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2425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docx

《河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docx

河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河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工信部等四部委《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工信部《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我省《关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全面提升我省制造业创新能力,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1、背景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已经形成了布局基本合理、门类较为齐全、特色优势明显、综合实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2016年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8435.2亿元,占全省GDP的37.5%,制造业成为我省第一大支柱产业。

在我省制造业解决了“大”的问题的同时,也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突显的“强”的短板,大而不强的根子在创新能力不强。

突出表现为对外技术依存度高、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创新成果产业化不畅等。

主要原因包括实现实验室技术向产品技术转移的创新平台和中试系统,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缺失以及产业发展的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技术较为薄弱等。

当年我省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新的产业变革的挑战,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机遇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创新发展,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要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加快实现由河北制造向河北智造、河北创造的多重跨越。

我们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以创新中心建设为途径,打通技术、组织、商业、资本之间的分割与壁垒,整合重组各类创新资源和主体,推动机制、模式和管理创新,构建能够承担从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的新型制造业创新平台,这是我省制造业创新升级的重要载体,也是保持我省产业优势更优,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

2、建设原则

(1)加强统筹,突出优势。

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每个领域布局一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防止重复建设。

创新中心建设要立足我省优势支柱产业,不断巩固领先地位,带动全行业的创新转型升级。

(2)市场运作,突出效益。

探索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和市场化运作,建设和评估突出创新中心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借助京津,突出协同。

利用好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和我省产业基础优势,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形成跨领域、跨区域的协同创新。

(4)创新机制,形成典型。

鼓励创新中心在运行机制、发展模式、人才管理、知识产权经营、融资支持等方面大胆创新、先试先行,探索有效管理、运行和盈利机制,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

3、建设目标

第一阶段:

2016-2020年

到2020年,在生物医药、固废资源利用、高端装备等领域,打造10个立足京津冀、服务全国,聚焦行业前沿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行业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制初步形成,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第二阶段:

2021-2025年

到2025年,形成2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我省制造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创新中心的支撑下,我省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国内甚至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4、总体要求

(1)基本定位

河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是面向我省制造业创新发展重大需求,以行业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成果转移扩散和产业化为中心任务,以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为核心,突出协同创新取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技服务机构等各类创新资源,以新机制、新模式组建,为全行业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和通用产品开发的跨领域、跨区域战略创新平台。

(2)主要功能

1.加强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面向战略必争的重点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及转化扩散,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储备与布局,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屏障,支撑产业发展;面向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研发,突破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供给瓶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2.促进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

打通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和产业化链条,形成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的成果转移扩散机制。

通过孵化企业、种子项目融资等方式,将创新成果快速引入生产系统和市场,加快创新成果大规模商用进程。

3.加强制造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集聚培养高水平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开展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培训、人才交流,建设人才培训服务体系,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创新人才。

4.提供制造业创新的公共服务。

建立技术产业化中试环节的支持机制,提供技术委托研发、标准研制和试验验证、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检验检测、企业孵化、人员培训、市场信息服务、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价等公共服务。

5.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积极跟踪国内外发展前沿,通过项目合作、高水平技术和团队引进、联合研发、联合共建等形式,促进行业共性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发展。

探索创新合作新模式。

(3)组建方式

以企业为主体,紧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依托已有产业技术联盟或引导鼓励其自主结合,采用企业独立法人形式或探索创新有效的组建模式,建立创新中心。

自主决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负盈亏。

鼓励创新中心借助京津科技资源,形成跨区域强强联合、协同发展的组织。

(4)组建要素。

1.牵头单位条件。

(1)长期从事本领域的研究开发,在本领域有显著的领先优势和竞争优势,有较雄厚的科研资产和经济实力,有承担并完成国家或行业重点研发项目的经历。

(2)有较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有较强的技术扩散、辐射和转移能力,有较丰富的成果转化背景及经验。

(3)有先进的基础设施、仪器装备和高端人才,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较完善的支撑能力。

(4)在本领域有较高或持续的研发投入。

2.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要点。

(1)有明确的产业化技术发展方向和目标,有一项或若干项有待突破、可促进形成国内领先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技术,或有前瞻性、有望在国际上领先的技术。

(2)有产业链的重要客户、上下游企业、相关重点学科的科研院所和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知识产权机构等单位作为中心组建成员,有专职的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管理人员。

(3)有吸引可持续投资和商业运行的能力,在组建过程中成员单位有一定资金匹配,全部组建资金(包括研发设备)不少于3000万元。

(4)有科学合理的章程或规章制度,包括科学的决策机制、自主经营机制、内部财务、人事和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和成员单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长效机制等,有技术转让、专利保护、知识产权等规定。

(5)有系统可行的发展规划,包括中长期研发项目计划、成果转化产业化目标、经费筹措(包括政府资助)计划、研发投入和转化收益预算以及实现市场化自主运营的进程计划等。

(6)有明确的组织架构和管理队伍,建立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委派等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委员会作为内部咨询机构。

(7)有开放合作交流机制,面向行业和地区提供服务。

(8)有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研发人员和工程技术人才的能力。

5、组织实施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制定和完善创新中心遴选、报送、评估、考核等有关程序和内容。

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原则,按照“一案一例一策”方式,坚持“成熟一个、授牌一个”。

(1)申报试点。

牵头单位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等成员单位达成组建创新中心的合作协议,明确组建模式、建设规模、组建成员、技术研发水平、技术产业化前景、利益共享机制等内容,形成试点建设方案(附件1),由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网上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后择优批复同意列入建设试点序列。

试点期限2-3年。

(2)评估考核。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试点单位在建设方案的框架内,细化明确每年度发展规划,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每年年底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规划实施、运行管理情况和定量定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

年度评估报告作为后续管理和支持的主要依据。

(3)成熟授牌。

试点建设期满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专家对创新中心试点的建设情况进行评审、考察,对达到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的予以批复、授牌。

6、支持措施

(1)加大资金支持。

鼓励社会资本利用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创新中心建设,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给予补助支持。

对获得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给予奖励,各市对获得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酌情予以地方资金配套。

对创新中心(试点)研发、生产并销售的本省首台(套)重大产品及关键部件和本省首批次应用示范的重点新材料给予奖励。

(2)加大税收金融支持。

协调落实创新中心(试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所得减免征企业所得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减免技术创新所需进口重要设备税收等优惠政策。

鼓励银行探索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金融产品。

(3)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赋予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领衔科技专家、科研带头人科研经费支配权、研究人员聘用权、技术路线决定权、科研设备购买决定权。

附件:

河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建设方案

附件

河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

建设方案

中心名称:

方向领域:

牵头单位:

负责人:

手机:

Email: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制

二〇一六年

一、基本信息表

1.1创新中心组建基本信息表

中心名称

方向领域

参加单位数

企业

高校科研院所

前期组建

总投入

万元

参加单位名称

(牵头单位在此处加盖单位公章)

1

牵头单位

2

参加单位

3

参加单位

4

参加单位

5

参加单位

6

参加单位

7

参加单位

8

参加单位

中心牵头单位

邮编

中心通讯地址

传真

中心牵头单位

负责人

姓名

移动电话

单位职务

电子邮箱

中心主任

(研发团队负责人)

姓名

移动电话

单位职务

电子邮箱

中心日常

工作联系人

姓名

移动电话

单位职务

电子邮箱

研发活动类型

□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开发□示范工程□其他

创新类型

□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预期成果类型

□专利□技术标准□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

□新系统 □其他

预期知识产权

获得国外发明专利项,国内发明专利项,其他项。

预期技术标准制定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联盟标准□企业标准

参加人数

人。

其中:

高级人,中级人,初级人,其他人

博士人,硕士人,学士人,其他人

主要研究内容(200字以内)

1.2牵头单位信息表

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地市

Email

QQ号码

官网网址

所在园区

注册成立时间

注册地址

注册资金

单位性质

□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其他()

员工总人数

中级以上职称人数

研发人员人数

髙级以上职称人数

近三年销售收入(单位:

万元)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近三年研发投入(单位:

万元)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现有资质情况

□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其它()

主要产品或服务

需简要说明产品或服务在行业领域的市场占有情况和技术水平

主要行业或领域

需简要说明在本领域内的领先优势和竞争优势及产学研合作情况

1.3联合企业单位信息表(每个单位填写一张表)

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地市

Email

QQ号码

官网网址

所在园区

注册成立时间

注册地址

注册资金

单位性质

□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其他()

员工总人数

中级以上职称人数

研发人员人数

髙级以上职称人数

近三年销售收入(单位:

万元)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近三年研发投入(单位:

万元)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现有资质情况√

□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其它()

主要产品或服务

需简要说明产品或服务在行业领域的市场占有情况和技术水平

主要行业或领域

需简要说明在本领域内的领先优势和竞争优势及产学研合作情况

1.4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信息表(每个单位填写一张表)

高校/科研院所

单位名称

研发团队负责人

姓名

所在院系/部门

职称/职务

联系电话

邮箱

团队联系人

姓名

传真

联系电话

邮箱

团队主要情况介绍:

团队负责人介绍:

团队主要成员

姓名

职称

研究方向

联系电话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主要研究成果:

二、创新中心建立的必要性分析(侧重重大应用需求分析)

三、创新中心的中长期目标和任务

四、创新解决方案

4.1技术路线及其先进性和可行性分析

五、基础条件和优势

5.1现有基础条件、牵头单位及联合单位

(技术团队情况,已形成销售的产品系列,形成的产业链融合或产学研用结合情况;可用于联合研发、生产的软硬件条件,完成预期目标的技术、人才、机制、设施设备优势情况等。

5.2牵头单位及联合单位2014年、2015年经营状况

5.2.1牵头单位

5.2.2联合单位

5.3主要研究和管理人员

(一)项目组组长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业务专业

为本中心工作时间(人月)

所在单位

职责分工

牵头单位

(二)副组长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业务专业

为本中心工作时间(人月)

所在单位

职责分工

牵头单位

联合单位1

联合单位2

联合单位3

联合单位4

联合单位5

联合单位6

5.4创新中心负责人及主要骨干人员的情况

(骨干的资历、业绩和成果;项目组长和主要技术骨干的资历,从事过的主要研究任务及所负责任和作用,主要研究成果、发明专利和获奖情况,特别是与本中心相关的研究成果情况)

六、创新中心组织方式及管理机制

6.1组织框架和分工

6.2管理机制

(包括项目管理机制、资金管理机制、技术研发人员分工机制以及收益分配机制)

七、创新中心研发投入方案

(各单位投入资金、人员、设备等情况)

八、市场、技术、投融资等方面的风险分析及其对策

九、各成员单位承担市级以上政府资助项目及课题情况

单位名称

承担项目/课题名称

项目/课题经费数

(万元)

开始

时间

结束

时间

项目/课题来源

十、创新中心组建的章程、参与单位的合作协议、中长期规划、各单位相关资质证书复印件。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办公室2016年12月22日印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