干中说他是“思想界”的清道夫,首先确定事件发生在思想领域;他把“启蒙的水”……说明他宣传的是民主平等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就说明他的思想与孔孟之道儒家思想不一样,结合这些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8.(5分)简要说明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历史功绩以及局限性,(3分)并说出两位著名代表人物。

(2分)

【答案】性质:

思想解放运动。

(1分)历史功绩:

动摇了传统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分)局限性:

对中国和西方文化的评价有绝对化倾向。

(1分)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等。

(2分)

说明:

“历史功绩”的三句话任意一点均可酌情给分。

人物任何两位均可得分,有错别字的,不得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历史功绩以及局限性和著名代表人物。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的历史功绩是动摇了传统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是它对中国和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9.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倡导“自主、进步务实、开放、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

这篇文章发表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新文化运动期间

D.五四运动期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知识分子掀起的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的运动,通过材料中1915年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我们可判断这一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10.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新青年》为主阵地

B.高兴民主和科学的旗帜

C.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

学生可以从两方面选择,从新文化运动这方面来看,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以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到后期,李大钊又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故ABC都是正确的;另一方面,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11.新文化运动期间,一位金华籍历史名人在北京先后创办了新闻编译社和《京报》,他以通讯社和报纸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被誉为“一代报人,”他就是

A.陈独秀

B.钱兆鹏

C.金佛庄

D.邵飘萍

【答案】D

【解析】邵飘萍生于浙江省金华县,1918年创办《京报》,被称为新闻界全才。

早年任《申报》的特约通讯员,后任《汉民日报》主编,1916年后,为《申报》等多家报社撰写时评,根据他的讲义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

他大力提倡新闻救国,利用报刊来唤醒人民的觉悟。

故选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12.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倡导“自主、进步务实、开放、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

这篇文章发表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新文化运动期间

D.五四运动期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知识分子掀起的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的运动,通过材料中1915年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我们可判断这一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13.王老师布置了一项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作业,小明应该参考哪一旧报刊(  )

A.《万国公报》

B.《民报》

C.《新青年》

D.《申报》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刊物。

四个选项中,A选项《万国公报》在维新变法期间改名为《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的机关报;B选项是辛亥革命期间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C选项《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D选项《申报》创办于1872年,它与政治运动没有直接联系。

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14.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

中外历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

一切进步和发展都必须从思想观念的变革开始。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14—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1)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写出文艺复兴的先驱。

(2分)

材料二 17—18世纪,崇尚理性的西欧资产阶级不再满足于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进行反对封建的神学。

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于是出现了一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

                                                                                                                                                                                                                                                                                                                 

(2)据材料回答,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推崇什么思想?

举出其中一位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2分)

材料三 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

这场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什么运动?

这场运动高举是哪两面大旗?

(3分)

材料四:

(4)材料三文章所反映的是什么事情?

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联系?

(4分)

(5)综合上述材料,中外四次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1分)

【答案】

(1)人文主义(1分));但丁(1分)。

(2)启蒙思想运动;(1分)伏尔泰:

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学说、天赋人权;卢梭:

社会契约学说)(1分)。

(3)新文化运动(1分);民主与科学(2分)。

(4)全国范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分)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分)

(5)解放思想,促进社会进步(言之有理即可)(1分)

【解析】

(1)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张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有但丁、莎士比亚、达芬奇等,其中但丁的《神曲》用人文主义理念撼动了中世纪封建神学的柱石,促进了新时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所以但丁又被成为文艺复兴的先驱。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崇尚理性”,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源于法国的启蒙运动被成为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抨击教会罪恶,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为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思想武器。

其中伏尔泰的观点主要是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3)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德先生”“赛先生”,结合所学,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民主与科学,将斗争矛头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礼教,是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是中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

(4)结合所学可知,在文革之后两年徘徊期里,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5)材料中提到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真理标准大讨论四次思想上的运动,归纳综合可以得出,进步的思想运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解放。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15.“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也曾提出过类似思想主张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D

【解析】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弘扬了民主、科学意识,反对专制、愚昧,因此选D。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运动。

 

16.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

“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

”李四说:

“我看见过火车。

”王五说:

“我读过《民报》。

”赵六说:

“我读过《青年杂志》。

”你认为他们中谁说了谎?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所以在1905年,赵六自称读过《青年杂志》是不可能的。

其他三人,时间符合。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17.(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

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答案】(7分)思路提示:

(1)若“赞成”,可从历次列强侵略后,中国人学西方的层次性(器物-制度-思想)着手回答。

(2)若“反对”则可从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三者的阶级属性,经济基础变化出发,突出强调中国社会变化的内在动力。

(3)若认为有一定道理,但既不准确也不全面,则可从外因角度予以肯定,从内因角度予以否定。

例如:

“冲击——反映”模式认为中国传统历史发展是属于停滞的,中国社会自身是无法产生进入近代社会的动力,所以中国要进入近代社会就需要外在的力量,需要外在的“冲击”,中国“反映”其“冲击”,这种模式凸显了外部的“冲击”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如材料中所指中国自鸦片战争冲击后,依然引不起足够的”反映”,于是接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巨大的“冲击”下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开着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一步一步向西方学习,由学习“器物”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制度”,再到五四运动时的“思想”,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外部巨大的“冲击”—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凡尔赛和约》等事件的发生。

不能不说外部的“冲击”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影响,从上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轨迹可以得知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国外的“冲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所以这种模式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冲击—反应”模式有一定道理,但既不准确也不全面,则可从外因角度予以肯定,从内因角度予以否定。

例如:

“冲击——反映”模式认为中国传统历史发展是属于停滞的,中国社会自身是无法产生进入近代社会的动力,所以中国要进入近代社会就需要外在的力量,需要外在的“冲击”,中国“反映”其“冲击”,这种模式凸显了外部的“冲击”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如材料中所指中国自鸦片战争冲击后,依然引不起足够的”反映”,于是接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巨大的“冲击”下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开着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一步一步向西方学习,由学习“器物”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制度”,再到五四运动时的“思想”,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外部巨大的“冲击”—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凡尔赛和约》等事件的发生。

不能不说外部的“冲击”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影响,从上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轨迹可以得知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国外的“冲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所以这种模式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鸦片战争的烽烟;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甲午中日战争;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动荡与变革·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洋务运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百日维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辛亥革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1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正确的是

①主阵地是《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有李大钊、李鸿章、鲁迅、张之洞等

③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

④内容包括: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其中代表人物中没有李鸿章和张之洞,其他①③④介绍的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旗帜和内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9.有学者认为:

“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明显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的“偏向”主要表现在

A.绝对否定传统文化

B.彻底批判专制独裁

C.坚决反对迷信盲从

D.大力宣传社会主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但是新文化运动对待中西方文化也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现象,本题选A。

【考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和识记能力,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但是在对待传统文化上有绝对否定的偏向,对于新文化运动起止时间,开始的标志,内容,意义和影响同学们也要注意识记和理解。

20.文艺复兴和中国近代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的共同点是

A.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D.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文艺复兴和中国近代的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的性质都是思想解放运动,都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选B。

21.1916年的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

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

“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

”这样说的理由是指袁世凯(     )

A.篡夺革命果实

B.建立新式陆军

C.出卖了维新派

D.公然复辟帝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上述对联反映了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不得人心,故选D。

22.(8分)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优美的

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人是掌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1)材料一是谁的作品?

该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2分)

材料二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2)材料二表明了伏尔泰的什么观点?

请举出两例受此观点影响的欧美革命。

(3分)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切的黑暗。

——陈独秀

(3)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什么?

为了实现其主张,陈独秀等掀起了—场什么运动?

21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1分)

【答案】

(1)莎士比亚;(1分)人文主义思想(或以人为本的思想)。

(1分)

(2)天赋人权或自由、平等;(1分)北美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拉美独立运动(2分)。

(3)民主、科学;(1分)新文化运动。

(1分)

(4)解放了思想;促进了社会进步等(1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一是莎士比亚的作品,该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二表明了伏尔泰的自由、平等观点,此观点影响的欧美革命有北美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民主、科学,为了实现其主张,陈独秀等掀起了—场新文化运动。

上述材料反映的思想文化运动的共同历史作用:

解放了思想;促进了社会进步等。

23.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地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文课本一律废止。

追本溯源,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D

【解析】无论是题干还是选项此题旨在考查近代化探索,中国近代史是被东西方列强侵略和奴役的历史,这种奴役促使中华民族逐渐觉醒,一部分中国人开始探索挽救中国的方案,洋务派——师夷长技;维新派——变法图强,革命派——建立民主共和国;进步的知识分子试图从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以西方的“民主、科学”来救中国,即新文化运动,在新青年们看来,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知识的普及,提高中国人素质,这也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实践,故选D。

24.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答案】D

【解析】《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刊物。

25.邹容在下列哪本著作中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

A.《猛回头》

B.《警世钟》

C.《游学译编》

D.《革命军》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邹容的著作《革命军》的政治色彩极为鲜明,富有战争精神。

邹容在文中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中华共和国”,言辞激烈,在宣传革命,教育群众方面极富鼓动性。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旗帜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