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课堂教学读书笔记.docx
《第六章课堂教学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课堂教学读书笔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课堂教学读书笔记
第6章课堂教学
第1节教学概述
1、教学的含义
(1)教学的定义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2)教学的内涵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这是教学的本质。
教学的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2、教学理论及教学理论流派
(1)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2)教学理论流派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1)起源: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
2)代表人物及著作
达尼洛夫——《教学论》
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
王策三——《教学论稿》
3)基本观点
1 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2 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3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4 语言呈主的教学方法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1)起源: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2)代表: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3)斯金纳的基本主张:
1 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的特定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
2 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行为后应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
确定并明确目标
◆评估行为
◆安排相倚关系
◆实施方案
◆评价方案
3 程序教学的方法
程序学习的处理的两种形式
◆直线式
包含四个特征:
1.小步骤进行:
2.呈现明显的反应:
3.及时反馈:
4自定步调学习
◆分支式
3.认知教学理论
1)代表:
布鲁纳,奥苏伯尔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
1 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猜想的价值和可修正性,以试图得出假设的激活效应
◆培养学生运用心智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心
◆培养学生自我促进
◆培养学生“经济地运用心智”
◆培养理智的诚实
2 教学原则:
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
◆动机原则:
学习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心理倾向
◆结构原则:
选择适当的知识结构,并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方式,才能促进学习
◆按最佳顺序呈现教学内容
◆让学生适时地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
3 学科知识结构——四个好处
◆如果学生知道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或它的逻辑组织,就能理解这门学科
◆如果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有助于学生把学习的内容迁移到其他情景中
◆如果把教材组织成结构的形式,就有助于学生记忆具体细节的知识
◆如果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经验和对结构的合理陈述,即便是年幼的儿童也能学习高级的知识,从而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4 发现教学方法
4.情感教学理论——人本主义
1)代表: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2)基本主张:
1 教学目标:
最好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
2 非指导性教学过程——五个阶段
◆确定帮助的情景: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探索问题:
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感情,必要时加以澄清
◆形成见识:
让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地发表看法,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
◆计划和抉择:
由学生计划初步的决定,教师帮助学生澄清这些决定
◆整合:
学生获得较深刻的见识,并做出较为积极地行动,教师对此要予以支持
3 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
四个要素
◆学生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
◆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便有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来自内部的
◆学习是渗透性的
◆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基本原则
v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安全感,他信任学生,同时感到学生同样信任他
v课堂中的气氛是融洽,真诚,开放,相互支持的,以便使学生自由地表达个人想法
4 师生关系的品质
教师的作用:
●帮助学生弄清楚自己想要学什么
●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与材料
●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维持某种蕴酿学习过程的心灵气氛
教师的态度品质——真诚,接受,理解
第6章课堂教学
第2节课堂教学设计
1、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
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
2、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马杰指出:
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
1)我要去哪里——教学目标的制定
2)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的起始状态分析、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分析、教学方法与媒介的选择
3)我怎么判断我已经到了那里——教学的评价
(1)教学目标的制定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1)教学目标设置的类型
1.认知领域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知识:
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可分为三个层次
1)对特定事物的知识
2)对处理事物方法的知识
3)能凭记忆表达概念的知识
◆领会:
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按领会层度深浅分为三个层次
1)转换,用不同说法表达同一概念
2)解释,能按自己的理解对事物的变化予以说明
3)推断,对事物间的关系作逻辑推理
◆应用:
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境中,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
◆分析:
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三个层次
1)要素的分析
2)关系的分析
3)组织原则的分析
◆综合:
将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成知识系统,三个层次
1)可以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意见
2)能对某种事物的处理提出自己的计划
3)能凭抽象思维推演出事物间的关系
◆评价:
对所学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两种依据
1)内在的证据:
指知识或方法本身内在的特征
2)外在的标准
2.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序,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五个层次:
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
◆接受:
学生在学习时或学习后对其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自愿接受并给予注意的心态,分三个层次
1)觉知情境的存在
2)有主动接受的意愿
3)有意地加以注意
◆反应:
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根据反应性质不同,分三个层次
1)默从性反应,学生的反应是听命式的,尚未完全出于主动
2)自愿性反应
3)满足性反应
◆评价:
学生对其所学在态度和信念上表示正面的肯定,根据肯定程度的不同,分三个层次
1)价值的接受,指学生对其所学知识或观念表示认可
2)价值的肯定:
指除表示认可外,并主动表示对该项有价值的活动的喜爱和追求
3)价值的实践:
指学生对价值的肯定成为他的态度,对价值的追求成为他的信念
◆组织:
指学生对其所学价值内化,概念化,纳入他的人格结构中成为他自己的价值观,根据组织的程度不同,分两个层次
1)价值概念化,指学生将所学价值在含义上给予抽象化
2)组成价值系统,指学生将所学的同类价值观汇集在一起,成为他个人的价值观
◆个性化:
个体通过学习,经由前四个阶段的内化后,所学的知识观念已成为自己统一的价值观,并融入性格结构当中,因内化程度不同,分两个层次
1)概念化心向,即对同类情境表现出一般的心向
2)性格化,指心理与行为内外一致
3.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行为方面所产生的改变,包含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等层次
◆知觉:
学生通过感官获取所需动作技能的线索,根据运用程度的不同,分三个层次
1)刺激辨别:
指能辨别出刺激的性质
2)线索选择:
指能区别不同刺激线索,并随时表示出适当反应
3)动作转换:
指能将凭感官得来的知觉线索转换成动作
◆操作:
指学生按提示要求行动的能力,但不是模仿性的观察
◆准确:
指学生的联系能力或全面完成复杂作业的能力
◆连贯:
指学生按规定顺序或协调要求,去调整行为,动作的能力
◆习惯化:
指学生自发或自觉地行为的能力,也就是学生能下意识地,有效率地各部分协调一致地操作
(2)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1.行为主义目标设置方法
马杰提出用行为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编写行为目标有三个要素
1)行为的表述:
指用可观察的具体的行为表述教学目标
2)条件的表述:
条件是指学习者在什么情况下表现行为,也就是说在评定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该在哪种情况下评定。
通常包括:
环境因素,人的因素,设备因素,信息因素,时间因素
3)标准的表达:
标准是指衡量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最低要求
2.认知观点目标设置方法
格伦兰提出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陈述概括的教学目标,然后用可观察的行为做例子使这个目标具体化。
(2)教学对象的分析
1.分析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学生原有的基础
1)方法:
作业,小测验,课堂提问,诊断性测验等
2)按照布卢姆“掌握学习”的教学策略原则,学生必须达到某一单元规定的教学目标的85%以后,才能进行下一单元的学习。
2.分析学生应达到的使能目标
使能目标:
在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学生必定有许多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这些介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
3.分析学生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1)支持性条件是决定儿童能否达到终点目标的心理因素。
它影响实现终点目标的学习活动效率,对新的学习活动起加速或减缓作用。
学生的认知策略,心智技能,学习动机与态度都属于这个范畴
2)分析方法
◆经验分析法
◆分类分析法
(3)教学内容的组织
组织教学内容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恰当
2.教学容量合适
3.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措施
4.教学内容的组织,排列,呈现方式要恰当,练习的配置、方式方法要精心设计
5.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智力因素,情意因素,培养学生的能力和非智力品质
(4)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课堂讲演
课堂讲演是指将讲演作为授课的重要形式,一种是讲解,另一中是演示。
2.课堂问答
课堂问答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经过思考作出回答,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特点:
信息是双向交流的。
3.课堂自习
课堂自习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进行课程的预习,复习和练习,有时学生自学一些有关课程的内容。
练习是课堂自习的主要形式。
练习要注意难易适中,循序渐进,方式多样。
4.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指在教师指导和监控下,以学生集体为中心,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与交流的一种教学形式。
5.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
(5)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1.邵瑞珍依据教学媒体作用的感觉通道,将教学媒体分为四类:
1)非投影视觉辅助——黑板,挂图,实物
2)投影视觉辅助——幻灯机,投影机及其辅助设备
3)听觉辅助——录音机,收音机等
4)试听辅助——电影,电视,录像等
2.教师应根据教学媒体的特点合理运用教学媒体
1)多媒体组合的运用
2)一定程度的传媒冗余度促进信息整合
3)选择适合学习者思维水平的传媒符码
(6)教学效果的评价
1.认知领域教学效果的评价——成就测验
1)成就测验的范围必须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配合,测验中的题目限于教师教过的重要知识,而不含教材以外的相关知识。
2)成就测验题目的性质,必须具有教材内容的代表性,而且在题目数量的分配上必须顾及教材中各个重点的均衡。
3)成就测验中题目的形式必须与测量的目的相一致。
4)成就测验的内容必须符合教学评价上使用的目的。
5)成就测验的编制应符合一定的科学指标,具体包括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指标
6)成就测验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2.情感领域教学效果的评价
1)案卷分析
2)观察:
行为检查单,轶事记录,等级评价量表
3)情感评价
3、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奥苏伯尔的“学与教”的理论,设计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设计原则是强调以教师为主,研究主要内容是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
2.具体内容和方法
1)确定教学目标
2)分析学习者的特征
3)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
4)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
5)制定教学策略
6)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
7)进行教学评价
(2)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设计原则是强调以学生为主,设计思想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能够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2.具体内容和方法
1)教学目标分析
2)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3)确定教学起点
4)学习情境创设
5)信息资源的设计与提供
6)自主学习设计
1 支架式教学:
围绕主题建立一个相关的概念框架,遵循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
2 抛锚式教学:
根据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去确定某个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然后围绕该问题进一步的学习。
3 随机进入教学
7)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1 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
2 能将讨论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
3 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作什么。
4 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作出评价
8)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9)强化练习设计
(3)“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双主教学设计模式)
具体内容和方法
1)分析教学目标
2)分析学习者特征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以教为主策略的子策略:
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启发式,自我反馈式等
◆以学为主策略的子策略:
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伙伴等
4)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5)形成性评价设计
◆以教为主评价的两个环节:
1.收集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关信息:
测验,调查,观察
2.根据信息资料所反映的教学状况来做及时反馈:
校正反馈,鼓励性反馈,帮助性反馈
◆以学为主评价:
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协助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的评价来看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4、教学设计的内容
(1)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的含义
教学目标设计是指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教学设计的步骤
1)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
2)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
3)确定教学目标的分类
4)列出综合性目标
5)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
(2)教学内容的设计
1.教学内容设计的含义
教学内容设计是指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它是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
2.教学内容设计应遵循的要求
1)要选择适宜贴切的内容
2)组织内容要将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相结合。
(3)教学时间的设计
1.把握时间的整体分配
2.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
3.科学规划单元课时
4.注意学生专注学习的时间
5.防止教学时间的流失
(4)教学措施的设计
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1)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
Ø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选择教学方法
Ø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Ø根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Ø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2)尽可能广泛地了解新的教学方法
3)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
2.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
2)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用教学媒体
3)依据媒体的技术特性选择教学媒体
4)依据经济条件选择教学媒体
3.教学结构的确定
1)选取教学环节——五个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查和评定。
其中上课是中心环节
2)在选取教学环节后,要具体设计各教学环节的组织
3)对各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统调”,是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组织有机协调,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面,以保证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5)教学评价的设计——两个取向
1.目标参照取向的终结性评价设计
2.过程取向的形成性评价设计
5、教学设计的方法
(1)启发搜索式
(2)条件约束式
(3)逻辑推理式
第6章课堂教学
第3节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的含义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
2、常用的课题教学策略
1.归纳式教学策略:
归纳式教学策略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过程。
1)主要适用于概念,规则,原理,以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教学,一般步骤为
Ø教师提供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的例证,并揭示某些解题线索
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思维和操作,经过辨别,概括,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思维过程,发现新知
Ø教师再举出正、反例证,使学生辨别概念和规则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正确理解新知识
2)归纳式教学策略模式可概括为
演示(或列举)实例—归纳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2.演绎式教学策略:
与归纳式教学策略相反,先提出概念,再举例论证
1)代表人物:
加涅,奥苏伯尔
2)一般步骤:
Ø教师提出或让学生直接阅读概念,公式,定理,规则部分的教材内容
Ø讨论讲解有关的术语,使学生理解新知识
Ø提出正面和反面的例证,使学生能辨别新知识的本质与非本质属性,并学会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Ø进行各种变式的学习,巩固新知识
试述“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并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教会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