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2076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艺术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艺术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艺术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艺术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学概论.docx

《艺术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学概论.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学概论.docx

艺术学概论

一、艺术的本质特征

【名词解释部分】

1.艺术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

具体地说,它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感性的、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能动反映性的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特有的目的。

2.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艺术家根据社会生活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经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蕴含情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成果。

艺术形象的内涵是: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创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生动的图画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3.情感符号说

这是西方符号论美学对艺术本质的解释,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的苏珊·朗格。

卡西尔将艺术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苏珊·朗格发展了这一学说,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但这里的情感不是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和“艺术符号”。

4.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是指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广泛深刻的共性,并达到共性与个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体系。

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形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它既概括出事物人物的普遍性和共性,又具备生动鲜明的个性和特殊性。

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它要求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普遍性,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

5.艺术意象

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观物象实现化合后的心理形态,同时它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

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

6.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利夫·贝尔提出的对艺术本质理解的表述。

贝尔通过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发现了线条、色彩的构成关系与排列组合在绘画作品中具有的独立价值和意义,他把这些构成方式和排列组合视为“有意味的形式”。

贝尔的理论细加推敲不难发现其循环论证的毛病,但是它直接为塞尚以来的现代主义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在美学上影响深远。

【简答论述题部分】

1.艺术的基本特征

(1)形象性

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因为它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文字等媒介才能间接地感受到。

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艺术形象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应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甚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因而,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主体性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审美性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

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2.艺术本质特征的三种代表性观点

(1)客观精神说

“客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主观精神说

“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或“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德国哲学家尼采将其推向极端,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3)模仿说

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

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冲动。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是模仿说的重要代表。

亚里士多德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因此模仿现实世界的艺术也是真实的,而且是更高的真实。

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的模仿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艺术表现的事物比生活中原来的事物更理想、更美。

这对后来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特别是艺术实践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

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莱奥纳尔多、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

这种理论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3.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根据对社会生活反映方式的不同,艺术作品可以分为两类:

再现性艺术作品,如写实的绘画雕塑等,直接呈现了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

表现性艺术作品,如音乐、抒情诗等。

所谓再现性艺术作品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情感,又把情感还原为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物。

表现性艺术作品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感情,不是直接还原为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为表现为人们的思想感情。

以上两类艺术作品的前提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思想感情。

没有生活就没有思想感情,也就没有再现性和表现性艺术。

所以说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2)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优秀的艺术作品能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

拙劣的艺术作品则阻碍社会生活的发展

4.比较艺术作品中典型与意境的异同

(1)典型和意境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

(2)典型的艺术形象就是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广泛深刻的共性,并达到共性和个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是高度完满的统一。

而所谓艺术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宇宙意识至高境界。

它是主体情感和客观形象的有机统一。

“意”侧重于艺术家情志、理想的主观创造,是情与理的结合;“境”侧重于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是形与神的统一。

(3)二者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同属于美学范畴。

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在被欣赏接收时,都能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调动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激发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4)典型与意境的区别主要在于

各自的含义不同。

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

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真实的反映生活;

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间接反映社会生活。

具有不同的特征。

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人的美好联想。

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诸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二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差别。

5.怎样理解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1)典型人物必须生活在典型环境中,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环境是人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和根本条件。

(2)典型人物的行动和性格发展又对典型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典型人物往往成为典型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3)典型人物同典型环境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

6.谈谈对艺术美与现实美关系的理解。

(车尔尼雪夫斯基与黑格尔关于艺术美与现实美的主要观点?

他们是怎样论证的?

试评论其长处与短处并谈谈你的理解)

(1)黑格尔认为艺术美高于现实美,艺术美是为了弥补生活的缺陷,这是唯心主义的美学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自然中的美是无意图的,而艺术中的美是有意图的

现实中的美是少见的,而艺术中的美是常见的

现实中的美是短暂的,而艺术中的美是永恒的

现实中的美是相对的,而艺术中的美是绝对的

(2)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他认为现实中的美是真正的美、彻底的美,艺术美是生活美的粗糙拙劣的模仿,这显然是旧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

美是发展的、变动的,意图并不能够创造美。

持这种观点的人混淆了“最美”、“完美”和“美”的界限。

(3)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认为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关系是:

从量上看,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因为现实具有无比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从质上看,艺术美高于现实美,现实中的美往往是不纯粹的、分散的、平淡的、不能令人满意的;而艺术中的美是纯粹的、集中的、强烈的、理想的、令人满意的;艺术美源于现实美,是现实美的升华。

7.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

(1)丑可以衬托美,从反面烘托和谐美与崇高。

(2)丑的形式可以蕴含美的内涵。

(3)丑在艺术表现中可以转化为美。

(4)适度的丑的形式表现可以生成独特的形式美感效应。

10.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在反映生活中的区别

(1)科学真实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艺术真实则与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有差别的。

(2)科学真实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纯客观、纯理性的反映,艺术真实是人对客观事物饱含情感的反映。

(3)科学真实是唯一的,艺术真实是多样的。

(4)社会科学用论证、抽象的概念来运作,艺术致力于情节、形象的把握。

(5)艺术可以积极能动的反映生活,可以从不同艺术家面对同样的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却迥然相异的情况中得到印证。

11.情感在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1)情感是一切艺术都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本质特征之一。

(2)情感是区分艺术形象和非艺术形象的界限之一。

作用:

(1)情感在创造艺术形象时的变形作用。

(2)情感在创造艺术形象时的动力作用。

(3)情感在艺术中的感人作用。

12.艺术形象的作用与特征

(1)艺术形象含义

(2)形象性

(3)基本特征:

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3.以优秀的艺术形象分析,典型人物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1)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曾把艺术中的典型人物称之为“熟悉的陌生人”。

他的这种提法是正确的,从典型人物的社会效应方面深刻地揭示了典型人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典型人物是指那种既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共同本质特征或能揭示某种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高度概括的、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

典型人物高度概括的共性。

有一类典型人物主要是作为某一社会集团的代表而出现,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某种集团性特征。

典型人物鲜明突出的个性。

典型人物要表现出其个性中与众不同、不可重复的特征,其个性是强烈的、突出的,甚至带有一定夸张意味。

典型人物的丰满性。

优秀的典型人物大多性格丰富、复杂、充满矛盾,不断变化,因而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化形象。

典型人物的共性与个性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现在人物的言行举止中。

例子:

《阿q正传》

14.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认识,并指出他为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1)在对艺术本质的问题上,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2)艺术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并重,创造性与工艺性的结合,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的交叉。

(3)“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把创作主体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并融汇到艺术作品中。

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

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从最终原因上讲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19世纪的俄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

艺术创作可以说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对创作客体能动的反映过程。

艺术作品可以被看做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艺术鉴赏可以被看做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和欣赏客体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这样,对整个艺术系统来说,艺术生产理论揭示出艺术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二、艺术门类

【专题部分】

(一)实用艺术

所谓实用艺术,是指与一般的绘画、雕塑、摄影等强调艺术家个人艺术思想相区分的,通过设计师的工作,为社会大众服务,将实用与审美结合在一起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1.建筑艺术

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建筑在拉丁文中的涵义是“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密不可分。

所谓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美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感和时代感。

建筑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

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

2.园林艺术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从广义上来讲,园林艺术是建筑艺术中的一种类型。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欧洲园林以及阿拉伯式园林,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中国园林又可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与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体系。

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特点

(1)中国园林设计注重自然美。

设计构成有法无式,布局自然,随机变化;园林中的建筑不追求过于人工化的规整格局,与山水自然融合,与整个园林协调。

(2)中国园林设计十分强调曲折多变。

追求“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常常划分若干景区,各景区的面积大小和配合方式力求疏密相间、主次分明,幽曲和开朗相结合。

(3)中国园林设计崇尚意境。

设计不止满足于对自然美景的仿造,更追求诗情画意境界的创造,借以寄托游园者的思想情怀。

3.审美特征:

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

(二)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个艺术门类。

它既是一种再现性艺术,也是一种静态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

1.书法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

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掌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书法”。

狭义上的书法则特指“汉字的书写艺术”,其中尤其以毛笔书法最受研究者重视。

中国书法不断演变发展,就大的类别有篆、隶、真、行、草等字体。

2.绘画

绘画是依赖视觉感受和欣赏的视觉艺术,它运用形、光、色以及点、线、面等造型手段,以笔、刷等工具将颜料布施在二维平面上,塑造具体的、个性化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感知和审美理想。

中国画特点: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其特点:

(1)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

因此,中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

(2)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中国画营造的空间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

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和分层式空间。

(3)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与形式美,也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诗、书、画、印交相辉映的特色。

(4)中国化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中国的传统画法有工笔画,也有写意画。

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1)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它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其特点是油画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同时,油画颜料又具有较强的覆盖力,易于修改,为画家提供了艺术创作的便利条件。

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

西洋画追求对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

为了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十分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据。

(2)

中国绘画尚意,西方绘画尚形。

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则重再现、重理性。

中国绘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则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

中国绘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

3.雕塑艺术

雕塑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

雕塑是立体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

4.审美特征

(1)造型性与直观性

造型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造型性。

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

绘画、摄影、雕塑、书法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塑造客观事物的形象来作为基本的表现方式,所以说,造型性是这类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直观性,或称视觉性,也是造型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造型性派生出来的。

造型艺术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直接诉诸欣赏者的眼睛,凭借视觉感受的。

这个特征使造型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区别开来。

(2)瞬间性与永固性

瞬间性是指造型艺术为了能够以形传神、以静写动,从而在事物运动的动静交叉点上,抓住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瞬间形象,并将其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固定下来,通过将瞬间闪现的画面,把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之处捕捉出来,这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所谓永固性,就是指造型艺术的瞬间形象一旦被创作出来,也就同时被物质材料固定下来,可以供人们多次欣赏,甚至可以千百年流传下去。

(3)再现性与表现性

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空间艺术,再现性自然成为它最后总要的审美特点之一。

但是,造型艺术同样要表现形象的内在意蕴,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因此,表现性也是造型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

造型艺术中,摄影可以最逼真的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物和景物。

摄影作品被当作真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具有认识和审美双重价值,成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造型艺术离不开表现性,需要通过艺术作品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与审美追求。

(三)表情艺术

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主要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1.音乐艺术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

它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艺术种类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喜爱的艺术种类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也是表现的艺术、再创造的艺术。

音乐可以根据人们歌唱特点,分成男声(包括高音、中音、低音三种)、女声(包括高音、中音、低音三种)和童声三类。

声乐还可以根据演唱的方式分为独唱、对唱、齐唱、重唱、伴唱、合唱等多种形式。

近年来,我国声乐一般又被划分为民歌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三大类。

2.舞蹈艺术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

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远古时代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了图腾舞蹈活动,并把它作为图腾崇拜的重要内容,最早的舞蹈常常是歌、舞、乐三者合为一体,既是巫术礼仪,又是歌舞活动。

舞蹈自古以来就和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原始舞蹈中就开始以舞蹈形式来模拟狩猎活动或战争场面。

3.审美特征:

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

(四)综合艺术

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

综合艺术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它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汇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戏剧

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其特点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有一定情节的故事。

在中国,戏剧是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的总称;而在西方,戏剧仅指话剧。

世界各国戏剧都由古代的歌舞演变而来,逐渐发展成由文学、美术、音乐、表演等多种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

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情节,构成戏剧性,反映社会生活,达到教育规劝的目的,并使观众获得美的享受。

3.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

(1)强烈的时代性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和娱乐形式多样化,中国传统形式的戏曲表演日渐边缘化。

缺乏创新,很难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2)“抢救、发扬、继承、创新”八字方针,定位、对受众目标进行市场调查,找准最佳切合点,适应审美需求。

走国际化的市场营销道路。

(3)扎根于社会大众、跟随社会的发展、密切关注现实。

4.电影与电视艺术的不同

(1)画面的可能性。

景别的选择和运用,近、中、远景、特写、全景。

(2)对题材内容的选择。

场景,家居生活。

(3)对画面情景交融和意象的营造。

中近景和特写,表现人物,艺术上精美的可能性。

(4)画面语言的沟通性。

空间表现的可能性,非语言沟通能力,轻松和消遣,容易衔接。

5.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

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应当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

(2)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应当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不但镜头与镜头、段落与段落,甚至画面与声音均可构成蒙太奇组合关系。

(3)从美学层面上讲,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

蒙太奇不仅体现在后期剪辑,而且也体现在前期的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乃至各个创作部门合作完成的整个创作拍摄过程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讲,蒙太奇思维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法。

6.审美特征:

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

(五)语言艺术

1.审美特征:

间接性与广阔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结构性和语言美

【简答题部分】

1.近现代艺术理论关于艺术分类的主要方法

(1)以艺术形象的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