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3745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

《形的魅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

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2.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学准备:

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

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

为什么?

2.导入课题:

《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

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师小结:

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

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

无规则:

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

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幅画。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于装饰像框等方面。

《形体的组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品。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难点:

学会用各种不同的形体进行自我创作。

教学准备:

石膏形体(实物或图片均可);不同形体的废弃硬纸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指导学生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2、欣赏石膏形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下面问题:

这些形体各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是立体的)

3、揭示课题:

《形体的组合》。

二、新课

1、形体的特点:

是指具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

它可以分为“自然形体”和“几何形体”。

2、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形体组合的特点,并找出规律。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态的分类(P2知识窗的内容),几何形体:

人工创造的形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自然形体:

是指自然界客观环境中形成的一些立体形态(即自然界存在的)。

三、拓展阶段

1、讨论:

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

2、让学生自己准备好废弃物--立体形态的实物,展示并思考怎样再创作。

3、制作步骤:

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要求:

用一些废弃物(立体形态的实物),自己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的展示与评价

1、自己评:

举出相对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作简单的评述。

2、大家评:

其他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述。

六、总结、拓展

1、总结:

略。

2、思考:

用立体形态的物品还可以创作出其他作品吗?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成功在于:

1、在教学中,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要求,体现教育的人文精神。

2、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方面,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学习兴趣。

3、学生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丰富多彩,有创意,激发了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的来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方面都得到真正的体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表现力,充分提高学生对物体形体的观察分析能力,了解了简单物体结构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抽象的雕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初步欣赏优秀的抽象雕塑作品。

2.初步了解抽象雕塑造型表现的设计要领,指导学生用线材、板材、块材等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抽象的雕塑作品,体会创作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学会欣赏抽象雕塑,学习构思制作抽象雕塑。

难点:

学会运用媒材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欣赏抽象雕塑和具像雕塑,让学生感知它们在造型上不同特点。

师总结,导入课题:

《抽象的雕塑》。

二.发展阶段:

欣赏一部分抽象雕塑作品,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想一想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

(学生讨论)

师总结抽象雕塑的造型特点:

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的排列、组合。

师生互动分析一至两个艺术作品的创意:

构思、设计方案,制作方法、步骤。

三.教师指导学生制作:

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材料如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创作。

1.小组讨论:

确立创作主题,以及如何运用现有的材料创作抽象雕塑。

2.师提示抽象雕塑的创作步骤:

确立主题、寻找媒材、设计构思、动手制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作业要求:

小组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课堂小结:

1.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点评学生作品。

2.指出学生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3.提出下节美术课的要求。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学构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掌握三角形构图、井字形构成、S形构图等多种构图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教师应在尊重学生创意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辅导,如画面的表现效果,色彩的搭配等。

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讲述创作意图,以表扬、鼓励为主,通过相互评价,认识自己的不足,引发更好的创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评析,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构图美,并让学生初步掌握多种构图方法。

2、学习和掌握多种构图方法,并进行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3、通过学习体验,感受构图的形式美,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现和体验优秀作品的构图美,初步掌握多种构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多种构图方法,大胆创作一幅有主题的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

大师作品的图片、学生作品等有关构图的图片资料。

学生:

多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引入正题,学生讨论,什么是构图?

构图研究的是什么?

构图研究的是把你需要画的东西如何放在纸上,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讲究构图的图画,画面美观、有序,不讲究构图的图画,就会给人凌乱、歪斜的感觉。

2、欣赏教材中画,思考不同的构图方法,作品会怎样?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学学构图。

二、欣赏讨论

1、欣赏、分析。

构图有很多方法,画不同素材的图画,就要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有哪些构图方式,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它们?

2、下面我们一边看幻灯片,一边了解各种构图方法及其运用。

井字形构图:

适合什么样的作品?

给人什么感觉?

(在构图中,画面主体在井字形线上,显得主体突出、画面稳当。

S形构图:

适合表现动态效果和向远延伸的效果。

3、讨论,小结:

A、三角形构图——稳定。

B、井字形构图——严谨。

C、S形构图——流动。

D、斜线构图——爽利。

4、学生作品分析讨论。

不同的构图表现在绘画时的体现。

三、学生创作

1、跟同桌同学交流:

自己想画些什么?

用什么样的构图?

2、学生练习,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3、进行巡视指导,对巧妙运用构图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对构图方法运用不恰当的学生给予相关的建议。

四、作品展示

1、作业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对本次活动的感受。

2、小结学生的意见后,补充书中介绍以外的构图方法,同时表扬鼓励学生。

五、课后拓展

1、对构图方法的多样性你有何理解?

2、在绘画同样物体时可以用不同的构图方法,表现效果会有没不同?

3、不好的构图会使画面出现哪些情况?

《静物写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体会写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写生的基本方法。

难点:

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

师问:

哪一张好看,为什么?

生答:

略。

2.导入课题:

《静物写生》。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画。

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

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

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

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

师问:

哪一幅好看,为什么?

生答:

略。

3.学生实践。

派学生代表(小组组长)选择静物。

4.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

高、低、大、小、前、后、左、右等(学生讨论)。

三、拓展阶段:

1.写生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

师小结:

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

(学生讨论)

师小结:

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

(师示范)

3.制作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

(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

(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

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

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喜怒哀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人物表情的不同表达方式。

2.通过写生,掌握基本的人物头像造型。

3.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表情下的不同成长经历和现实经历,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运用单线条表现人物头像造型。

难点:

人物表情的刻画。

教学准备:

教师:

收集书本上介绍的艺术大师的人物头像作品;范例图片,学生表现人物表情的作品。

模特(或图片)2—4名。

学生:

准备HB—2B绘图铅笔、画笔、画板、橡皮等写生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观察学生的写生的表现程度,适时指导。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课中图片,读出各图人物喜怒哀乐的表情。

2.利用课件展示引导欣赏《蒙娜丽莎》、《查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的头像表情,并请学生猜猜想像人物可能身处的背景?

(在学生回答完成后,出现完整图,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理解人物表情与作品的关系。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除了范例中的几种人物表情外,还有那些人物表情,请学生做出不同的表情,并描述每种表情的五官变化。

4.教师针对人物表情五官的变化进行小结:

我国古代艺术家总结出了画诀:

画人笑,眉开眼弯最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泪下落。

画人怒,立眉瞪眼牙紧咬。

画人愁,皱眉所眼嘴角掉。

(边总结边展示相关图片)

三.发展阶段。

1.通过课件演示,欣赏人物的脸型、发式、眼、眉、鼻、嘴、耳的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此环节为能力弱的学生提供帮助)

2.引导学生学习技法点击,掌握作画步骤。

教师以模特(或图片)为例,边引导学生观察人物边按作画步骤示范:

①先画出脸部和头发的外轮廓。

②画出头发和头饰的形态。

③画出眼睛、眉毛等造型结构。

(运用画诀提示表现人物表情,注意五官的比例关系)

④完成整幅头像的描写。

调整画面,使画面更富有生命力。

(注意画面中线条的粗细、疏密、深浅和虚实。

3.提出作画要求:

运用线描的手法,表现同学的人物头像,注意表情的刻画。

4.学生作画。

第二课时

1.鼓励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另一模特的写生。

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学生,指导完成写生作业。

2.展示评议:

①学生自评:

给自己的作业写上评语,或评分。

②将同一组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欣赏、比较,了解五官的微妙变化能产生不同的表情。

③课后拓展:

课后可以对家人进行人物头像的写生。

《夸张的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夸张的脸,让学生初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

2.学习用联想、夸张的手法及不同材质表现人脸,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材质的脸,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面部特征,掌握夸张的办法。

难点:

用联想、夸张的手法表现人脸,把人脸表现得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些脸,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啊?

2.其实啊,我们小朋友脸会变得更有趣的。

想试试吗?

二、游戏激情,揭示课题:

1.来,围到老师身边来。

你们会做鬼脸吗?

2.谁来做给大家看看。

3.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做给你的同学和后面的老师看。

4.小朋友都很大胆,做得很可爱、调皮都很有趣。

来看看老师这里的小朋友做的鬼脸。

5.感觉怎么样?

这些都是《夸张的脸》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有趣的小游戏。

先来找一找。

6.讨论:

你觉得哪个地方比较有趣,请模仿一下?

还有不同的吗?

三、画一画:

1.小艺术家们看着这么有趣的脸,早就迫不及待地把他们做出来了,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做有趣的脸的?

做出了哪些有趣的地方?

2.突出表现脸上的某个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或是额头、颧骨、下巴等,就会产生夸张的表情。

3.展示。

选出比较优秀的作品,问:

差的是不是没有办法了呢?

看,老师是怎么把它变有趣的?

(师示范把它变换方向和位置)(大小问题)

四、学生创作:

1.举行一个小比赛,看看谁的脸最有趣,听好比赛要求:

运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头像,也可以画带有夸张表情的人像。

2.学生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

1.今天这节课学得开心吗?

你有哪些收获?

2.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六、课堂延伸:

1.坐到座位上,看看夸张的脸还可以怎么画怎么做?

(泥塑的方式)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试试。

《神奇的肥皂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尝试在未干的上色画纸上撒上肥皂粉,体验运用小技法所产生的特殊画面效果。

2、能根据制作好的彩色底版所产生效果进行取舍,设计制作一幅装饰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如何在未干的上色画纸上撒肥皂粉,造成特殊的画面效果。

难点:

根据彩色底版所产生的画面特殊效果进行剪裁和创意想象,设计制作一幅有个性的装饰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颜料、调色盘等涂色工具。

教师准备:

教师用演示软件,示范用具、肥皂粉、盐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

1、教师快速用水彩颜料涂抹在纸上,然后在盒子中故作神秘地拿出一些白色粉末,撒在未干的彩色纸上。

2、向学生展示产生特殊效果的彩色底版,请学生猜猜这种白色粉末是什么?

3、学生兴奋猜测,回答:

盐、苏打粉、味精、面粉、洗衣粉……

4、出示课题《神奇的肥皂粉》。

二、欣赏启思

1、展示用盐、肥皂粉等材料制作出特殊效果的水彩画作品。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画面所产生的特殊效果。

三、制作底版

1、教师展示制作好的彩色底版,复习一些配色知识。

复习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调和色等配色方法。

2、回忆老师之前的演示步骤,说说制作彩色底版的步骤。

选择你喜欢的色彩和配色方法,将水彩涂抹在纸上。

在未干时用手指细撒肥皂粉。

3、教师组织学生谈谈制作注意点,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

(1)水分控制;

(2)色彩浓度的把握;

(3)肥皂粉的撒法。

4、学生尝试制作彩色底版。

四、创意制作

1、教师展示两幅用彩色底版制作的图案和装饰画。

2、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彩色底版的特点进行创意制作。

五、交流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讲述创意。

2、交流互评、自评。

3、教师点评。

《写意蔬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水墨画,初步了解中国写意画工具材料。

2、学习中国画写意技法的笔法墨法,色法。

学习画蔬菜水果,培养手脑协调能力。

3、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用水墨画蔬菜。

难点:

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的掌握。

课前准备:

教师:

水、墨汁、宣纸、国画颜料。

学生:

国画颜料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设问:

以前画水果,同学们都用什么来画的多?

(学生回答)

引入新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画法来表现水果。

(板书课题:

水墨蔬果)

二、新课教学

1、欣赏大师作品。

教师介绍几位著名的花鸟画大师:

齐白石、王森然。

让学生谈谈喜欢哪一位大师的作品?

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2、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示范作品,说一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中又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适当讲解用墨用笔用色的妙处,使学生明白正确的方向。

3、教师示范。

教授笔法、墨法、上色方法。

(白菜、丝瓜)

4、学生临摹作品。

(课临摹课本上的,也可临教师画的)

教师将示范画一一挂出来,让学生选择临摹。

教师巡回指点。

(重点注意水分的多少。

三、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评,从造型、墨色、笔法、色法等方面。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的想法,对中国画的认识、学到什么等方面来说)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水墨画是我们国家传统的绘画,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发扬光大。

五、作业

课后,又兴趣的同学,请你们展开想象画一幅水墨画,内容自由选择。

六、收拾整理

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写意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水墨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技能,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2、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3、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通过探索用水墨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水墨画的魅力,学习水墨画动物的技法。

难点:

巧妙运用各种水墨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画出有一定意境。

课前准备:

教师:

课件、常规的国画示范工具等。

学生:

收集有关水墨画技法的资料,毛笔、墨汁、笔洗、调色盘、画毡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展示水墨画动画片,(设计意图:

学生欣赏,激发情趣)

2、学生谈谈欣赏体会,与平时所看的动画片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

体会国画的特点。

作为新课的课前预习工作)

3、导入新课——《写意动物》

二、学习探究

1、小组讨论,复习水墨画的基本绘画技法。

结合原来学过的国画技法,进行练习用笔的基本方式:

侧锋,中锋;墨的干、湿、浓、淡及染色的基本方法。

2、课件展示各种绘画技法的作品请学生欣赏比较并分析。

体会水墨画和其他画法有什么不同?

这种差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水墨写意为主,体现中国画特色,形神兼备,惟妙惟肖,韵味十足。

3、课件展示各种水墨画与彩墨画混杂的动物作品,学生观察,自学书本后回答问题:

以上画作能否分类,分别是哪两类,水墨画是否等同于彩墨画?

两者有何区别?

4、课件展示水墨画和彩墨画之间的异同,学生体会其不同的特色和技法。

5、学生练习彩墨画的两种画法

三、演示启发

1、思考:

怎样利用水墨来表现动物呢?

2、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学生观察学习。

画螃蟹。

(教师示范)

(1)用大羊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三笔画出螃蟹的身子。

(2)用淡墨中锋,画出螃蟹身体左右的各四条腿。

(3)接着用浓墨两笔画出螃蟹大螯。

(4)用小狼毫蘸浓墨画出螃蟹的爪子和眼睛。

3、小组讨论:

你能分析教科书中的其他水墨动物是怎样用笔用墨的吗?

(如熊猫,虾的画法等。

四、创作练习

1、作业要求:

用水墨画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重点是笔墨的使用方法。

五、展示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的创作体会。

2、教师点评并进行小结。

六、课外延伸

课后请学生搜集国画大师的相关资料及各种水墨画作品,体会技法要点。

《学画松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多媒体欣赏了解松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并能够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2.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竹子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

3.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探索用水墨自由创松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

通过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松树干、松树麟以及松针的画法。

教学难点:

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

搜集松树的树叶实物或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接诗游戏。

师:

上课前请同学们和我玩个游戏,叫接诗游戏。

我说上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到下一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你知道这句诗是赞美什么的诗句?

生:

“松树”。

那这句诗说明松树有什么样的性格呢?

(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师:

那今天我们一起用国画的形式画一画松树。

引出课题——学画松树。

二、观察欣赏

多媒体出示松树照片与国画松树的对比,提出问题:

1.现实中的松树与国画松树有什么区别?

2.国画松树是怎样表现的?

3.你觉得国画松树的绘画步骤是什么?

先画什么?

然后呢?

(1)一般以扇状、车轮状、马尾状来表现同一单元的密集松针。

以“品”字形结构合成一组松针。

(2)画松针时用笔要挺劲,有疏密变化,并有浓淡层次感。

三、尝试体验

通过刚刚欣赏教师演示,让学生尝试体验其中用笔用墨的方法。

(包括中锋运笔、侧锋运笔,两者相结合的方法。

用墨汁调出不同深浅的墨色,焦、重、浓、淡,轻。

)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问题。

你在尝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你觉得松树哪部分比较适合运用中锋运笔?

侧锋运笔呢?

(叶子适合中锋干笔,在后面的染色环节可以运用湿笔侧锋来画)。

四、欣赏分析

1.欣赏

师:

请同学们欣赏国画作品,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师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放置一幅国画松树)

分析所欣赏国画松树的作画流程。

(1)分析运用了哪些松针的表现方法。

(2)画面中还运用了哪些颜色?

在你的国画颜料中找一找叫出它们的名字。

(藤黄、花青、曙红、赭石、三绿、酞青蓝等。

)学生分析时引导学生可以对照画面举例分析。

2.联想创造

通过前面所学及尝试得到的经验,在生宣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