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单元胡纪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4001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单元胡纪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单元胡纪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单元胡纪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单元胡纪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单元胡纪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单元胡纪园.docx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单元胡纪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单元胡纪园.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单元胡纪园.docx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单元胡纪园

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

自然奇观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其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进行习作练习;“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会油然而生。

单元总课时:

11课时

1、观潮

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认识“罩、屹”等生字,会写“潮、称”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3.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文章—观潮。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1、生字的复习

2、词语的复习

笼罩薄雾屹立人声鼎沸沸腾横贯山崩地裂

三、读课文,理清结构

1、仔细读课文,并说一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神奇景观的?

2、再读课文,找一找分别是那几个自然段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四、课文讲解

1、介绍关于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的钱塘江大潮的声音的变化、形态的变化、观潮人群的反应的统计表。

2、学习第2段

(1)出示“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人们的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横卧”一词写出了什么?

(钱塘江大潮的形态)

钱塘江大潮来之前声音是怎样的,从这几句话中你能找到吗?

(2)出示“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人山人海”是什么意思?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什么?

(观潮人群的反应)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3、4段

(1)小组合作学习3、4段,填写表格潮来时声音的变化、形态的变化、观潮人群的反应。

(2)出示“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3)3、4段中还有那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学习第5段

1、教师朗读第5段,学生找一找潮去时钱塘江大潮的声音的变化、形态的变化、观潮人群的反应。

声音的变化:

(1)潮来前:

(2)潮来时:

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3)潮去时:

风号浪吼——平静

形态的变化:

(1)潮来前:

横卧

(2)潮来时:

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3)潮去时:

潮头奔腾西去,余波还在涌来——江水涨了两丈来高

观潮人群的反应:

(1)潮来前: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2)潮来时:

顿时人声鼎沸——人群又沸腾起来

(3)潮去时: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闷雷”形容大潮从远处到时的声音,十分贴切,同时暗示了钱塘潮气势宏大。

三、总结

说一说: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1、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推荐阅读书目:

《中国名胜经典》。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

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

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

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导语:

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上不仅有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在它的脚下还有地球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课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六页,认真地读一遍课文,提出初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巡视、辅导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生字、词读音。

咫尺反差堪称

马蹄山脉美誉

不容置疑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皑皑白雪人迹罕至珠穆朗玛

4、思考:

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三、精读细品,走入文本。

过渡语:

如此壮丽的伟景,真令人叹服。

让我们再走近些,去真切地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与神奇。

1.默读课文,思考: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认真默读课文,思考、画出有关的句子。

2.组织小组内交流。

3.班上交流。

(随机板书)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读: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几千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师:

“咫尺为邻”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说谁与谁咫尺为邻?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读:

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

师课件展示“马蹄形大拐弯”

生读:

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不容置疑”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说什么不容置疑?

从这些数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什么是“一争高下”?

文中说谁与谁不能“一争高下”?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体会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师生小结:

此时,你最想对全世界说什么?

(通过朗读表达骄傲自豪之情)

指导朗读: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美国的……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它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3)学习第3自然段 

理解:

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大峡谷的气象万千、丰富多彩的奇异景观。

思考:

什么是“神秘莫测”“千姿百态”“神来之笔”?

欣赏:

课件展示大峡谷的奇异景观。

再读:

生感情朗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师:

大峡谷堪称世界第一不仅体现在它奇特的地形特点,奇异的自然风光上,还体现在哪里呢?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

这段话在介绍什么?

师:

在大峡谷中到底有多少种动植物呢?

找生读一读课文中的语句. 课件出示图片、补充材料。

 

师:

大峡谷有着这么多的动植物,真不愧“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了解引号的作用

(5)学习第五自然段

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上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齐读最后一节。

默读课后资料袋

四、小结

这篇课文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

作者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

高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形成了壮丽景观。

接着,通过列数字、作比较进一步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然后,作者从水、山、生物三个方面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象,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丰富性,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奇异的景观。

作业设计:

1、积累本课四字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地理位置     列数字

 壮丽      第一大      作比较

奇异     原始林海水山   排比

         生物的多样性    比喻

教学反思:

 

3、鸟的天堂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读准“应、兴、禁、涨、泊”等多音字的字音;能主动积累文中描写榕树大和鸟多的词语。

2、理解课文词句,尝试学习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写话。

3、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美,从而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一静一动的对比描写来突出主题“鸟的天堂”。

教学难点:

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

天堂

你们知道天堂是指什么?

(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齐读课题。

3、指名读课题上的注释,了解作者巴金。

教师可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4、通过预习,大家一定对课文有所了解,谁能介绍一下“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5、过渡:

鸟的天堂离我们不远,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巴金爷爷一起到广东新会去看一看它。

  二、整体感知

(一)学习字词,梳理文章条理。

1、自己轻声读课文,根据要求预习课文。

2、开火车读课文,找找哪几小节分别写了“我们”第一、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的?

3、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理解:

应接不暇

4、进行朗读评议,纠正读音。

5、巴金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分别是什么?

归纳出:

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一棵大榕树给巴金爷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见了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

(二)学习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认识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1、过渡:

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一棵大榕树给巴金爷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默读第5-7小节,思考:

课文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板书:

  茂盛    美丽

3、小组讨论:

划出你认为榕树“茂盛”和“美丽”的句子,并读一读。

(1)理解:

“不可计数”——形容多,你还能给它换一个词吗?

(2)从“堆、一簇、不留一点缝隙”可以看出大榕树处于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3)把句子补充完整。

4、这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棵静悄悄的大榕树,它盘根错节,枝多叶茂。

宁静中蕴含了无限的生机。

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几小节。

5、小结:

巴金爷爷按由远到近的顺序给我们介绍了大榕树的“枝、干、叶、根”,让我们也感受到了大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板书:

枝   干   叶   根(远——近)

6、过渡:

大榕树有一种静态的美,可巴金爷爷来到榕树下,目的是什么?

他看见小鸟了吗?

他什么时候才真正看见了小鸟?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复习巩固

1、再开火车读上述的词语。

2、齐读课文,要求读通、读正确。

3、说说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2、齐读课文,说说巴金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分别是什么?

3、为什么说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呢?

巴金爷爷来到榕树下,目的是什么?

他看见小鸟了吗?

他什么时候才真正看见了小鸟?

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二、继续研读课文

(一)第二次:

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

1、默读课文,找出概括鸟的天堂起初场面的词。

(静寂)

   “静寂”是什么意思?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安静的词吗?

2、小鸟出来了,鸟的天堂马上变得热闹起来。

板书:

静寂    热闹

3、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第10、11小节,找找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到很热闹?

(感受:

鸟多而美丽、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通过排比,写出了不同大小、羽色、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

   理解:

“应接不暇”——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

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4、开始的“静寂”怎会变得如此热闹?

再读第10小节,完成填空

(1)完成填空,读一读。

(2)指导朗读,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读得紧凑些。

(3)想想带点的词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表示先后顺序)

(4)还可以在叙述什么事情的时候用上这些词语?

试着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进行说话、写话的练习。

5、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如果你也在那里,你会想些什么?

   请男生读第10小节。

6、“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兴奋地叫着,那声音真好听。

”你觉得它在叫些什么呢?

   请女生读第11小节。

(二)总结全文

1、我们跟着巴金爷爷先后两次欣赏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致,当他要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留恋)让我们用留恋的语气读最后一节。

2、巴金爷爷终于看到了数不清的小鸟,最后他由衷地发出了感叹: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通过学习,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第一次:

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次:

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

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时间不同])

3、是啊,对于小鸟们来说,这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

真是名不虚传。

4、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欣赏了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领略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

你认为哪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

说说你的理由。

 三、拓展

在不同的时间或天气里,观察同一个地方,比如校门口、家门口等,看看有什么不同,然后说一说,再写成一段话。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

不可计数泊涨潮兴奋不禁

应接不暇茂盛缝隙

2、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6、7节或第10、11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火烧云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乡村傍晚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表现了大自然景象的瑰丽和变幻无穷,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之情。

本文从两方面描写火烧云的景象,一是颜色多,变化快;二是形状多,变化快。

全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把火烧云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这篇课文的另一个特点是,想象丰富、有趣,能引起读者无限遐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富有魅力的语言;二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练习读文章,想画面。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

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

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6个生字:

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

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

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欣赏“火烧云”的照片:

瞧,日落时的天空是如此美丽,如此壮观!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正是描写这一美景的,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默读课文。

(课件出示), 

初读课文小建议: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

到底什么是火烧云,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

 

2、出示容易读错的词语集体正音。

3、开火车读课文。

4、交流:

火烧云的特点

(1)根据课文一、二小节交流。

(火烧云是在晚饭以后出现的红色的云。

师:

火烧云刚出现时,是一片红色,课文1、2小节就写了火烧云刚出现时的情景。

(板书:

出现)

(2)根据第三小节交流。

(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很多。

(3)根据第4——6小节交流。

(火烧云形状变化很多。

师:

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很多,我们可以用那些词来形容?

(千变万化,变化多端,变幻莫测,瞬息万变)。

课文的3——6小节就是写了火烧云的变化。

(板书:

变化)

(4)交流搜集的资料。

(5)根据刚才的交流,再来完整地说说“什么是火烧云,火烧云有什么特点?

4、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1)师:

1、2小节写的是火烧云出现了,3——6小节写的是火烧云的变化,那么第7小节写了什么?

据生答,师板书:

消失。

(2)这篇课文就是按照火烧云“出现——变化——消失”这样的过程来写的。

  三、 品读课文,欣赏美景

(一)学习1、2小节

1、 晚饭以后,火烧云上来了。

那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让我们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节,说一说。

(课件出示):

小孩子的脸 → 红红的           大白狗 → 红的

红公鸡 → 金的                 黑母鸡 → 紫檀色的 

小白猪 → 金的               老头儿的胡须 → 金的

2、火烧云把白的变成红的,把红的变成金的,把黑的变成紫檀色的,它改变了周围的一切的颜色,甚至连你自己也变了,看到这些,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一节。

(1)指名读。

 

(2)齐读。

3、出示“火烧云”图片和第二小节:

就是这样的云彩,使万物变了颜色,指名读。

4、句子中的“烧”,能不能改成“红”?

(烧”是烧火、着火的意思。

在这句话中,任何字都不能替换“烧”,因为“烧”既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颜色和动态,又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气势,而且还与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更重要的是“烧”字在这里点了题。

)  

5、指导朗读第二小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默写词语。

2、 媒体出示词语,集体校对。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二、研读课文3——6小节

过渡:

这一大片的火烧云气势恢宏,色彩艳丽,不得不让我们为止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更让人感到神奇的是,火烧云千变万化。

1、学习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出示第三小节)轻声读读第三小节,思考:

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有些什么特点?

抓住关键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媒体出示: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与“有……有……有……”句子)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颜色变化之快。

 (媒体出示:

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词语泛红)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颜色变化之多。

 颜色真多,作者的写法也不一样,看看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哪三类?

(1、叠词2、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3、用实物色彩比拟)

 仅仅只有这些颜色吗?

还有些颜色是作者都觉得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你来猜测一下,火烧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的变化,学着作者的样子说一说。

 指导朗读。

2、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过渡:

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多、极快,不禁让人眼花缭乱,而它的形状同样也是瞬息万变,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轻声读读课文4——6小节,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多而快。

 抓住“短短时间内,就变成了三种不同的动物,而且每种动物都不断地发生变化”感受到形状变化的多而快。

 抓住“一会儿”“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等表示时间短促的词语,感受到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

 媒体出示:

第四小节

师:

作者欣赏着火烧云,想象了三种动物的变化,你发现了吗,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把这三种动物的变化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动物的出现——形状发生变化——消失。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三种动物的出现、消失时,句式的变化。

 出示火烧云图片:

看看,这些火烧云又象什么呢?

想象一下,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选一个来描述一下吗?

(学生自行准备,口头交流。

3、学习课文第7小节

(1)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看着看着,作者觉得有些(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理解恍恍惚惚(由于火烧云变化极多,极快,人们有些看不真切了,觉得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沉静”能换成“沉浸”吗?

(沉静的意思是安静,沉浸的意思是处于某种气氛之中,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由于火烧云瞬息万变,使作者看花了眼,她认为必须让自己闭上眼睛,静下心来,稍作休息后再看,所以,这里只能用沉静。

)(师点拨:

的确,很多词语读起来似乎差不多,但意思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在用词时一定要想想词语的意思,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2)就在人们揉揉眼睛,恍恍惚惚中,火烧云下去了。

引读句子——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

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对火烧云的喜爱,对火烧云离去的恋恋不舍,无奈之情。

三、小结复习

师:

火烧云是大自然这位魔术师送给我们的一道美景,作家萧红让我们随着她一起去细细体会了一番。

其实,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美景还有很多很多,如日出、下雨、刮风、落叶等,如果你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相信也一定能将这些美景呈现出来。

四、拓展阅读

《风是什么》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2小节。

板书设计:

变化(多):

红彤彤 金灿灿……半紫半黄 半灰半白 百合色……

       颜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火烧云 变化(快):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变化(多):

马 狗 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形状

   变化(快):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 接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