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生物遗传部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1001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6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高考生物遗传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高考生物遗传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高考生物遗传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高考生物遗传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高考生物遗传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高考生物遗传部分.docx

《四川高考生物遗传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高考生物遗传部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高考生物遗传部分.docx

四川高考生物遗传部分

四川高考生物—遗传试题

12年Ⅱ。

(14分)果蝇的眼色由两队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

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1)一只纯和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

1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1代雌果蝇能产生__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

2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使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____,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2)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基因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

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3:

5,无粉红眼出现。

1T、t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2F2代雄果蝇中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

3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的特有的序列作探针,与F2代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B、b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以确定细胞中B、b基因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是否可育。

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___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

11年II.(14分)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

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

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

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变异。

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

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的分开面分离。

F

自交所得F

中有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种。

(3)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

自交,减数分裂中1甲与1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

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条染色体。

(4)让

(2)中F

与(3)中F

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

10年31.(18分)回答下列ⅠⅡ两个小题

1.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入小麦,筛选出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高抗旱性T。

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1)某T。

植株体细胞含一个HVA基因。

让该植株自交,在所得种子种,种皮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胚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

(2)某些T。

植株体细胞含两个HVA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HVA基因的整合位点)。

1将T。

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

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5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类型;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0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类型。

2让图C所示类型的T。

植株自交,子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Ⅱ,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试验材料。

(1)果蝇对CO2的耐受性有两个品系:

敏感型(甲)和耐受型(乙),有人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让甲品系雌蝇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全为敏感型。

实验二将甲品系的卵细胞去核后,移入来自乙品系雌蝇的体细胞核,由此培育成德雄蝇再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

1此人设计实验二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另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替代实验二,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

(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

NN,X”X”,X”Y等均视为纯合子)。

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

①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

②若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F1代雌蝇基因型为_________。

③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___。

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__________。

31.(20分)大豆是两性花植物。

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合

母本

父本

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子叶深绿不抗病

子叶浅绿抗病

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子叶深绿不抗病

子叶浅绿抗病

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

子叶浅绿抗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①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②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

③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④将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将这些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不同的原生质体。

如要得到子叶深绿抗病植株,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⑤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2)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大豆进行遗传改良,以获得抗病大豆品种。

①构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时,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转基因大豆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的检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发现了一种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大豆芽黄突变体(其幼苗叶片明显黄化,长大后与正常绿色植株无差异)。

请你以该芽黄突变体和正常绿色植株为材料,用杂交实验的方法,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

(要求:

用遗传图解表示)

 

II.(14分)番茄为雌雄同株植物,其植株有茸毛与无茸毛、红果与黄果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基因D、d与H、h控制。

有茸毛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避蚜效果,但控制有茸毛性状的基因纯合时植株不能存活。

下表是关于这两对性状的两个杂交实验。

(1)根据杂交组合______的亲子代表现型,可以判定控制番茄______这一性状的基因位

于染色体上

(2)有人认为,决定番茄果实颜色的基因(H、h)位于细胞质中,这一猜测的依据是两杂交组合的F1代均表现出了______现象。

为证实这一猜测,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

(3)若已证明上述猜测是错误的,欲进一步证明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可选择基因型为______的番茄植株自花传粉,然后根据F1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

若假设成立,预期F1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4)若巳证明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让杂交组合甲产生的全部F1代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F2代能存活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在每株F1代植株产生的子代数目相等的情况下,F2代中有茸毛红果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D的基因频率为______。

(5)据报道,番茄红素具有一定的防癌效果。

科学家将酵母S—腺苷基蛋氨酸脱羧酶基因(简称S基因)导入普通番茄细胞,培育出了番茄红素高的新品种。

在这一过程中,S基因是否成功导入既可根据受体细胞是否表达出______的性状来判断,也可用DNA探针进行检测,其后者利用的原理是______。

II.(12分)生物的性状有的仅由一对基因控制,有的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

荠菜(2N=32)是一年生植物,果实的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两种纯合类型的荠菜杂交,F1全为三角形,用F1与纯合卵圆形品种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1:

F1X卵圆形,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三角形:

卵圆形=3:

1;

实验2:

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三角形:

卵圆形=15:

1。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______可推知,莽菜果实的形状是由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对基因控制的。

(2)实验2产生的F2中三角形荠菜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

(3)让实验1得到的全部F2植株继续与卵圆形品种杂交,假设每株F2代产生的子代数量相同,则F3的表现型及数量之比为______。

(4)从实验2得到的果形为三角形的荠菜中任取一株,用果形为卵圆形的荠菜花粉对其授粉,收获所有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

观察这个株系的果形种类及数量比,理论上可能有______种情况,其中果形为三角形:

卵圆形=1:

1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为______。

(5)所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31条的荠菜植株,称为单体荠菜。

分析发现,形成这种单体莽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正常植株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______的异常分裂现象。

31.(22分)

I.(8分)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内某基因控制下合成的mRNA示意图。

已知AUG为起始密码子,UAA为终止密码子,该mRNA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为“甲硫氨酸一亮氨酸—苯丙氨酸一丙氨酸一亮氨酸一亮氨酸一异亮氨酸一半胱氨酸”。

(1)基因控制合成mRNA的过程称为______。

合成上述多肽链时,转运亮氨酸的tRNA有______种。

(2)在转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该mRNA中一个碱基(图中

处)缺失,则碱基缺失后的mRNA控制合成的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是______。

(3)该基因的碱基数远大于该mRNA的碱基数的两倍,其原因是______。

II.(14分)某种昆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其体色(A、a)有灰身和黑身两种,眼色(B、b)有红眼和白眼两种,两对基因位宁不同对的染色体上。

与雄虫不同,雌虫体色的基因型无论为哪种,体色均为黑身。

下表是两个杂交实验:

组别

子代性别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灰身、红眼

灰身、白眼

黑身、红眼

黑身、白眼

1/8

1/8

1/8

1/8

0

0

1/2

0

0

3/8

0

1/8

0

0

1/2

0

(1)仅裉据__________组的杂交结果,既可判断___________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可判断体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2)若甲组两亲本的体色均为黑色,则亲本体色和眼色基因型是_______

______

.

(3)乙组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

_______

(4)若只考虑体色遗传,在乙组产生的子代黑身个体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

(5)欲判断种群中一只黑色雌虫的基因型,应选择体色为______色的雄虫与之杂交,通过观察子代中的______来判断。

(6)若只考虑眼色的遗传,两亲本杂交,F1代雌雄个体均有两种眼色。

让F1代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F2代中白眼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7)—个基因型为AaXBXb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两次异常的染色体分离,其他变化均正常进行,且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最终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的卵细胞,则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

31.(20分)

某种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叶片宽度由等位基因(C与c)控制,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已知花色有三种表现型,紫花(AB)、粉花(Abb)和白花(aaB或aabb)。

下表是某校的同学们所做的杂交试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组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紫花

宽叶

粉花

宽叶

白花

宽叶

紫花

窄叶

粉花

窄叶

白花

窄叶

紫花宽叶×紫花窄叶

9/32

3/32

4/32

9/32

3/32

4/32

紫花宽叶×白花宽叶

9/16

3/16

0

3/16

1/16

0

粉花宽叶×粉花窄叶

0

3/8

1/8

0

3/8

1/8

(1)根据上表中杂交组合,可判断叶片宽度这一性状中的是隐性性状。

(2)写出下列两个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

甲:

×乙:

×

(3)若只考虑花色的遗传,让“乙组”产生的全部紫花植株自花传粉,其子代植株的基因型共有种。

在F1代每株紫花植株产生的子代数量相等且足够多的情况下,其子代中的粉花植株占的比例为。

(4)若“甲组”中的紫花宽叶亲本自交,则产生的子代植株理论上应有种表现型,其中粉花宽叶植株占的比例为。

(5)研究发现,白花窄叶植株抗逆性强,产量比其他类型高。

若欲在短期内繁殖得到大量的白花窄叶纯合植株,可利用上表中的组杂交方案来实现。

另外,还可运用育种的方法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白花窄叶新品种。

(6)该种植物的白花植株有多种基因型,某实验田现有一开白花的植株,若欲通过一代杂交判断其基因型,可利用种群中表现型为的纯合个体与之杂交。

请写出预期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假设杂交后代的数量足够多)

31.(20分)小鼠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下面是关于小鼠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在一隔离饲养了多代的有毛小鼠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对有毛鼠产下的一窝鼠仔中有几只无毛小鼠。

无毛小鼠全身裸露无毛,并终生保持无毛状态。

科研人员为了研究小鼠的无毛性状,继续让这对有毛鼠杂交多次,每窝都有无毛雄鼠和无毛雌鼠出生。

①科研人员初步判断:

小鼠的无毛性状源于基因突变,不是营养不良或环境条件造成。

他们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

②若已证明该变异源于基因突变,根据这对有毛鼠的多次杂交后代,还可判定无毛基因不是细胞质基因,其依据是。

③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对亲本有毛鼠已携带无毛突变基因,可用无毛基因作探针直接进行检测,该方法利用的原理是。

(2)小鼠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R、r和T、t控制。

在毛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

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黄毛尾弯曲

黄毛尾正常

灰毛尾弯曲

灰毛尾正常

2/12

2/12

1/12

1/12

4/12

0

2/12

0

①控制毛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

②父本的基因型是,母本的基因型是。

③若只考虑小鼠毛色的遗传,让F1代的全部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在得到的F2代群体中,r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④让F1代的全部黄毛尾正常雄鼠与黄毛尾弯曲雌鼠杂交,F2代中灰毛鼠弯曲雌鼠占的比例为。

⑤若F1代出现了一只正常尾雌鼠,欲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这只雌鼠是否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写出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杂交亲本,并作出相应的实验结果预期。

亲本组合:

预期实验结果:

i.若是由基因突变导致,则杂交后代的表现为

ii.若是由环境因素导致,则杂交后代的表现为

31.(22分)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

自然情况下,正常的玉米植株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

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我国是玉米螟的多发区,而普通玉米植株的抗虫能力较低,每年因玉米螟造成的损

失高达产量的5%左右。

上个世纪末,育种科学家利用土壤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将苏云金

杆菌杀虫结晶蛋白基因(即“抗虫基因”)导人了玉米体细胞中。

①苏云金杆菌的抗虫基因由两个区段组成,其中RNA聚合酶能识别并结合的位点存

在于区段。

与苏云金杆菌的抗虫基因相比,玉米细胞基因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②科学家获得抗虫基因后,将其与土壤农杆菌的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这一过程必需

的工具酶有。

③若经检测发现:

受体细胞始终没有合成杀虫结晶蛋白(即抗虫蛋白),能否据此判定抗

虫基因未能成功导入这些受体细胞为什么

④抗虫基因成功导入玉米体细胞后,还需利用技术获得转基因植株,

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

(2)玉米植株的性别由两对基因(B、b和T、t)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

体上。

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与性别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①基因T的表达包括转录和两个阶段,在后一阶段中,能

特异性地识别并转运氨基酸。

②选择多株基因型相同的雄株作父本,多株基因型相同的雌株作母本,杂交后代植株的

性别仅有雄株和雌株两种,且比例各占50%,则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

③将基因型为RhTt的玉米植株去雄后,授以bbTt玉米植株的花粉,杂交得到的后代

植株的性别及比例为。

④让基因型为BbTt的玉米植株作亲本,自交得到F1代,让F1代植株中的雄株和雌株

玉米杂交,则产生的F2代中雌性玉米植株占的比例为。

(3)某同学用纯合有色饱满籽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籽粒的玉米杂交,F-全部表现为有

色饱满。

F1自交后,F2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

有色饱满73

%,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

(实验条件与操作均符合要求,后代数量足够多)

①该同学据此判断,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依据是

若欲进一步验证这一判断,最好选择表现型为

的玉米与F1植株杂交。

预测结果是

②F1自交后,F2代产生了少量的有色皱缩和无色饱满玉米,从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出

现这一现象的细胞学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