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区可行性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345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社区可行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老年社区可行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老年社区可行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老年社区可行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老年社区可行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年社区可行性分析.docx

《老年社区可行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社区可行性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年社区可行性分析.docx

老年社区可行性分析

老年社区可行性分析

老年社区可行性分析

一、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联合国规定的标准,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社会。

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老龄社会,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已非常严峻,2008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67亿,约占总人口的12%。

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老龄人口的比例将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

从2001年到2020年这一时期,平均每年将有596万人进入老龄,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

到204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达到4亿,这意味着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二、传统养老方式面临挑战

与老龄化相伴而生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遭遇困难,生育率下降直接导致家庭的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几倍增长。

夫妻两人供养双方4位老人,抚养一个后代的“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主流家庭模式,死亡率的下降推动平均期望寿命延长。

现在中国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男74岁,女76岁,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75岁)。

随着父母寿命的提高,赡养时间逐步延长;同时,高龄老人不断增多,家庭里会出现两代老人,赡

近年来,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加速,生活品质要求日益提高,这与国内养老资源紧缺、环境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低下的矛盾更加突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空巣家庭的剧增,建立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高端养老项目迫在眉睫。

三、2010年11月7日,民政部长李立国说,目前,城乡空巣家庭超过老人家庭的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

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数字,目前,中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38060个,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

但是分析说明养老床位总数仅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

由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既存在“一床难求”的现象。

四、养老服务业是在政府主导和扶持下,由社区和社会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住养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疾病护理服务、精神文化服务的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

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同时也是人口大省,据山东省老龄办提供的最新数据。

到2011年底,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13万人,今后数年内,山东老年人口年均增长80多万,增长率4.89%,高于以往任何时期。

到2015年,全省老龄人口将达到192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至19.67%。

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308万,占老年人口的比例超过16%,年递增率为6.39%,65岁以上空巣老人将达到1000万,空巣率超过70%,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总

人口比例上升至26.7%以上。

五、菏泽市总人口959万,60岁以上老年人132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3.8%,到2015年,老年人将突破150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到19.7%,年递增率4.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全国、山东省、我市均已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

家庭养老的实际能力明显下降,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疾病护理等事务逐步向社会转移,机构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等需求不断增多,近年来,我市养老服务业有了一定发展,但仍然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服务场所少、服务水平低等问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实际需要。

人口老龄化问题,特别是对老年人晚年生活关爱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人人相关、人人关心,必须应对和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拉动消费、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措施。

六、老年社区规划设计理念

老人问题的存在对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以及社会稳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解决好老人问题(主要是居住问题)无论对老人还是整个社会来说,都具有迫切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拥有“养老尊老”含量的设计、环境以及为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正在形成一种趋势,不仅要打造一个老年人居住的优越空间,同时既要满足居家养老生活氛围,又要能够享受到机构养老社会化服务,打破传统养老理念,将“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创造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

老年社区项目包括老年住宅、老年公寓楼、医疗服务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主要为能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

老年公寓区配套包括:

医疗服务中心、理疗室、娱乐室、阅览室、书画室、老年大学、户外垂钓区、户外门球场、健身广场、健身步道等。

七、打造新型养老社区,是打破传统养老观念的社会需求。

中国传统养老方式就是养儿防老。

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老年人除了子女养老外还有了基本的退休金、基本医疗保险,部分城市社区有了老年大学、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

但这些基本保障简单设施只占极少的比例,还不能适应和满足目前所面对

的老年化社会和老年人需求。

八、考虑中外养老模式及养老社区——打造新型养老社区的实证分析

1、当前中国的养老模式

1)传统居家型养老

即老年人在传统的街坊、社区在自己及儿女的居所养老,在传统的街坊、社区、居所对老年人需求来说,极不完善。

第一、几乎所有传统模式街坊、社区、居所,在当初设计时没有考虑老年人需求,比如:

无障碍设计、清楚的方向指示、明确标志系统、医疗保健中心,更谈不上齐全的老年交流场所、老年运动场所、老年人所需要的健康居住环境。

而且,中国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子女分居,年经人将要供养4-8个老人。

随着城市扩展,分居距离拉远,孝心,亲情难以满足,而与子女合居,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又与子女不一样,老年人需要自己的私密空间难以满足,因此目前这种传统居家型养老模式存在缺陷。

2)养老院、敬老院养老

目前,中国的养老院、敬老院主要以孤寡老人养老为主,带有政府、社会福利性,由于居住环境不完善,生活设施不齐全,专业护理水平欠缺,老年人没有家庭亲情感,没有家庭生活感,在部分老人不愿意去居住,同时带有政府、社会福利性质,以孤寡老人居住为主,子女不愿意把自己的长辈送到养老院、敬老院。

因为目前养老院、敬老院养老也不能成为社会主流。

3)老年公寓养老

现在在中国一些城市和地方出现的老年公寓,地段偏、规模小、医疗配套设施不完善,多为个人经营,收费也不低,这种养老模式无法满足老年人对生活方便、居住环境优美、生活亲情化、精神生活丰富的需求。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养老模式存在许多不足,社会性养老规模偏小,伴随老年人口每年以3.2%速度递增,单靠政府出资解决养老保障、养老居所、养老设施、养老服务是不现实的,只有政府支持、企业参与,通过市场运作,才能探索出一条解决养老问题的现代化新型养老模式之路。

九、国外养老社区的借鉴意义

在国外养老社区中,首先应配备有专业化的老年服务人员与志愿人员为老人提供即时服务,不仅将社会劳动人口从原来家庭劳动中大大解放出来,更使老年人保持很高的身体独立性和精神独立性,降低了老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对子女的依赖,使家庭不同代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尊重。

其次,社区内也具备专为子女准备的度假场所,促进子女与父母间的融洽关系,养老社区与度假区相结合的特点,令社区内具有完备的居住休闲、旅游观光的功能。

这一点,将成功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子女可以把探望老人与度假休闲结合起来,促进家庭生活的融洽,保障了老年独立且有尊严的生活状态,使新型的代际关系成为可能。

十、打造新型社区养老的思路探析

1、实施全龄化养老社区理念

社区养老是不同于居家养老、养老院、老年公寓的养老模式,它是在现代住宅小区开发理念中,置入养老的理念及功能,创造住宅小区养老功能附加值,它是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和住宅开发新理念,它是一个具有养老功能的社区,同时又是一个从0岁到100岁的全龄化居住社区,具有养老性质的社区,实质是一场新概念社区的居住运动。

2、由于新概念养老型社区,是在一般居住社区中植入养老功能,是一个全龄化社区,而不是单片老年化社区,因此在产品规划设计,组团布局、户型结合方面要解决好亲情化、全龄化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老年公寓区

在社区中相对独立的组团,包括老年公寓楼、医疗服务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

主要为能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老人服务。

其中老年公寓楼户型面积约60平方米左右,一室一厅,使老年人具有相对独立的居住空间和活动空间,满足不愿意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需求。

第二、独立式休养老年住宅区

组团中心区域设立小型医疗中心,每幢公寓设有医疗护理用房,方便医护人员对入住者进行专门护理。

1)休养老年住宅区户型相对较大,可由子女自己居住,同时为父母购买一室一厅的老年公寓,供父母居住,既满足老年人相对独立的生活,又可享受子女的亲情关怀。

2)老年人可卖掉城区住房,购买独立式休养公寓,满足老年人对房屋的产权要求,同时又可实现“二代居”的生活模式。

以上组团相对分立、清晰布局,既解决了亲情化问题,又解决了老年社区“暮气”问题,既达到建筑空间组合灵活多变,满足不同家庭,不同老人的不同需求,同时又达到了全龄化的居住设想。

十一、符合技术规划要求

第一、社区养老是具有养老功能的新型社区,与一般住宅小区、养老院及老年公寓相比,除一般的居住、养老功能外,在开发理念、前期选址、规划设计、景观配套等方面应有一些特殊要求,首先符合老年社区建筑规范与技术要求。

按照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要求,除了每套住宅本身设计要有相关的考虑外,社区内还应该配套老龄化设施以及相应的服务要求。

第二、符合健康社区的住宅规范与技术要求。

从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布局、社区规划设计、楼型设计、户型设计以及管理手段的提高,包括社会总体卫生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的健康社区,以系统工程的实施确保健康社区的住宅规划与技术要求。

第三、符合关怀老人、人文社区的心理要求。

老年人的心里需求主要有:

对家庭的依恋和亲情关爱的需求,社会和邻里交往的需求,精神文化的需求,安定感的需求、安全感的需求。

老年人的生理需求主要有:

安全无障碍、良好的物理性能指标:

主要体现在日照、自然通风和釆光方面,以及康复和医疗的保障。

因此在社区规划、设计、功能服务设施

配套方面,要全面考虑老年人的一系列需求。

十二、六大配套体系的全方位保证

1、社区医疗体系加强健康管理意识,建立健康管理系统化服务模式,在社区内建立有效获取健康保护与知识的主渠

道,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2、健康增进体系以积极推动社区健身运动为主旨,根据社区规模、周边实际状况及人文社会情况,科学的建立社区健身体系。

健身体系的构成分为居室空间、楼间空间、广场空间和健身会所等4个层次,并与社区内外交通步行线、休闲步行线、社区内局部健身步行线相结合,形成点线相连、有机组合的健身设施群体。

社区规划为健身设施提供相应空

间,满足健身方式的要求并为居住者交往创造条件。

3、社区养生体系营造良好的文化养育环境,以健康向上的文化主题塑造社区的文化氛围,成为关注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场所,社区设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室外活动场所,文

化活动站等社区养生体系,营造独特的老年养生系统。

4、立体多维的景观体系以塑造高绿化、生态性、健康社区为目标。

主轴景观,中央景观、组团景观、私家花园等四大空间景观相互辉映,同时以造公园的方式造景观,让休闲、健身、娱乐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小区的交流性与互动性。

5、建筑技术规范体系严格遵照国家健康社区及老年社区建筑技术规范,按相关要求及技术要点实施项目规划、设计、

施工,以标准的规范体系完成标准的社区的建造。

6、完善配套的服务体系物业管理与社区配套模式从健康理念出发,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康物业管理与服务配套。

包括:

满足高档生活的功能配套、满足健康生活的运

动设施功能设置,满足对业主健康呵护的软件医务服务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