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会考知识点整理版权为WFLMS0226.docx
《七年级科学会考知识点整理版权为WFLMS02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会考知识点整理版权为WFLMS0226.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科学会考知识点整理版权为WFLMS0226
七年级科学会考知识点整理【版权为WFLMS-20130226
主题1科学探究
一、基本要素及步骤
提出问题表达交流
形成假设处理信息
制订计划收集证据
二、基本实验技能
仪器
测量
单位
符号
刻度尺
长度
千米、米、厘米
km,m,cm
量筒
体积
米3、厘米3、升、毫升
m3,cm3,L,mL
天平
质量
千克、克
kg,g
停表
时间
时、分、秒
h,min,s
温度计
温度
摄氏度
°C
1、长度的测量——
1)刻度尺的使用
•认:
认清量程和最小刻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放:
刻度尺有刻度端紧靠被测物体。
•看:
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读:
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记:
数值后一定要写明单位(数字+单位)。
2、体积的测量——量筒的使用
1)形状规则(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量,然后套用公式计算。
2)液体体积测量工具:
用量筒或量杯。
3)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在量筒内放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把固体浸入水中读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2,则固体的体积V=V2-V1。
4)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观察量筒上的最小刻度、量程,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筒
•1)放平稳:
放在水平桌面上。
•2)读准确:
•a、视线与液面相平。
•b、若是凹形液面,以凹形的最低处为准。
(水银为凸液面,以最高处为准)
3、温度的测量
1)常用温度计(包括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2)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单位和刻度方法: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ºC“。
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和物的温度定为0ºC,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ºC,将0和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是1ºC。
4)温度计的使用:
•A、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到容器壁。
•C、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体温计除外)。
•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
1)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即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2)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
•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
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即物=砝+游)
3)天平的维护
不超过量程
取放砝码用镊子,用完后及时放回盒内。
不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防止锈蚀。
5、酒精灯的使用
1)正确使用
拿下灯帽,将灯帽竖直放置在桌上。
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
用灯帽盖灭。
2)注意事项:
不要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三、实验室
1、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器材
铁架台\漏斗\酒精灯\试管\烧杯\胶头滴管
2、实验室安全措施(能从图上找出实验室的潜在危险)
a)烫伤:
用蓝油烃涂抹;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b)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
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c)化学试剂溅进眼睛里:
用蒸馏水冲洗。
d)实验中发生着火:
用灭火器扑灭(大面积);
e)用湿抹布覆盖、用黄沙覆盖(小面积)。
主题2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基本特征
1、动物的分类标准很多:
可以根据它的生活环境分为水生和陆生,可以根据它的外部特征分为有羽毛和无羽毛、有翅无翅、有鳞无鳞、有尾无尾、有脚无脚、有毛无毛、有壳无壳等,也可以根据它的内部结构分为有脊椎和无脊椎等、也可以根据它的繁殖方式分为胎生和卵生、根据体温分为恒温和变温等。
2、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骨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鱼类:
青鱼、草鱼、鲤鱼、鲢鱼、黄姑鱼、鲫鱼、金鱼、带鱼、鲨鱼等变
两栖类:
青蛙、疣螈、蝾螈、大鲵(娃娃鱼)、树蛙等---------------------
脊椎动物爬行类:
扬子鳄、变色龙、蛇类、蜥蜴、龟、鳖等---------------------------温
鸟类:
家禽、鸵鸟、猫头鹰、鹦鹉等----------------------------------恒
哺乳类:
白鳍豚、鲸鱼、蝙蝠、袋鼠、斑马、猪、狗、海豹等温
①鱼类的特征: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无四肢,变温动物。
②两栖类的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有四肢。
卵
③爬行类的特征:
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属于真正的陆生动物生
④鸟类的特征:
身体表面覆盖着羽毛,体温恒定。
单细胞原生动物:
草履虫和变形虫
腔肠动物:
水螅、水母、海蛰、海葵、珊瑚等
扁形动物:
涡虫、血吸虫、猪绦虫、牛绦虫等
无脊椎动物线形动物:
圆形蠕虫、蛔虫、钩虫等
多细胞环节动物:
蚯蚓、水蛭、沙蚕等
节肢动物:
蝗虫、蜻蜓、蜘蛛、苍蝇、蜈蚣等
棘皮动物:
海星、海参、海胆
软体动物:
河蚌、哈、乌贼、鲍鱼、章鱼、蜗牛等
3、裸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
有种子的植物
植物被子植物:
种子裸露的植物—松类、衫类、杏类、柏类、苏铁等
蕨类:
有根、茎、叶,无种子、利用孢子繁殖。
蕨、胎生狗脊等
无种子的植物苔藓类:
无根,有茎、叶,无种子,利用孢子繁殖。
葫芦藓,地钱等
藻类:
无根、茎、叶,无种子,利用孢子繁殖。
海带、紫菜、水绵等
4、生物的分类等级:
由大到小依次为:
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6、植物与动物的最主要的两个区别是:
①、能否进行光合作用(根本区别)。
植物可以,而动物不能。
②、能否自由或快速地运动。
动物可以,而植物不行
二、会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1、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①生物具有严整的结构②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的现象③生物都能生长发育④生物都能繁殖后代⑤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⑥生物都有应激性⑦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环境
说明:
一般生物都具有上述特征,而非生物可能具有上述的一条或几条,不可能全部具有。
三、观察生物的基本方法
1、生物的特征之一是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作长时间的观察,深人了解其特征,例如:
a)它的外形;
b)它的活动形态;
c)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d)它生活的环境;
e)它的进食习惯;
f)它对人类的影响。
四、关于“直方图”——会分析,能根据材料绘制
1)直方图是一种统计图示,表示次数的分布,它和次数分布表相对应。
2)1、收集原始数据
2、统计和整理获得的数据
3、统计整理时,要注意分组和每组次数的计算要前后统一。
有的数据恰好是组与组之间的分点,为此规定,每组中的数值含这组起止范围的最低值,不含最高值。
五、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1、生物可以通过检索表进行分类。
生物检索表的基本原理是:
按生物个体之间都存在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来划分。
划分原则是:
先划分最基本的差异,再划分较细的,依此类推。
因此同种生物最少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一些野生生物正濒临灾绝。
任何一种生物的绝种可能会影响其他生物,从而影响整个生活环境,人类应该关注和保护野生生物。
生物检索表:
主题3细胞与生殖
一、细胞
1、细胞是绝大多数的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2、细胞的结构特点:
①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②植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⑴细胞膜的作用:
主要起保护和控制细胞和外界物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
⑵细胞核的作用:
含有遗传物质。
⑶细胞质的作用:
细胞核和细胞膜之间,它是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⑷细胞壁的作用:
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⑸叶绿体的作用:
内含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场所。
⑹液泡:
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我们吃的各种水果中的汁水都是液泡中的细胞液。
二、显微镜
2、使用方法
1)安放2)对光3)放片4)调焦5)观察6)复原
3、显微镜目镜越短,放大率越大;物镜越短,放大率越小。
显微镜总放大率=目镜放大率×物镜放大率。
显微镜下物像比原物大,而方向相反。
旋转的物像顺逆时针方向不变。
4、成像规律(举例)
三、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
净片——滴水(水量适中)——取材(薄而透明)——展平——盖片(避免气泡)
——染色——对流
四、胚胎
1.大部分的细胞都可以自行分裂并分化,产生更多的细胞。
分裂:
数量增加分化:
种类增多
2.动物的雌性性细胞在卵巢产生,称为卵子;雄性性细胞在辜丸产生,称为精子。
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
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
3.当人类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后便会发育成胚胎。
胚胎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等结构从母体吸取所需的养分。
4.部分子宫内壁和胚胎的组织会成为胎盘,胎盘通过脐带和胎盘连接。
【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来自母体血液】
5.在分娩时,会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将胎儿挤出母亲的阴道外。
五、青春期
1、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一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人类及高等灵长类以雌性第一次月经出现为标志;泛指青春期的年龄。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2、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至女孩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出现首次遗精为止,表现是体格生长突增。
3、通过性接触而传染的疾病,称为性传染病,例如艾滋病,避免性传染病的最好方法是洁身自爱。
主题4物质的粒子模型
一、常见的物质形态
1、用粒子模型描述物质的三态特征
固体:
没有流动性,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
液体:
有流动性,有固定的体积、无固定的形状
气体:
有流动性,无固定的体积、无固定的形状
二、粒子理论
1、物质由粒子构成(粒子体积小、数量多)【稀释试验】
2、粒子间有间隙(实验证明:
相同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压缩试验】
3、粒子是不停运动的(实验证明——香水/醋在空气中扩散)【扩散试验】
三、物体的密度
1、密度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计算公式:
密度=质量
体积
3、物体的沉浮和物体的密度大小有关(实心物体)
密度越大越下沉,反之,密度越小越上浮(解释对流现象)
空气变热、密度小、往上升
空气变冷、密度大、往下降
四、物体的热胀冷缩
1、在相同条件下,三种状态的物体的膨胀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
气体﹥液体﹥固体
2、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引用与防止
恒温器利用双金属片受热弯曲的原理,控制电路的开关,从而控制温度。
5、气压&大气压
1、
气压是由于大量气体粒子不断撞击气壁而产生的。
2、体积不变的容器内气体粒子越多
气体温度越高气压就越大
粒子运动剧烈
3、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大气。
由于气体力子不停的撞击地球表面,从而产生一定的压强,这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马德堡半球实验】
4、各种吸的现象表明有大气压的存在&可以用无液气压计来测定大气压。
主题5能与能源
一、能的多种形式
动能、势能、声能、内能(热能)、电能、光能、核能、化学能
二、能的转化与能的转化器
各种形式的能在一定条件下(能的转化器)相互转化。
电池:
化学能→电能
电视机:
电能→光能、声能、热能
电风扇:
电能→动能、内能
燃气灶:
化学能→内能、光能
绿色植物:
光能→化学能
三、能的转移
1、热传递的三种形式:
传导、对流、辐射,
传导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叫做传导.
真空
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上下来传热的方式叫做对流.
辐射热由物体沿直线向外射出,叫做辐射.
2、热的良导体:
金属
热的不良导体:
空气、水(实验验证)
3、关于保温的方法
(i)使用热的不良导体,避免热以传导的方式流失;
(ii)使用密封容器,避免热以对流的方式流失。
*保温瓶的内外瓶壁之间是真空的,作用是防止热通过传导或对流进入或离开。
镀银的甁壁可以减少通过辐射散失或传入的热。
软木塞和玻璃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少热的传导。
4、能源
1、所有生物都可转化及控制能量。
植物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成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动物又以植物为食物,把植物的化学能转化成动物的化学能。
从这个关系看来,太阳就是能的来源,它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提供能量。
2、煤和石油是两种主要的燃料,它们所储存的化学能也是来自太阳。
太阳可以说是地球上大部分能的最终来源。
五、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1、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各种形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
2、凡是经由一次能源经过转化或加工制造而产生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3、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够在较短周期内在产生的能源称为再生能源,反之称为非再生能源。
*大量消耗的石油、天然气、煤、和核能等称为常规能源。
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泛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
主题6水和人类
1、水资源
自然界中组成水圈的三种水体是指地面水、地下水和海洋水。
其中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地球水体的总储量的1%。
二、天然水体中含有:
不溶杂质、可溶杂质、微小生物
三、水的净化方法
1、沉淀——除去大颗粒不溶的杂质加明矾
2、过滤——除去小的固体颗粒
★过滤装置
一贴:
指滤纸要紧贴漏斗壁,一般在将滤纸贴在漏斗壁时先用水润湿并挤出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
1)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
2)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否则的话,被过滤的液体会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下,直接流到漏斗下边的接受器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三靠:
1)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
2)指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
3)指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
3、加氯——除去微小生物
4、蒸馏——除去可溶性的杂质
5.自来水厂通过沉淀、过滤、消毒等过程生产自来水。
三、水的三态转化
1.
固态
气态
物质的三态的关系如下:
液态
*固体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沸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
4、水循环&水资源
1、蒸发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加快蒸发的条件如下:
a)液面面积大;
b)较高的温度;
c)空气流通。
2、污染的防治
1、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防止水质污染,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产生污水。
2、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生活废水;
b)农药和化肥;
c)工业“三废:
(废渣、废液、废气)
主题7空气与生命
一、氧气、二氧化碳、水的检验
1、a)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b)二氧化碳可使:
(i)澄清石灰水变浑浊;(ii)碳酸氢盐指示剂变黄。
2、用途:
a)氧气用于:
(i)呼吸作用;(ii)助燃。
b)二氧化碳用于:
(i)光合作用;(ii)灭火器。
c)氮气用于:
冷藏。
二、空气的成分
氮气:
78%氧气:
21%
二氧化碳:
0.03%、稀有气体:
0.94%、其他气体:
0.03%
三、燃烧与灭火
1、燃烧有三项不可缺少的条件:
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耗尽、氧气不足、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燃烧便会停止。
2、灭火原理:
取走燃料、切断氧气供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3、灭火方法:
不同的方法对应不同的原理
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探究光合作用产物是淀粉的实验、光合作用需要光的试验
将植物放在暗室中(充分消耗体内的淀粉)
→将叶夹夹住叶片,放在强光下(让其进行光合作用)
→取下带叶夹叶片(拿掉叶夹),放在沸水中煮1分钟(杀死叶片细胞)
→将叶片置于酒精中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直至叶片发白
→用清水冲洗叶片(洗去酒精)→滴加碘液,观察叶片不同部位颜色变化(不遮光部分变成深蓝色,说明有淀粉产生)
4、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问题:
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假设: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计划:
取两组密闭容器,放入相同生长状态的植物,编号AB.在A中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B中放入盛有等质量的清水.给予两组装置适宜的温度及光照条件.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植物是否产生淀粉
现象:
B组植物产生淀粉,A组植物没产生淀粉
结论: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5、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实验
需要用有白斑的叶片做实验(叶片分为绿色和非绿色部分)
主题8电力和电信
一、简单电路
1、构成:
电源、电键(开关)、导线、用电器
2、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会区分及连接电路)
二、电路图
1、电路元件符号
电源电键导线
小电珠电流表电压表
2、简单电路图
根据电路装置画电路图
根据简单电路图连接电路
二、电流和电压
1、电流形成的条件:
电路两端有电压
闭合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流随电压变化。
2、电流和电压的测量
作用
电路符号
单位
连接
读数
电流方向
电流表
测电流强度I
安培(A)
串联
先看量程,再读数,最后记录时加上单位。
“+”流入
“—”流出
电压表
测电压U
伏特(V)
并联
四、电流的效应:
热效应和磁效应(应用:
电铃)
五、家庭用电措施
1、熔丝作用:
避免过大的电流损害用电器
2、电能表及电费计算
(1)电能表1度=1千瓦时
(2)用电量=本月抄见数—上月抄见数
电费=用电量×单价
计算时注意平段和谷段
3、知道家庭安全用电常识
主题9健康的身体
一、维持身体的生长和健康
1、适量和适当的食物提供各种养分与能量
2、足够的运动和休息
二、健康的内涵:
生理(身体)健康、心理(精神)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作用
1、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水(约占身体的三分之二,是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也是身体内物质输送的媒介)、
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生长发育,调节体内机能的必要物质,承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任务)、
蛋白质(构成身体的重要物质,为组织生长和修复提供原料)、
脂类(作为能量备用物质储存在体内,主要作用是贮存和供给能量)、
糖类(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四、检验食物种的淀粉、脂类、蛋白质
淀粉遇碘液变深蓝色
脂类在滤纸上呈现半透明亮点
蛋白质遇10%氢氧化钠和3%硫酸铜溶液呈紫色
葡萄糖遇班氏试剂(加热)呈红黄色
五、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组成: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
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
2、了解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
六、食物的消化
消化的主要场所:
小肠(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七、营养的吸收与运输——血液循环系统
1、血液的成分:
血浆+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2、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气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
3、心脏的结构:
2心房、2心室
八、人体内水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官——肾脏(起过滤作用)
尿液如何形成?
九、均衡营养(注意图表分析)
维生素A:
夜盲症、皮肤病
维生素B1:
脚气病
维生素B2:
皮肤发炎或溃疡
维生素B12:
贫血
维生素C:
坏血病
维生素D:
佝偻病
钙、磷:
骨骼、牙齿疾病(佝偻病)
铁:
贫血
碘:
甲状腺肿大
一日三餐的比例:
30%40%30%
主题10身边的溶液
一、溶液的组成:
溶质+溶液=溶液(会根据实例分析)
二、影响溶解的因素:
温度、物质颗粒的大小、搅拌
三、溶液的酸碱性
1、区分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遇中性不变色、遇碱变蓝)
无色酚酞试剂(遇酸和中性液不变色、遇碱变红)
2、酸碱性强弱:
用PH试纸测量
PH值:
0——14
PH=7中性PH>7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PH<7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
3、酸碱溶液混合后PH值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酸雨(PH<5.6的酸性降水)
1、引起酸雨的物质、酸雨的主要成分
2、酸雨的危害
主题11感知与协调
一、眼与视觉
1、眼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晶状体、视网膜(上有倒像)
2、近视与远视
近视:
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带凹透镜矫正
远视:
像落在视网膜之后带凸透镜矫正
二、听觉
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产生:
声源、介质、受声器)
2、听觉的形成(鼓膜振动)
3、噪声的危害:
听觉器官、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三、嗅觉味觉和触觉
1、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器官
2、测试舌(上有味觉感受器:
味蕾)的敏感度实验
五、脑与感觉
1、脑能感知、分析感觉器官接收、传递来的外界各种刺激信息,并在大脑形成感觉
2、疲劳、酒精和药物都会引起感觉敏感度的变化,从而影响人体做出正常的反应
酗酒的危害(肝)
主题12宇宙与空间探索
一、宇宙:
太阳系的组成
二、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的单位:
牛顿
力的测量:
弹簧测力计
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运动状态
2、重力:
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
竖直向下)
了解失重现象
3、摩擦力:
概念及减小、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4、火箭: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
主题13地球、矿物与材料
一、地球
1、地球圈层结构:
内三圈:
地壳、地幔、地核
外三圈: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组成地壳的主要是岩石、岩石由矿物组成
二、矿物:
列举和人类密切的矿物资源,了解矿物组成的有关元素
知道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三、材料
1、金属、塑料的特性及应用
金属:
导电导热性、有光泽、延展性
材料的特性决定材料的用途
2、了解一些新材料
主题14海洋和海洋开发
一、海洋生物
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2、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二、海洋探索
1、海洋探索面临的问题:
温度低(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压力大、(与海水深度的关系)、缺氧、黑暗
2、海洋探索的方法:
借助仪器并用间接的方法探索
三、海洋开发
1、海洋资源的种类(海洋资源是无公害的再生能源)
2、海洋污染
主题15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一、人与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相互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非生物成分、
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会分析食物链,食物网。
并能通过分析其中生物数量的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联系起来
2、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二、人和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我国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