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计划方案范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4458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计划方案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扶贫计划方案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扶贫计划方案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扶贫计划方案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扶贫计划方案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扶贫计划方案范文.docx

《扶贫计划方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计划方案范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扶贫计划方案范文.docx

扶贫计划方案范文

扶贫计划方案范文

xx年扶贫培训工作计划

为了提高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解决贫困农民增收问题,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我校将进一步实施扶贫培训工作。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扶贫培训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培训就业、跟踪服务”的思路,以贫困地区农牧民为主要培训对象,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能创业、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领导,完善管理,创新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培训工作任务。

今年计划扶贫培训50人,培训专业为机械电子系统经过培训,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让他们创办实体,带动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通过扶贫培训工作的开展,使贫困家庭经营结构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力争使他们依靠技术的劳务收在家庭经济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二是进一步规范培训工作。

我校将不断调整扶贫培训工作思路和管理方法,在培训对象上确定了以贫困农牧民为主要培训对象,延长培训时间、提高培训质量,在管理方法上将实行报账制管理,为了调动贫困学员参加培训的积极

性,为培训学员提供生活及交通费补助,提高培训补助标准。

在管理机制和方法上加强管理,积极探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扶贫培训、报账管理办法。

在具体培训工作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组织招生、开展培训、安置就业及做好跟踪服务,将参培学员生活费和交通费发放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定期到校,依照参培学员名单、专业、班级逐一核对人数,及时将两费发放到参培学员手中。

能不定期地与参培学员座谈交流,征求对培训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

我校将强化参培学员纪律安全管理,强化教师队伍的管理。

我校将结合贫困户子女文化水平和用工企业对岗位技术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更加注重了参培学员实践动手能力培训,达到了进得来、学得会、能输出、稳得住的培训效果。

三是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

认真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提高和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活力。

领导重视与考核机制同步进行,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各市加大__力度,力争使农村贫困青年应知尽知、应训尽训。

其次,我校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将花大力气改善办学条件,使培训设施条件有了更大的提高。

四是提高安置就业及跟踪服务水平。

培训学校把做好安置就业和跟踪服务作为扶贫培训工作的生命线。

向参培学员做出了安置就业承诺,提供2-3次安置就业服务,这为我县扶贫培训安置就业和稳定就业提供可靠保证。

学校对就业学员一律实行跟踪服务,建立

学员就业跟踪服务档案,与企业、就业学员联系,了解学员工作、生活以及思想状况,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及时反馈给学校,尤其对所有上岗学员的各种情况实行系统管理,及时归类、分析,以促进培训工作不断完善。

五是不断增强培训品牌效应。

我县扶贫培训工作,不仅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有效途径,而且也能极大地促进我校健康发展。

不论在教学环境、培训方式、教学质量、教师素质、实习条件、市场衔接、安置能力、跟踪服务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并形成我校具有特色的砌筑工、民族刺绣、商品营业员、中式烹调师、混凝土工、机械电子系统等培训专业。

xx年9月25日

XX村xx年精准扶贫帮扶工作计划按照《绍兴镇__规划(xx—xx年)》、《绍兴镇xx年精准扶贫帮扶实施方案》等总体要求,结合XX村实际,紧紧围绕“六个到村到户”,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贫困优先、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镇驻地北15公里,地处六背山腰,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6亩,其中稻田面积436亩,旱地面积60亩。

苗族聚居,村驻地XX寨,海拔910米,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山体滑坡较严重。

地质构造古老复杂,有5个自然寨,有5个村民组,207户,922人。

主导产业为水稻、养殖和外出务工。

xx年XX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xx年全村粮食产量261吨,人均占有粮食283公斤。

今年重新审定后划为二类贫困村。

贫困人口419人,贫困户107户。

公路通村,有民办小学一所。

二、致贫原因分析

XX村属全省苗系贫困村之一,是黎平县二类贫困村。

从人均收入指标看,与全镇总体水平相比,差距也是很明显的,处于全镇倒数。

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至目前,尚有村组步道没有完全硬化。

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人畜饮水困难率居

高不下,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村教育、卫生医疗设施落后,按照国家贫困标准,全还有贫困人口419人(含农村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和残疾人口),贫困人口一直居高不下,其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之深,自我发展能力低,返贫率高(贫困发生率31%),返贫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扶贫的压力,要稳定地摆脱贫困,任务十分艰巨。

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面积仅0.52亩,且大部分为25度以上坡耕地,土层薄,土壤质量差,旱涝不保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民脱贫致富难。

传统的“水稻、薯+养猪”模式是XX群众的生活支柱,生产结构非常单一,群众经济收入较少,土地抗风险能力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生产受损、生活困难、农民减收、贫困加深,返贫突出。

由于交通条件差,造成经济发展缓慢。

公路路况差,政府和群众无力养护公路,大量生产生活资料难进入,农产品难运出。

加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农业生产仍实行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致使多数群众生产难发展,贫困状况难以摆脱。

由于思想消极保守,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思维观念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懒思考、怕困难、怕担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加上信息渠道狭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机会少,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大的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没有发展动力,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XX寨举家外迁的一拔接一拔,目前全村外出的有72户,324人。

外出劳动力110人,目前主要是“妇幼、老弱、病残”人口,致使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经营能力,

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即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外出务工的收入也较低,仅能维持自身的生活,对家庭收入的贡献不大。

尽管新阶段__工作给予了xx村极大支持和关注,但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大部分人口仅解决了温饱,普遍没有现金,生产投入不足,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资料也无钱购买,更谈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

由于长期的贫困,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甚至不少群众害怕还不起银行贷款而不敢贷款,缺资金成为制约贫困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

_扶贫计划方案。

三、帮扶计划

一是发展特色养殖产业。

以XX寨为中心,倾力打造“特色养殖”养殖示范基地。

计划在岑友、得潘等自然寨实施能繁母牛300头,共需资金20000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1500000万元,金融扶贫贴息贷款50万元;

二是种植业xx年新建中药材(桔梗)基地200亩(每亩补助670元,合计13.4万元)。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饮水:

xx年实施修建人饮工程1处,管道长4公里,新建蓄水池800立方米(投资合计60万元)

2、通村公路:

xx年修通XX至高亚6公里水泥路,每公里40元,计240万元。

3、硬化道路:

xx年硬化村寨道路7千米,每千米4万元,计28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

该计划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由村两委统一组织实施,为全面完成所规划的各项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

1、对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村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每年需要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落实到牵头责任单位,村干带头包户,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扎扎实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2、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xx年9月5日

村委会为本村制定脱贫扶贫计划,本文是村委会xx年的脱贫扶贫计划,仅供参考。

根据汉家岔镇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安排,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__”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强民,富民、奔小康、打造生态文明乡村”为主线,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注重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建设经济强村,与全镇全县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精准扶贫。

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建档立卡贫困社和贫困户的发展倾斜。

坚持基本政策精准到人,帮扶力量精准到户,基础建设(产业)精准到村组。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

镇政府对脱贫工作负总责,把脱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__。

(三)齐心协力,合力推进。

各社、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项目,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要向8个建档立卡贫困社倾斜,形成工作合力。

(四)统筹兼顾,科学发展。

坚持脱贫与建设美好乡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

充分发挥田头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总体目标

按照“三年实现脱贫,五年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到xx年实现8个重点贫困社脱贫。

基本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全县平均水平相等,确保贫困发生率低于8%,全面摆脱贫困。

(一)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xx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32元,到xx年达到3500元,年均增长15%。

规划期内,贫困人口由xx年的1640人下降到xx年的317人,贫困发生率由77.8%下降到8%以内。

通过__,力争本村村民整体经济年收益与当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到xx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以上的农户达到90%以上。

(二)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xx年实现农村水泥公路到组率达80%;解决2106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安全率达到99%,配套完善村级供水设施;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60%以上。

到xx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

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室及配置合格村医,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确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

城乡公共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到xx年,村庄绿化率达到76%以上,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6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处理,村社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小流域治理率达到70%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75%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绿化率达50%以上,生态区得到有效保护。

预警、监测、应急、救援系统功能齐全,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五)乡风文明程度大幅提高。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农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

到xx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到100%,村民自治、民主法制创建面均达到95%以上。

(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

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到xx年实现“四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达到100%。

加强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和“背包”服务、网格化服务,到xx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基层便民、为民服务体系。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着力加强特色农(林)业建设。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建设,着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托优势,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本村特色产业,到xx年,发展党参、黄芪和柴胡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0.9万亩。

(1)做大做强传统产业

全膜玉米:

进一步做优做强全膜玉米种植。

按照环境生态化、园地清洁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产、抗旱、优质和生态的全膜玉米产业基地。

因地制宜,以朱母生态观光点为主线,大力发展村级生态旅游文化。

马铃薯:

着力建设标准化生态马铃薯产业园,加快改造低产马铃薯品种。

到xx年,发展高产优质生态马铃薯3000亩。

生态养殖:

到xx年,年出栏生猪200头,小尾寒羊羊5266只。

(2)大力推广成熟产业

小杂粮:

以荞麦、大豆、胡麻等主要传统品种为主,引进、开发、示范和推广,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

到xx年,计划发展小杂粮种植900亩。

(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枣树和核桃:

到xx年,发展枣树、核桃产业园1745亩,拓展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农民收入。

2.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规范、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发展和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xx年,培育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发展家庭农场10家,培育各类专业大户50户。

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和规范、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名录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引导各类项目资金扶持名录内的经营主体。

3.实施精品名牌战略。

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经济实体开展“三品认证”。

到xx年,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实现无害认证全覆盖,有机产品认证达到1个,有机产品认证基地达到200亩。

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加快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新格局。

培育一批如中药材等产业的新兴品牌。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基层农林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升技术推广能力,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支持基层农技部门牵头创办试验、示范基地。

5.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

围绕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素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依托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根据区域外劳动力市场需求,采用校企联合等方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

鼓励农村受训劳动力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

(二)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1.努力改善交通条件。

坚持把贫困村道路建设作为重点,加大支持村际道路和通组水泥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

修建通组道路里程41.3公里,实现组组通路的目标。

2.努力加强城乡建设。

以村址为中心,坚持内疏外拓,强化生态保护,打造乡村景观,完善公共设施,增强集镇功能,加强文明创建,提升人居环境。

3.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和农田水利建设。

遵循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用养结合、防止污染的原则,加强农田集水工程改造提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到xx年,使现有农田集水工程排涝灌溉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4.加强农村供电和通信条件建设。

到xx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

加速实现无线通信信号全覆盖,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线和旅游景区通信盲区,实现通信全覆盖;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着力改善民生。

1.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发展义务教育、积极普及高中教育、全力支持职业教育,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效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争取国家政策,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注重改善偏远贫困村的教学条件,全面实施“教学点全覆盖”项目,结合对口帮扶工作,加大对特困生的帮扶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学校的满意率。

2.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加快建设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下乡进社区,支持兴办各类群众文化团体,鼓励文化志愿服务。

充分挖掘本地传统特色文化、体育项目,组织群众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体育竞技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

3.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

全面落实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群众获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扩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免疫范围,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结核病等传染疾病及地方病的防治。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对村卫生室全覆盖,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完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体系及信息化手段,加大对村级卫生室及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扶持力度。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巩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金。

做到“五保户”应保尽保,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巩固提高农村医保水平,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

大力推进五保户、特困户危房改造、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

(四)着力建设美好乡村。

1.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加强引用水源地保护区监督和管理,制定保障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农饮工程及引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大对农村水质监测频次,确保农村引用水安全。

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大力推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处理模式及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保洁制度。

2.努力实现乡风文明。

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以“文明户”评比、文明创建等为载体,大力弘扬“三苦精神”;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和建立农民书屋,大力宣传好人好事,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农村赌博、迷信活动明显减少,农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加强农村民主与法治。

开展多种形式培养村干部,努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一事一议”制度在民主决策中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学法、懂法、守法,按法律法规办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加快美好乡村建设。

重点选择王马山、胡圈、邵坪、朱母等中心村庄,采取一次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建成环境优美、产业鲜明、生活舒适、管理民主、邻里和睦的美好村庄。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对全村脱贫工作的领导,统揽全局,凝聚力量,有步骤的推进规划实施。

具体由村__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村脱贫工作的组织领导,__领导小组负责全乡脱贫工作日常事务。

各社要成立工作小组,村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实行单位帮扶联系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模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倾情帮扶。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激励政策,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村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努力形成脱贫摘帽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二)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1.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机制。

创新贫困人口识别方法,确保底数精准;规范贫困人口识别程序,确保流程精准;强化公示、公开,确保对象精准。

2.创新建立分类机制。

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因社因人分类施策,确保成因精准、类别精准、施策精准。

在尊重群众意愿的情况下,做到“滴灌”精准、措施得力、脱贫有望。

3.创新建立规划机制。

立足村情实际,注重与减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工作规划,确保目标精准;在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着力提高村级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真正实现民富村强,确保思路精准;针对贫困村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力求规划内容和举措细化到每个项目、每家每户,做到措施精准。

4.创新建立动力机制。

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信心,确保宣传动员精准;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优先排列其帮扶需求,确保需求意愿精准;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确保主体地位精准。

5.创新建立管理机制。

建立贫困村和贫困户管理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管理系统,确保对象管理精准;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确保成效评估精准。

(三)创新农村管理体制机制。

1.推进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

着力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__水平。

探索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的有效实现形式。

允许农民以出租或入股相关产业项目经营主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