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
本单元内容分三段进行教学。
第一段: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体会图形相互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概念。
第二段:
认识周长的含义。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初步学会测量并计算简单多边形的周长。
第三段: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引导学生联系篮球场的形状,探索和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比较、交流的基础上加以优化。
此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一个练习和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周长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加深对平面图形周长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第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36~38页例1及相关练习。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
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和区别。
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
在教室里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
师: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
生:
桌子、黑板。
师: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
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师:
你觉得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生:
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四个角是直角。
(2)验证。
师:
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
请同学们6人一组,互相讨论,利用桌子上放着的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材料,分组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生1:
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两条长边都是12厘米,两条短边都是9厘米,因此我们认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2:
我们也是用直尺量的,虽然量的结果不同,但也发现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也一样长。
生3:
我们用铅笔去比的。
先比出第一条长边有多长,并在铅笔上做记号,再去看另一条长边是不是也这样长,再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条短边。
结果我们也发现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4:
我们把长方形对折,可以看到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两条长边相等,换个方向对折,又可以看到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边说自己的方法,边演示自己的操作。
)
看来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证明一个结论:
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这就证明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
那么长方形角有什么特征呢?
生:
我们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的,通过比,得出4个角都是直角。
师:
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为了使用方便,有必要把两组对边区别开来,咱们分别给它们一个名称,谁知道叫什么?
(长和宽)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
谁能像刚才一样,分别从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呢?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2)集体汇报。
从同学们的汇报和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比较异同。
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
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为了今后进一步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
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叫作边长。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教材第37页“想想做做”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钉子板,在上面圈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把圈成的长方形改成正方形。
2.教材第37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三角尺,同桌合作,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各自量一量,填好后再组织学生交流。
4.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5题。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先让学生分小组估一估、量一量,再要求学生比较自己测量与估计的结果,说说体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在教学中,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形、正方形并提出自己的猜想后,启发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和工具,用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方法验证猜想,让每一个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操作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的特点,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班级里进行交流、讨论,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第2课时 认识周长
教材第39~40页例2及相关练习。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流、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
难点:
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课件、尺、挂图。
师:
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指一指、说一说。
师:
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
周长)
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集体交流。
1.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例2。
(1)师:
我们每个人的桌上都有几个书签,你能把它们的边线指给同桌看看吗?
同桌活动,互指边线。
师:
你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书签用铅笔把它的边线在练习本上描下来吗?
学生描出书签的边线。
交流:
你是怎样描的?
描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2)出示图形,师:
你知道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吗?
同桌合作,想办法求出它们的周长。
交流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结果。
小结:
计算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要分别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把测量的结果相加。
2.教材第39页“试一试”。
师:
怎样算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呢?
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直接量出来?
学生小组内讨论测量方法。
师:
每个小组都有一片树叶,你们可以用老师给你提供的工具进行测量。
看看哪个小组量得又对又快。
小组活动,测量树叶的周长,师巡视指导。
交流反馈,出示每一组的测量方法。
结论:
测量不规则的物体和图形周长时,我们要先用线圈一圈,再量出线的长度,也就是该物体的周长。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教材第40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描,再交流应该注意什么。
2.教材第40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自主完成后,集体交流算法。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认识周长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
第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41~42页例3及相关练习。
1.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自主探究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获得直观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
长方形周长算理的理解。
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师:
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花坛十分漂亮,吸引了好多同学的目光。
有的同学禁不住要进入花坛欣赏花草,然而那样会损害这美丽的景色。
为此,学校打算给花坛围上护栏,护栏每米8元,需要多少钱呢?
如何来算呢?
要是一个正方形花坛,你会算吗?
(出示课件:
长方形花坛实物图。
)
预设:
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钱数。
师:
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来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板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
1.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3。
师: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好算吗?
讨论得出:
要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方法1:
长+宽+长+宽,28+15+28+15=86(米)。
方法2:
长×2+宽×2,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方法3:
(长+宽)×2,28+15=43(米),43×2=86(米)。
根据三种算法的先后呈现,课件动态演示长方形上各边的拼接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2.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然后投影展示学生的算法,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一种: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25+25+25+25=100(厘米)。
第二种:
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25×4=100(厘米)。
师:
这两种方法都计算了正方形的周长。
你认为哪种更简洁?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1题。
2.从身边的实物(文具盒、课本等)中选出自己喜欢的长方形,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长。
3.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4题。
4.从一个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疑问吗?
本节课在设计时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使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究并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组织学生充分讨论:
什么是周长?
怎样求周长?
接着让学生通过计算、交流展示学生的不同计算方法,从而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周长是多少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46~47页的内容。
1.通过实践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增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
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和周长计算的方法。
难点:
能在探索中获取几个小正方形的不同拼法,初步感知其中蕴含的规律。
课件。
师:
同学们,拿出一个和老师一样的卡片,说说它是什么?
比划出它的周长。
生:
正方形,它的周长在这里。
师:
这个图形的周长呢?
(2张卡片拼成的长方形。
)
学生活动,指出周长。
师:
喜欢这样的组合吗?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的周长。
1.拼一拼,找准周长。
师:
我们刚才用2个小正方形拼了长方形,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你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学生自主说出解法,师生适时评价两种方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两种算法的结构图,一是描绘出长方形的周长,二是凸显被重合的2条边长(就是在长方形中消失掉的边)。
结合课件展示,再度引导学生回顾周长的构成与变化。
师:
下面我们继续做下去,你想用几个小正方形呢?
试一试,看看会变出什么?
学生活动,并相互讨论,教师适当指导。
师:
刚才进行了热身运动。
下面我们重点研究一下6个小正方形的拼法,有信心创造出更多的图案吗?
学生活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利用投影同步呈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