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出题范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4433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出题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语文出题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语文出题范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语文出题范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语文出题范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出题范围.docx

《大学语文出题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出题范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语文出题范围.docx

大学语文出题范围

大学语文出题范围

《大学语文》考试范围

一、文学常识(所学课文的作家、作品)

1.了解古代、现代和外国重要作家作品的基本知识。

2.识记重要作家的原名、字号,所属时代、主要思想倾向、主要文学主张、文学成就、代表作以及该作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二、字、词及名篇名句

(一)解释划线的字、词

1、洗尽铅华后的巴黎,少了点艳丽,多了些庄严。

---- 《梵高的坟茔》

2、据说天鹅之死都选择朝暾初上的清晨,它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地吟哦,向自己曾用美奂的羽翼装点的自然告别。

---- 《梵高的坟茔》

3、一一走上前来,或迂回曲折,嗫嚅其词,或开门见山,大言不惭,总之要把他的情人,也就是我的女儿,对不起,从此领去。

----《我的四个假想敌》

4、明知这僭越的小子未必就是真命女婿,(谁晓得宝贝女儿现在是十八变中的第几变呢?

)心里却不由自主升起一股淡淡的敌意。

----《我的四个假想敌》

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兰亭集序》。

6、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楚辞·渔父》

7、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

----《楚辞·渔父》

8、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

----《西湖七月半》

9、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

----《西湖七月半》

10、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頮面。

----《西湖七月半》

11、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世说新语·任诞》

12、不吾知也!

----《论语·先进》

1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

14、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论语·先进》

1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

16、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无题二首》李商隐

1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

18、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无题二首》

19、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二首》

20、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燕歌行》

21、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燕歌行》

22、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燕歌行》

23、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燕歌行》高适

24、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二)名篇名句(略)

三、名词解释

(1)序文

(2)讲演稿(3)游记(4)散文: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

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

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

因此,散文又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三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

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议论文、或政论文种种,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5)碑铭体(6)议论文体(7)《楚辞》(8)《世说新语》(9)《论语》(10)《礼记》(11)《诗经》(12)乐府:

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

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

(13)七律:

诗体名,即七言律诗。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对仗、用韵都有一定的格律,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14)边塞诗(15)词(16)《离骚》(17)《燕歌行》(18)《蝶恋花》

四、简答题

(1)“序”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序,也称“序跋”,又作“叙”或称“引”,近日又称“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2)讲演的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A.针对性。

讲演稿的内容多是听众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表达方式也因人而易,十分注意效果。

B.情感性。

讲演的目的是感动听众,说服听众,以情感人,激发共鸣,争取最佳宣传说服效果。

C.通俗性。

讲演稿要能将无声文字通过演讲者声情并茂的讲演变为有声语言。

要好说、好听、好懂、好记,写得琅琅上口,讲得悦耳动听,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幽默风趣

(3)《语言的功能与陷阱》课文中所谈到的语言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①表意与交流。

②记录与记忆。

③帮助思想、推动思想的功能。

④感染、推动情感的功能。

⑤心理功能。

⑥艺术功能。

⑦心理功能。

(4)范曾在《梵·高的坟茔》中将古今画家分为哪三种类型?

作者最欣赏哪一种?

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有道理吗?

参考答案:

范曾先生将古今画家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第三类则置好坏于度外。

作者最欣赏第三种。

作者的观点是否偏颇,请自由思考。

(5)怎样看演讲中的幽默与噱头的区别?

参考答案:

噱头往往是外加的,内容是浅薄、哗众取宠的。

幽默是内容本身的有机组成,是深化、生动化的手段,是包含着智慧的,给人以启示的。

(6)《一个偏见》作者要讨论人声的环境污染,为什么从“偏见”问题说起?

这样写有什么艺术的效果?

参考答案:

(1)本篇文章之命意,细读原文可以发现,作者本是有感于“人籁”之令人厌烦,发而为文的。

但尚未下笔,即已有反省──对人声的厌烦,是否已成自己的一个偏见?

于是先从偏见说起。

(7)概括与分析《我的四个假想敌》中“我”的矛盾心理。

参考答案:

父亲喜爱女儿,目睹爱女长到婚嫁年龄,舍不得女儿离己而去、嫁作人妇,却又无法阻拦,于是转移目标,将她们的男友一律视作“假想敌”。

(8)分析《我的四个假想敌》语言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

巧用比喻,善用典故,机智幽默,富书卷气。

(9)分析《女孩子的花》的中心意象及其象征意蕴。

参考答案:

“女孩子的花”即传说中由名叫百叶的女子变化而来的重瓣水仙花──百叶水仙是本文的中心意象。

这一意象蕴涵着复杂的象征意义,作者赋予它以女孩子的性格、美丽和命运,她就成了青春女性的象征。

重瓣水仙的灿烂开放、散发芬芳,美丽而短暂的花期,受到冷落的不幸和“刀一样”的性格,在此都是青春女性之绚烂生命、人生际遇、悲剧命运、纯真性情的写照。

反过来说,作者把年轻女子的性格、情感赋予水仙花,水仙花成了作者抒发对女孩子人生境遇感喟的载体。

(10)请根据课文的描写,概括一下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

一肚子学问,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痴迷的程度;对生活充满兴趣和热爱,不矜细行,不惧物议,任性洒脱,认真、机智、幽默和从容不迫,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机,少俗虑;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学生、对友人,具有深厚情感。

(11)《〈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北京大学月刊》创办的宗旨?

参考答案:

发表学校师生的研究成果,以尽学术贡献之责任;刊载各学科学说,破除学生固守专业、抱残守缺的旧习;发表各家各派的见解,消除校外学者的怀疑。

(12)《〈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阐明了哪些大学理念?

参考答案:

大学为研究学术之机关,这种研究,既非单纯输入欧化,也非一味保存国粹,而要用科学方法揭示传统学术的真相,在近代学术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大学学生不应以获取毕业证书为目的,应于专精之余,旁涉各种有关学科的学理,成为一定意义上的通才,而避免偏狭;大学是包容古今中外不同学术派别、典籍、思想,广泛延揽各家各派学者研治学术的机关,应循思想自由原则,行兼容并收主义。

(13)《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所说“可纪念者盖有四焉”,都是从哪些角度着眼的?

参考答案:

其一、其二均着眼于历史,由联大看到国家命运于此翻开新的一页,为本国史所仅有;其三、其四则着眼于三校树立的榜样意义:

合作无间,力行学术自由而有所坚守。

(14)作为一篇碑铭,《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的叙事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碑文主体应以叙事为主,议论辅之,且需恰到好处,不宜喧宾夺主作品第一部分叙述历史,起句庄严,大的背景交代极简洁;接着叙本事,有繁有简,繁简相间,有实有虚,虚实结合。

繁者,对联大连迁数地,不厌其繁,一一交代明白;简者,于三次“奉命”,均一笔带过,不劳词费。

实者,于年月日、人数、地点,一笔不苟;虚者则如:

“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为其中坚”,看似轻描淡写,分量其实很重。

(15)学术上的“通人”与生活上的“全人”是怎样的关系?

怎样才能不害“精神偏枯病”?

参考答案:

前者指在所学专业以外,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后者指借“旁门”(主要是人文艺术等学科)的知识和精神,求得彻底的智慧,滋养自己的身心,养成远大的眼光,优雅的品格、风趣、嗜好,以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如此即可避免此病。

(16)找出《兰亭集序》中至今仍有活力的成语、词组。

参考答案: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茂林修竹、放浪形骸等。

(17)《渔父》一文通过自设问答的形式表现内心矛盾,你认为这种方式与直抒胸臆相比,优点在哪里?

参考答案:

《渔父》采用了“设为问答”的方式,创造了不同凡响的文学效果。

文章中,屈原、渔父形象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在言语往来中,他们各畅所志,把这两种人生选择明白清晰地呈露在读者面前。

借助这两个形象的对比,屈原身处困厄时内心的挣扎得到了完全的表现。

而这种“问答”的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很大。

(18)《西湖七月半》作者没有直接写西湖七月半的胜景,而是详写西湖赏月的各色人等,表达了怎样的意蕴?

参考答案:

文章通篇采用了一种对比手法。

文章先勾勒了杭州人七月半游湖的热闹场景,并且嘲笑他们的“避月如仇”,文笔极为简练传神。

末段方是看月正文,作者轻熟自然的转写“吾辈”之看月。

这一段看月的文字,从前两段看人的文章反逼出来。

在喧哗与冷寂、庸俗与清雅等对比两相映衬之下,愈能见出看月之妙、赏月人之雅,使作品富于诗情画意。

特别是最后一句: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意境深远恬淡,令人遐想不已。

(19)《萧红墓畔口占》语言简单明白,请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在新诗中的地位和价值。

参考答案:

本诗的语言朴素,洗练,明白如话,而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

标志着新诗语言的成熟。

(20)《蒹葭》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参考答案: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21)李商隐的诗作中有很多“无题”诗,这种不点明诗歌主题的做法具有怎样的艺术表现效果?

参考答案:

问题是这些具体内容的含混,并不构成理解的障碍,甚至可能恰恰是作品独特的魅力所在。

作品的具体内容含混或缺失,其概括性可能就越强,作品含量就越大,也就更具有普遍意义,从而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和联想,这是文艺创作的一条规律。

这首诗就是一个范例。

(22)列举《燕歌行》中的对比。

参考答案:

如:

出师时的铺张扬厉与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士兵的效命死节与将军的怙宠贪功;士兵的辛苦久战与将军的失职、纵情声色等。

(23)如何理解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

(24)马丁·路德·金在讲演中强调“在我们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切不要错误行事导致犯罪。

我们切不要吞饮仇恨辛酸的苦酒,来解除对于自由的饥渴。

”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深意的?

参考答案:

作者所提倡的是一种“非暴力的”的反抗。

这显示了一种博大的爱和清明的理性。

在他看来,“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的目的。

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

”他说“仇恨和苦毒永远不能医治恐惧的疾病,只有爱才能。

仇恨使生命瘫痪,爱是生命释放;仇恨使生命疑惑,爱使生命和谐;仇恨使生命黑暗,爱使生命发光。

”他主张一种以恩典代替枪炮的斗争策略:

以非暴力回应暴力,以爱回应恨。

他要寻求拯救“黑人的身体”,还要寻求拯救“白人的灵魂”。

金说他们真正的目标不是击败白人,而是“唤醒压迫者内心的羞耻感,挑战他们虚假的优越性感……最终的目的是和好,最终的目的是救赎,最终的目的是创造一个爱的社会。

(25)《我有一个梦想》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蕴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爱国主义,民权诉求,宗教修辞,理性精神,人类情怀。

(26)《给青年的忠告》一文,作者讲得最多的是“说谎的问题”。

作者用意何在?

参考答案:

这个内容占了全文中的一大段,可见是其重点所论。

作者并非从道德上探讨禁止说谎有什么不对,而是深刻地指出社会对年轻人的不宽容,使得情有可原的小小过错成为弥天大罪。

作者更通过对那些表达得“充满自信、严谨而无缝隙、又雅致动听”的真正的谎言的高度“赞扬”,进一步揭露世俗社会的虚伪。

五、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夫文尚矣!

……就六经言,《诗》又首之。

何者?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这段话的主旨是什么?

阐发了诗歌创作中的那些要素?

参考答案:

①全面而形象地描述了诗的特殊性征。

②“根情”、“实义”属诗的内容要素;“苗言”、“华声”属诗的形式要素;“根情”是诗的根本,“实义”是诗的创作目的,“苗言”和“华声”是诗的表现手段。

(三)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分析白居易对待自己诗歌的态度有何不同?

应该如何看待

……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

此诚雕虫之技,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

虽前贤如渊、云者,前辈如李、杜者,亦未能忘情于其间哉!

参考答案:

(1)白居易对自己的诗歌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矛盾心态,在以上这一段文字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一方面,他承认自己所创作的《长恨歌》与自己“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文学主张不符,不过是雕虫小技。

但另一方面,他对自己的这些诗歌又是相当的自负。

文中列举了自己旅途三四千里的行程中,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吟诵自己诗篇的见闻,并自比于王褒、杨雄、李白、杜甫。

(2)对于白氏的诗歌主张,应该肯定其关注社会民生、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精神。

但对他过于强调文学的现实功用,忽视文学艺术特性的一面也应该有客观的认识。

实际上,白居易自己的很多创作都是辞采斐然、流丽婉转的作品,如其代表作《长恨歌》即是如此。

白居易此类作品的广泛流传和讽喻诗的不行于世的对比,正说明了其理论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

“暂住何烦尔?

”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

“何可一日无此君?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

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

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

“是桓子野。

”王便令人与相闻,云:

“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弄毕,便上车去。

客主不交一言。

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仔细品味这三则故事,归纳一下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并概括主人公王徽之的心态。

参考答案:

魏晋之际,是一个美的自觉的时代。

无论是文人之间的清谈,还是对人物的品评,乃至生活的状态,都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功利的审美意味。

王徽之自由无拘、率真自然的生命本色。

在他的好竹、雪夜访戴、赏笛的行为中,处处体现出兴之所至,不计得失的超然旷达,透露着强烈的主体意识。

世俗之间的地位、得失,对王徽之来说,毫无意义,这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自在!

与任性率真的生活态度相表里的,是王徽之超尘脱俗的人生情趣。

(五)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

尔何如?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

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

以文章第二层次“四弟子言志”为例,简要说明《论语》记言、记事的艺术特征。

孔子在教育方面标举“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宗旨。

请以文章第三个层次孔子评志为例,体会孔子的教育艺术。

参考答案:

(1)子路好勇而少谦逊,冉有知规守礼,颇为谦和,公西华志向远大,善于辞令,曾皙优游自在,仪容欣悦,这段文字通过对话与动作、态度的描写,以简洁而又贴切细密的笔触,将人与事描摹得眉睫皆动,情态宛然。

(2)孔子评志,方法很巧妙,他先倾听三个学生的表述,然后通过曾皙的发问,夫子再作回答。

将前三人的志向、态度做了小结,解释了他哂笑子路,以及认同公西华的原因。

这表现出孔子施教的两种特点:

一,鼓励学生的自由发挥,肯定学生的个性。

即便是子路那样空言大话似的志向,孔子也只是微笑而矣,并没有申斥子路。

即肯定了冉有、公西赤二人的“治国”大志,也肯定了曾皙追求精神理想境界的志向。

二、善于从细节处引导学生。

在短暂的对话中,孔子并没有给出一个既定的“真理”或“标准”,巧妙地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

(六)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礼记·大学》

仔细阅读找出文中的排比、蝉联句,本文所使用的排比、蝉联句式,在逻辑上是否真的很严密?

有没有可以置疑的地方?

-------《礼记·大学》

参考答案:

并非真的很严密,其可置疑之处,是按照文章所表达的意思,似乎从格物、致知直到平天下的八条目之间,有严格的蕴涵关系或充足条件的关系,即有了前件,就必定会有后件。

但是仔细推敲起来,这种关系并不能成立。

因为假如真是这样,那么“格物”与“平天下”之间的各个阶段就都可以省略,一旦“物格”,便“天下平”了,而“格物”也就等于是“平天下”,因此应该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格物(或致知)为本”才对。

但是从事实上来说,“格物”并不等于“平天下”,甚至也不等于“修身”。

文章既然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那么很明白,所谓“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都是总括于“修身”之内,是其具体的项目,而不是“修身”的前一阶段或充足条件。

作者使用这些排比蝉联句式,只是为了强调它们之间的有机关联,但却很容易造成误解。

所以我们在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不能按照今天的逻辑习惯去理解它们。

(七)请阅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选自《戴望舒全集·诗歌卷》

本诗只有短短地四行,却蕴藏了丰富的意蕴。

这种意蕴的产生是由于诗歌中充满了对比性的要素,试分析本诗的结构对比关系。

概述本诗的诗境。

参考答案:

(1)轻重,动静,人我,生死,多重对比关系,结构平衡而协调。

(2)因悼念而感到寂寞;对险境的坚韧和不屈;深沉的怀念,庄严的哀思,对抗战胜利的期盼;镇静,坚守和自勉。

(八)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选自《诗经选》,余冠英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这首诗歌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从哪里可以看出?

其艺术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描写得是秋天的景色,从诗歌中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意象可以看出。

(2)采用了复沓的形式,在营造缠绵、追索的氛围时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九)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选自《李商隐诗选》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已成为歌咏爱情的千古名句。

请结合本诗分析诗句的意蕴。

参考答案:

“身无彩凤双飞翼”,写出诗人对与所爱之人团聚的渴望和团聚无因相见无期的痛苦。

但一想到昔日的爱情时,又因他与所爱之人心灵契合,情意相通,又使他在分离时感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幸福与欢乐。

这一联将对爱情的复杂感受物化为两个美丽而贴切的比喻。

使诗句的内涵复杂而深厚,表现得意深情远,情致缠绵。

故而这两句成为历代传诵的描绘受压抑的爱情的名句。

(十)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选自《杜甫诗选注》

分别写出本诗的首联、颔联、腹联、尾联。

找出诗中的对仗句。

分析诗中对仗句对表达效果的影响。

参考答案:

颔联对仗,“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

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

“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

“连”对“向”, “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出自清人朱瀚的《杜诗解意》)。

 “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

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

青冢有恨啊!

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

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十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