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手机》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3041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手机》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找手机》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找手机》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找手机》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找手机》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找手机》课堂实录.docx

《《找手机》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手机》课堂实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找手机》课堂实录.docx

《找手机》课堂实录

《找手机》课堂实录

第一教时:

师: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就是把平常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

作文就像玩一样,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但是,我们在学习作文的时候往往碰到许多困难,比较多的有两种:

第一个是语句罗嗦,表达不清楚。

第二个是写得不具体、不形象,因此,文章显得不生动。

怎样来克服这两种毛病呢?

很简单,我们只要学会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把长的变成短的”(板书:

长的变成短的),就是概括(板书:

概括)。

第二种,是“把短的变成长的”(板书:

短的变成长的),就是展开,你就能写具体了(板书:

具体)。

在阅读课上我们学得比较多的,练得比较多的是“把长的变成短的”,也就是学习一段话,老师让你概括这一段主要讲什么;学了一篇文章,老师让你提炼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那就是要“把长的变成短的”。

在作文课上比较多的,是要“把短的变成长的”,把一句话展开,写具体。

下面,老师读几段话,认真地听,仔细地想每段话讲的是什么,然后请你把长的变成短的。

请听第一段:

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做什么事都是大大咧咧、马马虎虎的。

妈妈叫他上街买油,他话没听清楚,提着酱油瓶出去了;数学课上,他不是把“+”看成了“×”,就是把小数点点错了位置。

因此,小明从来没有得过满分;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默写“老大娘”,他粗枝大叶把“娘”写成“狼”,变成“老大狼”。

(生笑)难怪大家给他起个外号叫小马虎。

(稍作停顿)听明白了吧,很长的一段话,你把它变短,变成一句话。

谁来说?

生:

写了小明很粗心。

师:

好的,请坐。

谁再来说?

生:

小明是……

师:

(纠正道)这段话讲的是什么?

生:

这段话主要讲的是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

师:

(评价)两个同学的发言,你呢(指第一个同学),声音讲得很轻,说话断断续续;她呢(指第二个同学),声音很响,说话很连贯。

她比你(对第一个同学)说得好,你要向他学习。

师:

请听第二段:

河马的嘴比一般的动物都大,它张开大嘴的时候,一个人跳进去恐怕还填不满哩。

有人亲眼看到它一口把一条小船给咬成两截。

当它咬嚼起5、6厘米粗的芦苇杆子,就好比人们吃韭菜那么容易。

这段话把它变短,用一句话来概括。

(指着刚才那位女生)像这个小朋友这么说,要大声、响亮、语气连贯。

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呀?

生:

这段话主要讲了河马的嘴很大。

师:

讲得没错。

生:

这段话主要讲河马的嘴很大。

师:

这两个同学都讲对了,但说什么也没有她讲得好。

她说得很连贯。

谁再来说?

生:

河马……

师:

(纠正)这段话讲什么?

生:

这段话讲的是河马的嘴是动物中最大的一个。

师:

你话讲得复杂,但是声音还响亮。

生:

这段话讲河马的嘴很大,吃起东西来很轻松。

师:

吃起东西来很轻松跟“大”没有关系。

生:

不是,那就是河马的嘴很大。

师:

哎,对呀!

(示意该生坐下)好,你们几个同学都说对了,但没有一个同学说得“很好”,话要说得连贯、流畅。

这段话讲什么呀?

生:

这段话主要讲了河马的嘴很大。

师:

好的。

这段话主要讲的是河马的嘴很大,比一般的(突然发现一生还举着手)哦,你还要说。

(走到该生面前,生犹豫)没关系的。

生:

我现在觉得这段话主要讲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的嘴大。

师:

他听得很仔细,我刚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河马的嘴比一般的动物都大。

他听清楚了,而且听得很仔细。

请听第三段:

我是一个集邮迷,在我的集邮册里,珍藏着许许多多珍贵的纪念邮票。

家信的信封上贴着我喜爱的邮票,征得家长同意后,我便把它剪下来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插入我的邮册里。

听说邮局要发行一套新的纪念邮票,我便取出平时积攒的零花钱,风风火火赶到邮局排队等候开门。

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发现一个黑古隆冬的洞里面放着好多好多我喜爱的邮票,这下我乐不可支,就伸手去掏。

掏啊掏,邮票没有掏着,却挨了爸爸重重的一个巴掌。

我捂着脸,歪着脖子,呆呆地望着爸爸,心想:

你为什么无缘无故打我呢?

只见爸爸怒气冲冲用手指着我的鼻子骂道:

“你这个小子,不好好午睡,却把手伸到我的嘴里掏、掏、掏(众笑),掏什么来着?

这段话这么长,把它变短,讲什么呀?

请你说(走向一生)。

生:

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个集邮迷。

师:

讲得对,但是没讲好。

这段话讲的什么呀?

生:

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个集邮迷,珍藏了许多邮票。

师:

好,也对的,但是没有讲好。

话要说好。

你说说看。

生:

这段话主要讲的……

师:

我告诉你,要像她这么说。

(示范)这段话主要讲了——

生:

这段话主要讲了您是一个集邮迷。

师:

什么?

“您”是一个集邮迷,这里面“我”是一个集邮迷。

谁再来说?

生:

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一个集邮迷。

师:

(仍不满意)也对的,但没讲好。

生:

这段话——

师:

(指着被表扬的那位)你来讲。

生:

这段话主要讲了——

师:

对,就是这么说。

这段话主要讲了——再来一次。

生:

(清晰而流畅地)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个集邮迷。

师:

(满意地)对了,要这么讲,知道吗?

很清晰,很流畅。

谁再来说,要像她一样。

好,这小朋友充满自信。

生:

(清晰地)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一个集邮迷。

师:

对,这段话主要讲了“我”是一个集邮迷。

“把长的变成短的”了。

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短的变成长的”。

比方说,这么一句话(板书: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这一句话谁会读?

生:

(大声)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

嗯,不错!

“不错”的意思就是马马虎虎。

谁再来念好它?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

这位同学读得比较连贯。

谁再来读好它?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

嗯,不错!

但是没有一个小朋友能读得很好。

我读一遍给大家听听。

(声情并茂地)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会了吧?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

对啦!

就是这么读,就是要像她这么读。

会吗?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

对了,就是这么读,读出感觉来了,谁再来读?

生:

爷爷年岁大了,(师在一旁作手式,给她鼓劲)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

对了,(欣慰地)就这么读!

好,请这个小朋友再来读一遍。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

嗯,你很认真,很努力的。

(对另一生)你行吗?

生:

(抑扬顿挫地)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师:

(十分赞许)我发现你特别聪明,你这一次读跟第一次的读完全不一样,第一次发言有气无力。

注意,字变成词就有意思,词变成句子就有感情了。

所以,你现在读得真好,我们请他再为我们示范一下好吗?

好,我们鼓掌(生鼓掌)。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些——一些糊涂事。

师:

不要紧张,再来一次好吗?

慢慢地读好了,失败是很正常的,读得不好也是可以原谅的。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一些糊涂事。

师:

读得真好!

我发现到目前为止,这个小朋友是读得最好的。

这个小朋友是全班最聪明,学得最好的。

你能不能举几个例子呢?

年岁大了,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他干了哪些糊涂事啊?

(对一生)你们看哪,那个聪明的孩子又举手了,他常常为我们做出榜样。

(举手越来越多)对了,讲得不好没关系,老师最喜欢“讲得不好”的孩子。

(众笑)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有一次,妈妈让他去买油,他却买成了盐。

师:

好的,爷爷真糊涂。

还有吗?

说得更好一点。

生:

爷爷年岁大了,(师扶了扶他的肩膀)

师:

你站直,你现在还不是爷爷啊。

(生大笑)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有一次,嗯,有一次,他想填一张……填一张明信片,结果填他几岁的那里,他填成了姓名。

师:

哦,他看错了,这不是糊涂,眼睛花了应该体谅。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干出一些糊涂事。

比如,有一次他烧菜把油当成了水。

师:

把油当成了水?

那不对了,我发现是你有点糊涂了。

(众笑)

生:

本来我想说把油换错了,换成水了。

师:

把盐当作糖不是蛮好吗?

颜色差不多,形状也一样,换一下好吗?

你很聪明,一定能说好的。

生:

爷爷年岁大了,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有一次他烧菜,把盐当成了糖。

师:

结果——

生:

结果大家……,结果大家吃的菜变成……

师:

结果大家都不爱——

生:

不爱吃爷爷烧的菜。

师:

好,这是个例子,很好。

把盐当作糖啦!

生:

爷爷年岁大了,

师:

你这样说好不好?

不要这样“年岁大——了”(师模仿该生将“大”字拖长)要这样,(示范)爷爷年岁大了,连着一块儿说。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比如,有一次,他出门,把自己的鞋子配错了,大家看了都笑起来。

师:

嗯!

好的。

把鞋子配错了。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就像昨天,他把奶奶的手指当成烟杆,直往嘴里塞。

(众笑)

师:

这——把奶奶的手指当作烟杆往嘴里塞,那不是糊涂,那是痴呆了啊!

(众笑)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比如有一次,他在烧红烧鱼时把醋当成了酱油,害得大家吃了一顿酸鱼。

师:

嗯,好的。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有一次,爷爷要淘米,结果把米看成了面粉,把面粉看成了米,结果,往水,那个,往锅里……

师:

没关系,慢慢讲。

生:

把那个水倒进锅里去,然后那个他淘了两下,把水全倒光,结果他一看,他才非常惊奇,咦,那个米怎么没了?

师:

(语重心长地)你发现了吗?

你想的意思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说明我们要好好学习语文。

知道吗?

你真的要好好学,你的意思表达得不清楚啊!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有一次,他把电扇的,那种,就是那个叶子——

师:

又讲不出来啦?

生:

嗯。

师:

唉呀,看来语文的确得好好学。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比如上次,他想出去,结果把家里门的钥匙拿成了报纸(信箱)的钥匙。

师:

不是叫报纸的钥匙,是“信箱钥匙”。

你看,学语文多重要啊!

词不达意。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有一回,他填一个单子,年龄栏里他少填了一个零,结果他成了7岁。

师:

啊,好的,爷爷7岁了(众笑),闹了笑话。

刚才一次交流,有的小朋友说得很好,找的例子很恰当;有的小朋友找的例子就过分啦;有的小朋友明明知道自己要想说的,但是却词不达意,就说明我们学语文、学作文非常重要。

现在,我把这句话改成分号(板书),再加一个分号,(板书)再来一个句号。

(板书)这是聪明人的游戏了(摇摇手),一般的同学就没办法参加了。

(转身指着黑板)你能不能说这么一句话,把它再想得多一点,用三个例子说明他糊涂。

刚才大家用过的也可以再用。

话要简明,要扼要。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出一些糊涂事。

这不——

师:

“这不”用得非常好,“这不”意思就是“不是吗”的意思,那为什么要加“这不”呢?

就是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生:

这不,人家要他买醋他却买成了酱油;人家要他往菜里放盐他却放成了糖;……

师:

不是放成了糖,是“放的是糖”。

生:

(继续)……放的是糖,还经常把鞋子穿错让人家哈哈笑。

师:

好,讲得很好。

现在,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从口袋里掏出一只手机)这是什么?

生:

(齐声)手机!

师:

手机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手机是现在最便捷的通讯工具,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

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发生了许多和手机有关的新鲜事。

关于手机的新鲜事,你有吗?

生:

手机要拨电话号码才能通讯,有些人常常会打错电话号码。

结果本来是找他认识的人打到了一个不认识的人家里。

师:

啊,这不是手机的毛病,那么座机上面也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不算新鲜事。

谁还能说?

生:

有的时候那个造手机的厂家把那12XXX年宫画画的时候,我的包里装着我妈妈的手机,然后我上课上到一半,那个手机突然,那个手机突然叮铃叮铃响起来了,然后我把那个挂掉,然后过一会儿它又叮叮铃铃响起来了。

师:

影响了你们上课,是吧?

好,她把妈妈的手机带到课堂里,结果妈妈的手机响了,影响了大家上课。

这也是个新闻,也是一件新鲜事。

还有吗?

生:

有一次,我妈妈带着手机走进公共场所,因为公共场所里要安静,所以她把手机变成了那种发动的,然后她就放在桌子上。

师:

不是“发动”的,是“震动”的。

生:

震动的。

然后她就把手机放在桌子上,突然那个手机震荡了,然后移移移……

师:

震动了。

生:

震动了。

然后移移移,掉到地上了,后来妈妈发现,就放到桌子上,后来又震动了,又掉到地上去了。

师:

后来又震动了,又掉到地上去了,又捡起来,是吧?

(众笑)

生:

嗯!

师:

好的,你不觉得罗嗦吗?

(众笑)

生:

(该生承认)罗嗦。

生:

就是我妈妈那个手机把它调成震动的,然后就把它竖直立放在桌子上,然后,电话响起来了,那个手机就在桌子上跳舞。

师:

哎,在跳舞了,啊!

好的(回到讲台前),那么大家思路没打开,这手机的故事很多,它的作用很大。

生:

我妈妈有一台手机没交费,然后,她把那台手机给我了,有一次我在少年宫上课,奶奶给我打电话,打不进来,原来是那个电信公司把那个手机给停掉了,因为不交费。

师:

哦,不交费,以后要催促你妈妈按时交费。

生:

上次,我发了个短信给我姐姐说“你还好吗,要多注意身体。

”后来我姐姐说我发过来的是“你外号多注意身体。

师:

你发的是什么?

生:

你还好吗?

注意身体。

师:

结果她看到的是什么?

生:

你外号多注意身体。

师:

那估计是你的拼音没掌握好。

生:

很早的时候,我爸爸买了个大哥大,用2XXX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些糊涂事。

这句话我们请这四位小朋友负责好吗?

这四个小朋友把第一句话后面举两、三个例子,把它写具体,好吗?

“一天早上,爷爷刚要出门,发现手机找不着了,他十分着急。

”这句话我们请这六个小朋友来把它展开,好吧?

他怎么发现的?

他怎么急的?

请你们来写。

“大家分头去帮他找,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这一句请这六个小朋友来写。

“我问爷爷手机是开着还是关着,爷爷告诉我手机是开着,这时候我心里有谱了。

”这句话请这六位小朋友来展开。

接下去“我连忙拨通了手机号,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结果在冰箱里找到了手机。

”这句话请这一组来完成。

最后一段,这是怎么回事呀?

哦,原来……你要问爷爷啦,怎么会把手机放到冰箱里去呢?

请最后一组写这一段话。

总共给大家八分钟时间,好好地写,认真地思考,尽量把它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

(学生开始写,教师巡视、指导。

(八分钟后)

师:

小朋友,时间到了,都写了好吗?

这孩子最好,令行禁止!

老师说不写了我们就放下笔,而且你看这个小孩坐得最好。

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们已经写完了,我们拿出来一起交流,一起再来改,我跟你们一起改。

文章写得不好很正常,重要的是认真地去修改。

第一句话,这段话谁来?

你上来读。

第二,你读。

第三,请你。

第四,谁来?

第五,你来。

第六,你来。

第七,最后一段,很简短的,你来好吗?

师: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

什么意思呢?

文章如果写得不够好的话,读得好可以弥补文章里边的不足,要读好。

生:

爷爷年岁大了。

师:

可以,你读得已经可以了,再响一点就更好。

生:

爷爷年岁大了,他常常会干一些糊涂事,有时候分明手里拿着眼镜还一个劲地问:

“我的眼镜呢?

我的眼镜呢?

师:

你看,写得多好啊。

分明手里拿着自己的眼镜,还到处问:

“我的眼镜呢?

我的眼镜呢?

”说明他糊涂得可以,举了一个例子。

再读下去。

生:

还有一次,

师:

还有一次,前面用了“有一次”,第二次前面必须加个“还”,还有一次。

生:

还有一次,在一天晚上他多喝了点酒,

师:

还有一次,在一天晚上,“在”不要啦。

生:

还有一次,一天晚上,他多喝了点酒,回家时候敲错了,不是,回家时候摸错了门,掏着钥匙开人家的门去了,气得那家人错把他当作是小偷,说什么要把他送到派……

师:

说他是“小偷”就不对了。

爷爷年纪大了,用“小偷”不合适,可以说他是“老贼”(众笑)。

生:

气得那家人错把他当作老贼,说什么要把他送到派出所里去,吓得他直喊冤枉。

你看,爷爷糊涂吧。

师:

两个例子一举,最后一句话收口:

你看爷爷糊涂吧。

用事实说话,很好。

第二句。

生:

爷爷刚出门,

师:

一天早上,

生:

一天早上,爷爷刚出门,想给他的好友打电话,他摸了摸口袋:

“咦,我的手机到哪去了?

——”

师:

好,这小孩写的语句非常流畅,一句挨着一句说。

重头来。

生:

一天早上,

师:

怎么样啊?

生:

爷爷刚出门,

师:

刚出门,怎么样啊?

生:

想给他的好友打电话,

师:

那么打电话发生什么事啊?

生:

他摸了摸口袋,

师:

摸了摸口袋又有什么情况啊?

生:

咦,我的手机到哪儿去啦?

师:

你看,这就叫通顺,这叫连贯。

所以你写不出话,你自己问自己呀,怎么样啊?

为什么啊?

话就出来了,你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让大家好好欣赏。

生:

一天早上,爷爷刚出门,想给他的好友打个电话,他摸了摸口袋,咦?

我的手机到哪儿去啦?

爷爷找遍了全身也没有找到,他急得直冒冷汗。

师:

等会儿,等会儿,找遍什么?

生:

全身。

师:

全身不对。

是全身的口袋,是吧?

“全身”那是检查啦,不好用“全身”,改成“找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

生:

爷爷找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也没有找到,他急得直冒冷汗,心想我是不是把手机忘在家里了?

是不是我的手机丢了?

师:

不是“是不是”,是“是”手机放在家里啦?

后面是“还是”。

你前边用“是”,那么后边必须用“还是”,不是“是不是”。

生:

爷爷心想,是把手机忘在家里啦,还是我的手机丢了?

可是急也没用呀,(老师肯定地点了点头)爷爷只能抱着一丝希望回家找一找了。

师:

好啊!

你写得真好!

(指向第三个同学)

生:

这一下,奶奶、爸爸、妈妈可忙坏了,妈妈还在爷爷的房间里寻找,抽屉里,床单下,桌子上,都翻遍了,可是爷爷的手机还是没有出现。

师:

不是没有出现,它不会出现的,还是没有什么——

生:

(齐声)找到。

师:

这是妈妈找的。

那么奶奶、“我”怎么找的?

“我”到什么地方去找?

生:

“我”没讲……

师:

你就写了一个奶奶呀?

生:

我就写了奶奶、爸爸还有妈妈。

师:

那么,奶奶怎么找的?

爸爸怎么找的?

要分开找呀,是吧?

再说下去几句。

生:

爸爸可找了好一会儿,沙发上,桌子下,凳子上,他的脸上一颗豆大的汗珠滚下来,接着第二颗,第三颗……

师:

哦,这个不要,这个写它干什么,结果还是没有找到。

生:

结果还是没有找到。

(生想怎么往下说)

师:

大家来到了客厅里,都说——

生:

还有奶奶。

师:

奶奶就不要写了。

大家来到客厅里,

生:

大家来到客厅里,

师:

都说,

生:

都说——

师:

(轻声提示)没找到。

生:

没找到。

没了。

师:

好的。

你写得没有第二个小朋友好,要努力呀。

(请第四个学生)接下去。

生:

看着爷爷头上直冒汗——

师:

等一等,这句话又错了。

谁听得出问题?

生:

看着爷爷头上直冒汗。

师:

好的,谁来说,错在哪里?

(几生举手,指一生)你说。

生:

头上是不会冒汗的。

师:

(又指一生)你说呢?

生:

头是不会冒汗的,额头上才会。

师:

哎,对了。

(师握生的手)我们总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也是这么想的。

(指着自己的头)头上怎么会冒汗,(几生笑)额头上才冒汗哪。

虽说额头是头的一部分,但具体位置要准确。

(指着额头)额头冒汗。

生:

看着爷爷额头上直冒汗。

师:

直冒“汗水”,——读起来顺些。

生:

看着爷爷额头上直冒汗水,急急忙忙地找,真觉得不是滋味。

突然,我的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念头,

师:

好!

什么念头?

生:

只要打爷爷的手机号码不就行了吗?

师:

对呀!

生:

我急急忙忙跑——

师:

这里加上“想到这儿”,句子就顺了。

生:

想到这儿,我急急忙忙跑上去,问爷爷的手机是开的还是关的,爷爷回答是开的。

于是,我就把我的想——

师:

这里面要这样:

爷爷不耐烦地说:

“开着,开着,这个时候还问这个干什么呀!

”是吧?

你这么一说,爷爷的性格特点就写出来了。

生:

爷爷不耐烦地回答说:

“开的,开的。

师:

“不耐烦地回答说”,“回答”就是“说”,“说”就是“回答”,用了“回答”就不用“说”了,用了“说”就不用“回答”。

(生笑)

生:

爷爷不耐烦地回答:

“开的,开的。

师:

对,两个“开的”,就是表示不耐烦。

生:

问这个干啥?

师:

对,说得好。

(翘起拇指)

生:

于是我就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

“哈,我的手机有救啦!

”爷爷高兴地叫道。

他急急忙忙拨着手机号码。

随着清脆的铃声,我急急忙忙寻找着。

“找到了,找到了。

师:

唉,你怎么把人家的饭都吃了呢,后边的话是人家说的。

你这段短短的话,里边一连用了三个“急急忙忙”。

说明什么呢?

词汇贫乏!

要多看书,啊?

(指向第五位同学)不管她的,你写你的。

生:

我一听爷爷的手机是开着的,

师:

不是“一听”爷爷的手机是开着的,这句话不通。

当我知道爷爷的手机是开着,或者:

“我一听爷爷说手机是开着的,”这里可以用“一听”。

生:

当我一听爷爷……

师:

当我知道……

生:

当我知道爷爷的手机是开着的时候,马上向妈妈借过她的电话……

师:

把“电话”改成“手机”。

生:

当我知道爷爷的手机是开着的时候,马上向妈妈借过她的手机,拨通了爷爷的电话,大家都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我一边把手机放在耳朵旁听,一边一个房间、一个房间,仔细地找过去——

师:

好的。

生:

从卧室找到厕所……

师:

这厕所不要好吗?

臭得不得了(生笑),不要玷污了我们的文章。

从卧室找到客厅,好吗?

生:

从卧室找到客厅。

师:

从客厅找到厨房。

生:

从客厅找到厨房,最后我听到了一阵很微妙的铃声。

师:

好。

(指向第六位学生)这是你的了,是吧?

生:

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爷爷的手机。

师:

我发现啊,前面几个同学朗读的时候都是很急,就怕来不及读下去。

你呢,读得很沉稳,就要像你这么读。

听你的读是放心的,听他们读,总是不放心,好好读。

生:

果然在冰箱里找到了爷爷的手机,我把手机还给爷爷,爷爷高兴得手舞足蹈。

师:

唉,等等,等等。

“手舞足蹈”这个词是很形象,很不错,但是,你想用在六、七十岁的老人身上好吗?

那不是糊涂了,是神经有点错乱(众笑),谁给他换一个词?

生:

高兴得叫了起来。

师:

可以的。

好,高兴得叫了起来。

那么,她是四个字也还她四个字。

生:

高兴得笑逐颜开。

师:

笑逐颜开,可以的。

生:

兴高采烈

师:

啊呀,他也过分一点啦。

生:

高兴得合不拢嘴。

师:

(点头)这可以。

生:

破涕为笑。

(众笑)

师:

还没哭怎么叫破涕为笑呢?

(众笑)

生:

眉开眼笑。

师:

这可以。

我感到还是你这个比较好,高兴得眉开眼笑,那么“眉开眼笑”就是“高兴”,这个“高兴”就不好用了。

算了,我们就马马虎虎吧,凑合一下,高兴得眉开眼笑。

生:

爷爷高兴得眉开眼笑,所以一个劲地说:

“终于找到了,谢谢。

”我心里还有疑问,便问爷爷:

“爷爷,你怎么会把手机放在冰箱里呢?

师:

嗯,引出下文来了。

(指另一生)

生:

我那个,偏离题意了。

师:

不要紧的,来,你说说看。

生:

不是的。

(把自己写的拿给师看)

师:

啊,你写错了是吧?

那么最后一段她写错啦。

(走向后排)谁来帮她忙?

(对最后一组学生)行吗?

最后怎么回事?

(另一组学生举手)哦,你有办法。

好,来,“破涕为笑”来了。

(众笑)

生:

原来,爷爷匆匆忙忙吃完早饭时把——把——

师:

等一等,“吃早饭”不是“匆匆忙忙”。

“匆匆忙忙”是把饭菜放到冰箱里的时候,不是放在吃早饭的时候,他吃完早饭匆匆忙忙把饭菜——

生:

爷爷吃完早饭,匆匆忙忙地把剩余的饭菜——

师:

嗯,你讲得比老师好。

生:

把剩余的饭菜放进冰箱里时,连手机也一块儿带进去了。

师:

好了吗?

生:

嗯。

师:

好的,我发现这七个同学在读的时候,(指一生)她读得很好;(指另一生)这个小朋友要表扬的,当人家不能完成任务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来帮助她完成;(又指另一生)这个小朋友写得非常好。

好的章节段落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对该生和另一生)请你们来读一遍。

生读。

师:

这两个同学读得很好。

(再指一生上台来)这三个小朋友写得特别好,我们再来欣赏一下。

生:

(较慢)爷爷年岁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