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3064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本.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本.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本.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本

垦利区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

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

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

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

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

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

一是原生形态。

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二是自创形态。

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

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

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

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

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

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

陆游咏梅云: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

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

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

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

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

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

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

因为审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它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

其次,意境,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而更能见出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极其美妙的境地。

(摘编自陈望衡《谈审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种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

B.意象与情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造,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需要想象参与。

C.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存在,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

D.与意境相比,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而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因而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的三种不同形态。

B.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将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作了区分。

C.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

D.文章着重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意境和境界的关系,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多数的情况是,创作者的情感需要外化,于是虚拟一个形象,使这个形象成为情感的载体。

B.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

C.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只有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共同作用,想象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意蕴的意象。

D.境界原本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佛教、宋明理学家都使用这个概念,而境界成为美的最高存在形态,与王国维的重视有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铜石象棋

老 缺

老石爱棋,就像叶公好龙一样。

叶公爱假龙,不爱真龙;老石爱棋,爱看不爱走。

他是又爱又怕,想走,怕输,赢不了。

可他棋艺太差,人们叫他臭棋篓子。

他可以站在人家身后看一晚上,叫他走,他在板凳上坐下来,走一步,他就起来了说:

“我不走了。

”人家说:

“光看不走,不准你看。

”他笑笑,站在旁边,还不停地说:

“走车,跳马,炮打过去啥。

老石不会走棋,他有一副好棋。

象棋见过不少,木的,象牙的,石头的,磁的,塑料的——各种各样,举不胜举。

可老石一副棋真的很少见,棋身是磁的,包边是铜的,黄铜,一个个棋子磨得锃亮,金灿灿的。

一方是白底红字,一方是白底蓝字,字是颜体,浑厚有力,还上过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

好多人想买,还有人想买去巴结市长,老石不卖,他说这是祖传的,只能看,不能卖。

吴副市长好棋很有名气,他棋下得好,参加过市里象棋大赛,有名次,还是前十名呢。

吴副市长爱棋,他还喜爱收藏象棋,据他秘书小毛讲,吴副市长的家真像个象棋博物馆,什么样的象棋都有。

这几天,市政府门前的桥上,突然冒出个棋摊子,不少人围在那里下棋。

吴副市长的车开过来开过去也没有在意,小毛却很好奇,还把头伸出窗外看过好几回,就是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他叫门卫去赶过,门卫告诉他说,是摆棋摊子的。

小毛就有点火了,竟有人敢在政府门前摆棋摊子,他挤进人群,当时眼睛就睁得像牛眼睛一般大,他棋见得多,从没见过这种棋,就更来气了,快走快走快走,这里不是你摆棋的地方。

老石看了毛秘书一眼,不恼也不火,笑眯眯地收棋走了。

老石一走,小毛就后悔不迭,眼看到手的棋叫他轰走了,他每天看着大桥,桥上再也没有老石的影子。

小毛心里不是滋味,跟市长这么多年了,知道市长爱棋如命,他要是把这副棋搞到手,他觉得他的地位和生活一定会改变。

小毛到处打听老石的下落,他跑遍了市里的棋摊子,有人告诉小毛说,那个臭棋篓子是山背石头湾的。

石头湾吴副市长去过,是哪一年就记不清了,小毛也记不大清楚,因为路太难走,坑坑洼洼的,车子开得往左边倒,再往前走就往右边倒,去了一回小毛就不敢去了,生怕翻车掉进山沟。

老石住在石头湾,小毛要想得到这副棋,就得去石头湾。

小毛去过三回,老石总是笑,什么话也不说,小毛嘴皮说破了,老石也不理,还幽默地说,不见鬼子不挂弦。

他要见的是吴副市长,不是秘书小毛。

小毛没有办法,想要得到这副棋,只好请吴副市长出马了。

石头湾是个穷村,市长听过石头湾的治贫方案,开完会,说去,但事情太多,一直没有去。

听了小毛的汇报后,就很想去石头湾看看,到了石头湾,小毛带着吴副市长直接去了老石的家。

老石很热情,烧茶倒水,递烟搬凳,就是不提象棋的事。

小毛又是眨眼又是做手势,老石只说石头湾处处都是宝,完全不理小毛。

吴副市长听得很仔细,不时地点点头。

老石说得差不多了,最后说,他想跟市长走盘棋,不知市长敢不敢走。

小毛笑起来说:

“你要和市长走棋,我和你打个赌,你要是输了,就把棋子交出来。

”老石说:

“我要是赢了呢?

”小毛说:

“这怎么可能呢?

”吴副市长笑笑说:

“那我就向你请教了。

”老石起身就向山里走。

小毛急着喊起来,“你往哪去,不是说走棋的吗?

”老石笑着说:

“棋在山上。

”路不好走,又窄又陡,一段石子路、一段泥巴路,走得市长浑身冒汗,小毛气喘吁吁。

到了半山腰,出现了一个石料场,有各种各样的雕刻,目不暇接,吴副市长解开衣服,喘着粗气说:

“原来这里全是宝哇。

”老石站在一副石头象棋前说:

“吴市长,咱俩杀一盘?

吴副市长看着巨大的象棋,很惊讶,一个棋子足有四五十斤,棋盘有四五十米,他大脑里闪过很多画面,笑起来说:

“我输了。

”吴副市长再也不下棋了,三天后,石头湾开始修路了——吴副市长铲了第一锹。

三年后,不少人到山里来下巨石象棋,石头湾人开心地笑了。

一天,吴副市长意外地收到一个包裹,一个红木箱子里装着一副铜石象棋,吴副市长拿着一个棋子,眼睛湿润润的……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设计精巧,善于铺垫。

“他棋艺太差,人们叫他臭棋篓子”,表明人们对老石棋艺的评价,这种普遍的说法让老石难以承受,最后送出祖传的象棋。

B.小说情节个别地方设计不严谨。

“他跑遍了市里的棋摊子”,以小毛的身份、工作特点,他不可能知道市里所有的棋摊,更不可能亲自去找。

C.小说善用俗语,增强了生活色彩、趣味。

“不见鬼子不挂弦”,借广泛流传的电影中的台词来表明老石做事的底线,又使对方不至于难堪。

D.小说中人物多次用激将法但目的不同。

小毛用激将法,是想得到老石的象棋;老石用激将法是想让吴市长感受石头湾人的辛苦。

5.小说中“老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以“铜石象棋”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

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

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

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

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

三是凸显育人特质。

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

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

材料二: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教师眼里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

材料三: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

“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

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

”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节)

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

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

“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

“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

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

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

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

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批传承学校覆盖了31个省(区、市),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

B.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教师本身的素养、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都影响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

C.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障碍,而袁济喜教授则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内涵不够才是主要问题。

D.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而是要不断挖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曲、书法、传统手工技艺等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

B.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不足40%,这有可能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

C.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

D.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开展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9.结合三、四两则材料,谈谈你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

(6分)

二、(内蒙古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月考)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

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

纶沉毅知兵。

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

纶亦练千人。

立束伍法。

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

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

倭复由松门、澶湖掠旁六县,进围台州,不克而去。

转寇仙居、临海,纶擒斩殆尽。

进海道副使,益募浙东良家子教之。

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

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

纶自将中军,大破贼,复一府二县。

诏加右副都御史。

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

又考旧制,建水寨五,扼海口,广东境内悉定。

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

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

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

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练兵。

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

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

是岁秋,蓟、昌无警。

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

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曰:

“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

”遂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

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

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

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

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

其冬,予告归。

万历五年卒官。

赠太子太保,谥襄敏。

(节选自《明史·谭纶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B.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C.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D.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倭,我国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明代常有日本海盗船到沿海武装掠夺,史称“倭寇”。

B.行服,就是服丧、守孝,尊亲死后,在服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C.兵部,我国古代官署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的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的爵位、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谭纶不畏凶险,身先士卒。

尽管倭寇伏击了都指挥欧阳深,攻陷多地,但他毫无畏惧,围起栅栏截断其海上退路,亲率军队进攻,收复了失地。

B.谭纶仁爱宽厚,体恤民生。

他担任右副都御史后,看到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民生凋敝,十分残破,于是请求朝廷缓征、减免其他赋税。

C.谭纶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他担任边帅,一方面修筑防备敌人的楼台控制要害地区,另一方面又增招浙江兵士驻守,使边境防备得到增强。

D.谭纶沉着刚毅,懂得用兵。

他在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期间,考察研究地形,分路建营,形成犄角之势,确保了蓟镇、昌平地区的稳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1)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

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

(2)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承题。

上句扣“野泊对月”之事;下句点“野泊”之因:

逋逃漂泊,故有“野泊”。

B.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

诗人立于洞庭之野,仰望北斗横斜,耳闻凄凉角声,意境苍凉。

C.颈联写杯酒增添羁旅之愁,浪花卷动归乡之心,不由得暗自惊叹,表现了“野泊”时的伤感。

D.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本诗颔联境界开阔,情感悲壮,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神似。

15.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中谈到学习方法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学习与思考不能偏废。

(2)古人多悲秋,《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太子及宾客于秋风瑟瑟中易水送别荆轲,其歌词“_______,________”就让人有悲壮之感;而领袖毛泽东眼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又描绘了澄澈的湘江奔流,千帆竞发的情景,让人豪情满怀。

第Ⅱ卷表达题

三、(山东邹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期中联考)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教育是什么?

如哲人所言,“教育即生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都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进一个容器。

在_____________的灌输、望子成龙的期待中,()。

人们羡慕《爸爸去哪儿》节目里山野乡间的亲子生存体验,却又感叹这样的教育___________。

我们之所以在多少年前就提出“素质教育”,不正是期望那些幼小的生命,能在不断的自我认同、自我发掘中自然生长。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_____________,“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倡导别有深意。

“教育首先是人学”,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首在养内心之德、张精神之维。

让精神生长、灵魂发育,才会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才会有不断出彩的人生。

真善美的种子早一天发芽,人格发育就早一天臻于完整,社会心态就早一天走向成熟,国家实力就早一天____________。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每个人的天性得到健康生长,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提高

B.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都得到健康生长

C.每个人的天性得到健康生长,与生俱来的能力更应该生长

D.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得到健康生长,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提高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欢乐的童年与孩子们拉开了距离

B.距离把欢乐的童年与孩子们拉开了

C.孩子们与欢乐的童年拉开了距离

D.拉开距离的是欢乐的童年与孩子们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厢情愿可望而不可即振聋发聩势不可当

B.一意孤行可望而不可即震耳欲聋势如破竹

C.一厢情愿望尘莫及振聋发聩势如破竹

D.一意孤行望尘莫及震耳欲聋势不可当

20.仿照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

示例: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材料:

晚霞星斗书法

力透纸背璀璨耀眼如火如荼

慷慨昂扬光辉灿烂热烈蓬勃

21.下面是某班长在班会上的结束语,其中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5分)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学风、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

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遵守纪律,迎头赶上。

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班的班风从此有一个彻底的改观!

这既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也是责无旁贷的。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何为“小确幸”?

口渴的时候,手边正好有一瓶水;排队时,你所在的队前进得最快;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你正在想念的人……这些就是生活中尽管微小但确实令很多人感到幸福的东西。

对于“小确幸”,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

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小确幸”呢?

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参考答案

1.B(A“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理解有误,参见原文“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

C“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分析不准确,原文有“才有可能”的表述。

D原因分析不全面,根据原文第6段中“首先……其次……”的论述,可见该项分析是不完整的)

2.C(根据第5段的论证思路,引用陆游咏梅诗句,是为了论说“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这一观点)

3.B(“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错。

原文的意思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况,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

4.C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

A项因果关系错误,“他棋艺太差,人们叫他臭棋篓子”和“最后送出祖传的象棋”没有因果关系;B项,“以小毛的身份、工作特点,他不可能知道市里所有的棋摊,更不可能亲自去找”错误,根据前后文,无论是从地位、目的,还是与领导的关系或对领导的了解等,小毛都有可能做成此事;D项,“老石用激将法是想让吴市长感受石头湾人的辛苦”不全面,还有其它目的,如展示村民技艺,让领导体验,使领导为村民修路,为民办实事等作用。

故选C。

5.①酷爱象棋,棋艺低下:

珍藏祖传象棋,爱看爱说不爱下。

②随和幽默,小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