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单元综合检测一.docx
《八年级下单元综合检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单元综合检测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单元综合检测一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单元综合检测
(一)
第一单元
(90分钟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逊(xùn)禁锢(ɡù)
黝黑(yōu)繁衍(yǎn)
B.刹那(shà)诘责(jié)
眼翳(yì)一绺(liǔ)
C.酷热(kù)胆怯(qiè)
浅薄(bó)宽恕(shù)
D.奥秘(mì)迁徙(xǐ)
匿名(nì)文绉绉(zōu)
【解析】选C。
A项中“黝”应读“yǒu”;B项中“刹”应读“chà”;D项中“绉”应读
“zhōu”。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按要求在框内改正。
(2分)
杳无消息翻来复去油光可鉴不可明状
冥思遐想粗制烂造黯然失色诚慌诚恐
答案:
3.下列作品、出处、作家及相关人物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藤野先生》—《朝花夕拾》—鲁迅—藤野先生
B.《我的第一本书》—《文化名人忆学生时代》—牛汉—父亲
C.《再塑生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
D.《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传》—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解析】选D。
D项《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
4.(2011·乐山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B.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C.我感到一种不言而喻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D.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解析】选C。
“不言而喻”的意思是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应用“不可名状”。
5.请根据语境,续写一个句子。
(3分)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
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香甜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6.(2011·烟台中考)综合性学习。
(8分)
为积极参与“好书伴我成长”绿色读书工程活动,班级组织了“读书看报”交流会。
请你完成下面题目。
(1)宇璇同学出示了一幅在报纸中看到的漫画:
①请用一两句话概括画面的内容。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说出这幅漫画的主题。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①算命先生被雨淋成了落汤鸡,行人都在嘲笑他,“你是算命的,不是算得很准吗?
”算命先生颤抖着说:
“唉!
今天没听天气预报啊!
”②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大意对即可)
(2)小峻同学读了下面一则新闻:
北京时间5月24日晚间消息联合国组成调查组,于当地时间24日开始对日本在遭受历史罕见的地震海啸灾害袭击之后随即爆发的核泄漏事故展开调查。
核泄漏事故产生将随着调查的深入陆续暴露在公众面前。
调查组在抵达日本之后立即与日本政府的代表举行了会谈。
日本政府此前表示其将全力配合调查组的调查工作,同时日本官方也指派来自东京的核科学研究人员组成国内调查小组对核泄漏事故展开调查。
①请给这则新闻拟个标题:
。
(2分)
②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在下面句子上修改。
(2分)
核泄漏事故产生将随着凋查的深入陆续暴露在公众面前。
答案:
①答案示例:
联合国介入日本核泄漏事故调查(大意对即可)②核泄漏事故产生的后果(或“影响”、“原因”)将随着调查的深入陆续暴露在公众面前。
7.选文第一段画线句中,“我”“羞愧”的原因是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句“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装出点‘先生’样子”等词句作答。
答案:
因为“我”觉得这样大失“先生”的身份。
8.选文第二段中说“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可后文又写到十一二岁时“做戏”的情景,这样写是否前后矛盾?
为什么?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
抓住“可算是”和后文“做戏”时的角色作答。
答案:
不矛盾。
前句中“可算是”并不表示绝对,是“可说是”之意,而且“我”“做戏”通常也只是文角,所以不矛盾。
9.在描写组织“戏剧班”时运用“居然”一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可抓住“居然”的表意作用,并结合语境来分析。
答案:
“居然”写出自己也有爱好游戏的天性与游戏的能力,“我”终于能够冲破层层束缚“活泼”一回,有欣赏与惊喜的意味。
10.作者回忆童年的游戏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感悟。
作者回忆童年的游戏主要表现自己的性格,也表现自己儿童时代对游戏的向往。
答案:
一方面是为了说明我文绉绉的性格,同时也写出了“我”儿童时代好玩的天性和对游戏的向往,突出表现了对儿童游戏的追念和缺少儿童游戏生活的惋惜。
11.领会句中加点字的深刻含义。
(2分)
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装”表达自己在母亲、长辈的鼓励下刻意追求像“先生”的目标,这是“贬词褒用”。
“野”在文中是游戏、贪玩之意,而“我”认真学习,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深受长辈影响的特点。
﹒
12.揣摩第②段“我”的心理活动,请在文中空缺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
结合母亲为给跛脚的年轻人让座而故意下车的做法揣摩“我”的心理。
答案:
想让座就直接让呗,用得着下车吗,这又是何苦呢!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亲做的两件极啰嗦的事。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事件的概括能力。
仔细阅读第②③两段,把握事情的经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
为让座中途下车;退回超市里多找的钱。
14.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③段中的加点词,说说母亲这样做的原因。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却不走”是因为超市的收银员多找了50元钱,母亲要还给人家;“快步走”是因为趁超市老板离去,母亲想要赶快把钱还给收银员,心情急切。
15.结合全文,请谈谈对文章第①段“经常听人说起母亲的热心肠,可在我看来,母亲做事极啰嗦”中的“热心肠”和“极啰嗦”的理解。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结合全文,在理解母亲品质的基础上回答“热心肠”;因为“我”不理解母亲的做法,所以认为母亲“极啰嗦”。
答案:
“热心肠”是说母亲总是急别人所急,想别人所想,热心帮助别人;“极啰嗦”是我在不知母亲做法原因的情况下的一种心理感受。
(三)(2011·重庆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14分)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
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
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
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
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
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
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
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
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
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
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散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
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
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
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
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
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
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
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
鱼怎么样了?
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
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
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地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
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
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
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
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
他用手摸着胸口,说:
“这里,很暖!
”
⑨另一个冬天。
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
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
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
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选自《读者》2007年第14期,有删节)
16.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
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标题含义及蕴含情感的把握能力。
解答这道题,需要以通读全文,理
解文意、把握主旨为前提。
联系实际,可以理解“歌唱”是有声响的,从内容来看,我们
一家六口在冬夜的厨房里,有哪些主要声音。
蕴含的情感与所述事件的人物有关:
一是我
们一家人之间的情感,二是母亲对孤寡老人的付出。
答案:
“歌唱”指:
煮鱼时候的声响;冬夜厨房里的欢笑。
感情有:
家人的温馨与快乐;关
爱给他人带来的温暖。
17.理解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2分)
(1)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答:
(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具体含义的理解。
要结合句意及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比喻义或深层
含义。
对“心脏”的理解,还要结合“心脏”的“心”,理解当时厨房对家中的地位;对“成
就”的理解,要结合这鱼、这快乐的来历分析。
答案:
(1)家的中心或吸引全家人的地方;
(2)给家人带来快乐后的满足感。
18.第③段中写到:
“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
要结合语境,尤其是厨房里当时的氛围、
我们一家人当时的心情,从词句的反衬、烘托、暗示作用等方面分析作答。
答案:
(1)“罡风呜咽”营造出夜晚的寒冷气氛,反衬家中的温馨;
(2)用“温度升高”“热量突围”烘托我们逐渐增多的欢乐;(3)暗示对孤寡老人的关爱之情。
19.第④段写了孩子们的表现,请分析他们此刻各自的心理活动。
(3分)
(1)大姐:
(2)二姐:
(3)我和妹妹: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能力。
要抓住对人物神态、动作等的细节描写加以体
会。
大姐:
要抓住“装模作样”;二姐:
要抓住“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我和妹妹:
要抓住“虚张声势”“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
答案:
大姐:
期待吃鱼而又装作不在乎;二姐“迫不及待想吃鱼;我和妹妹:
因为即将吃
鱼,欢快难抑。
20.结尾写到:
“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这句话含义深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4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义的理解能力。
要先结合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尤其是父亲、母亲行为背后隐含的情感,理解为谁“取暖”、如何才能“不让一个人孤单”。
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如何“取暖”,怎样不让别人孤单,
答案示例:
艰难里需要以亲情温暖家人,需要以关爱温暖别人。
我们的生活不是一帆风顺、一路平坦的,时时会有凄风冷雨袭来,此时,我们要善于温暖自己,学会在艰难中营造氛围,让家人、朋友感到温暖。
而对于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则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奉献我们的爱心。
三、写作(4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
的确是这样的,交流和沟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沟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沟通使人进步,交流和沟通使人健康。
只有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才能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请以“____________,请听我说”为题,让我们作一次不平凡的心灵旅游,逾越鸿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要求:
(1)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2)运用情理交融,寓情于理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写出人生感悟;(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不得套写、抄袭;(4)字数在600字左右。
【写作提示】写作时首先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同学们要选择身边最熟悉、最真实的材料,只有这样,写起来才不用绞尽脑汁、胡编乱造,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其次,要细心观察,找一些虽小却有代表性的细节。
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再次,注意写出矛盾冲突。
人与人之间,在思想、情感、意识、价值观等方面不会完全相同,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差异,推动情节发展是最恰当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