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3359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0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docx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docx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课标解读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

2.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掌握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理解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课件展示教材图2-7和如下图片。

课件展示:

师:

这么多风景秀丽的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景观?

生:

湿地。

师:

同学们可以看到许多的鸟类、植物和农田都与湿地有关。

什么是湿地?

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

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

→步骤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知识多提问一些学生,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

→步骤3:

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对教材P41图2-7的解读、【活动点拨】中的“教材第43页活动”“教材第44~45页活动”,讲解研析“湿地的生态功能。

”总结湿地作用,可再利用鄱阳湖拓展分析。

↓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

2.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掌握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理解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1.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重点)

2.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措施。

(难点)

 

(见学生用书第35页)

 

湿地概述

1.概念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两大类型

(1)天然湿地:

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

水库、稻田等。

3.两大特点

(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

(2)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我国湿地的分布

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1.干旱、半干旱地区有没有湿地的分布?

【提示】 有。

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但根据湿地的定义,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流(包括内流河)、湖泊等都是湿地。

如位于沙漠中的塔里木河,位于澳大利亚沙漠中的艾尔湖等。

“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1)较高的生产力。

(2)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重要作用

3.洞庭湖湿地的价值

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和旅游观光等。

湿地资源问题

1.原因

人类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

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

3.危害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4.萎缩的洞庭湖

对策

自然

原因

泥沙淤积、湖面减小

禁止长江中上游天然林的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人为

原因

围湖造田,湖面减少

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危害

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洪涝灾害频繁;影响航运;破坏生物多样性,生态问题日益增多

 

 

2.针对洞庭湖萎缩带来问题的严重性,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请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

【提示】 洞庭湖萎缩主要与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而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砍导致水土流失有关,因此,湖、江、山应当综合治理。

保护湿地

1.湿地破坏的危害

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保护湿地的意义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洞庭湖“变”大了的原因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

 

3.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提示】 洞庭湖地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引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围湖造田虽一时得到了耕地,但因湖泊面积明显减少,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导致长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率增加,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隐患。

因此,洞庭湖地区实行“退田还湖”,恢复千顷洞庭的局面,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以减少洪灾的发生,同时避免因湿地的丧失而造成气候的变化。

 

(见学生用书第36页)

 

湿地的生态功能

【问题导思】 

1.湿地有哪些共同特点?

【提示】 共同特点是: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影响?

【提示】 湿地是许多鸟类的栖息、繁殖地,没有湿地就会使多数鸟类灭绝。

3.有人说:

“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

这种说法恰当吗?

【提示】 自然基因是存在于生物身体中的,湿地的生物种类繁多,基因丰富,所以可以说湿地都是天然基因库。

洞庭湖生物种类十分丰富,所以这种说法是恰当的。

1.湿地的“美称”与其表现

湿地美称

主要表现

生态功能强大

“资源的宝库”

产出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

“生命的摇篮”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天然空调机”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水库”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地球之肾”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鸟类的乐园”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场所

2.洞庭湖湿地对长江流域的重要价值

维持生物

多样性

洞庭湖湿地水域与陆地交替,气候适宜,水草丰茂,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

旅游观光

洞庭湖碧波荡漾,湿地风光秀美,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调蓄洪水

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大,丰水期蓄洪,枯水期补给长江,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航运

洞庭湖南连湘江、沅江、澧水等河流,北通长江,长期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

提供农

副产品

洞庭湖区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农产品为轻工业提供原料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森林生态系统与湿地生态系统一样都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号称“地球之肺”,其生态环境效应图示如下: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可归纳为七个字:

“水气净美无(物)尘沙”。

对应的意思是:

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净化空气;美——美化环境;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尘——吸烟除尘;沙——防风固沙。

 

 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等。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非湿地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解析】 第

(1)题,图中四幅景观图中,①地有芦苇,属于水湿环境,②为水库,④为人工池塘,属于湿地;③有海豚,属于深海,不属于湿地。

(2)题,湿地的主要功能或用途应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把湿地当做扩大耕地和扩建城区的对象,会破坏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从长远看是得不偿失的;湿地的水资源多位于地表或接近地表,属于容易利用的水资源。

【答案】 

(1)C 

(2)B

湿地的现状与保护

【问题导思】 

1.我国天然湿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如何?

【提示】 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

2.为什么说保护湿地刻不容缓?

【提示】 一方面湿地对地理环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人们对湿地的破坏相当严重。

1.我国湿地面临的种种威胁

我国湿地状况

类别

湿地面临的威胁

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的数量不断减少,质量在下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

人为原因

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

②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

③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

④泥沙淤积严重;

⑤环境污染严重;

⑥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

⑦引进物种干扰;

⑧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

自然原因

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损失

2.湿地的保护

(1)保护湿地的措施

①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④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等。

(2)洞庭湖“变”大的措施与其带来的效益

 读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解析】 第

(1)题,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特点可通过两图的比较得出,原因则可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从自然原因看,泥沙淤积会使河道、湖泊变浅、变小;人为的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会加速湖泊、河道的淤积过程。

(2)题,湿地在防洪、蓄水、改善小气候、提供生物栖息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湿地的上述功能的发挥。

【答案】 

(1)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数量减少。

自然原因:

湖泊本身存在着因泥沙淤积而自然消亡的过程。

人为原因:

一是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引起的;二是上游地区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使得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大,加快了湖泊的淤积过程。

(2)①农业生态遭到破坏,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②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量的调蓄功能;③破坏了水平衡,改变了原有的水循环方式;④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⑤使水分的蒸发量减少,影响了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⑥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见学生用书第37页)

 读教材P41图2-7 中国主要湿地分布

[图表展示]

[解图精要]

观察中间的分布图,总体而言东部的湿地多于西部,这就体现了湿地空间分布的特点。

另外四幅景观图是我国不同类型湿地的代表: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主要表现为沼泽,是白天鹅等许多候鸟的栖息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湿地;海南岛红树林湿地:

在沿海地区分布有大量耐海水腐蚀的红树林,不仅具有防海浪、台风、风暴潮的作用,而且也是众多生物栖息场所;鄱阳湖湿地:

是湖泊湿地,在调洪、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作用巨大;长江下游人工湿地是稻田,可以产出粮食,又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图表应用]

1.东北三江平原的湿地是哪一种类型?

形成原因是什么?

【提示】 沼泽地。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下有冻土存在,水不易下渗;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2.鄱阳湖湿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形成原因是什么?

【提示】 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地势低洼,有赣江等众多河流水注入,水量充沛。

3.海南岛的红树林湿地分布在哪些地区?

形成原因是什么?

其作用有哪些?

【提示】 沿海地区。

地处热带海滨,海滩广阔,气候湿热,水热充足,利于红树林的生长。

防止海浪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侵袭。

4.长江中下游的人工湿地是指什么?

形成原因是什么?

稻田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提示】 稻田、灌渠、水库等。

地处平原,耕地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流、灌渠、水库众多。

调节局部小气候,产出粮食。

教材第43页活动

 【点拨】 回答第1题时重点应该放在湿地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

对于第2、3题的教学建议是: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过程性分析,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答案】 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将失去生长、栖息和繁衍的场所,使鸟类迁徙,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失去食物而死亡。

2.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使得生物物种繁多,有些物种是我国所特有的生物物种,有的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

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湿地水分的蒸发,能增加湿地附近的空气湿度,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水,减小气温日较差,具有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

教材第44~45页活动

 【点拨】 1.洞庭湖区农业经济发达,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讨论:

①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②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无霜期长;③河湖众多,灌溉便利;④土层深厚,土地肥沃。

2.洞庭湖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现象以及“围湖造田”对社会经济造成什么影响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老师给学生当评委,并进行适当补充。

主要强调以下两点:

①围湖造田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②围湖造田的结果致使湿地环境受到破坏,使自然灾害加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不良影响。

如: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土地生产潜力下降,水产养殖业受到影响等。

3.有关“保护湿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看法,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可强调保护湿地与社会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因为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

各类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护好湿地环境,不仅不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反,还会促进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图2—10、2—11两幅景观图片,难度不大,学生一般可以轻松回答出来。

5.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大的题,所讨论的问题虽然涉及面较广,但都是一些比较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且比较敏感的话题,学生们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对问题的回答一般都还能比较到位。

教师在课堂上也无需作更深层次的剖析。

【答案】 1.

(1)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

(2)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无霜期长,(3)河湖众多,灌溉便利,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4)土层深厚,土地肥沃。

2.人口迅速增长,引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围湖造田虽一时得到了土地,但因湖泊面积减少,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导致水患的可能性加大,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3.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短缺。

但是湿地有重要的保护环境作用,本身又具有产出作用,能产出丰富的农副产品及工业原料供人类使用。

若把湿地当作耕地后备资源开垦,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是很大的,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短期经济行为,应当予以制止。

4.图2—10指的是过度捕捞,破坏了湿地的生产能力。

图中渔民用小船和细网在河中捕鱼,连非常小的鱼苗都捕了上来。

这种做法会使河湖中鱼的繁殖能力下降,导致鱼产量下降。

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应当采取休渔制度、加大网眼等措施,以保证鱼类的再生产能力,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

图2—11指的是不法分子对珍稀鸟类的捕杀,这些人受经济利益驱使,捕杀珍稀鸟类,将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应当严禁滥捕滥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5.生态问题:

(1)滨海滩涂、湖泊、天然沼泽湿地消失;

(2)水生动植物减少;(3)水污染。

被破坏的方式:

(1)对滩涂、湖泊的围垦;

(2)对水生动植物的过度获取和捕捞;(3)任意排放污染物等。

保护措施:

(1)退耕还湖;

(2)有计划地实行休渔制度;(3)禁止捕杀珍稀动物;(4)合理利用水生动植物;(5)控制环境污染等。

教材第46页活动

 【点拨】 关于教材P46三道学生活动题可结合学生所收集的资料,布置学生进行讨论,着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分析、整理地理资料,整合地理知识的能力,不必过分强调问题的结论。

按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分析和运用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地理数据的技能,教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作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答案】 1.退田还湖、退田还塘,既可蓄水分洪,又可发展水产养殖业,农民变渔民,既保护了湿地的生态效益,又使原来的居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除此方法外,还可以利用当地的水产品资源及运进原料发展加工工业,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吸纳剩余劳动力。

2.如滩涂的保护,既可以增加旅游业收入,又可防止海岸线退却,同时还可以调节当地小气候。

3.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的历史背景:

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等的需求不断增加。

对湿地的开发使沼泽地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退化,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如风蚀加重、土壤局部沙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加重、旱灾次数增多等问题。

而退耕还湿则可发挥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因此退耕还湿的湿地开发模式更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见学生用书第39页)

1.下列对于湿地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湿地分布虽然比较广泛,但寒温带没有分布

B.稻田、河流、湖泊、水库、海洋都属于湿地

C.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D.湿地就是被浅水覆盖的土地

2.下图能够体现出湿地的哪一种生态功能(  )

A.天然蓄水库     B.调蓄洪水

C.补充地下水D.保护海岸及控制侵蚀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湿地概念的理解、湿地在中国的分布及其功能。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滩涂、沼泽、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等;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湿地有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等作用,故被称为“地球之肾”。

第2题,湿地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有着丰富水资源的自然生态系统,往往与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有直接联系,当湿地水位低于周围陆地潜水面时,就会发生地下水注入;如果湿地的水位高于周围潜水面,地下水就会流出湿地。

a、b是地下水补给湿地,又将剩余水排出;c、d是地下水补给湿地;e、f是湿地补给地下水。

【答案】 1.C 2.C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

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

据此完成3~5题。

3.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A.湖滩面积大,水浅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4.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5.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解析】 第3题,从材料中鄱阳湖“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可以得出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类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湖滩面积大,湖水浅。

第4题,鄱阳湖冬、夏季水面景象的变化本身就说明了水位季节变化明显,而材料中“冬季一条线”表明其湖底有线状洼地。

第5题,鄱阳湖湿地面积缩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泥沙淤积,人为原因主要是围湖造田,而围湖造田则是过去50年鄱阳湖萎缩的主要原因。

【答案】 3.A 4.C 5.B

6.2011年5、6月份,我国的洞庭湖区出现罕见的干旱,洞庭湖低水位使东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2.2万亩湿地完全干涸,结合下面洞庭湖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

(1)我国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淡水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平原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平原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

(5)东洞庭湖湿地大面积干涸,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

A.生物多样性受损B.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C.调蓄洪水能力下降D.净化污水的功能消失

【解析】 第

(1)、

(2)题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回答。

第(3)题,甲、乙两图对比可知,乙图所示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

造成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少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泥沙的淤积,人为原因主要是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第(4)题,在洞庭湖周边设立蓄洪区主要是利用其低洼的地形蓄积洪水,调节长江流量,减轻长江洪涝灾害。

第(5),东洞庭湖湿地干涸首先威胁到其水生生物的生存。

【答案】 

(1)青海湖 鄱阳湖

(2)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3)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

暴雨、长江洪水倒灌,导致泥沙淤积 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

(4)洞庭湖地区地势低洼,荆江河道弯曲,流水不畅,设立大片蓄洪区,可调节水量。

(5)A

 

(见学生用书第105页)

一、选择题

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湿地的是(  )

A.锡林郭勒草原      B.潮间带滩涂

C.“三北”防护林D.天山上的冰川

【解析】 湿地分布的范围广泛,无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还是高原、山地地区都有湿地分布。

湿地既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稻田等,也包括天然湿地,如河流、湖泊等。

潮间带是海洋到陆地的过渡地带,属于湿地。

【答案】 B

阅读下表,完成2~3题。

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美称

“资源的宝库”

“生命的摇篮”

“天然空调机”

“天然水库”

“地球之肾”

众多鸟类的栖息地

“鸟类的乐园”

2.下列关于湿地的作用与其美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B.②——生产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

C.③——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D.④——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3.表中湿地的美称没有体现出的湿地作用是(  )

①维持生物多样性 ②调蓄洪水 ③旅游观光

④航运

A.①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