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
一、单选题(24*2=48分)
1.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
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
这说明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B.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思想的吸收与融合成为发展趋势
2.汉儒董仲舒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构成新的儒学体系,对儒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结合时代背景和思想的内在逻辑性,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思想是( )
A.“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B.“大一统论”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性三品论”
3.分析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
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9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66
A.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
C.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
4.黄宗羲认为,为臣者,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这番话表明黄宗羲主张( )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臣子要帮助国君管理人民
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 D.君臣关系应是完全平等的
5.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发现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
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
由此说明( )
A.“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 B.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
C.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 D.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
6.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纸”字的构成,从“糸”,是因为其初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
“氏”声,是因为纸平滑如砥。
据此推知
A.早期的纸其原料与丝有关B.造纸术出现于东汉时期
C.东汉时期的纸价廉物美D.纸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7.下列宋代词人中,有一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
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这位推动了宋词突破性发展的词人是
A.柳永B.李清照C.苏轼D.辛弃疾
8.“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
C.维新运动中的维新派D.辛亥革命中的革命派
9.陈独秀认为“东西洋民族不同,而根本思想亦各成一系,若南北之不相并,水火之不相容也”“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
他的观点
A.深受社会各界认同 B.颠覆了儒学正统地位
C.具有选择的策略性 D.不利于西方文明传播
10.陈旭麓认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中国20世纪第二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越出了启蒙的本义。
这个过程从探索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开始,最终成为近代第二次民族反思。
这一“波潮”
A.表明先进分子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B.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
C.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第一次挑战D.成为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11.“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
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
A.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制定了灵活的方针政策
C.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D.建立了工农革命武装
12.苏格拉底曾说过:
“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下列最能印证这句话的名言是
A.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B.美德即知识
C.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D.无知即罪恶
13.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国的《独立宣言》等,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
A.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
C.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 D.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
14.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
”
A.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B.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C.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D.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15.加尔文在宗教改革中提出,神职人员的产生,应通过教徒的投票选举;即使教会的首脑,也要服从“由信众兄弟组成的大会”的决定。
这在当时的实质意义是( )
A.建立高度自治的教会组织 B.阐述教会组建的民主原则
C.打破天主教皇的至高权威 D.破除人们对上帝的迷信崇拜
16.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历史……‘工场退位,工厂上位’……‘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的出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小标题。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B.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17.爱德华·多明克在《机械宇宙:
艾萨克·牛顿、皇家学会与现代世界的诞生》中写道“这些开国元勋们在阐释美国的政治机构设计时,坚持依照平顺运行、自我调节的宇宙模型……确保政治稳定的平衡状态可直接模拟太阳系平衡的自然引力。
伍德罗·威尔逊也认为:
“美国宪法臣服于牛顿的理论”。
这在本质上表明
A.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崇尚科学理性
B.华盛顿等人认同牛顿的科学成就
C.经典力学理论有利于规划民主政治体制
D.美国政治机构的设计参照宇宙运行规律而制定
18.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钦差大臣》,该书描写道,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
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
这反映出作者( )
A.反封建反专制的崇高理想 B.着重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
C.反传统反理性的表达方式 D.批判剖析不公的社会现实
19.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十将军之一修昔底德曾如此评论雅典公民:
“你们是悦耳言辞的俘虏,就像是坐在演说家脚下的听众,而不像一个讨论国事的议会。
”这表明当时雅典( )
A.民主政治由演说家主宰 B.公民大会不具有议会性质
C.政治野心家放纵不受控制 D.民主政治带有非理性一面
20.最初,罗马法中“公共犯罪行为”主要包括谋杀、烧毁庄稼、搬运界石、叛逆等有限的几种,到了4世纪则增加了拐卖人口,选举舞弊、贪污、囤积居奇粮食等新内容。
这表明罗马法( )
A.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B.法律体系逐渐完备
C.法条的应用具有灵活性 D.注重维护社会稳定
21.下表是2006年中国与世界创新型国家比较表,它反映出的问题是
项目
科技进步对
经济发展的
贡献率
对外技术依存度
万人专利拥有量
创新型
国家
70%以上
30%以下,其中美国、
日本5%以下
美国
德国
日本
1760件
1750件
1500件
中国
39%以上
50%以上
10件
A.科技不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B.中国科技贡献率低,自主研发能力差
C.世界经济格局已是美日欧三足鼎立
D.对外技术依存度决定了国家经济发展速度
22.2017年8月4日新华社电称: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上周接近全票通过一项针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三国的制裁法案,断绝了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使用总统否决权的选项。
”这里“断绝了”是因为( )
A.参众两院接近全票通过法案,总统无权否决
B.最高法院有权禁止总统使用否决权
C.总统只能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决定法案是否生效
D.参众两院能够再以2/3以上票数否决总统的否决
23.美国学者帕尔默在其《现代世界史》中认为,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民主的”。
下列属于德意志“民主成分”的是( )
A.德意志宰相对皇帝负责 B.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
C.帝国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 D.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
24.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尔》中表达了自然主义的教育观点,主张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主张教育要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这表明卢梭
A.強调思想意识对人发展的影响 B.认为可以凭理性完整地了解世界
C.反对理性,强调感性 D.强调理性的同时关注感性
二、本题共有三小题。
25题22分,26题18分,27题1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一 “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
譬诸人然,民族主义者,自胚胎以至成童所必不可缺少之材料也;由民族主义而变为帝国主义,则成人以后谋生建业所当事也。
……吾尤恐乎他日之所谓政治学者,耳食新说,不审地位,贸然以十九世纪末之思想为措治之极则,谓欧洲各国既行之而效矣,而遂欲以政府万能之说,移植于中国,则吾国将永无成国之日矣。
知他人以帝国主义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
“合群云者,合多数之独而成群也。
以物竞天择之公理衡之,则其合群之力愈坚而大者,愈能占优胜权于世界上,此稍学哲理者所能知也。
吾中国谓之为无群乎?
彼固庞然四百兆人,经数千年聚族而居者也。
”
——《梁启超选集》
材料二 梁启超反对提倡“排满复仇论”,主张合满汉各民族为一大中华民族,以相对于世界其他现代民族国家。
他提出了“大民族主义”和“小民族主义”这样一对概念。
“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
小民族主义者何?
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
大民族主义者何?
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
”
——《觉醒与迷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
材料三 在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后,孙中山于1919年提出了融合国内各族而成一中华民族的思想“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
积极目的为何?
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五族云乎哉。
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欧而为世界之冠。
”……如果以1919年为分界线,那么孙中山的民族革命的目标发生了一大转化,即由五族的平等、共和向一个强大、繁盛的中华民族的积极目标转化。
孙中山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奋斗的目标是“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
”但统一国家内民族融合与相互认同又是其存在的前提,其思想基础就是一种新的中华民族的共和精神。
这种民族的共和精神应当抛弃过去华夏民族狭隘的家族、宗法团体与小血缘思想,以国家和大民族精神为重。
他说:
“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
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
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救国。
”所以,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振兴国家,并强化对民族、国家认同性的认识,是解除亡国灭种之忧的最佳途径,也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法宝。
(1)根据材料一、二、三,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异同点。
(10分)
(2)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1919年发生“转化”的原因,这种“转化”对孙中山以后的政治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
(10分)
(3)从梁启超、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
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
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涕,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
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
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确有一定道理。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
自12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宗教改革的进程。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凭借内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
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
……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该改革运动。
——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心学是如何继承、发展儒家学说的。
(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与马丁·路德两者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有何相似之处(3分),并归纳两者思想的异同。
(1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
……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
……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
……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
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综合上述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为主题进行论证。
(12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层次分明,表述清晰。
)
新津中学高2016级高二下期入学考试
历史答案
一、单选题1.-5DBBBC6-10ACCCB11-15CACCC16DADDDD21-24BDCD
25.(22分)
(1)相同点:
都主张以民族主义组建国家;都反对“大汉族主义”观,主张民族平等,各民族统一为中华民族;都提倡以民族主义和民族精神抵制列强侵略,挽救民族危机。
(6分)
不同点:
梁启超以物竞天择的进化论观点解释民族主义;孙中山主张民族间的融合与认同,强调中华民族的共和精神。
(4分)
(2)原因:
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
(6分)
影响: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主义;改组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促进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
(4分)
(3)认识:
思想要与时俱进;思想的进步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思想的变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任答一点得2分)
26.(18分)
(1)继承: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孟子的人性本善说;重视道德修养;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任意答出三点得3分)
发展:
与朱熹理学相比:
否定了“格物致知”,主张内心反省(由他律变自律);与陆九渊心学相比:
在发明本心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
(2分)
(2)背景:
新经济因素(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面临严重社会危机;传统思想束缚发展。
(3分)
相通之处:
重视个体的主体作用;挑战正统思想(挑战权威);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具有平等观念;方法上由繁琐转变为简约,被动转为主动。
(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不同之处:
①王阳明的思想本质从属儒家思想范畴,为封建统治服务;马丁•路德的思想本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要求,为资本主义发展服务。
②王阳明思想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在当时影响有限,马丁•路德的思想推动了西方近代社会转型。
(4分)
27.(12分)
观点:
人文主义思潮推动近代科学的诞生,近代科学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
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4分)
论证:
(1)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追求个人的充分发展,促使理论家重视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推动近代科学的兴起。
(2)宗教改革:
否定教皇及天主教会的权威,促使个人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增强,推动人们重视实验,主动认识自然界,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
(3)启蒙运动: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促使启蒙思想家运用理性,推动社会变革。
(论证能从两个方面提出论据,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给6分)
总之,人文主义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从而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为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法治社会。
(2分)
新津中学高2016级高二下期入学考试
历史答题卷
25.(22分)
(1)(10分)
(2)(10分)
(3)(2分)
26.(18分)
(1)(5分)
(2)(13分)
27.(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