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转本计算机考试冲刺精华必记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1951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转本计算机考试冲刺精华必记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转本计算机考试冲刺精华必记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转本计算机考试冲刺精华必记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转本计算机考试冲刺精华必记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转本计算机考试冲刺精华必记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转本计算机考试冲刺精华必记全.docx

《专转本计算机考试冲刺精华必记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转本计算机考试冲刺精华必记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转本计算机考试冲刺精华必记全.docx

专转本计算机考试冲刺精华必记全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1.4类信息器官:

感觉器官,神经器官,思维器官,效应器官

2.4类基本信息技术:

感测与识别技术,通信与存储技术,计算与处理技术,控制与显示技术

3.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可以进行通信、翻译转换或加工处理

4.信息与物质、能源类似,是一种资源

5.从信息表达的角度看,“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也是程序处理的对象),“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6.IC集成电路的常见封装形式有:

单列直插式(SIP)、双列直插式(DIP)和阵列式(PGA)

7.VLSI芯片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有:

晶圆处理、晶圆针测、封装、测试

8.IT的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

9.IC是1956年出现的,其制造材料是硅(Si),砷化镓(GaAs)等

10.IC按包含的电子元器件(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的个数分为:

SSI,MSI,LSI,VLSI

11.IC按功能分为数字IC和模拟IC;按用途分为通用IC(如存储器、CPU等)和专用IC

12.IC的工作速度取决于芯片中组成逻辑门电路的晶体管的尺寸

13.Intel公司的创始人摩尔1965年在《电子学》杂志上预测,单块IC的集成度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14.IC卡按卡中所镶嵌的集成电路芯片分为:

存储器卡(如:

公交卡)和CPU卡(如:

SIM卡)

15.IC卡按使用方式分为:

接触式IC卡(如:

电话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如:

第2代身份证)

16.通信的基本任务是传递信息,由三个要素组成,即信源,信道,信宿

17.Modem(调制解调器)的功能是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调制的方法有三种:

调幅,调频,调相

18.Modem(调制解调器)的种类有电话Modem,ADSLModem,CableModem等

19.“调制”为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即D/A转换

20.“解调”为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即A/D转换

21.信道多路复用技术主要有:

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波分复用(WDM),码分复用(CDM)四种

22.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最基本的多路复用技术是“时分复用TDM”

23.以光纤为传输媒质的光纤通信一般采用“波分复用WDM”

24.传输模拟信号的有线电视系统中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频分复用FDM”

25.传统的有线载波电话,无线电广播和模拟电视采用的都是“模拟通信技术”

26.微波接力通信采用“模拟调频传输技术”可以进行大容量信号传输

27.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

信道带宽,数据传输速率,误码率,端-端延迟

28.数字通信是当代通信的主流,其优点有抗干扰能力强,易于控制差错,易于加密处理,保密强度高等

29.有线传输介质有:

电话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30.无线传输介质有:

无线电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红外线,激光

第2章计算机组成原理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

2.第1代(主要元器件:

电子管;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

3.第2代(主要元器件:

晶体管;应用领域:

数据处理)

4.第3代(主要元器件:

SSI、MSI;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

5.第4代(主要元器件:

LSI、VLSI;应用领域:

PC、Internet、多媒体)

6.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7.从逻辑上来讲,计算机硬件主要有:

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总线

8.大多数计算机中只包含一个CPU,CPU是专门承担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运行任务的微处理器

9.输入设备主要有:

键盘,鼠标(触摸屏、指点杆、轨迹球),扫描仪,麦克风,光笔,DC,DV

10.输出设备主要有:

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投影仪

11.计算机中总线主要有:

处理器总线(即CPU前端总线)、存储器总线、I/O总线(即主板总线);每类总线中都包含“地址线AB”、“数据线DB”、“控制线CB”

12.按计算机的性能、用途和价格可分为四大类:

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个人计算机(如:

工作站)

13.到目前为止,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与程序控制”理论(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

14.CPU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寄存器(几十个,临时存储中间数据或结果);运算器(即ALU,可做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CPU的大脑,用来解释指令的含义、控制运算器的操作、记录内部状态);Cache(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

15.程序由一条一条的机器指令(简称指令)组成,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组成;每条指令必须有操作码,但可能会没有操作数,操作码决定了操作数的个数

16.每一种CPU都有自己独特的一组指令(即指令系统),指令的执行过程是:

Fetch(取指令),Decode(指令译码),Execute(指令执行),Store(存储运行结果,并修改“指令计数器”)

17.4004,8008,8080,286,386,486,Pentium,P1,P2,P3的指令系统中的指令没有P4的指令系统中的指令多,故在P4上能运行的程序不一定能在Pentium,P1,P2,P3运行

18.CPU的主要性能指标有:

字长(即ALU一次同时执行的二进制位数),主频(即CPU时钟频率),CPU前端总线速度,Cache容量,指令系统,逻辑结构

19.Core2/3.2GHz/1GB/160GB:

20.CPU型号,主频,内存条容量,硬盘容量

21.主板上的部件主要有:

CPU插座,芯片组,存储器插槽,PCI总线插槽,BIOS,CMOS,电池

22.芯片组一般由2块VLSI组成,一个是存储控制器(MCH,俗称北桥芯片),一个是I/O控制器(ICH,俗称南桥芯片);芯片组性能的优劣,决定了主板性能的好坏与级别的高低

23.芯片组提供了CPU的系统时钟,决定着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最大容量、速度及内存条的类型,也决定了主板上所用的CPU的类型和速度和总线频率

24.BIOS存放在ROM中,是一组编译好的机器语言程序,一般不作修改

25.BIOS主要包含四个部分的程序:

POST(加电自检程序),系统自举(读出系统引导程序),CMOS设置程序(增加、减少硬件,更改系统日期时间等),基本外设驱动程序(如:

键盘、硬盘、显示器等)

26.计算机存储器分内存和外存两大类;内存容量相对较小,速度相对较快,价格相对较高

27.内存储器主要有(按存取速度由快到慢):

寄存器,Cache,主存(RAM和ROM)

28.外存储器主要有(按存取速度由快到慢):

硬盘,移动硬盘,优盘,光盘,软盘,磁带

29.RAM分为DRAM(主要用来制造内存条和硬盘中的缓存)和SRAM(主要用来制造Cache);SRAM比DRAM成本高、速度快

30.优盘、数码相机、BIOS均是使用FlashROM(即快擦除存储器)制造的

第3章计算机软件

1.计算机软件包括程序、数据和相关的说明文档;软件的主体是程序,与程序无关的数据和文档不被认为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受到“知识产权法”(即版权保护)和“软件许可证”的保护

2.计算机系统分为若干个层次,从下层到上层依次是:

硬件、BIOS、OS、其他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3.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有:

BIOS程序、各种操作系统(如:

DOS,Windows,Unix,Linux等)、各种语言翻译器(如:

各种编译程序、解释程序)、DBMS(如:

VFP,Oracle,SQLServer)、实用程序(如:

磁盘碎片整理、磁盘清理、磁盘备份程序等);应用软件分为通用应用软件(如:

Word,Excel,AutoCAD,IE,Photoshop,MSN,Foxmail,QQ,Google等)和定制应用软件(如:

大学教务管理系统,民航售票系统等)

4.按软件权益分:

软件分为商品软件(所有法律保护)、共享软件(受版权法保护)、和自由软件(如:

TCP/IP、Linux、Apache服务器软件)三类

5.OS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它管理计算机所有的软、硬件资源;GUI;高效率开发平台

6.OS的启动过程是:

加电自检,系统自举,执行引导程序,执行操作系统

7.OS的功能主要有四个:

处理器管理(宏观上同时执行,微观上单一执行;时间片轮转的处理策略);存储管理(采用“虚拟存储技术”,虚拟存储器由物理内存和硬盘上的页面文件组成,LRU);文件管理(多级层次式树状结构);设备管理(“我的电脑”快捷菜单“属性”中的“设备管理器”)

8.“进程”(即“任务”)是指程序在某个数据集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操作系统分配资源的基本单位

9.虚拟存储技术中的“页面调出与调入”是由OS的“存储管理程序”执行的,Windows系统采用的页面调度算法为“最近最少使用”(即LRU算法)

10.“缓冲区技术”是为了减少主机等待I/O设备操作的时间,解决I/O设备速度与主机速度不匹配的问题而采用的技术

11.“排队技术”是处理器管理和设备管理中常常采用的一种资源调度策略

12.虚拟存储技术中的页面文件默认的大小是计算机内存条RAM容量的1.5倍

13.操作系统所使用的文件分配表(FAT)类型有:

FAT16、FAT32、NTFS

14.文件、文件夹的属性有:

只读、存档、隐藏、系统(不可修改)等

15.文件命名时可以长达255个字符,不可使用的字符有9个:

\,/,?

,:

,*,",<,>,|

16.操作系统分为:

单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

17.常见的操作系统有:

DOS(单用户单任务)、Windows3.x、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Me、Windows2000(单用户多任务)、WindowsServer2000/2003、WindowsXp、WindowsVista、Linux、Unix(多用户多任务)

18.程序设计语言按其级别可以划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大类

19.机器语言的代码计算机可以直接执行,执行速度最快,不可移植,依赖于具体计算机指令系统,使用0和1编写程序。

20.汇编语言的代码计算机不可以直接执行,需要汇编程序进行解释并执行,执行速度较快,不可移植,依赖于具体计算机指令系统,同机器语言一样属于低级语言,使用“助记符”编写程序。

21.高级语言的代码计算机不可以直接执行,需要翻译程序进行“解释”或“编译”才能执行,运行效率最高,具有可移植性,不依赖于具体计算机指令系统

22.高级语言源程序含有四种基本成分:

数据成分(如:

各种数据类型、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运算成分(如:

算术、关系、逻辑表达式),控制成分(如:

条件和循环语句),传输成分(如:

I/O输入和输出语句)

23.常见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有:

Fortran(数值计算、面向过程),VB(开发实用程序,面向对象),Java(面向对象、网络编程),C语言(短小精悍、面向过程、Unix),C++语言(与C兼容、面向对象),Pascal语言(语法规范、适合教学,面向过程),MatLab语言(工程计算),Ada语言(并行处理),ProLog语言(逻辑编程、人工智能),Lisp语言(符号操作、人工智能)

2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3个主要特征是:

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

25.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它有五个基本要素:

确定性(即无二义性),有穷性(程序可以不满足、但算法必须满足此要求),能行性(即可行性),输入(个数≥0),输出(个数≥1)

26.设计算法一般采用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的方法

27.算法的好坏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

正确性,时间代价,空间代价

28.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指的是当问题的规模n充分大时完成该算法所需时间的数量级表示;如:

某程序运行的时间特性为T(n)=2n3+3n2+2n+1,则表明该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时间与n3成正比,引入符号“O”,当n充分大时,则有T(n)≈O(n3),O(n3)称作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29.算法的描述形式有多种,如:

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和程序设计语言

30.数据结构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

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相关数据运算

第4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若干台主机,数据通信链路,网络协议及网络软件

2.计算机组网的目的: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

3.计算机网络按使用范围和对象分为:

企业网,政府网,金融网,校园网

4.计算机网络按所覆盖的地域范围分为:

局域网(LAN,如:

校园网),城域网(MAN,如:

南京-上海电信网),广域网(WAN,如:

Internet因特网,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

5.计算机网络的工作模式有2种:

对等模式(即P2P模式,角色不固定,如:

网上邻居、BT、QQ等);客户/服务器模式(即C/S模式,角色固定,如:

Email,HTTP,FTP,Telnet等)

6.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有:

文件服务(如:

数据共享、FTP);打印服务(如:

网络打印机);消息服务(如:

电子邮件、聊天室、QQ、MSN);应用服务(如:

运行DBMS的数据库服务器)

7.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NOS)有:

WindowsNTServer,Windows2000Server,WindowsServer2003,Unix,Linux

8.局域网的特点有:

地理范围有限;专用传输介质;速度高,误码率低

9.局域网在逻辑上主要包括:

工作站,服务器,网络打印机,网卡,传输介质,网络互连设备

10.局域网中的每个节点(node)都有一个全球惟一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48bits,随每块网块分配,网卡的任务就是发送“帧”和接收“帧”,中包含“源计算机MAC地址”,“目的计算机MAC地址”,“传输的数据”)

11.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

总线网、星型网、环形网、树型、混合型

12.常见的局域网有:

以太网(10/100Mbps自适应网卡,以hub为中心,分为总线式(总线拓扑结构,共享带宽,广播方式通信)和交换式(星型拓扑结构,独享带宽,点到点通信));FDDI网(环形拓扑结构,主/副双环,光纤,100Mbps);WLAN(无线电波,无线网卡,无线hub,无线网桥,协议是802.11(11Mbps)和蓝牙(1Mbps,10cm-10m,适合办公室、家庭环境))

13.专用网络(政府网、金融网、教育网)的构建方法有:

电话网连接(如:

ISDN);专线(如:

教育网);虚拟专网VPN(隧道技术)

14.电话通信采用电路交换技术;数据网络通信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即包交换)

15.分组交换的基本工作模式是“存储转发”,即每当交换机收到一个包后,检查该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决定应该送到哪个端口进行发送

16.路由表用来指出发送给哪台目的计算机的包应该从哪个端口转发出去;表中含有到达所有可能目的地的下一站交换机位置,而且下一站的交换机位置必须是指向目的地的最短路径

17.我国的公用数据网有:

X.25(电话线),帧中继网(光纤),ATM(异步传输模式、信元交换、光纤)

18.局域网一般采用的网络协议有:

IPX,NetBEUI,TCP/IP;广域网一般采用TCP/IP协议

19.TCP/IP是一个协议系列,它包含了100多个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网络互连协议)是其中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协议

20.TCP/IP协议将计算机网络通信问题划分为4个层次:

网络接口和硬件层(如:

FDDI、ATM),网络互连层(如:

IP),传输层(如:

TCP、UDP),应用层(如:

HTTP、FTP、SMTP、POP3、IMAP)

21.广域网中,信息是以“包”(Packet)为单位分组转发的;IP数据报由头部和数据区([1B,64KB])组成;头部包括:

版本号、源IP地址、目的地IP地址、服务类型等

22.IP地址是在“网络互连层(及其上两层)”使用的计算机地址

23.采用IPv4协议的IP地址使用32个二进制位,4个十进制数来表示的;IP地址=类型号+网络号+主机号

24.IP地址分为5类,分别是

25.A类(首字节为:

[1,126];类型号是:

0;主机数是16777214台)

26.B类(首字节为:

[128,191];类型号是:

10;主机数是65534台)

27.C类(首字节为:

[192,223];类型号是:

110;主机数是254台)

28.D类(首字节为:

[224,239];类型号是:

1110)

29.E类(首字节为:

[240,255];类型号是:

1111)

IP地址的每个网段内均有2个IP地址是从不分配使用的:

即主机号全为0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号全为1的(直接广播地址)

第5章数字媒体及应用

1.文本的处理过程是:

文本准备、文本编辑、文本处理、文本存储与传输、文本展现

2.标准ASCII字符集使用7个二进位进行编码(实际存储仍用8位,最高位补0);共有128个字符,包括96个可打印字符和32个控制字符

3.ASCII字符集的码值大小关系是:

控制字符<空格<数字<大写字母<小写字母

4.同一个字母的小写字母ASCII码值减去大写字母ASCII码值的结果是固定的,为32D

5.扩展ASCII字符集是使用8个二进位来表示每个字符

6.1981年颁布的GB2312字符集由3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各种图形符号682个,第二部分为一级常用汉字,共3755个,按汉语拼音排列;第三部分为二级常用汉字,共3008个,按偏旁部首排列

7.1995年颁布的GBK含有21003个汉字和883个图形符号,兼容GB2312并收录了大量繁体字

8.2000年颁布的GB18030含有字符大概十几万之多,与GB2312和GBK保持向下兼容

9.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使用的是Big5汉字编码标准,与GB2312和GBK不兼容

10.UCS/Unicode是ISO制定的将全世界现代书面方字所使用的所有字符和符号集中统一编码的标准

11.文本输入包括人工输入(如:

键盘输入、联机手写输入、语音输入)和自动识别输入(印刷体识别、脱机手写体识别)两种方法

12.汉字输入编码方法分成4类:

数字编码(如:

电报码、区位码);字音编码(如:

智能ABC、微软拼音);字形编码(如:

五笔字形、表形码);形音编码

13.根据是否具有排版格式文本可分为简单文本(如:

.txt)和丰富格式文本(如:

.rtf、.doc、.ppt、.xls、.pdf、.html)

14.一般来说不同软件制作的丰富格式文本相互不兼容;为了兼容,一些公司提出了中间格式,称为RTF格式

15.超文本采用网状结构来组织信息,文本中的各个部分按照其内容的关系互相链接

16.属于文本编辑和排版的操作有:

字处理,段落处理,表格制作,超链接,页面设置等

17.属于文本处理的操作有:

字数统计,拼写与语法检查,语音合成,文本检索,文本压缩,简/繁体转换等

18.常用的文本处理软件有:

WPS,Word,FrontPage,PDFWriter,PageMaker,AcrobatReader等

19.图像(image)又称作:

取样图像,点阵图像,位图图像;图形(graphics)又称作:

矢量图形

20.图像获取的过程实质上是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它分为4步:

扫描(划分网络),分色(对像素点分成RGB三种基色),取样(获得分量的亮度值),量化(对亮度值进行A/D转换)

21.取样图像的属性有:

像素数据,图像大小,颜色空间的类型,像素深度

22.图像大小也称为图像分辨率(即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又叫做垂直点数和水平点数)

23.颜色空间的类型有:

RGB(电脑),CMYK(彩色打印机),HSB(处理图片),YUV(电视)

24.像素深度即像素的所有颜色分量的二进位数之和,它决定了不同颜色的最大数目

25.图像数据量的计算机公式:

图像水平分辨率*图像垂直分辨率*像素深度/8(单位是:

字节)

26.数据压缩分成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27.评价一种压缩编码方法的优劣主要看三个方面:

压缩倍数;重建图像的质量;压缩算法的复杂程度

28.BMP:

无损压缩,微软制定的一种标准图像文件格式,使用于Windows应用程序

29.TIFF:

无损压缩,简写为TIF,使用于扫描仪和桌面出版领域

30.GIF:

无损压缩,256色,文件特别小,适合因特网传输

31.JPEG:

有损压缩,使用于因特网、数码相机

32.JP2:

无损/有损压缩,使用于因特网、数码相机

第6章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1.信息系统按照信息处理的深度分为三类:

“业务处理系统”;“信息检索系统”;“信息分析系统”

2.“业务处理系统”分成3类:

管理业务系统(面向操作层、面向管理层);辅助技术系统(CAD、CAM、CAI);办公信息系统(即OA)

3.“信息检索系统”有:

中国科技文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情报检索;Web信息检索

4.“信息分析系统”的实例有:

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5.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基础设施层、资源管理层、业务逻辑层和应用表现层

6.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步开发了以统一管理和共享数据为主要特征的DBS,由DBMS统一管理数据和提供应用服务

7.数据库系统(DBS)的组成:

应用程序;计算机支持系统;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员DBA

8.数据库系统(DBS)的特点:

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数据独立于程序;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

9.数据库系统(DBS)操作的基本单位是“事务”,每个“事务”是由含有若干个有序的SQL语句组成的

10.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对数据库的访问一般采用客户/服务器(C/S)模式或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

11.“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模型”是现实世界的抽象;“数据模型”是数据特征的抽象,是数据库管理的教学形式框架;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

12.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

13.概念结构是用来反映现实世界中应用单位对数据的描述及业务需求;目前使用“E-R图方法”建立概念结构;在E-R图中,用“矩形框”表示“实体集”,“菱形框”表示“联系”,“椭圆框”表示“属性”,加斜杠线的属性为相应实体集的“主键”

14.在概念结构中:

客观对象“用实体”表示;特征用“属性”表示;对象间关联用“联系”表示

15.两个实体集间的联系可以有下面3种:

一对一联系(如座位和学生)、一对多或多对一联系(如班级和学生)、多对多联系(如商品和顾客)

16.从用户观点看:

使用关系数据模型描述的关系数据模式的逻辑结构是二维表

17.二维表由表名、行和列组成;表的每一行叫做“元组”;表的每一列叫做“属性”

18.使用二维表关系模型对一个具体单位中客观对象所进行的结构描述,称为关系数据模式(即关系模式)

19.“关系模式”是对二维表结构的描述,相对稳定,静态;“关系”反映了二维表的内容,动态

20.能够唯一标识二维表中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被称为关系模式的候选键

21.可以选择一个最常用的候选键作为关系模式的“主键”

22.在关系模型中,对每个关系有如下的限制:

属性名不能相同而其值域可能相同;属性不可再分;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元组;元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属性的顺序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