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教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2393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教案doc.docx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教案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教案doc.docx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教案doc

高二历史《汉代儒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和太学建立的基本史实;知道董仲舒儒学的主要思想和评价,实质,特点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文言史料解读,加深理性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道路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张及评价三、教学难点:

1、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过程和原因2、了解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史料分析法;教师讲授法;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

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回忆上节课内容孔子说:

我克己复礼;孟子说:

我民贵君轻;荀子说:

我君舟民水;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杀了墨子说:

别打了教师总结提问: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大变革时期,不同的阶级从自身阶级利益出发,出现不同的治国思想,主要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治国思想有儒家的以德治国,法家依法治国,道家无为而治)教师总结过渡:

法家思想最适合当时历史发展需要,儒家因其过于理想化不受统治者重视,那么在下一个历史时期治国思想和儒家思想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来学习第二节《汉代儒学》2、梳理主干知识,夯实基础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

(1)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一些儒生借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2、概况:

(1)秦始皇采用李斯建议,除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以外的全部书籍都要焚毁

(2)焚书后,秦始皇将违犯禁令的460余人坑杀于咸阳3、评价:

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4、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教师总结过渡:

秦朝建立后,继续采用法家思想治国,采取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发展遭到重大打击,那么到了汉朝儒学的不利局面有没有得到改变呢?

(学生回答:

有,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二、罢黜百家1、背景:

汉武帝时代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评价

(1)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了皇权,也限制皇帝的残暴行为

(2)主张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但导致中华民族封闭,守旧,缺乏创新能力(3)提出“三纲五常”,稳定社会秩序,但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4)发挥仁政思想,主张轻徭薄赋,限制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3、董仲舒儒学的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特点:

儒学体系为主,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外儒内法,带有神学倾向实质:

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4、评价:

(1)积极: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2)消极: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教师总结过渡:

董仲舒博采百家之长,对儒学进行改造,更适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所以得到皇帝的认同。

汉武帝在思想上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政治上任用儒士参与国政,在教育上有没有措施提高儒学的地位呢?

3

2019-11-2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和太学建立的基本史实;知道董仲舒儒学的主要思想和评价,实质,特点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文言史料解读,加深理性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道路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张及评价三、教学难点:

1、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过程和原因2、了解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史料分析法;教师讲授法;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

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回忆上节课内容孔子说:

我克己复礼;孟子说:

我民贵君轻;荀子说:

我君舟民水;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杀了墨子说:

别打了教师总结提问: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大变革时期,不同的阶级从自身阶级利益出发,出现不同的治国思想,主要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治国思想有儒家的以德治国,法家依法治国,道家无为而治)教师总结过渡:

法家思想最适合当时历史发展需要,儒家因其过于理想化不受统治者重视,那么在下一个历史时期治国思想和儒家思想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来学习第二节《汉代儒学》2、梳理主干知识,夯实基础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

(1)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一些儒生借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2、概况:

(1)秦始皇采用李斯建议,除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以外的全部书籍都要焚毁

(2)焚书后,秦始皇将违犯禁令的460余人坑杀于咸阳3、评价:

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4、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教师总结过渡:

秦朝建立后,继续采用法家思想治国,采取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发展遭到重大打击,那么到了汉朝儒学的不利局面有没有得到改变呢?

(学生回答:

有,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二、罢黜百家1、背景:

汉武帝时代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评价

(1)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了皇权,也限制皇帝的残暴行为

(2)主张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但导致中华民族封闭,守旧,缺乏创新能力(3)提出“三纲五常”,稳定社会秩序,但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4)发挥仁政思想,主张轻徭薄赋,限制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3、董仲舒儒学的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特点:

儒学体系为主,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外儒内法,带有神学倾向实质:

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4、评价:

(1)积极: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2)消极: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教师总结过渡:

董仲舒博采百家之长,对儒学进行改造,更适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所以得到皇帝的认同。

汉武帝在思想上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政治上任用儒士参与国政,在教育上有没有措施提高儒学的地位呢?

3

2019-11-2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和太学建立的基本史实;知道董仲舒儒学的主要思想和评价,实质,特点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文言史料解读,加深理性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道路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张及评价三、教学难点:

1、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过程和原因2、了解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史料分析法;教师讲授法;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

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回忆上节课内容孔子说:

我克己复礼;孟子说:

我民贵君轻;荀子说:

我君舟民水;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杀了墨子说:

别打了教师总结提问: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大变革时期,不同的阶级从自身阶级利益出发,出现不同的治国思想,主要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治国思想有儒家的以德治国,法家依法治国,道家无为而治)教师总结过渡:

法家思想最适合当时历史发展需要,儒家因其过于理想化不受统治者重视,那么在下一个历史时期治国思想和儒家思想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来学习第二节《汉代儒学》2、梳理主干知识,夯实基础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

(1)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一些儒生借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2、概况:

(1)秦始皇采用李斯建议,除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以外的全部书籍都要焚毁

(2)焚书后,秦始皇将违犯禁令的460余人坑杀于咸阳3、评价:

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4、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教师总结过渡:

秦朝建立后,继续采用法家思想治国,采取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发展遭到重大打击,那么到了汉朝儒学的不利局面有没有得到改变呢?

(学生回答:

有,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二、罢黜百家1、背景:

汉武帝时代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评价

(1)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了皇权,也限制皇帝的残暴行为

(2)主张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但导致中华民族封闭,守旧,缺乏创新能力(3)提出“三纲五常”,稳定社会秩序,但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4)发挥仁政思想,主张轻徭薄赋,限制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3、董仲舒儒学的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特点:

儒学体系为主,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外儒内法,带有神学倾向实质:

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4、评价:

(1)积极: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2)消极: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教师总结过渡:

董仲舒博采百家之长,对儒学进行改造,更适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所以得到皇帝的认同。

汉武帝在思想上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政治上任用儒士参与国政,在教育上有没有措施提高儒学的地位呢?

3

2019-11-2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和太学建立的基本史实;知道董仲舒儒学的主要思想和评价,实质,特点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文言史料解读,加深理性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道路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张及评价三、教学难点:

1、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过程和原因2、了解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史料分析法;教师讲授法;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

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回忆上节课内容孔子说:

我克己复礼;孟子说:

我民贵君轻;荀子说:

我君舟民水;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杀了墨子说:

别打了教师总结提问: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大变革时期,不同的阶级从自身阶级利益出发,出现不同的治国思想,主要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治国思想有儒家的以德治国,法家依法治国,道家无为而治)教师总结过渡:

法家思想最适合当时历史发展需要,儒家因其过于理想化不受统治者重视,那么在下一个历史时期治国思想和儒家思想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来学习第二节《汉代儒学》2、梳理主干知识,夯实基础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

(1)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一些儒生借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2、概况:

(1)秦始皇采用李斯建议,除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以外的全部书籍都要焚毁

(2)焚书后,秦始皇将违犯禁令的460余人坑杀于咸阳3、评价:

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4、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教师总结过渡:

秦朝建立后,继续采用法家思想治国,采取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发展遭到重大打击,那么到了汉朝儒学的不利局面有没有得到改变呢?

(学生回答:

有,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二、罢黜百家1、背景:

汉武帝时代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评价

(1)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了皇权,也限制皇帝的残暴行为

(2)主张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但导致中华民族封闭,守旧,缺乏创新能力(3)提出“三纲五常”,稳定社会秩序,但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4)发挥仁政思想,主张轻徭薄赋,限制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3、董仲舒儒学的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特点:

儒学体系为主,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外儒内法,带有神学倾向实质:

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4、评价:

(1)积极: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2)消极: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教师总结过渡:

董仲舒博采百家之长,对儒学进行改造,更适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所以得到皇帝的认同。

汉武帝在思想上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政治上任用儒士参与国政,在教育上有没有措施提高儒学的地位呢?

3

2019-11-2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和太学建立的基本史实;知道董仲舒儒学的主要思想和评价,实质,特点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文言史料解读,加深理性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道路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张及评价三、教学难点:

1、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过程和原因2、了解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史料分析法;教师讲授法;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

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回忆上节课内容孔子说:

我克己复礼;孟子说:

我民贵君轻;荀子说:

我君舟民水;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杀了墨子说:

别打了教师总结提问: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大变革时期,不同的阶级从自身阶级利益出发,出现不同的治国思想,主要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治国思想有儒家的以德治国,法家依法治国,道家无为而治)教师总结过渡:

法家思想最适合当时历史发展需要,儒家因其过于理想化不受统治者重视,那么在下一个历史时期治国思想和儒家思想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来学习第二节《汉代儒学》2、梳理主干知识,夯实基础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

(1)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一些儒生借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2、概况:

(1)秦始皇采用李斯建议,除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以外的全部书籍都要焚毁

(2)焚书后,秦始皇将违犯禁令的460余人坑杀于咸阳3、评价:

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4、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教师总结过渡:

秦朝建立后,继续采用法家思想治国,采取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发展遭到重大打击,那么到了汉朝儒学的不利局面有没有得到改变呢?

(学生回答:

有,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二、罢黜百家1、背景:

汉武帝时代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评价

(1)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了皇权,也限制皇帝的残暴行为

(2)主张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但导致中华民族封闭,守旧,缺乏创新能力(3)提出“三纲五常”,稳定社会秩序,但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4)发挥仁政思想,主张轻徭薄赋,限制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3、董仲舒儒学的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特点:

儒学体系为主,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外儒内法,带有神学倾向实质:

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4、评价:

(1)积极: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2)消极: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教师总结过渡:

董仲舒博采百家之长,对儒学进行改造,更适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所以得到皇帝的认同。

汉武帝在思想上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政治上任用儒士参与国政,在教育上有没有措施提高儒学的地位呢?

3

2019-11-2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和太学建立的基本史实;知道董仲舒儒学的主要思想和评价,实质,特点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文言史料解读,加深理性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道路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张及评价三、教学难点:

1、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过程和原因2、了解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史料分析法;教师讲授法;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

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回忆上节课内容孔子说:

我克己复礼;孟子说:

我民贵君轻;荀子说:

我君舟民水;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杀了墨子说:

别打了教师总结提问: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大变革时期,不同的阶级从自身阶级利益出发,出现不同的治国思想,主要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治国思想有儒家的以德治国,法家依法治国,道家无为而治)教师总结过渡:

法家思想最适合当时历史发展需要,儒家因其过于理想化不受统治者重视,那么在下一个历史时期治国思想和儒家思想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来学习第二节《汉代儒学》2、梳理主干知识,夯实基础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

(1)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一些儒生借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2、概况:

(1)秦始皇采用李斯建议,除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以外的全部书籍都要焚毁

(2)焚书后,秦始皇将违犯禁令的460余人坑杀于咸阳3、评价:

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4、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教师总结过渡:

秦朝建立后,继续采用法家思想治国,采取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发展遭到重大打击,那么到了汉朝儒学的不利局面有没有得到改变呢?

(学生回答:

有,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二、罢黜百家1、背景:

汉武帝时代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评价

(1)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了皇权,也限制皇帝的残暴行为

(2)主张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但导致中华民族封闭,守旧,缺乏创新能力(3)提出“三纲五常”,稳定社会秩序,但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4)发挥仁政思想,主张轻徭薄赋,限制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3、董仲舒儒学的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特点:

儒学体系为主,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外儒内法,带有神学倾向实质:

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4、评价:

(1)积极: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2)消极: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教师总结过渡:

董仲舒博采百家之长,对儒学进行改造,更适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所以得到皇帝的认同。

汉武帝在思想上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政治上任用儒士参与国政,在教育上有没有措施提高儒学的地位呢?

3

2019-11-2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和太学建立的基本史实;知道董仲舒儒学的主要思想和评价,实质,特点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文言史料解读,加深理性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道路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张及评价三、教学难点:

1、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过程和原因2、了解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史料分析法;教师讲授法;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

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回忆上节课内容孔子说:

我克己复礼;孟子说:

我民贵君轻;荀子说:

我君舟民水;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杀了墨子说:

别打了教师总结提问: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大变革时期,不同的阶级从自身阶级利益出发,出现不同的治国思想,主要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治国思想有儒家的以德治国,法家依法治国,道家无为而治)教师总结过渡:

法家思想最适合当时历史发展需要,儒家因其过于理想化不受统治者重视,那么在下一个历史时期治国思想和儒家思想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来学习第二节《汉代儒学》2、梳理主干知识,夯实基础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

(1)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一些儒生借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2、概况:

(1)秦始皇采用李斯建议,除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以外的全部书籍都要焚毁

(2)焚书后,秦始皇将违犯禁令的460余人坑杀于咸阳3、评价:

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4、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教师总结过渡:

秦朝建立后,继续采用法家思想治国,采取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发展遭到重大打击,那么到了汉朝儒学的不利局面有没有得到改变呢?

(学生回答:

有,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二、罢黜百家1、背景:

汉武帝时代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评价

(1)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了皇权,也限制皇帝的残暴行为

(2)主张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但导致中华民族封闭,守旧,缺乏创新能力(3)提出“三纲五常”,稳定社会秩序,但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4)发挥仁政思想,主张轻徭薄赋,限制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3、董仲舒儒学的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特点:

儒学体系为主,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外儒内法,带有神学倾向实质:

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4、评价:

(1)积极: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2)消极: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教师总结过渡:

董仲舒博采百家之长,对儒学进行改造,更适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所以得到皇帝的认同。

汉武帝在思想上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政治上任用儒士参与国政,在教育上有没有措施提高儒学的地位呢?

3

2019-11-2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和太学建立的基本史实;知道董仲舒儒学的主要思想和评价,实质,特点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文言史料解读,加深理性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道路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主张及评价三、教学难点:

1、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过程和原因2、了解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史料分析法;教师讲授法;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

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回忆上节课内容孔子说:

我克己复礼;孟子说:

我民贵君轻;荀子说:

我君舟民水;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杀了墨子说:

别打了教师总结提问: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大变革时期,不同的阶级从自身阶级利益出发,出现不同的治国思想,主要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治国思想有儒家的以德治国,法家依法治国,道家无为而治)教师总结过渡:

法家思想最适合当时历史发展需要,儒家因其过于理想化不受统治者重视,那么在下一个历史时期治国思想和儒家思想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来学习第二节《汉代儒学》2、梳理主干知识,夯实基础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

(1)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一些儒生借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2、概况:

(1)秦始皇采用李斯建议,除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以外的全部书籍都要焚毁

(2)焚书后,秦始皇将违犯禁令的460余人坑杀于咸阳3、评价:

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4、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教师总结过渡:

秦朝建立后,继续采用法家思想治国,采取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发展遭到重大打击,那么到了汉朝儒学的不利局面有没有得到改变呢?

(学生回答:

有,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二、罢黜百家1、背景:

汉武帝时代中国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评价

(1)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了皇权,也限制皇帝的残暴行为

(2)主张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但导致中华民族封闭,守旧,缺乏创新能力(3)提出“三纲五常”,稳定社会秩序,但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4)发挥仁政思想,主张轻徭薄赋,限制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3、董仲舒儒学的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